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参同契
第13讲
中国的文字文化
由东汉到魏晋南北朝,大致上文章都是四个字或者五六个字的短句,并不特意讲求对仗。
梁武帝的昭明太子,把汉代以来到魏晋南北朝之间,所有这些大文豪的著作集中起来,编成了有名的《昭明文选》。
之后到隋唐之间,变成骈体文,所谓四六体的文字,非要对仗不可。
比方我们大家念过《滕王阁序》,唐代王勃的作品,“南昌故郡,洪都新府”,这一类都是四六骈体文的著作。
每字每句都要对得很工整,意义还要表达得很好,这是中国文学的特色。
可是有一个问题,也是很大的感慨,那时候写公文就很麻烦了。
因为要写作公文,程度不好没有办法当公务员,不像现在的公务员,写白字乃至乱七八糟条子都写不清楚。
我经常看到一些公文头都大了,只好投降,要去跟他们做徒弟去了,不然看不懂。
古时候公文太高深了,出一张布告老百姓看不懂。
到了唐太宗李世民,他本身是个才子,文武双全,中国也安定统一了,他下命令公文要改过来,拿现在话讲是变成语体文,因此,才有唐代的散文改革。
这个大家要注意,三四百年之间一个美丽的文体,一下也改不过来。
尤其中国人特别喜欢文学。
大家讲到文人都提到韩愈,韩愈已经是中唐的人了,他就极力提倡所谓古文。
这个古文就是中国上古的文字,是长长短短的语体,但是把话说清楚了。
当然不止韩愈一个人,不过他名气大,所以后人推崇他“文起八代之衰”。
其实韩愈提倡的古文,在我们现在看起来真是古文,越来越古老了。
现在的白话文更严重,这句白话文是讲什么东西,很难了解,一百年以后会比古文还古,大概要很多考据学家来考据了。
现在不是讲文学的问题,我们再回头来看,像魏伯一陽一真一人,他写《参同契》的这个文字,是一种汉体的文字,非常清楚,基本上是四字一句。
所以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大文章或是代表一个政权最高的文告,多半是这一类文章。
这种文章,简单明了,几个字一句,可是很难写的,字愈少意思愈清楚,这是工夫。
等于电报体,每多一个字价钱就多了。
魏真一人的说明
现在为了我们研究的方便,先跳过一段,看下边一段,“言不苟造,论不虚生”,他声明这一篇文章,不是随便乱写的,讨论这个问题也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有事实根据的。
懂得了这个理论,身一体上、心理上做工夫要有效验,所以 “引验见效,校度神明”,校就是校对,要把理论跟事实比一比。
你说我懂得了这个理论,《参同契》研究过了,结果做起工夫来碰到什么境界,或者身上气机跳动搞不清,你这就白修了。
不要动不动就问老师,老师不会跟着你,神仙是你要做的,不是老师做的,所以自己一定要弄清楚。
“校度”,度就是度量衡的度,一步有一步的工夫尺度,一步有一步的象征。
“神明”,神而明之,要你的真智慧、真一精一神来明白道理,才求得到功效。
现在有许多人修道做工夫,求老师给他一个办法,再不然指头把他一摸,奇经八脉打通了!打通了怎么样?自己也不懂什么叫做通,什么叫效果,第二步又不知道怎么走。
况且是不是真通还不知道,都是盲目迷信。
修道这个东西,拿我们现在的语言,用个漂亮的名字叫做生命的科学,就是人类研究自己生命的一个科学。
普通的科学是靠人的智慧,从物质、物理上去求证。
这个生命的科学,修炼神仙丹道之术,同普通科学不同,是要拿自己的身心,整个生命投进去求证的。
所以他说“引验见效”,一步就有一步的效果。
但是求证不是乱来的,是有次序的,搞错了法则就不行了。
我们一再讲,这一部《参同契》是《易经》、老庄,还有神仙丹法参合起来的,不是光说空洞的理论,它是实际的实证指导。
“推类结字,原理为征”,古人最早是没有文字的,大概一个原始的民族,没有文字以前都是结绳记事,这叫“结字”,以前到高山或落后地区的部落还有见到。
这个绳子打结不是乱结的,哪一种事情打什么结是有一定的,这是人类的聪明。
后来进步了,伏羲出来开始画八卦,八卦就是文字的开始,用图画的,比结绳记事又进步一点,慢慢就有我们今天的文字。
现在已经到了计算机打字的阶段,连书法都不要练了。
这个“结”字的意思就是形成文字著作,他把这些道理告诉你了,后面我们要“原理为征”,把这些东西融会贯通,懂得这个法则才可以修持。
魏伯一陽一说真空妙有
