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龙曹凤张鲁女一江一陵姥甘宗南《太平广记》卷第四百一十八 龙一

太平广记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 - 卷第四百一十八 龙一

太平广记

卷第四百一十八 龙一

苍龙 曹凤 张鲁女 一江一 陵姥 甘宗 南鄩国 龙场 五色石 震泽洞 梁武后 刘甲 宋云 蔡玉 李靖

苍 龙

孔子当生之夜,二苍龙亘天而下,来附徵在之房,因而生夫子。

有二神女擎香露,空中而来,以沐浴徵在。

(出王子年《拾遗记》)

孔子要出生的那天夜里,两条苍龙横贯上天而降下,来依附着颜徵的居室,因而生了孔子。

有两位仙女手擎香露从空中而来,用香露让颜徵沐浴。

曹 凤

后汉建武中,曹凤字仲理,为北地太守。

政化尤异。

黄龙见于九里谷高冈亭,角长二丈,大十围,梢至十余丈。

天子嘉之,赐帛百匹,加秩中二千石。

(出《水经注》)

后汉建武年中,曹凤字仲理是北地太守,政治风化优异。

在九里谷高冈亭出现一条黄龙,角长二丈,粗十围,尾巴也足有十几丈。

天子赞美这件事,赐给曹凤一百匹帛,增加俸禄二千石。

张鲁女

张鲁之女,曾浣衣于山下,有白雾濛身,因而孕焉。

耻之自裁。

将死,谓其婢曰:“我死后,可破腹视之。”

婢如其言,得龙子一双,遂送于汉水。

既而女殡于山。

后数有龙至,其墓前成蹊。

(出《道家杂记》)

张鲁的女儿,曾经在山下洗衣服,有濛濛白雾围在她的周围,因而怀了孕。

张氏女耻辱难以忍受,就自一杀了。

临死的时候,她对她的婢女说:“我死了之后,可以打开肚子看看。”

婢女照她的话去做了,得到两条小龙子,就把龙子送到汉水里去了。

然后把张氏女埋葬在山上。

后来多次有龙来,那墓前形成一条小路。

一江一 陵姥

一江一 陵赵姥以沽酒为业。

义熙中,居室内忽地隆起,姥察为异。

朝夕以酒酹之。

尝见一物出头似驴,而地初无孔穴。

及姥死,家人闻土下有声如哭。

后人掘地,见一异物蠢然,不测大小,须臾失之。

俗谓之土龙。

(出《渚宫旧事》)

一江一 陵的赵姥以卖酒为主。

义熙年中,她的居室内地面忽然凸起来了。

赵姥看了认为挺怪,早晚用酒祭奠它。

曾经看见一个东西从地里出来,它的头像驴。

但是地上当初就没有窟窿。

等到赵姥死了,家人听到土下有声音,像哭声。

后来人们把地挖开,看到一个挺蠢的怪物。

这东西很难说有多大,很快就没了。

一般叫它为土龙。

甘 宗

秦使者甘宗所奏西域事云,外国方士能神咒者,临川禹步吹气,龙即浮出。

初出,乃长数十丈。

方士吹之,一吹则龙辄一缩。

至长数寸,乃取置壶中,以少水养之。

外国常苦旱灾,于是方士闻有(“有”原作“而”,据明抄本、陈校本改)旱处,便赍龙往,出卖之。

一龙直金数十斤。

举国会敛以顾之。

直毕,乃发壶出龙,置渊中。

复禹步吹之,长数十丈。

须臾雨四集矣。

(出《抱朴子》)

秦使者甘宗禀奏的关于西域的事说,外国能通神咒语的方士,登临河川,走禹步步法吹气,龙就能浮出来。

龙刚出来的时候,是几十丈长。

方士吹它,一吹它就一缩,缩到几寸长,就捉住它放到壶里,用很少一点水养着。

外国常常苦于旱灾。

于是方士听说有干旱的地方,就带着龙前往。

把它卖掉。

一条龙价值几十斤黄金。

全国都会聚集起来观看。

直到最后,才把壶打开,放到湖泊里,又走禹步步法吹它,它长到几十丈长,片刻之间便乌云四起,下起雨来。

南鄩国

南鄩国有洞穴一陰一源,其下通地脉,中有毛龙毛鱼。

时蜕骨于旷泽之中。

鱼龙同穴而处。

其国献毛龙一于殷。

殷(王子年《拾遗记》“于殷殷”作“雌一雄放”。

按事应在舜时,“殷”字讹。

)置豢龙之官。

至夏代不绝。

因以命族。

至禹导川,及四海会同,乃放于洛汭。

(出《拾遗录》)

