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自然卢眉娘谢自然谢自然者,其先兖州人《太平广记》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

太平广记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 - 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

太平广记

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

谢自然 卢眉娘

谢自然

谢自然者,其先兖州人。

父寰,居果州南充,举孝廉,乡里器重。

建中初,刺史李端,以试秘书省校书表为从事。

母胥氏,亦邑中右族。

自然性颖异,不食荤血。

年七岁,母令随尼越惠,经年以疾归。

又令随尼日朗,十月求还。

常所言多道家事,词气高异。

其家在大方山下,顶有古像老君。

自然因拜礼,不愿却下。

母从之,乃徙居山顶,自此常诵《道德经》、《黄庭》内篇。

年十四,其年九月,因食新稻米饭,云:“尽是蛆虫。”

自此绝粒。

数取皂荚煎汤服之,即吐痢困剧,腹中诸虫悉出,体轻目明。

其虫大小赤白,状类颇多。

自此犹食柏叶,日进一枝,七年之后,柏亦不食;九年之外,乃不饮水。

贞元三年三月,于开元观诣绝粒道士程太虚,受五千文《紫灵宝箓》。

六年四月,刺史韩佾至郡,疑其妄,延入州北堂东阁,闭之累月,方率长幼,开钥出之,肤体宛然,声气朗畅,佾即使女自明师事焉。

先是,父寰旅(旅原作旋,据明钞本改)游多年,及归,见自然修道不食,以为妖妄,曰:“我家世儒风,五常之外,非先王之法,何得有此妖惑?”

因锁闭堂中四十余日,益加爽秀,寰方惊骇焉。

七年九月,韩佾舆于大方山,置坛,请程太虚具《三洞箓》。

十一月,徙自然居于州郭。

贞云九年,刺史李坚至,自然告云:“居城郭非便,愿依泉石。”

坚即筑室于金泉山,移自然居之。

山有石嵌窦,水灌其口中,可澡饰形神,挥斥氛泽。

自然初驻山,有一人年可四十,自称头陀,衣服形貌,不类缁流,云:“速访真一人。”

合门皆拒之,云:“此无真一人。”

头陀但笑耳。

举家拜之,独不受自然拜。

施钱二百,竟亦不受;乃施手巾一条,受之,云:“后会日当以此相示。”

须臾出门,不知何在。

久之,当午有一大蛇,围三尺,长丈余,有两小白角,以头枕房门,吐气满室。

斯须云雾四合,及雾散,蛇亦不见。

自然所居室,唯容一床 ,四边才通人行。

白蛇去后,常有十余小蛇,或大如臂,或大于股,旦夕在床 左右。

或黑或白,或吐气,或有声,各各盘结,不相毒螫。

又有两虎,出入必从,人至则隐伏不见。

家犬吠虎凡八年,自迁居郭中,犬留方山(山原作出,据明钞本改),上升之后,犬不知何在。

自然之室,父母亦不敢同坐其床 ,或辄诣其中,必有变异,自是呼为仙女之室。

常昼夜独居,深山穷谷,无所畏怖。

亦云:“误踏蛇背,其冷如冰;虎在前后。

异常腥臭。”

兼言常有天使八人侍侧。

二童子青衣戴冠,八使衣黄,又二天神卫其门屏。

如今壁画诸神,手持槍钜,每行止,则诸使及神驱斥侍卫。

又云:“某山神姓陈名寿,魏晋时人。”

并说真一人位高,仙人位卑,言己将授东极真一人之任。

贞元十年三月三日,移入金泉道场。

其日云物明媚,异于常景。

自然云:“此日天真群仙皆会。”

金泉林中长有鹿,未尝避人。

士女虽众,亦驯扰。

明日,上仙送白鞍一具,缕以宝钿。

上仙曰:“以此遗之,其地可安居也。”

五月八日,金母元君命卢使降之,从午止亥;六月二十日闻使,从午至戌;七月一日,崔、张二使,从寅至午。

多说神仙官府之事,言上界好弈棋,多音乐,语笑率论至道玄妙之理。

又云:“此山千百蛇虫,悉驱向西矣,尽以龙镇其山。”