我们再回头看这段前面的一行:“以无制有,器用者空,故推消息,坎离没亡。”
我们讲中国文学要注意,千古文章一大偷,不是一大抄哦,是一大偷,不过要偷得好。
我经常讲这个故事,国外国内我常常接到各方面寄来要我审查的文章,拜读后辈年轻人的这些大作,实在很痛苦,尤其看到写得不通的,那真痛苦,所以我不希望有这个荣耀。
可是有些地方实在推不掉,那么怎么办呢?当然就只能拜托我的学生这些高足、矮足们看看吧!看完了提意见。
话说有一篇美国来的论文,请一位同学看了,他说老师呀,这篇非常好,而且一定要给高分数的那种。
我说那不错啊!很多年没有看到好东西了,很好,很好。
他又说,不过你看了不要骂哦!我说这是什么意思?他说因为全篇都是你的,每字每句照抄不误。
我说有这种事?我这个人有个一毛一病,写完了东西自己脑子不记得了。
我就告诉他,不高明!千古文章哪个人是创作?都是偷,看怎么偷得好、偷得妙就对了。
这“以无制有,器用者空”八个字,魏伯一陽一偷老子的,他偷得好得很,只用八个字就把他偷完了。
老子说了一大堆道理——“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说的是什么道理呀?这不只是中国文化,包括印度文化的佛家,都讲空能够生有。
佛学讲真空妙有,妙有真空;一切存在的东西最后总是归空,空并不一定是没有。
佛学翻译成中文叫做空,中国道家叫做无、叫做虚,不叫做空。
两个用字不同,但是道理完全一样,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老子说天地间,威力最大的是什么东西?是空,就是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这是讲车轮子,我们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早就用车了。
一个车上十个战士都是手执长矛,前面五匹马拖一部车子。
那车子很大,假使五部车子并排走的话,这个马路就很宽了一一那时土地不像现在有限制,所以马路开得宽。
你看秦始皇的阿房宫,拿十丈高的旗过城门,骑马就过去了,那个建筑很高哦!可惜现在看不到了。
那个时候的车子是木头做的,中间一个杠子两边套着车轮子,这个车轮子中间是空的,外面一条一条的叫辐,是辐射状的。
你说这个三十条的支柱,每一条都互不相干,但缺一条都不行,而每条着力点都在空的这个中心点,中空啊!所以“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陶器原本是泥巴所做,没有什么方圆,捏成一个圆的或者方的模型,把它拿火来烧了就变成陶器的碗啦杯啊,就是空中生有。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还有我们盖房子,屋子里面一定要有空间才叫房子,开了窗门才可以通空气,才可以住人。
所以老子的结论是:“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所以有无之间要搞清楚,我们人是用惯了有,觉得生命是有,一切有,有就喜欢。
我们讲佛学已经讲过,人要看透这个道理,这个有,一切万有,包括我们的身一体,我只有使用权。
今天我们还活着,所以这个身一体属于我所有,就是我有使用权。
等到有一天它罢工了,不愿意再劳动了,我们就没有办法指挥它,因为它毕竟不是我的所有,死了也带不走。
活着时它是它,我是我,也是两回事。
我们现在的有,认识到生命“有之以为用”,就要把握现时的作用,不要认为没有生命就感到可怜就哭了。
不要哭,“无之以为利”,愈空愈好,空了有大利,真到了空的境界就另外产生了新的东西。
所以老子讲了一大堆,我们这位魏真一人八个字把他偷完了一一 “以无制有,器用者空”。
你们青年同学写白话也好,写文言也好,文章要会偷,人家的好句子原班不动搬上来很可耻。
像我们小的时候写文章偷用古文,老师看到就骂,过来!没有道德!年轻人用古人的文句,好事!但是要注明出处!然后就在我们头上一敲,那个叫“吃爆栗子”,这是轻微处罚。
如果忘记了是什么人的原句,可以写是借句。
这是我们当年的教育,当年的道德标准,连偷死去的古人都不行!现在就乱搬还盗印,然后把名字都拿掉。
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荒唐得很!