南鄩国有暗藏在洞穴中的水源,它的下边通向地脉,其中有毛龙和毛鱼。

毛龙和毛鱼时常蜕骨在空旷的水泽之中。

鱼和龙在一个洞穴里相处。

这个南鄩国曾经向殷商献过一条毛龙。

殷商那时候设有养龙的官职。

到夏代这种官职还有保留,因而用它作为一个部族的命名。

到大禹治水,四海会同到一起,就把那条毛龙放到洛水里了。

龙 场

《王子年拾遗》曰:方丈山东有龙场,地方千里,龙皮骨如山阜,布散百余顷。

《述异记》:“晋宁县有龙葬洲。

父老云,龙蜕骨于此洲,其水今犹多龙骨。

按山阜冈岫,能兴云雨者。

皆有龙骨。

或深或浅,多在土中。

齿角尾足,宛然皆具。

大者数十丈,或盈十围。

小者才一二尺,或三四寸。

体皆具焉。

尝因采取见之。”

《论衡》云:“蝉生于腹育(“育”字原空缺。

据陈校本补),开背而出,必因雨而蜕,如(“如”原作“而”。

据明抄本、许本改)蛇之蜕皮云。”

近蒲洲人家,拆草屋,于栋上得龙骨长一丈许,宛然皆具。

(出《感应经》)

《王子年拾遗》上说:“方丈山之东有一个龙场,方圆一千里,龙皮龙骨堆积如山,布散一百多顷。”

《述异记》:“晋宁县有一个龙葬洲。

老人们讲,龙在这个洲上蜕骨,那水里至今还多有龙骨。

考察那里的山岭峰峦,凡是能兴云雨的地方,都有龙骨。

有的深,有的浅,大多在土里边。

齿、角、尾、足,都很像。

大的几十丈,有的粗满十围;小的才一二尺,有的三四寸,体形都具备。

曾经借采取的机会见过。”

《论衡》说:“蝉在肚子里生长发育,破开背爬出来,一定要借着雨天来蜕变,就像蛇蜕皮一样。”

近来蒲洲有一个人家拆草屋,在梁栋上得到一根龙骨,长一丈左右,什么部位都很完备。

五色石

天目山人全文猛于新丰后湖观音寺西岸,获一五色石大如斗。

文彩盘蹙,如有夜光。

文猛以为神异,抱献之梁武。

梁武喜,命置于大极殿侧。

将年余,石忽光照廊庑,有声如雷。

帝以为不祥,召杰公示之。

对曰:“此上界化生龙之石也,非人间物。

若以洛水赤砺石和酒合药,煮之百余沸,柔软可食。

琢以为饮食之器,令人延寿。

福德之人,所应受用。

有声者,龙欲取之。”

帝令驰取赤石。

如其法,命工琢之以为瓯,各容五斗之半,以盛御膳。

香美殊常。

以其余屑,置于旧处。

忽有赤龙,扬须鼓鬣,掉尾入殿,拥石腾跃而去。

帝遣推验。

乃是普通二年,始平郡石鼓村,斗龙所竞之石。

其瓯遭侯景之乱,不知所之。

(出《梁四公记》)

天目山人全文猛,在新丰后湖观音寺的西岸,得到一块斗那么大的五色石头。

石头的纹彩盘旋紧蹙,好像有夜光。

全文猛以为是神奇之物,就抱着它献给了梁武帝。

梁武帝很高兴,让把它放在大极殿旁边。

将近一年多一点的时间,这块石头忽然光芒四射,发出雷一样的响声。

梁武帝认为是不祥之兆,就召来杰公,把这石头给他看。

杰公说:“这是上界的活龙变成的石头,不是人间的东西。

如果用洛水的赤砺石和上酒,合成一种药,用这药把这石头煮沸一百次,这石头就变得柔软可吃了。

把它雕琢成饮食器皿,能使人延长寿命。

这是有福有德的人才享用得了的。

其中有声的,龙就要下来取它。”

