兵机统论第十二臣闻兵者,陰也《虎钤经》卷三

虎钤经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虎钤经

虎钤经 - 卷三

虎钤经

卷三

兵机统论第十二

臣闻兵者,陰也。

陰之德,以虚为用而应於体也。

月者,太陰之一精一气也。

朔望不常,何也?盖由以虚为变也。

兵者既为陰类,则其机宜常虚含变以法月也。

能以虚含变应敌,动必利矣。

观乎天文之风云星辰有吉凶者,天将也。

得其吉象不可恃之,恃之者凶;得其凶象不可惧之,惧之者锐。

苟不知天象之吉凶者,是虚其机而应天者也。

观乎地理山川险易,有生死存亡之途者,地之利於人也。

善用兵者,於地也无生死存亡,观彼我之势,察去就之情何如尔,然后乃顺其事而用之也。

苟不知地理之险易者,是虚其机以应地者也。

观乎人事强弱利害有胜败之势者,事皆系於人也。

苟以变合於事,强弱利害有胜败之势者,事皆系於人也。

苟以变合於事,事合於时,时合於理者,无强弱,无利害,则败势可以为胜,胜势可以为败也。

苟不知人事之胜败者,是虚其机以应人者也。

是故善战者杂於凶而难可释,杂於吉而难可壮。

吉凶交杂而能不惑於用者,此可以上不畏天矣。

杂於险而事利,杂於易而事难。

险易交杂而能常处其变者,此可以下不畏地矣。

杂於(一作其)利而敌见其害,杂於害而我败(一作驭)其利。

利害杂一交而不能屈於敌者,此可以中不畏人也。

知此三者而用兵,其尽三才之变乎。

自古兵法及臣所著之书,其间申明利害者,盖以直指其形貌者尔。

以臣所谓能审一时之机者,其在天也,无吉凶;其在地也,无险易;其在人也,无利害。

军谋第十三

用兵之道,先正其礼,次渊其谋,次择其人。

然后详天地之利害,审人心之去就,行赏罚之公,慎喜怒之理,择进退之地,张攻伐之权,明成败之图,度主客之用。

能一爱一人之生者,可使人舍生而赴死;能亲人之身者,可使人捐身而犯难。

是故先亲於人,俾人然后亲之;先胜於敌,就敌然后胜之。

故用兵必以粮储为本,谋略为器,强勇为用,锋刃为备,禄位为诱,斩杀为威;强弱相援,勇怯相间,前后相趋,左右相赴,远近相取,利钝相蔽,步骑相承,长短相用(长兵短兵之用也)。

敌欲坚阵,我则突其不意;敌欲直冲,我则备其所从。

攻必先攻其所寡,击必先击其所动。

薄者可突,长者可截,乱者可惑,疑者可协。

夫军之为政也,劳在乎役无度,怨在乎赏不均,弱在乎一逼一迫,穷在乎绝地,离在乎将失道,惧在乎将无勇,饥在乎远输,渴在乎穷井。

军之为逸也,乐在乎安静,利在乎赏罚,当其死在乎军检正,成其功在乎战阵详。

如此者,战阵之术也。

军之即於战阵也,从生击死,从实击虚,从整击乱,从利击害,从逸击劳,从有馀击困穷。

山陵之战,不仰高,不速深,不冲隘,不远追;水上之战,不违风,不逆流;林中之战,不连翼,不相驰;草上之战,不涉深;平陆之战,不远离。

此战法之利也。

军之禁也,不节语,言必泄;不峻令,行必乱;不行赏,士必怠。

行伍紊乱,由於昧暗(一作旺),在明察以正之。

晦夜惊怖,在镇静以严之。

是以知阵之严整,军之表也;军吏畏一爱一,将之里也。

军之所亲,将之所在。

非智贤,孰能与此乎?

