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裕之王镇之王韶之王悦之王准之敬弘少有清尚,起家《南史》卷24列传第十四

南史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南史

南史 - 卷24列传第十四

南史

卷24列传第十四

王裕之 王镇之 王韶之 王悦之 王准之

敬弘少有清尚,起家本国左常侍、卫军参军。

一性一恬静,乐山水,求爲天门太守。

及之郡,妻弟荆州刺史桓玄遣信要令过己,敬弘至巴陵,谓人曰:“灵宝正当欲见其姊,我不能爲桓氏赘婿。”

乃遣别船送妻往江陵,弥年不迎。

山郡无事,恣其游适,意甚好之。

后爲南平太守,去官,居作唐县界。

玄辅政及篡位,屡召不下。

宋武帝以爲车骑从事中郎、徐州中从事史、征西将军道规谘议参军。

时府主簿宗协亦有高趣,道规并以事外相期。

尝共酣饮,敬弘因醉失礼,爲外司所白,道规即更引还,重申初燕。

永初中,累迁吏部尚书,敬弘每被召,即便祗奉,既到宜退,旋复解官。

武帝嘉其志,不苟违也。

除庐陵王师,加散骑常侍。

自陈无德,不可师范令王,固让不拜。

元嘉三年,爲尚书仆射,关署文案,初不省读。

尝豫听讼,上问疑狱,敬弘不对。

上变色问左右:“何故不以讯牒副仆射?”

敬弘曰:“臣乃得讯牒读之,正自不解。”

上甚不悦。

虽加礼敬,亦不以时务及之。

六年,迁尚书令,固让,表求还东。

上不能夺。

改授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给亲信三十人。

及东归,车驾幸冶亭饯送。

十二年,征爲太子少傅,敬弘诣都上表固辞不拜,东归,上时不豫,自力见焉。

十六年,以爲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如故。

又诣都表辞,竟不拜东归。

二十三年,复申前命,复辞。

明年,薨于余杭之舍亭山,年八十八。

顺帝升明三年,追諡文贞公。

敬弘形状短而起坐端方,桓玄谓之“弹棋发八势”。

所居舍亭山,林涧环周,备登临之美,故时人谓之王东山。

文帝尝问爲政得失,对曰:“天下有道,庶人不议。”

上高其言。

左右尝使二老妇女,戴五条辫,着青纹絝袼,饰以朱粉。

女适尚书仆射何尚之弟述之。

敬弘尝往何氏看女,遇尚之不在,因寄斋中卧。

俄顷尚之还,敬弘使二妇女守合,不听尚之入,云“正热不堪相见,君可且去”。

尚之于是移于他室 。

上将爲庐陵王纳其女,辞曰:“臣女幼,既许孔淳之息。”

子恢之被召爲秘书郎,敬弘爲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彼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不竞之地。”

文帝嘉之,并见许。

敬弘见儿孙,岁中不过一再相见,见辄克日。

未尝教子孙学问,各随所欲。

人或问之,答曰:“丹朱不应乏教,宁越不闻被捶。”

恢之位新安太守,尝请假定省。

敬弘克日见之,至日辄不果。

假日将尽,恢之求辞,敬弘呼前至合,复不见。

恢之于合外拜辞流涕而去。

恢之弟瓒之,位吏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諡贞子。

瓒之弟升之,位都官尚书。

瓒之子秀之。

秀之字伯奋,幼时,祖父敬弘一爱一其风采。

仕宋爲太子舍人。

父卒,庐于墓侧,服阕,复职。

吏部尚书褚彦回欲与结婚,秀之不肯,以此频爲两府外兵参军。

后爲晋平太守,期年求还,或问其故,答曰:“此郡沃壤,珍阜日至,人所昧者财,财生则祸逐,智者不昧财,亦不逐祸。

吾山资已足,岂可久留,以妨贤路。”

乃上表请代。

时人以爲王晋平恐富求归。

仕齐爲豫章王嶷骠骑长史。

嶷于荆州立学,以秀之领儒林祭酒。

武帝即位,累迁侍中祭酒,转都官尚书。

秀之祖父敬弘一性一贞正,徐羡之、傅亮当朝,不与来往。

及致仕隐吴兴,与秀之父瓒之书,深勖以静退。

瓒之爲五兵尚书,未尝诣一朝贵。

江湛谓何偃曰:“王瓒之今便是朝隐。”