道场中常有二虎五麒麟两青鸾,或前或后,或飞或鸣。

麟如马形,五色有角,紫麟,鬃尾白者常在前,举尾苕帚(帚字原阙,据明钞本补)。

七月十一日,上仙杜使降石坛上,以符一道,丸如药丸,使自然服之。

十五日,可焚香五炉于坛上,五炉于室中,至时真一人每来。

十五日五更,有青衣七人,内一人称中华,云:“食时上真至。”

良久卢使至,云:“金母来。”

须臾,金母降于庭,自然拜礼。

母曰:“别汝两劫矣!”自将几案陈设,珍奇溢目。

命自然坐。

初,卢使侍立,久,亦令坐。

卢云:“暂诣紫极宫。”

看中元道场,官吏士庶咸在。

逡巡卢使来云:“此一时全胜以前斋。”

问其故,云:“此度不烧乳頭香,乳頭香天真恶之。

唯可烧和香耳。”

七日,崔、张二使至,问自然:“能就长林居否?”

答云:“不能。”

二使色似不悦。

二十二日午前,金母复降云:“为不肯居长林,被贬一阶。”

长林仙宫也。

戌时金母去,崔使方云:“上界最尊金母。”

赐药一器,色黄白,味甘。

自然饵不尽,却将去。

又将衣一副,朱碧绿色相间,外素,内有文,其衣缥缈,执之不着手。

且却将去,“已后即取汝来。”

又将桃一枝,大于臂,上有三十桃,碧色,大如碗。

云:“此犹是小者。”

是日金母乘鸾,侍者悉乘龙及鹤,五色云雾,浮泛其下。

金母云:“便向州中过群仙。”

后去,望之皆在云中。

其日州中马坊厨戟门皆报云:“长虹入州。”

翌日李坚问于自然,方验之。

紫极宫亦报虹入,远近共见。

八月九日、十日、十一日,群仙日来,传金母敕,速令披发四十日。

金母当自来。

所降使或言姓崔名某(某字原阙,据黄本补),将一板,阔二尺,长五尺,其上有九色。

每群仙欲至,墙壁间悉荧煌似镜,群仙亦各自有几案随从。

自然每披发,则黄云缭绕其身。

又有七人,黄衣戴冠,侍于左右。

自八月十九日已后,日诵《黄庭经》十遍。

诵时有二童子侍立,丹一遍即抄录,至十遍,童子一人便将向上界去。

九月一日,群仙又至,将桃一枝,大如斗,半赤半黄半红,云:“乡里甚足此果。”

割一脔食,余则侍者却收。

九月五日,金母又至,持三道符,令吞之,不令着水,服之觉身心殊胜。

金母云:“更一来则不来矣。”

又指旁侧一仙云:“此即汝同类也。”

十五日平明,一仙使至,不言姓名,将三道符,传金母敕,尽令服之。

又将桃六脔令食;食三脔,又将去。

其使至暮方还。

十月十一日,入静室之际,有仙人来召,即乘麒麟升天。

将天衣来迎,自然所着衣留在绳床 上,却回,着旧衣,置天衣于鹤背将去。

云:“去时乘麟,回时乘鹤也。”

十九日,卢仙使来,自辰至未方去。

每天使降时,鸾鹤千万,众仙毕集。

位高者乘鸾,次乘麒麟,次乘龙。

鸾鹤每翅各大丈余。

近有大鸟下长安,鸾之大小,几欲相类,但毛彩异耳。

言下长安者名曰天雀,亦曰神雀,每降则国家当有大福。

二十五日。

满身毛发孔中出血,沾渍衣裳。

皆作通帔山水横纹。

就溪洗浊,转更分明,向日看似金色,手触之如金声。

二十六日、二十七日,东岳夫人并来,劝令沐浴,兼用香汤,不得令有乳頭香。

又云:“天上自有神,非鬼神之神。

上界无削发之人,若得道后,悉皆戴冠,功德则一。

凡斋食,切忌尝之,尤宜洁净,器皿亦尔。

上天诸神,每斋即降而视之,深恶不一精一洁,不唯无福,亦当获罪。”

李坚常与夫人于几上诵经,先读外篇,次读内篇,内即《魏夫人传》中本也。

大都一精一思讲读者得福,粗行者招罪立验。

自然绝粒,凡一十三年。

昼夜寐,两膝上忽有印形,小于人间官印,四坎若有古篆六字,粲如白玉。

今年正月,其印移在两膝内,并膝则两印相合,分毫无差。

又有神力,日行二千里,或至千里,人莫知之。

冥夜深室,纤微无不洞鉴。

又不衣绵纩,寒不近火,暑不摇扇。

人问吉凶善恶,无不知者。

性严重深密,事不出口,虽父母亦不得知。

以李坚崇尚至道,稍稍言及,云:“天上亦欲遣世间奉道人和之,俾其尊明道教。”