教战第十四

诸教战阵,每五十为队,从营缮缉抢蟠,教场左右厢各依队次解幡立队。

伍相去各十步,分布使均。

其驻队塞空,去前队二十步。

列布讫,诸营士卒一时即向大将麾下听令。

每隔一队,定(一作一)战队,即出向前各进五十步。

听角声第一声绝,诸队即一时散立;第二声绝,诸队一时捺槍、张弓、卷幡、拔刀;第三声绝,诸队一时举槍;第四声绝,诸队一时跪膝笼槍坐,目看大将黄旗,耳听鼓声。

黄旗向前亚,鼓声动,齐喝“呜乎”(并去声),齐向前到中间,一时齐喝,声杀齐入。

贼退败讫,可趁行三十步。

审知贼徒丧败,马军从背逐北。

闻金钲动,即须听去行。

膊上架槍,侧行回身,本处散立。

第一声绝,一时捺槍便解幡旗;第二声绝,一时举槍;第三声绝,一时旗队。

一看大将处两旗交,即五队合为一队,即是二百五十人为一队。

其队法及卷幡、举槍、旗队、斗战法并依前。

一看大将处五旗交,即十队为一队,即是五百人合为一队。

其队法及卷幡、举槍、旗队、斗战法如前。

听第一声角绝,即散二百五十人为一队。

如此凡三度,即教毕,诸士卒一时听大将赏罚进止。

第三声角绝,即从头引队伍还军。

先谋第十五

用兵之法,先谋为本。

是以欲谋行师,先谋安民;欲谋攻敌,先谋通粮;欲谋疏阵,先谋地利;欲谋胜敌,先谋人和;欲谋守据,先谋储蓄;欲谋强兵,先谋正其赏罚;欲谋取远,先谋不失其迩。

苟有反是而用兵者,未有不为损利而趋害者也。

是故圣王之兵,先务其本,本壮则末亦从而茂矣。

苟能知利害之本,谋以御敌,虽有百万之众,可不劳而克矣。

先胜第十六

孙子曰:胜兵先胜。

谓先定必胜之术而后举也。

何谓必胜?许洞曰:先务三和,次务三有馀,次务三必行。

何谓三和?曰:和於国,然后可以出军;和於军,然后可以出阵;和於阵,然后可以出战。

国不和,则人心离;军不和,则教令乱;阵不和,则行列不整。

不先务此三和之道,何其可战耶?何谓三有馀?曰:力有馀,食有馀,义有馀也。

力无馀,则困於斗;食无馀,则怠於时;义无馀,则吏士怨。

不务三有馀之术,师其可动耶?何谓三必行?曰:必行其谋,则一奸一机不成;必行其赏,则好功者不一爱一死;必行其罚,则有过者不归咎。

不务三必行之道,人其可用耶?是以知善务和者,公无私,舍小惠务大惠;善务有馀者,力诸事而不自怠;善务必行者,兴勇断,去犹豫之谓也。

举是九者,务令预定之於前,则万变千机然后动乎其中矣。

率此以御敌,未有不胜者也。

故曰:胜兵先胜者,胜在我也。

其在《易》曰先天不违之义也。

胜败第十七

用兵之术,战胜不可专,专胜有必败之理;战败不可专,专败有反胜之道。

战胜而败者有五:急难定谋狐疑不决,一败也;机巧万端失於迟后,二败也;机事不密,三败也;似勇非勇,似怯非怯,四败也;主将不一,五败也。

此五者,皆战胜而反败也。

战胜而欲必胜者,定谋贵决,机巧贵速,机事贵密,进退贵审,兵权贵一也。

势败而反胜者有四:吏士饥一渴,割所一爱一啖之(割所一爱一者,谓在急难之中,杀所乘骏马、一爱一妾以啖吏士也),众有饱之用矣;吏士恐惧,奋身先之,众有勇之用矣;期应不到,杀其所昵(所昵者,谓所嬖幸或子弟诸姻同在军中,若有主守者犯命则先杀之也),众有惧之用矣;人有疑惑,陰为鬼诈(鬼诈者,谓诈为狐鸣丛祠中之类也,或假托卜筮,百端不一),众有天之用也(天谓天所授也)。

如是者,以败为胜也。

胜败之术,非勇决神智,安能行之耶?