梁武帝派人骑马去取来赤色砺石,就像杰公说的办法那样,命工匠把石头雕琢成盆,用来盛御膳。

用这种盆盛的饭菜,格外香美,与众不同。

把雕琢剩下的石屑,又放到原来的地方。

忽然有一天,一条红色的龙,张牙舞爪地掉尾进入大极殿,抱着那些石头就腾跃而去。

梁武帝派人推求查验此事,原来这块五色之石是普通二年,始平郡石鼓村,斗龙竞赛用的石头。

雕成的那个盆,遭到侯景之乱以后,就不知道哪儿去了。

震泽洞

震泽中,洞庭山南有洞穴深百余尺。

有长城乃仰公睺误堕洞中,旁行,升降五十余里,至一龙宫。

周围四五里,下有青泥至膝,有宫室门阙。

龙以气辟水,霏如轻雾,昼夜光明。

遇守门小蛟龙,张鳞奋爪拒之,不得入。

公睺在洞百有余日,食青泥,味若粳米。

忽仿佛说得归路,寻出之。

为吴郡守时,乃具事闻梁武帝。

帝问杰公。

公曰:“此洞穴有四枝:一通洞庭湖西岸,一通蜀道青衣浦北岸,一通罗浮两山间穴溪,一通枯桑岛东岸。

益东海龙王第七女掌龙王珠藏,小龙千数卫护此珠。

龙畏蜡,爱美玉及空青而嗜燕。

若遣使信,可得宝珠。”

帝闻大嘉。

乃诏有能使者,厚赏之。

有会稽郡鄮县白水乡郎(“郎”原作“即”。

据明抄本、陈校本改)庾毗罗请行。

杰公曰:“汝五世祖烧杀鄮县东海谭之龙百余头,还为龙所害。

汝龙门之宄也,可行乎?”

毗罗伏实,乃止。

于是合浦郡洛黎县瓯越罗子春兄弟二人,上书自言:“家代于陵水罗水龙为婚,远祖矜能化恶龙。

晋简文帝以臣祖和化毒龙。

今龙化县,即是臣祖住宅也。

象郡石龙,刚猛难化,臣祖化之。

化石龙县是也。

东海南天台湘川彭蠡铜鼓石头等诸水大龙,皆识臣宗祖,亦知臣是其子孙。

请通帝命。”

杰公曰:“汝家制龙石尚在否?”

答曰:“在在。

谨赍至都,试取观之。”

公曰:“汝石但能制微风雨召戎虏之龙,不能制海王珠藏之龙。”

又问曰:“汝有西海龙脑香否?”

曰:“无。”

公曰:“奈之何御龙?”

帝曰:“事不谐矣。”

公曰:“西海大船,求龙脑香可得。

昔桐柏真一人数扬道义,许谧、茅容乘龙,各赠制龙石十斤。

今亦应在,请访之。”

帝敕命求之。

于茅山华龙(许本、“龙”作“一陽一”)隐居陶弘景得石两片。

公曰:“是矣。”

帝敕百工,以于阗舒河中美玉,造小函二,以桐木灰发其光,取宣州空青,汰其甚一精一者,用海鱼胶之,成二缶。

火烧(“火烧”原作“大船”。

据陈校本改)之,龙脑香寻亦继至。

杰公曰:“以蜡涂子春等身及衣佩。”

又乃赍烧燕五百枚入洞穴,至龙宫。

守门小蛟闻蜡气,俯伏不敢动。

乃以烧燕百事赂之,令其通问。

以其上上者献龙女,龙女食之大嘉。

又上玉函青缶,具陈帝旨。

洞中有千岁龙能变化,出入人间,有善译时俗之言。

龙女知帝礼之,以大珠三、小珠七、杂珠一石,以报帝。

命子春乘龙,载珠还国,食顷之间便至。

龙辞去,子春荐珠。

帝大喜。

得聘通灵异,获天人之宝。

以珠示杰公。

杰公曰:“三珠,其一是天帝如意珠之下者,其二是骊龙珠之中者。

七珠,二是虫珠,五是海蚌珠,人间之上者。

杂珠是蚌蛤等珠,不如大珠之贵。”

帝遍示百僚,朝廷咸谓杰公虚诞,莫不诘之。

杰公曰:“如意珠上上者,夜光照四十余里;中者十里;下者一里。

光之所及,无风雨雷电水火刀兵诸毒厉。

骊珠上者,夜光百步;中者十步;下者一室。

光之所及,无蛇虺豸之毒。

虫珠,七色而多赤,六足二目,当其凹处,有臼(“臼”原作“旧”。

据明抄本改)如铁鼻。

蚌珠五色。

皆有夜光,及数尺。

无瑕者为之上,有瑕者为下。

珠蚌五,于时与月盈亏。

蛇珠所致,隋侯哙参,即其事也。”

又问蛇鹤之异。

对曰:“使其自适。”

帝命杰公记蛇鹤二珠。

斗余杂珠,散于殿前。

取大黄蛇玄鹤各十数,处布珠中间。

于是鹤衔其珠,鸣舞徘徊;蛇衔其珠,盘曲宛转。

群臣观者,莫不叹服。

帝复出如意龙虫等珠,光之远近。

七九八数。

皆如杰公之言。

子春在龙宫得食,如花如药。

如青如饴,食之香美。

赍食至京师,得人间风日,乃坚如石,不可咀咽。

帝令秘府藏之。

拜子春为奉车都尉,二弟为奉朝请,赐布帛各千匹。

追访公睺往不为龙害之由,为用麻油和蜡,以作照鱼衣,乃身有蜡气故也。

(同《梁四公记》)