又言:“凡礼尊像,四拜为重,三拜为轻。”

又居金泉道场,每静坐则群鹿必至。

又云:“凡人能清静一室,焚香讽《黄庭》、《道德经》,或一遍,或七遍,全胜布施修斋。

凡诵经在一精一心。

不在遍数多。

事之人,中路而退,所损尤多,不如元不会者。

慎之慎之!人命至重,多杀人则损年夭寿,来往之报,永无休止矣。”

又每行常闻天乐,皆先唱《步虚词》,多止三首,第一篇、第五篇、第八篇。

《步虚》讫,即奏乐,先抚云璈。

云璈形圆似镜,有弦。

凡传道法,必须至信之人。

《魏夫人传》中,切约不许传教,但令秘密,亦恐乖于折中。

夫药力只可益寿,若升天驾景,全在修道服药。

修道事颇不同,服柏便可绝粒。

若山谷难求侧柏,只寻常柏叶,但不近丘墓,便可服之,石上者尤好。

曝干者难将息,旋采旋食,尚有津润,易清益人。

大都柏叶、茯苓、枸杞、一胡一 麻,俱能常年久视,可试验。

修道要山林静居,不宜俯近村栅。

若城郭不可,以其荤腥,灵仙不降,与道背矣。

炼药饮水,宜用泉水,尤恶井水,仍须远家及血属,虑有恩情忽起,即非修持之行。

凡食米体重,食麦体轻。

辟谷入山,须依众方,除三虫伏一尸一。

凡服气,先调气,次闭气,出入不由口鼻,令满身自一由 ,则生死不能侵矣。

是年九月,霖雨甚,自然自金泉往南山省程君,凌晨到山,衣履不湿。

诘之,云:“旦离金泉耳。”

程君甚异之。

十一月九日,诣州与季坚别,云:“中旬的去矣。”

亦不更入静室。

二十日辰时,于金泉道场白日升天,士女数千人,咸共瞻仰。

祖母周氏、母胥氏、妹自柔、弟子李生,闻其诀别之语曰:“勤修至道。”

须臾五色云遮亘一川,天乐异香,散漫弥久。

所着衣冠簪帔一十事,脱留小绳床 上,结系如旧。

刺史李坚表闻,论褒美之。

李坚述《金泉道场碑》,立本末为传,云:“天上有白玉堂,老君居之。

殿壁上高列真仙之名,如人间壁记。

时有朱书注其下云:‘降世为帝王’或为‘宰辅’者。”

又自然当升天时,有堂内东壁上书记五十二字,云:“寄语主人及诸眷属:但当全身,莫生悲苦,自可勤修功德。

并诸善心,修立福田,清斋念道,百劫之后,冀有善缘,早会清原之乡,即与相见。”

其书迹存焉。

(出《集仙录》)

