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翻,字飞鸟,广平列人人也,吏部尚书弁族弟《魏书》列传第六十五 宋翻 辛雄 羊深 杨机 高崇

魏书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魏书

魏书 - 列传第六十五 宋翻 辛雄 羊深 杨机 高崇

魏书

列传第六十五 宋翻 辛雄 羊深 杨机 高崇

宋翻,字飞鸟,广平列人人也,吏部尚书弁族弟。

少有一操一尚,世人以刚断许之。

世宗初,起家奉朝请,本州治中、广平王郎中令。

寻拜河一陰一令。

翻弟道玙,先为冀州京兆王愉法曹行参军。

愉反,一逼一道玙为官,翻与弟世景俱囚廷尉。

道玙后弃愉归罪京师,犹坐身死,翻、世景除名。

久之,拜翻治书侍御史、洛一陽一令、中散大夫、相州大中正,犹领治书。

又迁左将军、南兗州刺史。

时萧衍遣将先据荆山,规将寇窃。

属寿春沦陷,贼遂乘势径趋项城。

翻遣将成僧达潜军讨袭,频战破之,自是州境帖然。

孝庄时,除司徒左长史、抚军将军、河南尹。

初,翻为河一陰一令,顺一陽一公主家奴为劫,摄而不送,翻将兵围主宅,执主婿冯穆,步驱向县。

时正炎暑,立之日中,流汗沾地。

县旧有大枷,时人号曰“弥尾青”。

及翻为县主,吏请焚之。

翻曰:“且置南墙下,以待豪家。”

未几,有内监杨小驹诣县请事,辞色不逊,命取尾青以镇之。

既免,入诉于世宗。

世宗大怒,敕河南尹推治其罪。

翻具自陈状。

诏曰:“卿故违朝法,岂不欲作威以买名?”

翻对:“造者非臣,买名者亦宜非臣。

所以留者,非敢施于百姓,欲待凶暴之徒如小驹者耳。”

于是威振京师。

及为洛一陽一,迄于为尹,畏惮权势,更相承接,故当世之名大致灭损。

永安三年,卒于位。

赠侍中、卫将军、相州刺史。

出帝初,重赠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雍州刺史,谥曰贞烈。

子思远,卒于司空从事中郎。

翻弟毓,字道和,敦笃有志行。

平西将军、太中大夫。

子世轨,齐文襄王大将军府祭酒。

毓弟世景,在《良吏传》。

世景弟叔集,亦有学行。

征东裴衍之讨葛荣也,表为员外散骑侍郎,引同戎役。

及衍败,同时遇害。

叔集弟道玙,少而敏俊。

世宗初,以才学被召,与秘书丞孙惠蔚典校群书,考正同异。

自太学博士转京兆王愉法曹行参军。

临死,作诗及挽歌词,寄之亲朋,以见怨痛。

道玙又曾赠著作佐郎张始均诗,其末章云:“子深怀璧忧,余有当门病。”

道玙既不免难,始均亦遇世祸,时咸怪之。

无子,兄毓以第三子子叔继。

辛雄,字世宾,陇西狄道人。

父暢,字幼达,大将军谘议参军、汝南乡郡二郡太守,太和中,本郡中正。

雄有孝一性一,颇涉书史,好刑名,廉谨雅素,不妄交友,喜怒不形于色。

释褐奉朝请。

父于郡遇患,雄自免归,晨夜扶抱。

及父丧居忧,殆不可识,为世所称。

正始初,除给事中,十年不迁职,乃以病免。

清河王怿为司空,辟户曹参军,摄田曹事。

怿迁司徒,仍随授户曹参军。

并当烦剧,诤讼填委。

雄用心平直,加以闲明,政事经其断割,莫不悦服。

怿重之,每谓人曰:“必也无讼乎?辛雄其有焉。”

由是名显。

怿迁太尉,又为记室参军。

神龟中,除尚书驾部郎中,转三公郎。

其年,沙汰郎官,唯雄与羊深等八人见留,余悉罢遣,更授李琰等。

先是,御史中尉、东平王元匡复欲舆棺谏诤,尚书令、任城王澄劾匡大不敬,诏恕死为民。

雄奏理匡曰:“窃惟白衣元匡,历奉三朝,每蒙一宠一遇。

謇谔之一性一,简自帝心;鹰鹯之志,形于在昔。

故高祖锡之以匡名,陛下任之以弹纠。

至若茹皓升辇,匡斥宜下之言;高肇当政,匡陈擅权之表。

刚毅忠款,群臣莫及;骨鲠之迹,朝野共知。

当高肇之时,匡造棺致谏,主圣臣直,卒以无咎。

假欲重造,先帝已容之于前,陛下亦宜宽之于后,况其元列由绪与罪按不同也。

脱终贬黜,不在朝廷,恐杜忠臣之口,塞谏者之心,乖琴瑟之至和,违盐梅之相济。

祁奚云:叔向之贤,可及十世。

而匡不免其身,实可嗟惜。”

未几,匡除龙骧将军、平州刺史。

右仆射元钦谓左仆射萧宝夤曰:“至如辛郎中才用,省中诸人莫出其右。”

宝夤曰:“吾闻游仆射云:‘得如雄者四五人共治省事,足矣。

’今日之赏,何其晚哉!”