及柳元景、顔师伯贵要,瓒之竟不侯之。

至秀之爲尚书,又不与王俭款接。

三世不事权贵,时人称之。

转侍中,领射声校尉。

出爲随王镇西长史、南郡内史。

后爲辅国将军、吴兴太守。

秀之先爲诸王长史、行一事,便叹曰:“仲祖之识,见于已多。”

便无复仕进,止营理舍亭山宅,有终焉之志。

及除吴兴郡,隐业所在,心愿爲之 。

到郡修旧山,移置辎重。

隆昌元年卒,遗令“朱服不得入棺,祭则酒脯而已。

世人以仆妾直灵助哭,当由丧主不能淳至,欲以多声相乱 。

魂而有灵,吾当笑之”。

諡曰简子。

延之字希季,升之子也。

少静默,不交人事。

仕宋爲司徒左长史。

清贫,居宇穿漏,褚彦回以啓宋明帝,即敕材官爲起三间斋屋。

历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

宋德既衰,齐高帝辅政,朝野之情,人怀彼此。

延之与尚书令王僧虔中立无所去就。

时人语曰:“二王居平,不送不迎。”

高帝以此善之。

升明三年,出爲江州刺史,加都督。

齐建元元年,进号镇南将军。

延之与金紫光禄大夫阮韬俱宋领军将军刘湛外甥,并有早誉,湛甚一爱一之,曰:“韬后当爲第一,延之爲次也。”

延之甚不平。

每致饷下都,韬与朝士同例,高帝闻之,与延之书曰:“韬云卿未尝有别意,当由刘家月旦故邪。”

韬字长明,陈留人,晋金紫光禄大夫裕玄孙也。

爲南兖州别驾,刺史江夏王义恭逆求资费钱,韬曰:“此朝廷物。”

执不与。

宋孝武选侍中四人,并以风貌,王彧、谢庄爲一双,韬与何偃爲一双。

常充兼假,至始兴王师,卒。

延之居身简素,清静寡欲,凡所经历,务存不扰。

在江州,禄俸外一无所纳。

独处斋内,未尝出户,吏人罕得见焉,虽子弟亦不妄前。

时时见亲旧,未尝及世事,从容谈咏而已。

后爲尚书左仆射,寻领竟陵王师,卒諡简子。

子纶之,字元章。

爲安成王记室参军,偃仰召会,退居僚末。

司徒袁粲闻而叹曰:“格外之官,便今日爲重。”

贵游居此位者,遂以不掌文记爲高,自纶之始也。

齐永明中,历位侍中,出爲豫章太守。

下车祭徐孺子、许子将墓,图画陈蕃、华歆、谢鲲像于郡朝堂。

爲政宽简,称良二千石。

武帝幸琅邪城,纶之与光禄大夫全景文等二十一人坐不参承,爲有司奏免官。

后位侍中、都官尚书,卒。

自敬弘至纶之,并方严,皆克日乃见子孙,盖家风也。

纶之子昕,有业行,居父忧过礼。

谢伷欲遣参之,孔珪曰:“何假参,此岂有全理。”

以忧卒。

峻字茂远,秀之子也。

少美风姿,善容止。

仕齐爲桂一陽一内史。

梁天监初,爲中书侍郎。

武帝甚悦其风采,与陈郡谢览同见赏擢。

累迁侍中,吏部尚书。

处选甚得名誉。

峻一性一详雅,无趋竞心,尝与谢览约,官至侍中,不复谋进仕。

览自吏部尚书出爲吴兴郡,平心不畏强御,亦由处俗情薄故也。

峻爲侍中已后,虽不退身,亦淡然自守,无所营务。

迁金紫光禄大夫,未拜,卒,諡惠子。

子琮爲国子生,尚始兴王女繁昌主。

琮不慧,爲学生所嗤,遂离婚。

峻谢王,王曰:“此自上意,仆极不愿如此。”