谢自然这个人,她的先辈是兖州人。

父亲谢寰住在果州南充,被举为孝廉,为乡里所器重。

建中初年,刺史李端以试秘书省校书表奏他为从事。

母亲胥氏也是邑中豪门望族之女。

谢自然生来聪明异常,不吃荤血之物。

七岁时,母亲令她跟随尼姑越惠,过了一年,因病回到家里。

又让她跟随尼姑日朗,十个月方要求回家。

平常所谈论的多是道家之事,言词气质高雅。

她家在大方山下,山顶有古像老君,自然就去拜见行礼,不愿回家下山。

母亲听从她,她就迁居山顶,自此经常诵读《道德经》、《黄庭内篇》。

十四岁那年九月,因为吃新稻米饭,她说尽是蛆虫,自此一粒粮食也不吃。

多次拿皂荚煎汤喝,就连吐带泻劳倦得很严重,腹中各种虫子全部打下,觉得身轻眼亮了。

那些虫子,大的小的红的白的,形状种类很多。

从此她只吃柏叶,每天吃一枝柏树枝。

七年之后,柏叶也不吃了;九年之后,又不喝水了。

贞元三年三月,到开元观拜访绝粒道士程太虚,接受了长达五千字的《紫灵宝箓》。

贞元六年四月,刺史韩佾来此上任,怀疑她不吃人间烟火是假的,就延请她进入州北堂的东阁,把她关闭在里面几个月,方率领老少家人开锁把她放出来。

她的体肤还和过去一样,说话时声朗气畅。

韩佾就让女儿自明拜谢自然为师。

在这之前,她的父亲谢寰旅游多年,等到回家时,看到自然修行道术不吃饭,认为是妖妄。

他说:“我家世代儒风,除三纲五常之外,皆非先王之法,怎么能有这种妖孽迷惑人?”

于是,把谢自然锁闭堂中四十多天,而谢自然却更加清爽秀气了,谢寰这才感到惊骇。

贞元七年九月,韩佾乘车到大方山,设置坛台,请程太虚准备《三洞箓》。

十一月,把谢自然移居到州郡的外城。

贞元九年,刺史李坚到任,自然禀告说:“我住在城里不方便,愿依傍山石林泉。”

李坚就在金泉山修建屋舍,让谢自然迁移过去居住。

金泉山有个石嵌窦,水灌到洞口中,可以洗形饰神,使气质光泽奔放。

谢自然刚住进山里,有一个人年约四十岁,自称头陀,从衣服形貌上看不象僧人。

他说:“我请拜访真一人。”

自然全家都拒绝他,说:“这里没有真一人。”

头陀只是笑。

全家给他下拜,他唯独不接受自然的拜礼。

施舍给他二百个钱,竟也不接受,于是舍他一条手巾,他接受了,说:“以后会面时当用这条毛巾作标志。”

不一会儿,头陀出门,不知哪里去了。

过了很久,正当中午,有一条大蛇,有三尺粗,一丈多长,长着两只小白角,用头枕着谢自然家的房门,吐出的气充满了室内,刹时云雾四合。

等到雾散,蛇也不见了。

谢自然所住的屋子,只能容纳一张床 ,四边只能让人走过去。

白蛇离去以后,经常有十几条小蛇,有的如胳膊粗,有的如大腿那么粗,从早到晚在床 的左右,有的黑,有的白,有的吐气,有的作声,各自盘成一一团一 ,也不毒害人。

又有两只虎,谢自然出入时一定相随,别人到来,它们就隐伏不现,她家养的犬,吠虎共计八年,自从迁居城郭之中,犬留在方山,谢自然成仙上天以后,犬不知哪里去了。

在谢自然的住室里,父母也不敢共坐她的床 。

有时突然到她室内,必有变异之事。

从此人称自然的居室为仙女之室。

谢自修总是昼夜独居,在深山穷谷之中,她什么也不害怕。

又说:“误踏蛇背,其冷如冰;虎在前后,异常腥臭。”

还说常有八个天使在她身边陪着,两个童子青衣戴冠,八个天使都穿黄衣,又有两个天神在她门口把守,日夜护卫她。

象今日壁画上的诸神,手拿槍和钜,每当她行走或停歇,那么诸使和神就充当驱斥妖邪护卫侍奉之职。

又说某山神姓陈名寿,是魏晋时人。

并说真一人的地位高,仙人的地位低,说自己将授任为东极真一人。

贞元十年三月三日,谢自然移入金泉道场,那天云物明媚,与平常景物不同。

谢自然说这日天上的真一人和群仙都聚会。

金泉林子中尝有鹿,不曾躲避人,士女虽然多,它们也一温一 顺地与人相处。

第二天,上仙送来一副白鞍,用宝钿穿结装饰。

上仙说:“把这个东西送给你,那个地方可以安居了。”

五月八日,金母元君命卢使降临,从午时起到亥时止;六月二十日闻使降临,从午时起到戌时止;七月一日崔、张二使降临,从寅时起到午时止。

多半叙说神仙官符之事,说上界喜欢下棋,好音乐。

言谈话语,大都谈论至道玄妙之理。

又说:“这座山千百蛇虫,全部被驱逐向西去了,完全用龙来镇守此山。”