初,廷尉少卿袁翻以犯罪之人,经恩竞诉,枉直难明,遂奏曾染风闻者,不问曲直,推为狱成,悉不断理。

诏令门下、尚书、廷尉议之。

雄议曰:

《春秋》之义:不幸而失,宁僭不滥。

僭则失罪人,滥乃害善人。

今议者不忍罪一奸一吏,使出入纵一情,令君子小人薰莸不别,岂所谓赏善罚恶,殷勤隐恤者也!仰寻周公不减流言之愆,俯惟释之不加惊马之辟,所以小大用情,贵在得所。

失之千里,差在毫厘。

雄久执案牍,数见疑讼,职掌三千,愿言者六。

一曰:御史所纠,有注其逃走者。

及其出诉,或为公使,本曹给过所有指,如不推检,文案灼然者,雪之。

二曰:御史赦前注获见赃,不辨行赇主名。

检无赂以置直之主,宜应洗复。

三曰:经拷不引,傍无三证,比以狱案既成,因即除削。

或有据令奏复者,与夺不同,未获为通例。

又须定何如得为证人。

若必须三人对见受财,然后成证,则于理太宽。

若传闻即为证,则于理太急。

令请以行赇后三人俱见,物及证状显著,准以为验。

四曰:赦前断事,或引律乖错,使除复失衷,虽案成经赦,宜追从律。

五曰:经赦除名之后,或邀驾诉枉,被旨重究;或诉省称冤,为奏更检。

事付有司,未被研判,遂遇恩宥。

如此之徒,谓不得异于常格,依前案为定。

若不合拷究,已复之流,请不追夺。

六曰:或受辞下检反覆,使鞫狱证占分明,理合清雪,未及告案,忽逢恩赦。

若从证占而雪,则违正格;如除其名,罪滥洁士。

以为罪须案成,雪以占定,若拷未毕格及要证一人未集者,不得为占定。

古人虽患察狱之不一精一,未闻知冤而不理。

今之所陈,实士师之深疑,朝夕之急务,愿垂察焉。

诏从雄议。

自后每有疑议,雄与公卿驳难,事多见从,于是公能之名甚盛。

又为《禄养论》,称仲尼陈五孝,自天子至庶人无致仕之文。

《礼记》:“八十,一子不从政;九十,家不从政。”

郑玄注云:“复除之。”

然则止复庶民,非公卿大夫士之谓。

以为“宜听禄养,不约其年。”

书奏,肃宗纳之。

以母忧去任。

卒哭,右仆射元钦奏雄起复为郎。

俄兼司州别驾,加前军将军。

孝昌元年,徐州刺史元法僧以城南叛,萧衍遣萧综来据彭城。

时遣大都督、安丰王延明督临淮王彧讨之,盘桓不进。

乃诏雄副太常少卿元晦为使,给齐库刀,持节、乘驿催军,有违即令斩决。

肃宗谓雄曰:“诲朕家诸子,摽以亲懿。

筹策机计,仗卿取胜耳。”

到军,勒令并进徐州,综送降款。

冀州刺史侯刚启为长史,肃宗以雄长于世务,惜不许之,更除司空长史。

于时,诸公皆慕其名,欲屈为佐,莫能得也。

时诸方贼盛,而南寇侵境,山蛮作逆。

肃宗欲亲讨,以荆州为先,诏雄为行台左丞,与前军临淮王彧东趣叶城,别将裴衍西通鵶路。

衍稽留未进,彧师已次汝滨。

北沟求救,彧以处分道别,不欲应之。

雄曰:“今裴衍未至,王士众已集,蛮左唐突,挠乱近畿,梁汝之间,民不安业,若不时扑灭,更为深害。

王秉麾阃外,唯利是从,见可而进,何必守道,苟安社稷,理可专裁。

所谓臣率义而行,不待命者也。”