峻曰:“下官曾祖是谢仁祖外孙,亦不藉殿下姻媾爲门户耳。”

王镇之字伯重,晋司州刺史胡之之从孙、而裕之从祖弟也。

祖耆之,位中书郎,父随之,上虞令。

镇之爲剡、上虞令,并有能名。

桓玄辅晋,以爲大将军录事参军。

时三吴饥荒,遣镇之衔命赈恤,而会稽内史王愉不奉符旨,镇之依事纠奏。

愉子绥,玄之外甥,当时贵盛,镇之爲所排抑。

以母老求补安成太守,以母忧去职。

在官清洁,妻子无以自反,乃弃家致丧还上虞旧墓。

葬毕,爲子标之求安复令,随子之官。

服阕,爲征西道规司马、南平太守。

后爲御史中丞,执正不挠,百僚惮之。

出爲建威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加都督。

宋武帝谓人曰:“镇之少着清绩,必将继美吴隐,岭南弊俗,非此不康也。”

在镇不受俸禄,萧然无营,去官之日,不异初至。

武帝初建相国府,爲谘议参军,领录事。

善于吏职,严而不残。

迁宋台祠部尚书。

武帝践阼,卒于宣训卫尉。

弟弘之。

弘之字方平,少孤贫,爲外祖征士何准所抚育,从叔献之及太原王恭并贵重之。

仕晋爲司徒主簿。

家贫,一性一好山水,求爲乌伤令。

桓玄辅晋,桓谦以爲卫军参军。

时殷仲文还姑孰,祖送倾朝,谦要弘之同行,答曰:“凡祖离送别,必在有情,下官与殷风马不接,无缘扈从。”

谦贵其言。

母随兄镇之之安成郡,弘之解职同行。

义熙中,何无忌及宋武帝辟召,一无所就。

家在会稽上虞,从兄敬弘爲吏部尚书,奏弘之爲太子庶子,不就。

文帝即位,敬弘爲尚书左仆射,陈弘之高行,征爲通直散骑常侍,又不就。

敬弘尝解貂裘与之,即着以采药。

一性一好钓,上虞江有一处名三石头,弘之常垂纶于此。

经过者不识之,或问渔师得鱼卖不?弘之曰:“亦自不得,得亦不卖。”

日夕,载鱼入上虞郭,经亲故门,各以一两头置门内而去。

始宁沃川有佳山水,弘之又依岩筑室。

谢灵运、顔延之并相钦重。

灵运与庐陵王义真笺曰:“会境既丰山水,是以江左嘉遁,并多居之。

至若王弘之拂衣归耕,踰历三纪,孔淳之隐约穷岫,自始迄今。

阮万龄辞事就闲,纂戎先业,既远同羲、唐,亦激贪厉竞。

若遣一有以相存,真可谓千载盛美也。”

弘之元嘉四年卒,顔延之欲爲作诔,书与其子昙生曰 :“君家高世之善,有识归重,豫染豪翰,所应载述,况仆托慕末风,窃以叙德爲事,但恨短笔不足书美。”