道场中经常有两只虎、五只麒麟和两只青鸾,或前或后,或飞或鸣。

麟象马形,五色有角。

紫麒麟白鬃白尾的常在前,举起尾巴当笤帚。

七月十一日,上仙杜使降临石坛上,把一道符丸成像药丸似的,让谢自然把它吞服下去。

十五日,可以烧香,五炉香放在坛上,五炉香置于室内,到时候真一人们到来。

十五日五更,有青衣七个人,其中一人叫作中华,说:“吃饭的时间上真到来。”

过了很一会儿,卢使来了,他说:“金母来了!”不一会儿,金母降临到庭院中,谢自然跪拜行礼。

金母说:“跟你分别两劫了。”

自己带来的几案,摆设珍奇之物,让人目不暇接。

金母命谢自然坐下,先前那个卢使站立时间很久了,金母也让他坐下。

卢使说:“我暂时到禁极宫去一下。”

看看中元道场,官吏士庶都在。

不一会儿,卢使回来说:“这一次的供品全胜过以前的斋供。”

问他缘故,他说:“这回没有烧乳頭香,乳頭香天上真一人讨厌它,只可以烧和香而已。”

七日,崔、张二使到来,问谢自然:“能到长林去住吗?”

谢自然回答说:“不能。”

两个使者脸色好象不高兴。

二十二日午前,金母又一次降临,她说:“因为你不肯到长林去住,被贬降一级。

长林是仙宫啊!”戌时金母离去,崔使者才说:“上界最尊重金母。”

赐给谢自然一器皿药,颜色黄白,味甜。

谢自然没有吃尽,剩下的便拿回去了。

又取出一套衣服,朱色碧色绿色相混杂,外层白色,内有花纹。

那衣服似有若无,拿着它好象没放在手上;却又带回去了,说:“以后就接你来。”

又一枝叉,比胳膊还粗,上面有三十个桃子,绿色,象碗那么大。

说:“这还是小的。”

这天金母乘坐鸾鸟,传从的仙人全乘坐龙和鹤,五色的雾在他们下边浮动。

金母说:“顺便向州中去拜访群仙。”

后来离去,想见他们全在云中。

那天州中马坊厨和戟门都报告说:“长虹进入州城。”

第二天,李坚向谢自然讯问,才验证了这回事。

紫极宫也报告说长虹进入,远近的人全都见到了。

八月九日、十日、十一日,群仙每天都来,传金母的命令:“赶快让谢自然披发四十天,金母当亲自到来。”

所降临的使者有人说姓崔名某,拿一块板,二尺宽,五尺长,板上面有九种颜色。

每当群仙要来的时候,谢自然住室的墙壁间就荧光闪耀象镜子似的。

群仙也各自带有几案和随从。

谢自然每次披发时,就有黄云在她身边缭绕。

又有七个人,穿着黄衣,戴着道冠,在左右陪侍。

从八月十九日以后,每天诵读《黄庭经》十遍,诵读时有两个童子侍立着,用朱红颜色涂饰一遍就抄录,到十遍,一个童子便把它拿到上界去。

九月一日,群仙又来了,带着一个桃枝,像斗那么大,半红半黄半粉红,说:“乡里之人对此果很满足。”

割一小块吃了,其余的就由侍从的人收回了。

九月五日,金母又来了,拿三道符,令谢自然把它吞下去,不让用水,服下以后觉得身心很舒服。

金母说:“我再来一次就不来了。”

又指着旁边的一个仙人说:“这个人就是你的同类啊。”

十五日天大亮时,一位仙使来到了,他不说姓名,拿着三道符,传达金母的命令,让谢自然把它全服下去,又拿六小块桃令她吃;谢自然吃了三小块,余下的又拿走了。

那个使者到日落时才回去。

十月十一日,谢自然进入静室之时,有仙人来招,她就乘坐麒麟上了天。

仙人带天衣来迎接,将谢自然所穿的衣服留在绳床 上,回来以后,又穿上旧衣,把天衣放到鹤背上带回去。

说:“去的时候乘麒麟,回来的时候乘的是鹤啊。”