太湖之中,洞庭山南有一个一百多尺深的洞穴。

有一个叫仰公睺的人无意掉到洞里,向旁边走,升升降降五十多里,来到一所龙宫。

龙宫周围四五里,下边有齐膝深的青泥,宫室门户样样不少。

龙用气把水分开,霏霏然有如轻雾。

白天黑夜都有光明。

他来到宫门前。

守门的是一条小蛟龙。

小蛟龙张鳞奋爪地阻止他,他进不去。

他在这洞中一百多天,吃青泥,味道象稻米。

忽然有一天好像找到了一条回家的路,顺着那路就出来了。

他做吴郡太守的时候,把这事详细地告诉过梁武帝。

梁武帝就向杰公问起这事。

杰公说:“这个洞穴分四条通道。

一条通向洞庭湖西岸;一条通向蜀道青衣浦北岸;一条通向罗浮两山间的穴溪;一条通向枯桑岛东岸。

东海龙王第七个女儿掌管龙王的珠藏,一千多条小龙在那里卫护这些珍珠。

龙怕蜡,喜欢美玉和空青石,嗜吃燕子。

如果能派人前去,可以得到宝珠。”

梁武帝听了非常赞赏,就下诏征求能去的人。

要重赏。

会稽郡鄮县白水乡有一个叫庾毗罗的青年男子要去。

杰公说:“你上五辈的爷爷烧杀鄮县东海潭的龙一百多头,回来的路上被龙害死。

你是龙家族的仇人,能去吗?”

毗罗承认这是事实,就拉倒了。

这时候合浦郡洛黎县的瓯越族人罗子春兄弟两个,上书说:“我家世代与陵水龙罗水龙通婚,我的祖先能驯化恶龙。

晋简文帝就让我爷爷驯化过毒龙。

现在的龙化县,就是我爷爷的住宅。

像郡的石龙,刚烈凶猛难以驯化,我爷爷把它驯化了。

化石龙县就是因为这事得名的。

东海南天台、汀川的彭蠡、石头等名水中的大龙,都认识我的宗祖。

也知道我是他们的子孙。

请让我去传达皇帝的命令。”

杰公说:“你家的朱龙石还在吗?”

罗子春说:“在,在。

已经带来了。”

他就取出来给人看。

杰公说:“你的这石头只能制住一般的龙,不能制那为龙王藏珠的龙。”

又问道:“你有西海龙脑香吗?”

罗子春说:“没有。”

杰公说:“那你凭什么制一服 龙呢?”

梁武帝说:“事情还不大好办呢。”

杰公说:“乘大船到西海,可以找到龙脑香。

从前桐柏真一人宏扬道义,许谧、茅容乘龙,各得到桐柏真一人赠送的制龙石十斤,现在还应该有,请派人求访。”

于是梁武帝命令四处求访,在隐居在茅山华龙的陶弘景那里弄到两片制龙石。

杰公看后说:“就是这种东西。”

梁武帝命令百工,用于阗舒河里的美玉,雕制了两个小匣,用桐木灰把它磨光,找来宣州的空青,选出最好的,用海龟胶成两个缶,用火烧一烧。

不久又弄到了龙脑香。

杰公说:“把蜡涂抹到罗子春兄弟二人的身上和衣佩上。”

然后又让兄弟二人带上五百只烤好的燕子上路。

二人来到龙宫,守门的小蛟龙闻到蜡气,趴在那里不敢动。

二人就拿出一百只烤燕子贿赂他们,让它们往里通报。

二人把最好的烤燕子献给龙女。

龙女吃过之后大加赞赏。

二人又把玉匣和青缶献上,详细陈述了梁武帝的意思。

洞中有一千岁的龙,可以变成一人 出入人间,完全可以听懂时俗语言。

龙女知道梁武帝这是以礼相待,就把三颗大珠,七颗小珠,一石杂珠送给梁武帝作为回报。

她让罗子春兄弟二人乘着龙载着这些珠子回国,一顿饭的工夫就到了。

龙回洞,罗子春献珠。

梁武帝大喜。

能派使者与灵异来往,获得天人的宝物,他当然高兴。

他把珠子给杰公看。

杰公说:“那三颗大珠,其中一颗是天帝如意珠之下等珠,一颗是骊龙珠之中等珠;那七颗小珠,两颗是虫珠,五颗是海蚌珠,是人间的上等珠;那一石杂珠,是蚌蛤等珠,不如大珠值钱。”