知一奸一第十八

敌使来,目数动,色数异而言肆者,刺客也。

敌未困而请和者,谋也。

敌卑辞厚币者,骄我也。

使虽频来,为寇不止者,侮我也。

厚货啖我左右者,欲构我密谋也。

使来言语辨利,欲两国休解者,将掩我不备也。

使言崛强者,欺我也。

敌使有此七者,宜细详之,将为挟之(谓谒见之时,以一操一兵者挟辅而见)。

谋者反其谋(谓伪许之却,掩其不备也),骄者反其骄(拒其辞币使敌人信我为骄也),侮者凌之(举兵其无礼),构者示之(佯不知,而反示之以虚事也),将掩不备复之(佯听其说,反掩其不备也),欺者诛之(诛无礼以威敌)。

留使者不可久,久则知我微,不若杀之。

是以知一奸一之道,兵之本也,不可不审。

夺恃第十九

敌无恃不可以为寇,欲审者豫审而夺之。

敌之为梗,或以强,或以隘,或以勇,或以缓之谓也。

夺强以气,夺隘以动,夺勇以威,夺缓以诱。

夫敌以力有馀而加于人,我则以缓伺其力衰而乘之,此夺气者也。

敌以险地壁守,或盈隘而阵,我虽士民丰逸,不可以强取。

守者以利畅其心,否则以动则攻之;阵者以势一逼一其敌,否则俟动随而冲之,此夺隘者也。

关塞营垒,糗粮所扼,预於要路伏兵绝之,必力夺其辎重,敌可使饥,此夺缓者也。

人逸马良,恃强轻战,可据隘设伏,示弱以诱,此夺勇者也。

不知四夺,不足以语奇也。

兵术万途,不可专一,先能夺其恃,则彼力衰半矣。

袭虚第二十

袭虚之术有二焉:一曰因,二曰诱。

何谓因?曰:敌兵所向,我亦佯应之;别以一精一兵潜出虚地,或攻其垒,或断其后,或焚其积聚也。

何谓诱?曰:欲敌之要地则不攻而佯攻其邻,大其攻具,盛其师旅,以诱敌兵;敌兵到则勿与战,复于壁守,潜以一精一锐袭所出兵之城而掩其内。

此二者,皆袭虚之道也。

任势第二十一

兵之胜败,非人之勇怯也。

勇者不可必胜,怯者不可必败,率由势焉耳。

势之任者有五:一曰乘势,二曰气势,三曰假势,四曰随势,五曰地势。

势之败者有三焉:一曰锉势,二曰支势,三曰轻势。

凡新破大敌,将士乐战,威名隆震,闻者骇惧,回其势而击人者,此之谓乘势者也。

将有威德,部伍严整,士有余勇,名誉所加,慑如雷霆,此之谓气势者也。

士卒寡少,盛其鼓、张其旗为疑兵,使敌人震惧,此之谓假势者也。

因敌疲倦懈怠袭击之,此之谓随势者也。

合战之地,便其干戈,利其步骑,左右前后无有陷隐,此之谓地势者也。

用兵者乘此五势,未有不能追亡逐败,以建大功也。

又若累战累败,吏士畏於战敌,此之谓挫势者也(挫势者,言曾於敌人控辱,故言势不利也)。

将无威德,谋虑赏罚不当,吏士之心率多离散,此之谓支势者也。

吏士喧哗,不循禁令,部伍不肃,此之谓轻势者也。

凡用兵有此三者,未有不败军杀将者焉。

是故乘(一作五)势在我,可以指挥进攻矣;任(一作五)势在敌,我当有道,反能击之。

若夫敌有乘势而到者,未可与战,坚壁固守,待之旷日持久,敌心必缓於始到矣;俟其攻无所拔,掠无所得,敌之众心益以慢矣;当於中夜潜令骁勇袭其营垒,攻其无备,乘其乱出一精一兵两道击之(地势便则两道出,不便则一道出),壁中鼓噪应之。