彧恐后有得失之责,要雄符下。

雄以驾将亲伐,蛮夷必怀震动,乘彼离心,无往不破,遂符彧军,令速赴击。

贼闻之,果自走散。

在军上疏曰:“凡人所以临坚陈而忘身,触白刃而不惮者,一则求荣名,二则贪重赏,三则畏刑罚,四则避祸难。

非此数事,虽圣王不能劝其臣,慈父不能厉其子。

明主深知其情,故赏必行,罚必信;使亲疏、贵贱、勇怯、贤愚,闻钟鼓之一声,见旌旗之列,莫不奋激,竞赴敌场,岂厌久生而乐早死也?利害悬于前,欲罢不能耳。

自秦陇逆节,将历数年;蛮左乱常,稍已多载。

凡在戎役,数十万人,三方师众,败多胜少,迹其所由,不明赏罚故也。

陛下欲天下之早平,愍征夫之勤悴,乃降明诏,赏不移时。

然兵将之勋,历稔不决;亡军之卒,晏然在家。

致令节士无所劝慕,庸人无所畏慑。

进而击贼,死交而赏赊;退而逃散,身全而无罪。

此其所以望敌奔沮,不肯进力者矣。

若重发明诏,更量赏罚,则军威必张,贼难可弭。

臣闻必不得已,去食就信。

以此推之,信不可斯须废也。

赏罚,陛下之所易,尚不能全而行之;攻敌,士之所难,欲其必死,宁可得也?臣既庸弱,忝当戎使,职司所见,辄敢上闻。

惟陛下审其可否。”

会右丞阙,肃宗诏仆射、城一陽一王徽举人,徽遥举雄。

仍除辅国将军、尚书右丞。

寻转吏部郎中,迁平东将军、光禄大夫,郎中如故。

上疏曰:“帝王之道,莫尚于安民,安民之本,莫加于礼律。

礼律既设,择贤而行之,天下雍熙,无非任贤之功也。

故虞舜之盛,穆穆标美;文王受命,济济以康。

高祖孝文皇帝,天纵大圣,开复典谟,选三代之异礼,采二汉之典法。

端拱而四方安,刑措而兆民治。

世宗重光继轨,每念聿修,官人有道,万里清谧。

陛下劬劳日昃,躬亲庶政,求瘼恤民,无时暂憩,而黔首纷然,兵车不息。

以臣愚见,可得而言。

自神龟末来,专以停年为选。

士无善恶,岁久先叙;职无剧易,名到授官。

执按之吏,以差次日月为功能;铨衡之人,以简用老旧为平直。

且庸劣之人,莫不贪鄙。

委斗筲以共治之重,托硕鼠以百里之命,皆货贿是求,肆心纵意。

禁制虽烦,不胜其欲。

致令徭役不均,发调违谬,箕敛盈门,囚执满道。

二圣明诏,寝而不遵;画一之法,悬而不用。

自此夷夏之民相将为乱。

岂有余憾哉?盖由官授不得其人,百姓不堪其命故也。

当今天下黔黎,久经寇贼,父死兄亡,子弟沦陷,流离艰危,十室而九,白骨不收,孤茕一靡一恤,财殚力尽,无以卒岁。

宜及此时,早加慰抚。

盖助陛下治天下者,惟在守令,最须简置,以康国道。

但郡县选举,由来共轻;贵游俊才,莫肯居此。

宜改其弊,以定官方。

请上等郡县为第一清,中等为第二清,下等为第三清。

选补之法,妙尽才望,如不可并,后地先才。

不得拘以停年,竟无铨革。

三载黜陟,有称者补在京名官,如前代故事,不历郡县不得为内职。

则人思自勉,上下同心,枉屈可申,强暴自息,刑政日平,民俗奉化矣。

复何忧于不治,何恤于逆徒也。

窃见今之守令,清慎奉治,则政平讼理;有非其才,则纲维荒秽。

伏愿陛下暂留天心,校其利害,则臣言可验,不待终朝。

昔杜畿宽惠,河东无警;苏则分粮,金城克复。

略观今古,风俗迁讹,罔不任贤,以相化革,朝任夕治,功可立待。

若遵常习故,不明选典,欲以静民,便恐无日。”

书奏,会肃宗崩。

初,萧宝夤在雍州起逆,城人侯众德等讨逐之,多蒙爵赏。

武泰中,诏雄兼尚书,为关西赏勋大使。

未行之间,会尔朱荣入洛,及河一陰一之难,人情未安,雄潜窜不出。

庄帝欲以雄为尚书,门下奏曰:“辛雄不出,存亡未分。”

庄帝曰:“宁失亡而用之,不可失存而不用也。”

遂除度支尚书,加安南将军。

元颢入洛也,北中郎将杨侃从驾北出,庄帝以侃为度支尚书。

及乘舆反洛,复召雄上。

雄面辞曰:“臣不能死事,俯眉从贼,乃是朝廷罪人,纵陛下不赐诛罚,而北来尚书勋高义重,臣宜避贤路。”

庄帝曰:“卿且还本司,朕当别有处分。”