梁武帝让所有的官员都来看。

百官都说杰公说得荒诞不实,没有不追问的。

杰公说:“如意珠中最好的,夜光能照出四十多里;中等的能照十里;下等的照一里。

所照到的地方,没有风雨、雷电、水火、刀兵等各种毒疠。

骊珠中最好的,夜光能照一百步。

中等的十步;下等的只照亮一间屋子。

光所照到的地方,没有虫蛇之毒。

虫珠,七种颜色,而多半是赤色,六条腿两只眼,在它的凹陷处,有铁鼻状的臼。

蚌珠五种颜色,都有夜光,只能照出几尺。

没有斑点的是上品,有斑点的是下品。

五只珠蚌,可以同月一起盈亏。

蛇珠能罗致来珠子。

所谓隋侯之珠,群珠来聚,说的便是此事。

人们又问蛇珠与鹤珠有什么不同。

杰公说:“让它们自己来表明吧。”

梁武帝让杰公记一下哪些是蛇珠,哪些是鹤珠。

一斗多杂珠,散放在殿前。

弄来大黄蛇十条,黑鹤十只,把它们布置在珠子中间。

于是,鹤衔起一颗珠子鸣舞徘徊,蛇衔起一颗珠子盘曲宛转。

群臣看了,没有不叹服的。

梁武帝又把如意、龙、虫等各种珠子拿出来,光照的远近,都和杰公说的一样。

罗子春在龙宫吃的东西,如花似药,如青似饴,吃起来特别香美。

他带回来一些,让人间的一陽一光一晒,热风一吹,竟然像石头一样坚硬,不能咬动了。

梁武帝命人把这些东西藏到秘府里,让罗子春做了奉车都尉,让他弟弟做了奉朝请,赐给他们各一千匹布帛。

后又追访仰公鄮到龙宫去而没被龙害的原因,原来他用麻油和蜡做了照鱼衣,是身上有蜡气的原因。

梁武后

梁武郗皇后性妒忌。

武帝初立,未及册命,因忿怒。

忽投殿庭井中。

众趋井救之,后已化为毒龙,烟焰冲天,人莫敢近。

帝悲叹久之,因册为龙天王,便于井上立祠。

(出《两京记》)

梁武郗皇后性情妒忌。

武帝刚登基,还没有来得及办理册封的事,于是郗皇后便非常愤怒,忽地投到宫殿庭院里的一口井中。

大伙跑过去救她时,她已经变成一条毒龙,烟焰冲天,谁也不敢靠近。

武帝悲叹了好久,就册封她为“龙天王”,就在井上立了供奉她的祠堂。

刘 甲

宋刘甲居一江一 陵。

元嘉中,女年十四,姿色端丽,未尝读佛经,忽能暗诵法华经。

女所住屋,寻有奇光。

女云,已得正觉,宜作二七日斋。

家为置高座,设宝帐。

女登座,讲论词玄。

又说人之灾祥,诸事皆验。

远近敬礼,解衣投宝,不可胜数。

衡一陽一王在镇,躬率参佐观之。

经十二日,有道士史玄真曰:“此怪邪也。”

振褐往焉。

女即已知,遣人守门。

云:“魔邪寻至,凡着道服,咸勿纳之。”

真变服奄入。

女初犹喝骂,真便直前,以水洒之,即顿绝,良久乃苏。

问以诸事,皆云不识。

真曰:“此龙魅也。”

自是复常,嫁为宣氏妻。

(出《渚宫旧事》)

宋刘甲住在一江一 陵。

元嘉年中,他的女儿十四岁,姿色端庄秀丽。

她没有读过佛经,有一天却忽然能暗暗地背诵《法华经》。

她住的屋里,不久便出现奇异的光。

她说,她已经得了正觉,应该做二七日的斋戒。

她家为她设置了高座,设立了宝帐。

她登上宝座,讲的话都很深奥。

又讲人的灾祥祸福,各种事都很灵验。

远近的人都很敬佩她。

解衣投宝的,不可胜数。

衡一陽一王在镇,亲自率领僚属来观看。

经过十二天之后,有一个叫史玄真的道士说,这是一种怪邪现象。

他急急忙忙地赶来。

她已经知道了,派人守住门,说:“不久将有妖邪之类到来,凡是穿道服的,全都不让进来!”史玄真换了衣服突然进入。

她起初还大声地喝骂。

史玄真便直接走上前去,把水洒到她身上。

她顿然气绝,过了许久才醒。

醒后人们再问她各种事情,她便什么都说不记得了。

史玄真说,这是被龙魔住了。

从此以后她恢复正常,嫁给宣氏为妻。

宋 云

后魏宋云使西域,至积雪山,中有池,毒龙居之。

昔三(明抄本“三”作“五”)百商人止宿池侧,值龙忿怒,泛杀商人。

果阤王闻之,舍位与子,向鸟场国学婆罗门咒。

四年之中,善得其术。

还复王位,就池咒龙。

龙化为人,悔过向王。

王即从之。

(出《洛一陽一伽蓝记》)