十九日,卢仙使到来,从辰时到未时才离去。

每当天上使者降临时,就有千万鸾鹤飞来,群仙全部聚会。

地位高的仙人乘鸾鸟,其次乘麒麟,再次乘龙。

鸾和鹤的翅膀各大一丈多。

近来有个大鸟落到长安,鸾鸟的大小,几乎与它相似,只是毛的色彩不同而已。

据说落到长安的大鸟名叫天雀,也叫神雀。

每次降临,国家就该当有大福。

二十五日,谢自然满身的毛发孔中都流出了血,沾染了衣服,都形成通帔背山水横纹。

把它拿到溪水中洗去污浊之处,其横纹反而更加分明,对着一陽一光看,像是金色,用手去触摸它,发出像金属的声音。

二十六日、二十七日,东岳夫人也一起来了,劝谢自然洗浴,并须用香汤,汤里不能有乳頭香。

又说:“天上谢自然有神,但不是鬼神的神。

上界没有把头发剃掉的人,如果得道后,全都戴道冠,功德就会有一样的。

凡是斋供的食物,切忌去尝它,更应洁净,器皿也是这样。

上天的众神,每当斋供时就降临凡世来察看,最讨厌不一精一不洁。

如果不一精一不洁,不但得不到保佑,反而会受到处罚。”

李坚常与夫人在几案上诵经,先读外篇,次读内篇,内篇就是《魏夫人传》的本子。

大都是一精一思讲读的人得到保佑,粗疏修行的人招到处罚并立刻得到验证。

谢自然一粒粮食也不吃,已经坚持十三年了,昼夜都睡觉,两个膝盖上忽然出现了印的形痕,比人间的官印小,四框内空隙中好象有六个古篆字,象白玉那样明亮。

今年正月,那个印痕移到两膝内,把两膝并上,两印就合到一起,分毫无差。

谢自然又有了神力,每天走二千里,有时走一千里,却没有人知道她走了。

在漆黑的夜晚幽暗的室内,细微的小事她无不洞察如镜。

又不穿丝棉,冷了不靠近火,暑天不摇扇。

人们问她吉凶善恶之事,没有她不知道的。

她性情严肃,以深守秘密为重,事情不说出口,即使父母也不让他们知道。

因为李坚崇尚至道,才稍稍对他说一点。

她说:“天上的仙人也想要使人世间信奉道教的人知道,使他们尊崇道教并使道教更加彰明。”

又说凡是给尊像行礼,以四拜为重,以三拜为轻。

又居住在金泉道场,每当她静坐的时候,群鹿就一定到来。

她又说:“凡是人们能够在一间清净的屋子里,烧香诵读《黄庭》、《道德经》,或一遍,或七遍,全胜过布施修斋。

凡是诵经,全在一精一心,不在遍数多。

奉道之人,中途而退,受到的损失更多,不如原来就不会的人,千万谨慎啊!人的生命最重要,多杀人就会折损年寿,一来一往的报复,就永远没有休止了。”

谢自然每次出行,经常听到天上的音乐,都是先唱《步虚词》,最多只唱三首,第一篇、第五篇、第八篇。

唱完了《步虚词》,就奏乐,先抚云璈,云璈的形状是圆的,象镜子似的,有弦。

凡是传授道法,必须是最诚实的人,《魏夫人传》中严格约束不许传教,只能秘密进行,也是害怕有背于折中。

仙药的力量只能增加寿命,至于升天驾影,全在于修道服药。

修道的情形很不同,服食柏叶就能不吃一粒粮食,如果山谷中难以找到倾斜的柏树,只有寻常的柏叶,只要不靠近坟墓就可以服食,生长在岩石上的更好。

晒干了的难将息,一边采一边吃,柏叶还有汁液,容易使人清爽获益,大体上说,柏叶、茯苓、枸杞、一胡一 麻,都能常年见到,可以试验。

修道要在山林中静静地居住,山下不宜邻近村寨,至于城郭就更不可以了。

因为那种地方有荤腥,灵仙不降临,与道相背了。

炼药用水,应当用山泉之水,最讨厌井水,还必须离家和血缘之亲远一些,否则,思想中忽然产生恩情之念,就不符合修行持道的行为。

凡是吃米的人身体就重,吃麦粉的人身体就轻。

不吃粮米进入深山的,必须依照众方,除去三虫伏一尸一。

凡是炼气,首先是调气,其次是闭气,气的进出不通过口鼻,令全身自一由 行气,生死就不能侵害了。

这年九月,一陰一雨连绵,谢自然从金泉前往南山探望程君,凌晨到达,而衣服和鞋子却没有沾湿。

程君问她,说:“我是早晨离开金泉的呀!”程君觉得这事很奇怪。

十一月九日,谢自然到州里去向李坚告别,她说:“我中旬一定走了。”