遂解侃尚书。

未几,诏雄以本官兼侍中、关西慰劳大使。

将发,请事五条:一言逋悬租调,宜悉不征。

二言简罢非时徭役,以纾民命。

三言课调之际,使丰俭有殊,令州郡量检,不得均一。

四言兵起历年,死亡者众,或父或子,辛酸未歇,见存耆老,请假板职,悦生者之意,慰死者之魂。

五言丧乱既久,礼仪罕习,如有闺门和穆、孝悌卓然者,宜表其门闾。

仍启曰:“臣闻王者一爱一民之道有六:一曰利之,二曰成之,三曰生之,四曰与之,五曰乐之,六曰喜之。

使民不失其时,则成之也;省刑罚,则生之也;薄俺敛,则与之也;无多徭役,则乐之也;吏静不苛,则喜之也。

伏惟陛下道迈前王,功超往代,敷春风而鼓俗,旌至德以调民。

生之养之,正当兹日;悦近来远,亦是今时。

臣既忝将命,宣扬圣泽,前件六事,谓所宜行。

若不除烦收疾,惠孤恤寡,便是徒乘官驿,虚号王人,往还有费于邮亭,皇恩无逮于民俗。

谨率愚管,敢以陈闻,乞垂览许。”

庄帝从之,因诏民年七十者授县,八十者授郡,九十加四品将军,百岁从三品将军。

三年,迁镇南将军、都官尚书、行河南尹。

普泰时,为镇军将军、殿中尚书,又加卫将军、右光禄大夫、秦州大中正。

太昌中,又除殿中尚书、兼吏部尚书。

寻除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仍尚书。

永熙二年三月,又兼吏部尚书。

于时近习专恣,请托不已,雄惧其谗慝,不能确然守正,论者颇讥之。

出帝南狩,雄兼左仆射留守京师。

永熙末,兼侍中。

帝入关右,齐献武王至洛,于永宁寺集朝士,责让雄及尚书崔孝芬、刘钦、杨机等曰:“为臣奉主,扶危救乱。

若处不谏诤,出不陪随,缓则耽一宠一,急便窜避,臣节安在?”

诸人默然不能对。

雄对曰:“当主上信狎近臣,雄等不与谋议;及乘舆西迈,若即奔随,便恐迹同佞一党一;留待大王,便以不从蒙责。

雄等进退如此,不能自委沟壑,实为惭负。”

王复责曰:“卿等备位纳言,当以身报国,不能尽忠,依附谄佞,未闻卿等谏诤一言,使国家之事忽至于此,罪欲何归也!”乃诛之,时年五十。

没其家口。

二子士璨、士贞,逃入关中。

雄从父兄纂,字伯将。

学涉文史,温良雅正。

初为兗州安东府主簿。

与秘书丞同郡李伯尚有旧,伯尚与咸一陽一王禧同逆,逃窜投纂。

事觉,坐免官。

积十余年,除奉朝请。

稍转太尉骑兵参军,每为府主清河王怿所赏。

及欲定考,怿曰:“辛骑兵有学有才,宜为上第。”

转越骑校尉。

尚书令李崇北伐蠕蠕,引为录事参军。

临淮王彧北征,以纂随崇有称,启为长史。

及广一陽一王渊北伐,又引为长史。

寻拜谏议大夫。

雅为彧所称叹,屡在朝廷荐举之。

萧衍遣将曹义宗攻新野,诏纂持节、兼尚书左丞、南道行台,率众赴接,至便破之。

义宗等以其劲速,不敢复进。

于时海内多虞,京师更无继援,惟以二千余兵捍御疆埸。

又诏为荆州军司,除骁骑将军,加辅国将军。

纂善抚将士,人多用命,贼甚惮之。

会肃宗崩,讳至。

咸以对敌,欲秘凶问。

纂曰:“安危在人,岂关是也!”遂发丧号哭,三军缟素。

还入州城,申以盟约。

寻为义宗所围,相率固守。

庄帝即位,除通直散骑常侍、征虏将军、兼尚书,仍行台。

后大都督费穆击义宗,擒之。

入城,因举酒属纂曰:“微辛行台之在斯,吾亦无由建此功也。”

入朝,言于庄帝,称纂固节危城,宜蒙爵赏,以劝将来。

帝乃下诏慰勉之。

寻除持节、平东将军、中郎将,赐绢五十匹、金装刀一口。

永安二年,元颢乘胜,卒至城下。

尔朱世隆狼狈退还,城内空虚,遂为颢擒。

及庄帝还宫,纂谢不守之罪。

帝曰:“于时朕亦北巡。

东军不守,岂卿之过?”