后魏时,宋云出使西域。

走到积雪山,见山中有大池,池中有毒龙。

以前三百商人在这池边止宿,正赶上毒龙愤怒,就把这三百人全都泛水淹死了。

果阤王听说这事以后,把王位让给儿子,自己到鸟场国去学婆罗门咒语。

四年之中,他很好地掌握了那咒语的法术,就归国恢复了王位,到池边去咒那毒龙。

毒龙变成一人 ,向国王表示悔过,国王就把他放了。

蔡 玉

弘农郡太守蔡玉以国忌日于崇(“崇”字原空缺,据陈校本补)敬寺设斋。

忽有黑云甚密,从东北而上,正临佛殿。

云中隐隐雷鸣。

官属犹未行香,并在殿前,聚立仰看。

见两童子赤衣,两童子青衣,俱从云中下来。

赤衣二童子先至殿西南角柱下,抽出一白蛇身长丈余,仰掷云中。

雷声渐渐大而下来。

少选之间,向白蛇从云中直下,还入所出柱下。

于是云气转低着地。

青衣童子乃下就住,一人捧殿柱,离地数寸。

一童子从下又拔出一白蛇长二丈许,仰掷云中。

于是四童子亦一时腾上,入云而去。

云气稍高,布散遍天。

至夜。

雷雨大霪,至晚方霁。

后看殿柱根,乃蹉半寸许,不当本处。

寺僧谓此柱腹空。

乃凿柱至心,其内果空,为龙藏隐。

(出《大业拾遗记》)

弘农郡太守蔡玉,在全国的忌日这一天到崇敬寺设斋,忽然有浓密的黑云从东北而上,正临近佛堂。

云中有隐隐的雷鸣。

官属们还没有行香,一齐站在殿前,仰着头往云上看。

他们看见两个红衣童子和两个青衣童子,都从云中下来。

两个红衣童子先来到殿西南角的柱子下,抽出一条一丈多长的白蛇。

他们把蛇仰掷到云中,雷声渐渐变大而滚动下来。

不多一会儿,刚才扔上去的那条白蛇从云中直贯下来,回到所出的柱子下。

于是云气变低,着地。

青衣童子就下来走边柱子,一个人把柱子捧起来,让柱子离地几寸。

另一个人就从柱子下又拔出一条两丈左右长的白蛇,也仰掷到云中。

于是四个童子也同时腾身而起,隐入云中。

云气渐渐升高,布散满天。

到了夜晚,雷雨大作,一直下到第二天晚上才晴天。

后来人们去看那殿柱的根部,竟偏离半寸左右,没有回到原来的位置。

庙里的和尚说,这桩子是空的。

于是就凿柱子到柱心,一看,果然是空的,是龙的隐藏之所。

李 靖

唐卫国公李靖,微时,尝射猎灵山中,寓食山中。

村翁奇其为人,每丰馈焉,岁久益厚。

忽遇群鹿,乃遂之。

会暮,欲舍之不能。

俄而一陰一晦迷路,茫然不知所归,怅怅而行,因闷益甚。

极目有灯火光,因驰赴焉。

既至,乃朱门大第,墙宇甚峻。

扣门久之,一人出问。

靖告迷道,且请寓宿。

人曰:“郎君已出,独太夫人在。

宿应不可。”

靖曰:“试为咨白。”

乃入告。

复出曰:“夫人初欲不许,且以一陰一黑,客又言迷,不可不作主人。”

邀入厅中。

有顷,一青衣出曰:“夫人来。”

年可五十余,青裙素襦,神气清雅,宛若士大夫家。

靖前拜之。

夫人答拜曰:“儿子皆不在,不合奉留。

今天色一陰一晦,归路又迷,此若不容,遣将何适。

然此乃山野之居,儿子还时,或夜到而喧,勿以为愳。”

既而食。

颇鲜美,然多鱼。

食毕,夫人入宅。

二青衣送床 席裀褥,衾被香洁,皆极铺陈,闭户系之而去。

靖独念山野之外,夜到而闹者何物也?惧不敢寝,端坐听之。

夜将半,闻扣门声甚急。

又闻一人应之,曰:“天符,报大郎子当行雨。

周此山七百里,五更须足。

无慢滞,无暴厉。”

应者受符入呈。

闻夫人曰:“儿子二人未归,行雨符到,固辞不可。

违时见责。

纵使报之,亦以晚矣。

僮仆无任专之理,当如之何?”