也不再进入静室。

二十日辰时,谢自然在金泉道场白日升天。

几千士女全都一起瞻仰。

她的祖母氏、母亲胥氏、妹妹自柔、弟子李生,听到了她诀别的话语:“你们要勤恳地修行至道。”

不一会儿,五色云绵延遮蔽了整个山川,天上的仙乐和奇异的香气散布弥漫了很久。

谢自然平时所穿戴的衣冠簪帔十件,都脱下留在小绳床 上,系的结扣像原来一样。

刺史李坚上表把这事奏闻皇帝,皇帝下诏书褒扬赞美了她。

李坚在金泉道场立了碑,并叙说为谢自然得道升天的原委:“天上有座白玉殿堂,老君住在那里,殿堂的墙壁上高高地排列着真一人仙人的名字,像人间的壁记一样,不时有朱笔在仙人名字下一注上:‘降世为帝王’或‘为宰辅’一类的话。”

还有,谢自然升天的时候,堂内东墙上书写有五十二个字:“寄语主人,及诸眷属,但当全身,莫生悲苦。

自可勤修功德,并诸善心,修立福田,清斋念道,百劫之后,冀有善缘,早会清原之乡,即与相见。”

那些字迹还保存在那里。

卢眉娘

唐永真年,南海贡奇女卢眉娘,年十四岁。

眉娘生,眉如线且长,故有是名。

本北祖帝师之裔,自大定(定字明钞本作足)中流落岭表。

后汉卢景裕、景祚、景宣、景融,兄弟四人,皆为皇王之师,因号帝师。

眉娘幼而慧悟,工巧无比,能于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点画分明,细如毛发,其品题章句,无不具矣。

更善作飞仙盖,以丝一钩,分为三段,染成五色,结为金盖五重。

其中有十洲三岛、天人玉女、台殿麟凤之像,而持幢捧节童子,亦不啻千数。

其盖阔一丈,种无三两,煎灵香膏传之,则坚硬不断。

唐顺宗皇帝嘉其工,谓之神姑,因令止于宫中。

每日止饮酒二三合。

至元和中,宪宗嘉其聪慧而又奇巧,遂赐金凤环,以束其腕。

眉娘不愿在禁中,遂度为道士,放归南海,仍赐号曰逍遥。

及后神迁,香气满堂,弟子将葬,举棺觉轻,即撤其盖,帷见之旧履而已。

后人见往往乘紫云游于海上。

罗浮处士李象先作《罗逍遥传》,而象先之名无闻,故不为时人传焉。

(出《杜一陽一杂编》)

唐代永真年间,南海进贡一位奇女叫作卢眉娘,十四岁。

眉娘生下时,眉如线而且长,所以才有这个名字。

她本来是北祖帝王老师的后代,自大定年间流落到岭南。

后汉卢景裕、景祚、景富、景融兄弟四人,都是帝王的老师,因此被称为帝师。

眉娘小时候就很聪明,一精一巧无比。

能在一尺长的绢上,绣出七卷《法华经》。

字的大小,不超过小米粒,而一点一画都很分明,细得像毛发,其中品评之词和句读符号无不齐备。

她更善于制作飞仙盖,用一钩丝线,分成三段,染成五种颜色,绣成五层金盖,其中有十洲三岛、天人玉女、台殿麟凤的绣像。

而且擎旗捧着旌节的童子,也不下于千人。

那飞仙盖宽有一丈,重量不到三两;把灵药煎成膏涂上去,就坚硬不折。

唐顺宗皇帝赞许她手艺一精一巧,把她称作神姑,就让她留在宫中,她每天只饮二三合的酒。

到了元和年间,唐宪宗赞许她聪慧而又奇巧,就赐给她金凤环,把它戴在手腕上。

眉娘不愿意住在宫禁之中,就度引为道士,放她回南海,又赐给她名号叫作逍遥。

等到后来她成仙走后,香气满室,弟子将要为她安葬,抬起棺材觉得很轻,就打开棺盖,只见到一双旧鞋而已。

后来有人看见她经常乘着紫云游于海上。

罗浮山处士李象先写了《罗逍遥传》,然而李象先的名字没人听说过,所以这篇传记也就没有被当时的人流传。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太平广记》未分类项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谢自然卢眉娘谢自然谢自然者,其先兖州人《太平广记》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