诔竟不就。

昙生好文义,以谦和见称,历吏部尚书,太常卿。

孝武末,爲吴兴太守。

明帝初兴,与四方同逆,战败归降,被宥,终于中散大夫。

阮万龄,陈留尉氏人。

祖思旷,左光禄大夫。

父甯,黄门侍郎。

万龄少知名,爲孟昶建威长史。

时袁豹、江夷相系爲昶司马,时人谓昶府有三素望。

万龄家在会稽剡县,颇有素情,位左户尚书,太常。

出爲湘州刺史,无政绩。

后爲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卒。

昙生弟普曜,位秘书监。

普曜子晏。

晏字休默,一字士彦。

仕宋,初爲建安国左常侍,稍至车骑,晋熙王燮安西板晏主簿,时齐武帝爲长史,与晏相遇。

府转镇西,板晏爲记室。

沈攸之事难,随武帝镇盆城。

齐高帝时威权虽重,而衆情犹有疑惑,晏便专心奉事,军旅书翰皆见委。

一性一甚便僻,渐见亲待,常参议机密。

建元初,爲太子中庶子。

武帝在东宫,专断朝事,多不闻啓,晏虑及罪,称疾自疏。

武帝即位,爲长兼侍中,意任如旧。

迁侍中祭酒。

遭母丧,起爲司徒左长史。

晏父普曜藉晏势,多历通官。

普曜卒,晏居丧有礼。

永明六年,爲丹一陽一尹。

晏位任亲重,自豫章王嶷、尚书令王俭皆降意接之,而晏每以疏漏被责,连称疾。

久之,转爲江州刺史,泣不愿出,留爲吏部尚书、太子右率,终以旧恩见一宠一。

时尚书令王俭虽贵而疏,晏既领选,权行台阁,与俭颇不平。

俭卒,礼官欲依王导諡爲“文献”,晏啓上曰:“导乃得此諡,但宋来不加素族。”

谓亲人曰:“平头宪事已行矣。”

十一年,爲右仆射,领太孙右卫率。

武帝崩,遗旨以尚书事付晏及徐孝嗣。

郁林即位,转左仆射。

及明帝谋废立,晏便回应推奉,转尚书令,封曲江县侯,给鼓吹一部,甲仗五十人入殿。

时明帝形势已布,而莫敢先言,萧谌兄弟握兵权,迟疑未决,晏频三夜微步诣谌议,时人以此窥之。

明帝与晏东府语及时事,晏抵掌曰:“公常言晏怯,今定如何?”

建武元年,进号骠骑大将军,给班剑二十人,又加兵百人,领太子少傅,进爵爲公。

以魏军动,给兵千人。

晏笃于亲旧,爲时所称,至是自谓佐命惟新,言论常非武帝故事,衆始怪之。

明帝虽以事际须晏,而心相疑斥,料简武帝中诏,得与晏手诏三百馀纸,皆是论国家事。

永明中,武帝欲以明帝代晏领选,晏啓曰:“鸾清干有馀,然不谙百氏,恐不可居此职。”

乃止。

及见此诏,愈猜薄之。

帝初即位,始安王遥光便劝诛晏,帝曰:“晏于我有勋,且未有罪。”

遥光曰:“晏尚不能爲武帝,安能爲陛下 ?”

帝默然变色 。

时帝常遣心腹左右陈世范等出涂巷采听异言,由是以晏爲事。

晏一性一浮动,志欲无厌,自谓旦夕开府。

又望录尚书,每谓人曰:“徐公应爲令。”

又和徐诗云:“槐序候方调。”

其名位在徐前,徐若三槐,则晏不言自显,人或讥之。

晏人望未重,又与上素疏,中兴初,虽以事计委任,而内相疑阻,晏无防意。

既居朝端,事多专决,内外要职,并用周旋门义,每与上争用人。

数呼相工自视,云当大贵。

与客语,好屏人。

上闻,疑晏欲反,遂有诛晏意。

有鲜于文粲与晏子德元往来,密探朝旨,告晏有异志。

又左右单景隽、陈世范等采巫觋言啓上,云晏怀异图。

是时南郊应亲奉,景隽等言晏因此与武帝故主帅于道中窃发。

会兽犯郊坛,帝愈惧,未郊前一日,上乃停行,先报晏及徐孝嗣,孝嗣奉旨,而晏陈郊祀事大,必宜自力。

景隽言益见信,元会毕,乃召晏于华林省诛之。

下诏显其罪,称以河东王铉识用微弱,欲令守以虚器,并令收付廷尉。

晏之爲员外郎也,父普曜斋前柏树忽变成梧桐,论者以爲梧桐虽有栖凤之美,而失后凋之节。

及晏败,果如之。

又未败前,见屋桷子悉是大蛇,就视之犹木也。

晏恶之,乃以纸裹桷子,犹纸内摇动,蔌蔌有声。

又于北山庙答赛夜还,晏醉,部伍人亦饮酒,羽仪错乱,前后十馀里中,不复禁制。

识者云此不复久也。

未几而败。

晏子德元,有意尚,位车骑长史。

德元初名湛,武帝曰:“刘湛、江湛,并不善终,此非佳名也。”