一小青衣曰:“适观厅中客,非常人也。

盍请乎?”

夫人喜。

因自扣其门曰:“郎觉否?请暂出相见。”

靖曰:“诺。”

遂下阶见之。

夫人曰:“此非人宅,乃龙宫也。

妾长男赴东海婚礼,小男送妹,适奉天符,次当行雨。

计两处云程,合逾万里。

报之不及,求代又难,辄欲奉烦顷刻间。

如何?”

靖曰:“靖俗人,非乘云者。

奈何能行雨?有方可教,即唯命耳。”

夫人曰:“苟从吾言,无有不可也。”

遂勅黄头,靸青骢马来。

又命取雨器,乃一小瓶子,系于鞍前。

戒曰:“郎乘马,无勒(“勒”原作“漏”,据陈校本改)衔勒,信其行。

马跑地嘶鸣,即取瓶中水一滴,滴马鬃上。

慎勿多也。”

于是上马腾腾而行,倏勿渐高,但讶其隐疾,不自知其云上也。

风急如箭,雷霆起于步下。

于是随所跃,辄滴之。

既而电掣云开,下见所憩村。

思曰:“吾扰此村多矣。

方德其人,计无以报。

今久旱,苗稼将悴。

而雨在我手,宁复惜之?”

顾一滴不足濡,乃连下二十滴。

俄顷雨毕,骑马复归。

夫人者泣于厅曰:“何相误之甚!本约一滴,何私下二十尺之雨?此一滴,乃地上一尺雨也。

此村夜半,平地水深二丈。

岂复有人?妾已受谴,杖八十矣。”

但视其背,血痕满焉。

儿子亦连坐。

奈何?靖惭怖,不知所对。

夫人复曰:“郎君世间人,不识云雨之变,诚不敢恨。

只恐龙师来寻,有所惊恐,宜速去此。

然而劳烦,未有以报,山居无物,有二一奴一奉赠。

总取亦可,取一亦可。

唯意所择。”

于是命二一奴一出来。

一一奴一从东廊出,仪貌和悦,怡怡然。

一一奴一从西廊出,愤气勃然,拗怒而立。

靖曰:“我猎徒,以斗猛事。

今但取一一奴一,而取悦者,人以我为怯也。”

因曰:“两人皆取则不敢。

夫人既赐,欲取怒者。”

夫人微笑曰:“郎之所欲乃尔。”

遂揖与别,一奴一亦随去。

出门数步,回望失宅,顾问其一奴一,亦不见矣。

独寻路而归。

及明,望其村,水已极目,大树或露梢而已,不复有人。

其后竟以兵权静寇难,功盖天下。

而终不及于相。

岂非取一奴一之不得乎?世言关东出相,关西出将,岂东西喻邪?所以言一奴一者,亦下之象。

向使二一奴一皆取,即极将相矣。

(出《续玄怪录》)

唐卫国公李靖,地位低下时,曾经到灵山中打猎,吃住都在山中。

山村里的老人们对他的为人感到惊奇,常常给他一些丰厚的馈赠,年头越久馈赠越多。

有一天他忽然遇上一群鹿,就去追赶。

追到天黑,要舍不追又不能,不多时便在一陰一晦中迷失了道路,茫茫然不知何处是归路。

他怅然而行,心里就非常沉闷。

忽然望见远处有灯火,就急忙驰马过去。

到那一看,竟是朱门大户,墙宇煞是高峻。

叩门叩了好半天,有一人出来问他干什么。

李靖便说迷失了道路,想借住一宿。

那人说:“我家郎君出去了,只有太夫人在家,留宿应该说是不行的。”

李靖说:“请问一下试试。”

那人便进门去报告。

接着又出来说:“夫人起先不想答应,但是因为天气一陰一黑,你又说迷了路,就不能不留你了。”

于是邀李靖进了客厅。

过了一会儿,一位婢女出来说:“夫人来了。”

他一看那夫人,年纪有五十多岁,青裙素袄,神气清雅,宛如士大夫之家。

李靖上前拜见。

夫人答拜说:“两个儿子都不在家,不该留宿,但是现在天色一陰一晦,又迷失归路,这儿不留你,还让你上哪儿去呢?但是这是山野人家,儿子回来时,也许是半夜,而且还大吵大叫,你可别怕。”