如此,则可以破其敌者矣。

敌有恃气势而到者,可以后潜一精一兵,伪示以老弱;敌进攻则发伏击之,必胜矣。

何谓也?许洞曰:一精一势在人者,止用勇敢疾速为务,鲜能一精一谋虑。

彼见老弱,必轻进轹(一作)陵之,坚阵以俟,一鼓不胜,锋必挫,反为我乘矣。

敌有以假势而到,旗鼓之盛,埃{艹巾}之多矣(旗鼓或露众{艹巾}或以曳战)。

预料敌国兵:如国有十万之众,侵伐之地不及五万之师矣,降之不溢三万矣;国有百万之众,侵伐之地不及五十万之师矣,降之不溢三十万(谓其各有屯授之地及死亡之所,或征兵不能尽到侵伐之地)。

以此料之,百万之国,其众来者有百万、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万之旗鼓与号令者,必不溢四十万矣,馀皆疑兵也;十万之国,其众来者有四万、五万之旗鼓与号令者,此必不溢三万矣,馀皆疑兵也(敌国大小、敌众多寡,皆以此类数知之也)。

是以知旗鼓多者,其兵少矣,不可怖。

但以一精一兵出其不意,必败矣。

或敌探我动静者,为我所知,即诈示以疲倦懈怠,使知之。

敌必随势而来,预于诸间道及通衢陰伏锐兵俟之(先令细人密探敌人举兵之期,然后设伏以待,亦可),过半则邀击之。

敌得地势以薄我,未可与战,坚壁观之,持久则众心怠。

夫得敌有锉势者,可以自外击之;敌有支势者,可以自内击之(内攻为用间得其敌心,然后击之也);敌有轻势者,可以突之(掩不备也)。

此随敌三败势攻之也。

以此言之,是故多胜者非强也,多败者非弱也,率由势尔。

夫水之柔一弱,方圆任一性一而能蹶(一作寝)堤漂石者,水之势也;火之刚(一作测)炎,亘天而起者,火之势也;薪木既灰而灭影者,木之势也。

故用兵之道,既知水火之旺败,则尽于势之用矣。

使间第二十二

《周礼》巡国传谋,反间也。

用间之道,圣人以用兵决胜,不可不间。

用间决中,不可不密。

苟非大智,孰能臻於是乎?故间之行也,观事而举,其术有八焉。

其一曰:两国相拒,兵抗其境,诈为疲困畏惧,潜漏其言,厚货谄敌所一爱一幸,因以所求中之;次使使者致玉帛子女与骏马一精一佩之饰以求和解;觉其骄慢,陰选一精一兵分道,早夜兼时,以乘不备,此以使者为间者也。

其二曰:获敌生口,以所谋漏(一作泄)之(谋皆虚者,非实也),俾得闻焉,陰缓使遁去,令敌得所谋而信之,我行则不然也,此以敌人为间者也。

其三曰:敌来间,我诈为不知也,反事示之,敌将为事,我则出不意而击之,此反求来言以为间也。

其四曰:敌以间来,厚赂之,令反其言以间敌,此反以来人为间也。

其五曰:与敌人战,佯为小败,亟引兵深壁示以惧色,乃选语言鄙钝、无智虑者使於敌,令盛张皇我军之强盛,俾敌知为间者,必以我为惧,以强词来间也;既行,即举奇兵随而袭击之,此以明间而为间者也。

其六曰:敌有内一宠一,令心腹者以金宝馈其家,使潜构敌情,此以内嬖为间者也。

其七曰:敌有谋臣,则潜行赂敌亲信,构谗于内,外以事应谗者言,使君臣相疑,自相残害,此以谗人为间也。

其八曰:求敌所委信者,副其所欲,陰求其动静言语者,此以乡人为间者也。

是以知间者,兵家之要妙也。

苟非贤智,莫能用之。

故用间之道,在乎微密潜诚,此良将之所注意也。

分守第二十三

守备不可不讲。

善守者如环,使敌不得其间而入焉。

夫人之治身者,血脉往来通畅于四肢,则安宁矣。

或一脉不来,一气不通,未有免于病者。

是以善用兵者,虽四屯急难,则如首尾相顾而不穷,斯为妙矣。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虎钤经》古代兵书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兵机统论第十二臣闻兵者,陰也《虎钤经》卷三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