晏乃改之,至是及诛。

晏弟诩,位少府卿。

敕未登黄门郎,不得畜女伎,诩与射声校尉一陰一玄智坐畜伎免官,禁锢十年。

敕特原诩。

诩亦笃旧。

后拜广州刺史。

晏诛,上遣杀之。

思远、晏从父弟也。

父罗云,平西长史。

思远八岁父卒,祖弘之及外祖新安太守羊敬元并栖退高尚,故思远少无仕心。

宋建平王景素辟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

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与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璡上表理之,事感朝廷。

景素女废爲庶人,思远分衣食以相资赡。

年长,爲备笄总,访求素对,倾家送遣。

齐建元初,历竟陵王司徒录事参军、太子中舍人。

文惠太子与竟陵王子良素好士,并蒙赏接。

思远求出爲远郡,除建安内史。

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

及祥日又固陈,武帝乃许之。

仍除中书郎、大司马谘议。

诏举士,竟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顾暠之、陈郡殷叡。

时邵陵王子贞爲吴郡,除思远爲吴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论者以爲得人。

后拜御史中丞。

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明帝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并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建武中,迁吏部郎。

思远以晏爲尚书令,不欲并居内台权要之职,上表固让,乃改授司徒左长史。

初明帝废立之际,思远谓晏曰:“兄荷武帝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何以自立。

及此引决,犹可保全门户,不失后名。”

晏曰:“方噉粥,未暇此事。”

及拜骠骑,会子弟,谓思远兄思征曰:“隆昌之末,阿戎劝吾自裁,若用其语,岂有今日。”

思远遽应曰:“如阿戎所见,犹未晚也。”

晏既不能谦退,位处朝端,事多专断,内外要职,并用门生,帝外迹甚美,内相疑异。

思远谓曰:“时事稍异,兄觉不?凡人多拙于自谋,而巧于谋人。”

晏默然不答。

思远退后,晏方叹曰:“天下人遂劝人自一杀。”

旬日,晏及祸。

明帝后知思远有此言,谓江祏曰:“王晏早用思远语,当不至此。”

思远立身简洁,诸客有诣己者,觇知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

虽然,及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

明帝从祖弟季敞一性一甚豪纵,使诣思远,令见礼度。

都水使者李珪之常曰:“见王思远终日匡坐,不妄言笑,簪帽衣领,无不整洁,便忆丘明士。

见明士蓬头散带,终日酣醉,吐论从横,唐突卿宰,便复忆见思远。”

言其两反也。

上既诛晏,思远迁爲侍中,掌优策及起居注。

卒,年四十九,赠太常,諡曰贞子。

思远与顾暠之善,暠之卒后,家贫,思远迎其妻子,经恤甚至。

暠之字士明,少孤好学,有义信,位太子中舍人,兼尚书左丞。

王韶之字休泰,胡之从孙而敬弘从祖弟也。

祖羡之,镇军掾。

父伟之,少有志尚,当世诏命表奏,辄手自书写。

太元、隆安时事,大小悉撰录。

位本国郎中令。

韶之家贫好学,尝三日绝粮而执卷不辍,家人诮之曰 :“困穷如此,何不耕?”

答曰:“我常自耕耳。”