还镇虎牢,俄转中军将军、荥一陽一太守。

民有姜洛生、康乞得者,旧是太守郑仲明左右,豪猾偷窃,境内为患。

纂伺捕擒获,枭于郡市,百姓忻然。

加镇东将军。

太昌中,除左光禄大夫。

纂侨寓洛一陽一,乃为河南邑中正。

永熙三年,除使持节、河内太守。

齐献武王赴洛,兵集城下,纂出城谒王曰:“纂受诏于此,本有御防。

大王忠贞王室,扶奖颠危,纂敢不匍匐。”

王曰:“吾志去一奸一佞,以康国道,河内此言,深得王臣之节。”

因命前侍中司马一子如曰:“吾行途疲弊,宜代吾执河内手也。”

便入洛。

九月,行西荆州事、兼尚书、南道行台,寻正刺史。

时蛮酋樊五能破析一陽一郡,应宇文黑獭。

纂议欲出军讨之,纂行台郎中李广谏曰:“析一陽一四面无民,唯一城之地耳。

山路深险,表里群蛮。

今若少遣军,则力不能制贼;多遣,则减彻防卫,根本虚弱。

脱不如意,便大挫威名。

人情一去,州城难保。”

纂曰:“岂得纵贼不讨,令其为患日深!”广曰:“今日之事,唯须万全。

且虑在心腹,何暇疥癣?闻台军已破洪威,计不久应至。

公但约勒属城,使各修完垒壁,善抚百姓,以待救兵。

虽失析一陽一,如弃鸡肋。”

纂曰:“卿言自是一途,我意以为不尔。”

遂遣兵攻之,不克而败,诸将因亡不返。

城人又密招西贼,黑獭遣都督独孤如愿率军潜至,突入州城,遂至阁。

纂左右惟五六人,短兵接战,为贼所擒,遂害之。

赠都督定殷二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司徒公、定州刺史。

子子炎,武定中,博陵太守。

雄从祖昙护,以谨厚见称。

卒于并州州都。

子炽,武定中,卫将军、右光禄大夫。

雄族祖琛,字僧贵。

父敬宗,延兴中,代郡太守。

琛少孤,曾过友人,见其父母兄弟悉无恙,垂涕久之。

释褐奉朝请,荥一陽一郡丞。

太守元丽一性一颇使酒,琛每谏之。

丽后醉,辄令闭阁,曰:“勿使丞入也。”

高祖南征,丽从舆驾,诏琛曰:“委卿郡事,如太守也。”

景明中,为伏波将军、济州辅国府长史。

转奉车都尉,出为扬州征南府长史。

刺史李崇,多事产业,琛每诤折,崇不从,遂相纠举,诏并不问。

后加龙骧将军,带南梁太守。

崇因置酒,谓琛曰:“长史后必为刺史,但不知得上佐何如人耳?”

琛对曰:“若万一叨忝,得一方正长史,朝夕闻过,是所愿也。”

崇有惭色。

卒于官。

琛宽雅有度量,涉猎经史,喜愠不形于色,当官奉法,在所有称。

长子悠,字元寿,早有器业。

为侍御史,监扬州军。

贼平,录勋书,时崇犹为刺史,欲寄人名,悠不许。

崇曰:“我昔值其父,今复逢其子。”

早卒。

悠弟俊,字叔义,有文才。

东益州征虏府外兵参军。

府主魏子建为山南行台,以为郎中,有军国机断。

还京,于荥一陽一为人劫害。

赠征虏将军、东秦州刺史。

俊弟术,武定末,散骑常侍。

术弟休,字季令。

休弟修,字季绪。

俱有学尚,亦早卒,时人伤惜之。

琛族子珍之,少有气力。

太尉铠曹行参军,稍迁中坚将军、司徒录事参军、广州大中正。

丁忧去任。

寻起为汝北太守。

永安中,司空谘议参军、通直常侍。

永熙中,襄城太守。

天平初,洛州以南人情骇惧,敕为大使,持节慰谕广洛二州。

三年,除征东将军、行一陽一平郡事。

郡民路黑奴起逆攻郡,为黑奴所执。

诸贼劝杀之,黑奴曰:“成败未可知,何为先杀太守也?”