然后就吃饭。

饭菜都很鲜美,但是多半是鱼。

吃完饭,夫人进屋,两个婢女送来床 席被褥。

这些东西都带香味,富丽奢华。

二婢女铺好床 闭户而去。

李靖想到了山外,夜里到来又吵闹的是什么东西呢?越想越怕,不敢入睡,端坐在那里听外面的动静。

将近夜半,听到很急的敲门声,又听一个人答应,说:“天符,报大郎君应该行雨。

此山周围七百里,五更天下足,不要迟慢,不要暴厉。”

应者接过天符进屋呈报。

听夫人说:“两个儿子都没有回来,行雨的符到了,绝对推辞不得。

不按时就被责罚。

即使去报告,也已经晚了。

僮仆没有担当专职的道理,该怎么办呢?”

一个小婢女说:“适才见客厅里的客人不是一般人,何不去求他呢?”

夫人挺高兴,亲自来叩门说:“您醒着吗?请暂且出来一下。”

李靖答应着,从阶上走下来。

夫人对他说:“这不是人的住处,是龙宫。

我大儿子到东海去参加一个婚礼,小儿子去送他妹妹去了。

恰好接到天符,按次序应该行雨。

总计两处的云程,合起来超过一万里。

去报告来不及,求别人代替又很难求到,就想要麻烦您一小会儿,怎样呢?”

李靖说:“我是俗人,不是能乘云驾雾的,怎么能行雨,有办法可以教给我,我听吩咐就是了。”

夫人说:“如果能照我的话做,没有不行的。”

于是就命人备好青骢马牵过来,又命人取来雨器。

原来雨器就是一个小瓶。

这小瓶被系在马鞍之前。

夫人嘱咐说:“您骑马,不要勒马的衔勒,要让它随便走。

马跑的时候,地上发出嘶鸣声,你就从瓶中取出一滴水,滴到马鬃上。

一定不要滴多了。”

于是李靖上马腾腾而行,越走越高,不知不觉已来到云层之上。

风急如箭飞,暴雷脚下响。

于是他就随着马的跳跃,就开始滴水。

然后就闪电大作,乌云拨开,他望见了他寄住的那个小山村。

他想:“我打扰这个村太多了,正感他们的恩德,愁没办法报答,现在很久没下雨了,庄稼苗将旱死,而雨就在我手里,难道还能舍不得给吗?”

想到一滴不好干什么,就连下了二十滴。

不大一会儿就下完了。

他骑马回来,见到夫人在厅里哭了。

夫人说:“你怎么错得这么厉害?本来约好了下一滴,为什么私自下了二十尺雨?这一滴,就是地上的一尺雨啊!这个村半夜的时候,忽然间平地水深二丈,哪还有人?我已经受到责罚,挨了八十大板了!”但见她的后背,满是血痕。

她的儿子也被连坐。

怎么办?李靖又惭愧又害怕,不知如何是好。

夫人又说:“您是人世间的凡人,不懂得云雨的变化,实在不能怨您。

只怕龙的军队来找吓着你,您应该马上离去,但是如此麻烦您,没有什么报答您,山里没有别的,有两个小一奴一送给您吧。

一块领走也可以,单领一个也可以。

由您选择吧!”于是让二一奴一出来。

一个从东廊下走出来,仪表容貌和悦可亲;一个从西廊下走出来,愤气勃然,怒目而立。

李靖心里想:“我是一个打猎的,不怕斗猛之事。

现在只领一一奴一,要是领那个笑脸的,人家就会以为我胆小。”

于是他说:“两个都领却不敢,夫人既然相赠,我就领这个生气的吧。”

夫人笑着说:“您的欲求也就这样了。”

于是就作揖与他告别。

那小一奴一也跟着他走出来。

出门才几步,回头看宅舍全无。

又扭头去问小一奴一,小一奴一也不见了。

他只好独自寻路而归。

等到天明,望一眼那个小村,汪然一片大水。

大树只露出树梢,不再有人。

这以后,李靖居然当了大官,指挥军队平定了贼寇之难,立下了盖世的大功。

但是他始终没达到相位。

只怕是没领到那小一奴一的原因吧?人们都说“关东出相,关西出将”,难道那二一奴一一个从东廊出一个从西廊出是暗喻将相?之所以叫做一奴一,也是人位在下的象征,假如把两个小一奴一都领走,那就将既做将又做相了。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太平广记》未分类项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苍龙曹凤张鲁女一江一陵姥甘宗南《太平广记》卷第四百一十八 龙一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