父伟之爲乌程令,韶之因居县境。

好史籍,博涉多闻。

初爲卫将军谢琰行参军,得父旧书,因私撰晋安帝一陽一秋。

及成,时人谓宜居史职,即除着作佐郎,使续后事,讫义熙九年。

善敍事,辞论可观。

迁尚书祠部郎。

晋帝自孝武以来常居内殿,武官主书于中通呈,以省辟一人管诏诰,住西省,因谓之西省郎。

傅亮、羊徽相代在职。

义熙十一年,宋武帝以韶之博学有文辞,补通直郎,领西省事,转中书侍郎。

晋安帝之崩,武帝使韶之与帝左右密加酖毒。

恭帝即位,迁黄门侍郎,领着作,西省如故。

凡诸诏黄皆其辞也。

武帝受命,加骁骑将军,黄门如故。

西省职解,复掌宋书。

坐玺封谬误,免黄门,事在谢晦传。

韶之爲晋史,序王珣货殖,王廞作乱。

珣子弘、廞子华并贵显,韶之惧爲所陷,深附结徐羡之、傅亮等。

少帝即位,迁侍中。

出爲吴郡太守。

羡之被诛,王弘入相,领扬州刺史。

弘虽与韶之不绝,诸弟未相识者皆不复往来。

韶之在郡,常虑爲弘所绳,夙夜勤励,政绩甚美,弘亦抑其私憾,文帝两嘉之。

韶之称爲良守。

征爲祠部尚书,加给事中。

坐去郡长取送故,免官。

后爲吴兴太守,卒。

撰孝传三卷,文集行于世。

宋庙歌辞,韶之所制也。

子晔,位临贺太守。

王悦之字少明,晋右军将军羲之曾孙也。

祖献之,中书令。

父靖之,司徒左长史,爲刘穆之所厚,就穆之求侍中,如此非一。

穆之曰:“卿若不求,久自得之。”

遂不果。

悦之少厉清一操一,亮直有风检。

爲吏部郎,邻省有会同者,遗悦之饼一瓯。

辞不受,曰:“此费诚小,然少来不愿当之。”

宋明帝泰始中爲黄门郎、御史中丞 。

上以其廉介,赐良田五顷,以爲侍中,在门下尽其心力。

掌检校御府太官太医诸署。

时承奢忲之后,一奸一窃者衆,悦之按覆无所避,得一奸一巧甚多,于是衆署共咒诅。

悦之病甚,恒见两乌衣人捶之。

及卒,上乃收典掌者十许人,桎梏之送淮一陰一,密令度瓜步江,投之中流。

王准之字元鲁,晋尚书仆射彬玄孙也。

曾祖彪之,位尚书令,祖临之、父讷之并御史中丞。

彪之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谙江左旧事,缄之青箱,世谓之王氏青箱学。

准之兼明礼传,赡于文辞。

桓玄篡位,以爲尚书祠部郎。

宋武帝起兵,爲太尉主簿。

出爲山一陰一令,有能名,预讨卢循功,封都亭侯。

宋台建,除御史中丞,爲百僚所惮。

自彪之至准之四世居此职。

准之尝作五言诗,范泰嘲之:“卿唯解弹事耳。”

准之正色答:“犹差卿世载雄狐。”

坐世子左卫率谢灵运杀人不一举,免官。

武帝受命,拜黄门侍郎。

永初中奏曰:“郑玄注礼:三年之丧,二十七月而吉。

古今学者多谓得礼之宜。

晋初用王肃议,祥禫共月,故二十五月而除。

遂以爲制。

江左以来,唯晋朝施用,搢绅之士多遵玄义。

夫先王制礼,以大顺群心,‘丧也宁戚’,着自前经。

今大宋开泰,品物遂理,愚谓宜同即物情,以玄义爲制。

朝野一礼,则家无殊俗。”

从之。

元嘉中,历位侍中,都官尚书,改领吏部,出爲丹一陽一尹。

准之究识旧仪,问无不对。

时大将军彭城王义康录尚书事,每叹曰:“何须高论玄虚,正得如王准之两三人,天下便足。”

然寡风素,情悁急,不爲时流所重。

撰仪注,咸见遵用。

卒,赠太常。

子舆之,征虏主簿。

舆之子进之,仕齐位给事黄门侍郎,扶风太守。

梁武帝之举兵也,所在回应,邻郡多请进之同遣修谒。

进之曰:“非吾志也。”

竟不行。

武帝嘉之。

梁台建,历尚书左丞,广平、天门二郡太守,左卫将军,封建甯公。

进之子清,位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镇东府长史,新野、东一陽一二郡太守,安南将军,封中庐公。