乃将珍之自随,待遇以礼。

右卫将军郭琼讨平黑奴,乃得免。

兴和中,为卫将军、司徒司马。

武定三年,除骠骑将军、北海太守。

还为仪同开府长史、兼光禄少卿。

未几,诏珍之持节为广洛北荆扬雍襄六州慰劳大使、北荆镇城、行广州事,招纳有称。

齐文襄王遣书慰勉,赐以衣帛。

寻敕行平州,卒于官。

赠骠骑大将军、洛州刺史,谥曰恭。

子懿,武定末,开府铠曹参军。

羊深,字文渊,太山平一陽一人,梁州刺史祉第二子也。

早有风尚,学涉经史,好文章,兼长几案。

少与陇西李神俊同志相友。

自司空府记室参军转轻车将军、尚书骑兵郎。

寻转驾部,加右军将军。

于时沙汰郎官,务一精一才实,深以才堪见留。

在公明断,尚书仆射崔亮、吏部尚书甄琛咸敬重之。

肃宗行释奠之礼,讲《孝经》,侪辈之中独蒙引听,时论美之。

正光末,北地人车金雀等帅羌胡反叛,高平贼宿勤明达寇豳夏诸州。

北海王颢为都督、行台讨之,以深为持节、通直散骑常侍、行台左丞、军司,仍领郎中。

颢败,还京。

顷之,迁尚书左丞,加平东将军、光禄大夫。

萧宝夤反,攻围华州。

王平、薛凤贤等聚众作逆,敕深兼给事黄门侍郎,与大行台仆射长孙稚共会潼关,规模进止。

事平,以功赐爵新泰男。

灵太后曾幸邙山,集僧尼斋会,公卿尽在座。

会事将终,太后引见深,欣然劳问之。

深谢曰:“臣蒙国厚恩,世荷荣遇,寇难未平,是臣忧责,而隆私忽被,犬马知归。”

太后顾谓左右曰:“羊深真忠臣也。”

举坐倾心。

孝昌末,徐方多事,以深为东道慰劳使,即为二徐行台。

庄帝践祚,除安东将军、太府卿,又为二兗行台。

深处分军国,损益随机,亦有时誉。

初,尔朱荣杀害朝士。

深第七弟侃为太山太守,一性一粗武,遂率乡人外托萧衍。

深在彭城,忽得侃书,招深同逆。

深慨然流涕,斩侃使人,并书表闻。

庄帝乃下诏曰:“羊侃作逆,雾起瑕丘,拥集不逞,扇扰疆场。

倾宗之祸,侃乃自贻;累世之节,一朝毁污。

羊深血诚奉国,秉一操一罔贰,闻弟猖勃,自劾请罪。

此之丹款,实戢于怀。

且叔向复位,《春秋》称美;深之慷慨,气同古人。

忠烈远彰,赤心已著。

可令还朝,面受委敕。”

乃归京师,除名。

久之,除抚军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元颢入洛,以深兼黄门郎。

颢平,免官。

后拜大鸿胪卿。

普泰初,迁散骑常侍、卫将军、右光禄大夫,监《起居注》。

自天下多事,东西二省辟员委积,前废帝敕深与常侍卢道虔、元晏、元法寿选人补定,自奉朝请以上,各有沙汰。

寻兼侍中,废帝甚亲待之。

是时胶序废替,名教陵迟,深乃上疏曰:

臣闻崇礼建学,列代之所修;尊经重道,百王所不易。

是以均塾洞启,昭明之颂载扬;胶序大辟,都穆之咏斯显。

伏惟大魏,乘乾统物,钦若奉时,模唐轨虞,率由前训。

重以高祖继圣垂衣,儒风载蔚,得才之盛,如彼薪楢。

固以追隆周而并驱,驾炎汉而独迈。

宣皇下武,式遵旧章,用能揄扬盛烈,聿修厥美。

自兹已降,世极道消,风猷稍远,浇薄方竞,退让寂寥,驰竞一靡一节。

进必吏能,升非学艺。

是使刀笔小用,计日而期荣;专经大才,甘心于陋巷。

然治之为本,所贵得贤,苟值其人,岂拘常检?三代、两汉,异世间出。

或释褐中林,郁登卿尹;或投竿钓渚,径升公相。

事炳丹青,义在往策。

彼哉邈乎,不可胜纪。

窃以今之所用,弗修前矩。

至如当世通儒,冠时盛德,见征不过四门,登庸不越九品。

以此取士,求之济治,譬犹却行以及前,之燕而向楚。

积习之不可者,其所由来渐矣。

昔鲁兴泮宫,颂声爰发;郑废学校,《国风》以讥。

将以纳民轨物,莫始于经礼;《菁莪》育才,义光于篇什。

自兵乱以来,垂将十载,干戈日陈,俎豆斯阙。

四海荒凉,民物凋敝,名教顿亏,风一流殆尽。

世之陵夷,可为叹息。

陛下中兴纂历,理运惟新,方隅稍康,实惟文德。

但礼贤崇让之科,沿世未备;还淳反朴之化,起言斯缪。

夫先黄老而退《六经》,史迁终其成蠹;贵玄虚而贱儒术,应氏所以亢言。

臣虽不敏,敢忘前载。

且魏武在戎,尚修学校;宣尼确论,造次必儒。

臣愚以为宜重修国学,广延胄子,使函丈之教日闻,释奠之礼不阙。

并诏天下郡国,兴立儒教。

考课之程,咸依旧典。

苟经明行修,宜擢以不次。

抑斗筲喋喋之才,进大雅汪汪之德。

博收鸿生,以光顾问;絷维奇异,共一精一得失。

使区寰之内,竞务仁义之风;荒散之余,渐知礼乐之用。

岂不美哉!臣诚暗短,敢慕前训,用稽古义,上尘听览。

伏愿陛下,垂就日之监,齐非烟之化,倘以臣言可采,乞特施行。

废帝善之。

出帝初,拜中书令。

顷之,转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

永熙三年六月,以深兼御史中尉、东道军司。

及出帝入关,深与樊子鹄等同逆于兗州。

子鹄署深为齐州刺史,于太山博县商王村结垒,招引山齐之民。

天平二年正月,大军讨破之,于陈斩深。

子肃,武定末,仪同开府东阁祭酒。

杨机,字显略,天水冀人。

祖伏恩,郡功曹,赫连屈丐时将家奔洛一陽一,因以家焉。

机少有志节,为士流所称。

河南尹李平、元晖并召署功曹,晖尤委以郡事。

或谓晖曰:“弗躬弗亲,庶人弗信。

何得委事于机,高卧而已?”

晖曰:“吾闻君子劳于求士,逸于任贤。

故前代有坐啸之人,主诺之守。

吾既委得其才,何为不可?”

由是声名更著。

解褐奉朝请。

于时皇子国官,多非其人,诏选清直之士,机见举为京兆王愉国中尉,愉甚敬惮之。

迁给事中、伏波将军、廷尉评。

延昌中,行河一陰一县事。

机当官正色,不避权势,明达政事,断狱以情,甚有声誉。

平东将军、荆州刺史杨大眼启为其府长史。

熙平中,为泾州平西府长史。

寻授河一陰一令,转洛一陽一令,京辇伏其威风,希有干犯。

凡诉讼者,一经其前后,皆识其名姓,并记事理,世咸异之。

迁镇军将军、司州治中,转别驾。

荆州蛮叛,兼尚书左丞、南道行台讨之。

还,除中散大夫,复为别驾,州牧、高一陽一王雍事多委机。

出除清河内史,转左将军、河北太守,并有能名。

建义初,拜平南将军、光禄大夫、兼廷尉卿。

又除安南将军、司州别驾。

未几,行河南尹。

转廷尉卿,徙卫尉卿,出除安西将军、华州刺史。

永熙中,卫将军、右光禄大夫。

寻除度支尚书。

机方直之心久而弥厉,奉公正己,为时所称。

家贫无马,多乘小犊车,时论许其清白。

与辛雄等并诛,年五十九。

子毗罗,解褐开府参军事,卒于镇远将军。

机兄顺,字元信,梁郡太守。

顺子僧静,武定中,太中大夫。

机兄子虬,少有公干,频为司州记室户曹从事。

早卒。

高崇,字积善,渤海蓚人。

四世祖抚,晋永嘉中与兄顾避难奔于高丽。

父潜,显祖初归国,赐爵开一陽一男,居辽东,诏以沮渠牧犍女赐潜为妻,封武威公主。

拜驸马都尉,加宁远将军,卒。

崇少聪敏,以端谨见称。

征为中散,稍迁尚书三公郎。

家资富厚,僮仆千余,而崇志尚俭素,车马器服,充事而已。

自修洁,与物无竞。

初崇舅氏坐事诛,公主痛本生绝胤,遂以崇继牧犍后,改姓沮渠。

景明中,启复本姓,袭爵,迁领军长史、伏波将军、洛一陽一令。

为政清断,吏民畏其威风,每有发擿,不避强御,县内肃然。

朝廷方有迁授,会病卒,年三十七。

赠渔一陽一太守。

永安二年,复赠征虏将军、沧州刺史,谥曰成。

初,崇谓友人曰:“仲尼四科,德行为首。

人能立身约己,不忘典训,斯亦足矣。

故吾诸子。

囗”

子谦之,字道让。

少事后母李以孝闻,李亦抚育过于己生,人莫能辨其兄弟所出同异。

论者两重之。

及长,屏绝人事,专意经史,天文、算历、图纬之书,多所该涉,日诵数千言,好文章,留意《老》、《易》。

袭爵,释褐奉朝请,加宣威将军,转奉车都尉、廷尉丞。

正光中,尚书左丞元孚慰劳蠕蠕,反被拘留。

及蠕蠕大掠而还,置孚归国。

事下廷尉,卿及监以下谓孚无坐,惟谦之以孚辱命,□以流罪。

尚书同卿执,诏可谦之奏。

孝昌初,行河一陰一县令。

先是,有人囊盛瓦砾,指作钱物,诈市人马,因逃去。

诏令追捕,必得以闻。

谦之乃伪枷一囚立于马市,宣言是前诈市马贼,今欲刑之。

密遣腹心察市中私议者。

有二人相见忻然曰:“无复忧矣。”