现在人乱搞,但是不肯用脑筋,其实你偷人家的文章只要变一两个字就不同了。
中国古人每个都是诗人,凡是读书都会作诗,起码会作歪诗打油诗。
你看诗,都是风啊花啊水啊月啊,可是几千年来那么多诗,有几句相同过!顺便给大家看看偷文章的做法,魏真一人的“以无制有”,中间加了一个东西,就是这个“制”。
像我小的时候,如果我能用出来这个字,先生一定说,你这个孩子了不起!然后拿起红笔在字旁边圈三圈,好!好啊!这个字用得好啊!一定这样大加赞叹。
制就是伏,控制的意思。
空可以控制有,有不能控制空,是这样的关系。
所以修道做工夫是有,就怕你空不掉。
学佛也一样,修道打坐在道家讲清虚,结果一般人修道是坐在那里搞气脉,这里动那里动,这里守那里守,然后…… 嗯!还要打通它。
都是在那里搞有!所以搞了半天没有效果。
愈空时它的功能就愈发起来,你打坐修道没有效果,因为你心不能空啊!心空了,身一体感觉都空得掉的话,这个效果就来了。
所以这个“制”是重点,他把老子的道理拿到这里只用八个字,而且自己换了一个字“制”,就把道理讲出来了。
“以无制有,器用者空”,“器”是东西工具,一切工具能够起大作用的,都是空的。
现代物理学家,分析物质到原子、电子……最后是空的!绝对空的,你绝对找不出东西来。
因为空,它就有无比的威力,无比的功能,所以“以无制有,器用者空”。
日月二用与结丹
“故推消息,坎离没亡”,“消息”两个字出在《易经》。
消不是没有,消是成长。
譬如说一个人从生下来开始,一路上来叫做消,这个功用把它消散掉,所以消是代表有的阶段。
息是代表无的阶段,人死了并不是没有,是个大休息,这个大休息以后重生了,所以“消息”是这个道理。
很多人不懂“消息”出在《易经》上,把道理搞错了,以为通信叫做“消息”。
消就是消耗、放射;息是归纳、培养回来。
譬如太一陽一早晨出来,傍晚下去,这个阶段十二个钟头谓之消;晚上太一陽一下去了,到明天早晨刚刚上来,这个十二个钟头谓之息。
息蕴育了新的生命,又出来了,然后新的生命又消了,所以叫做一消一息。
后来不用这个名称,改为“消长”,消就是消耗,长就是成长。
“坎离”是两个卦的代号,后天以“坎离二用”为主。
他说“故推消息,坎离没亡”。
你懂了一消一息,一有一空,互相成长之间,然后对于宇宙生命这个法则,所谓坎离两卦所代表的身心作用,所代表这个太一陽一月亮的作用,就“没亡”,就隐没了。
道家到什么时候才可以结丹呢?后头章节会讲到,真的得到神仙的丹药时,则“日月合璧,璇玑停轮”,日月合璧是太一陽一跟月亮两头挂在那里,彼此辉映。
你们诸位有没有碰到这个境界?我在西藏西康、云南看到很多。
有一次到晚上太一陽一没有下去,月亮又上来,这边太一陽一那边月亮,这个天地是另外一个境界。
都说多少年难得碰到一次,我一到昆明就碰到,所以运气好。
“璇玑停轮”,璇玑代表北斗七星中央指挥转动,停轮是现在不转了,停掉了。
所以这个气脉通,是为了最后达到气住脉停,呼吸停掉,没有身一体感觉,身上气脉也没有在转动,心脏都不动了。
在佛家“璇玑停轮”叫做定,宁静不动了。
修道要到这个程度才谈得上结丹。
做工夫到这个时候才符合这八个字——“引验见效,校度神明”。
这才叫难呢!不是说打个坐,坐到这里痛,那里气血流动、跳动,以为有工夫了。
那是憨夫,不是工夫!是靠不住的。
我们上一次提到过上、中、下三个丹田。
有些道家传工夫传你一个地方叫泥洹宫,过去道家并没有泥洹宫这个名词,这是汉朝的翻译来的,实际上是人头顶的顶旋这里。
当然没有一个人的顶旋真正是在中间的,这是一个秘密。
大概地说,譬如一个人来算命,时辰不知道,那就看你头顶头发的旋在哪个位置来判断。
子午卯酉是四正,其他时辰各有偏向,什么时辰是两个旋的?可惜我忘了,你们去研究吧。
学经络的就知道头顶这里叫百会一穴一,可以扎针的。
讲一个事情很有趣,当年我到西康,看到他们修颇哇法,七天念咒子,念得大家脸红耳涨的,然后坐在那里每人头上插一根草,草插得很深,能够插一进草就代表死时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我到那里一看就跟朋友说,今天可好了!我们去学,我们要插草为记了。
插草为记,中国人讲起来像是贩卖东西或人口。
他们修道很痛苦的,有些修不成功,插不进去。
我说,我来保你们每一个都能够往生西方,都插得进去。
只要懂那个一穴一道的道理,手法懂了,一定就插得进去。
但是藏人是难插一进去的,他们大多不洗头,头皮厚得很。
西藏那个地方也洗不得脸的,头发和皮肤还常常抹牛油保护,不然雪山的风一吹皮肤就吹裂了。
这些油在头上堆起来,那个草怎么插得下去嘛!你懂了以后,先把油和这个头皮渣子抠一下,咚!就把草插下去了!
泥洹宫究竟是什么呢?就是佛经“涅槃”两个字的翻译。
头顶一穴一叫百会一穴一,下面叫会一陰一穴一。
在密宗这个会一陰一就叫海底,海底就是会一陰一。
学瑜珈的就不叫海底,叫灵蛇,也叫做灵热,也叫做灵能,有时候这个地方发暖的。
据说这个生命的能是深深埋藏在下面,没有一个人真正能发动。
上天给了我们一个身一体,我们没有把这个身一体的功用发挥出来,做人几十年,都是用一层假的外表。
这个身一体的生命的功能,它的会一陰一和百会,上下这一消一息、一升一降之间,有无比的功能在内,这个也就是“故推消息,坎离没亡”。
一个人活一辈子没有把它发动,真发动起来这叫一陽一气发动,要把握住。
把握住做什么呢? “校度神明”,一步有一步的效验、效果。
这个生命的威力大得很,功用也大得很,所以能够修到袪病延年长生不死,也就是靠这个灵能、灵热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