承圣末,陈武帝杀太尉王僧辩,遣文帝攻僧辩婿杜龛,龛告难于清,引兵援龛,大败陈文帝于吴兴,追奔至晋陵。

时广州刺史欧一陽一頠亦同清援龛,中更改异,杀清而归陈武帝。

子猛。

猛字世雄,本名勇。

五岁而父清遇害,陈文帝军度浙江,访之,将加夷灭。

母韦氏携之遁于会稽,遂免。

及长勤学不倦,博涉经史,兼习孙、吴兵法。

以父遇酷,终文帝之世不听音乐,蔬食布衣,以丧礼自处。

宣帝立,乃始求位。

太建初,释褐鄱一陽一王府中兵参军,再迁永一陽一王府录事参军。

猛慷慨常慕功名,先是上疏陈安边拓境之策,甚见嘉纳,至是诏随大都督吴明彻略地,以军功封应一陽一县子。

累迁太子右卫率,徙晋陵太守。

威惠兼举,一奸一盗屏迹,富商野次,云“以付王府君”。

郡人歌之,以比汉之赵广汉。

至德初,征爲左骁骑将军,加散骑常侍,深见信重。

时孔范、施文庆等并相与比周,害其梗直,议将出之而未有便。

会广州刺史马靖不受征,乃除猛都督东衡州刺史,领始兴内史,与广州刺史陈方庆共取靖。

猛至,即禽靖送建邺,进爵爲公,加光胜将军、平越中郎将、大都督,发广、桂等二十州兵讨岭外荒梗,所至皆平。

祯明二年,诏授镇南大将军、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寻命徙镇广州。

未之镇,而隋师济江,猛总督所部赴援。

时广州刺史临汝侯方庆、西衡州刺史衡一陽一王伯信并隶猛督府,各观望不至。

猛使高州刺史戴智烈、清远太守曾孝远各以轻兵就斩之而发其兵。

及闻台城不守,乃举哀素服,藉稿不食,叹曰:“申包胥独何人哉。”

因勒兵缘江拒守,以固诚节。

及审后主不死,乃遣其部将辛昉驰驿赴京师归款。

隋文帝大悦,谓昉曰:“猛怀其旧主,送故情深,即是我之诚臣。

保守一方,不劳兵甲,又是我之功臣。”

即日拜昉开府仪同三司,仍诏猛与行军总管韦洸便留岭表经略。

猛母妻子先留建邺,因随后主入京,诏赐宅及什物甚厚,别赉物一千段,及遣玺书劳猛。

仍讨平山越,驰驿奏闻。

时文帝幸河东,会猛使至,大悦。

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

于是又降玺书褒赏,以其长子缮爲开府仪同三司。

猛寻卒于广州,文帝闻而痛之,遣使吊祭,赠上开府仪同三司,封归仁县公。

命其子缮袭,仍授普州刺史。

仁寿元年,缮弟续表陈猛志,求葬关中,诏许之。

仍赠使持节、大将军、宋州刺史、三州诸军事,諡曰成。

讷之弟瑰之字道茂,位司空谘议参军。

瑰之子逡之。

逡之字宣约,少礼学博闻。

仕宋位吴令。

升明末,尚书右仆射王俭重儒术,逡之以着作郎兼尚书左丞,参定齐国仪礼。

初,俭撰古今丧服集记,逡之难俭十一条,更撰世行五卷。

国学久废,齐建元二年,逡之先上表立学。

转国子博士,又兼着作。

撰永明起居注。

后位南康相,光禄大夫,加给事中。

逡之率素,衣裳不澣,几案尘黑,年老手不释卷。

建武二年卒。

从弟珪之,位长水校尉,撰齐职仪。

永明九年,其子中军参军颢啓上其书,凡五十卷,诏付秘阁。

素字休业,彬五世孙而逡之族子也。

高祖翘之,晋光禄大夫。

曾祖望之、祖泰之,并不仕。

父元弘,位平固令。

素少有志行,家贫母老,隐居不仕。

宋孝建、大明、泰始中,屡征不就,声誉甚高。

山中有蚿声清长,听之使人不厌,而其形甚丑,素乃爲蚿赋以自况。

卒年五十四。

论曰:昔晋初度江,王导卜其家世,郭璞云:“淮流竭,王氏灭。”

观夫晋氏以来,诸王冠冕不替,盖亦人伦所得,岂唯世禄之所专乎。

及于陈亡之年,淮流实竭,曩时人物扫地尽矣。

斯乃兴亡之兆已有前定。

天之所废,岂智识之所谋乎。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南史》史书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王裕之王镇之王韶之王悦之王准之敬弘少有清尚,起家《南史》卷24列传第十四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