执送按问,具伏盗马,徒一党一悉获。

并出前后盗窃之处,资货甚多,远年失物之家,各来得其本物。

具以状奏。

寻诏除宁远将军,正河一陰一令。

在县二年,损益治体,多为故事。

弟道穆为御史,在公亦有能名,世美其父子兄弟并著当官之称。

旧制,二县令得面陈得失,时佞幸之辈恶其有所发闻,遂共奏罢。

谦之乃上疏曰:“臣以无庸,谬宰神邑,实思奉法不挠,称是官方,酬朝廷无赀之恩,尽人臣守器之节。

但豪家支属,戚里亲媾,缧绁所及,举目多是,皆有盗憎之色,咸起怨上之心。

县令轻弱,何能克济?先帝昔发明诏,得使面陈所怀。

臣亡父先臣崇之为洛一陽一令,常得入奏是非,所以朝贵敛手,无敢干政。

近日以来,此制遂寝,致使神宰威轻,下情不达。

今二圣远遵尧舜,宪章高祖。

愚臣望策其驽蹇,少立功名。

乞新旧典,更明往制。

庶一奸一豪知禁,颇自屏心。”

诏曰:“此启深会朕意,付外量闻。”

谦之又上疏曰:

臣闻夏德中微,少康成克复之主;周道将废,宣王立中兴之功。

则知国无常安,世无恆敝,唯在明主所以变之有方,化之有道耳。

自正光已来,边城屡扰,命将出师,相继于路,军费戎资,委输不绝。

至如弓格赏募,咸有出身;槊刺斩首,又蒙阶级。

故四方壮士,愿征者多,各各为己,公私两利。

若使军帅必得其人,赏勋不失其实,则何贼不平,何征不捷也!诸守帅或非其才,多遣亲者妄称入募,别倩他人引弓格,虚受征官。

身不赴陈,惟遣奴客充数而已,对寇临敌,曾不弯弓。

则是王爵虚加,征夫多阙,贼虏何可殄除,忠贞何以劝诫也?且近习、侍臣、戚属、朝士,请托官曹,擅作威福。

如有清贞奉法不为回者,咸共谮毁,横受罪罚。

在朝顾望,谁肯申闻?蔽上拥下,亏风坏政。

使谗谄甘心,忠谠息义。

况且频年以来,多有征发,民不堪命,动致流离,苟保妻子,竞逃王役,不复顾其桑井,惮比刑书。

正由还有必困之理,归无自安之路。

若听归其本业,徭役微甄,则还者必众,垦田增辟,数年之后,大获课民。

今不务以理还之,但欲严符切勒,恐数年之后,走者更多,安业无几。

故有国有家者,不患民不我归,唯患政之不立;不恃敌不我攻,唯恃吾不可侮。

此乃千载共遵,百王一致。

且琴瑟不韵,知音改弦更张;騑骖未调,善御执辔成组。

谚云:“迷而知反,得道不远。”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

陛下一日万机,事难周览;元、凯结舌,莫肯明言。

臣虽庸短,世受荣禄,窃慕前贤匪躬之义,不避斧钺之诛,以希一言之益。

伏愿少垂览察,略加推采,使朝章重举,军威更振,海内起惟新之歌,天下见复禹之绩。

则臣奏之后,笑入下泉。

灵太后得其疏,以责左右近侍。

诸一宠一要者由是疾之,乃启太后云:“谦之有学艺,宜在国学,以训胄子。”

诏从之,除国子博士。

谦之与袁翻、常景、郦道元、温子升之徒,咸申款旧。

好于赡恤,言诺无亏。

居家僮隶,对其兒不挞其父母,生三子便免其一,世无髡黥奴婢,常称“俱禀人一体,如何残害?”

以父舅氏沮渠蒙逊曾据凉土,国书漏阙,谦之乃修《凉书》十卷,行于世。

凉国盛事佛道,为论贬之,因称佛是九流之一家。

当世名士,竞以佛理来难,谦之还以佛义对之,竟不能屈。

以时所行历,多未尽善,乃更改元修撰,为一家之法,虽未行于世,议者叹其多能。

于时朝议铸钱,以谦之为铸钱都将长史。

乃上表求铸三铢钱曰:

盖钱货之立,本以通有无,便交易。

故钱之轻重,世代不同。

太公为周置九府圜法,至景王时更铸大钱。

秦兼海内,钱重半两。

汉兴,以秦钱重,改铸榆荚钱。

至文帝五年,复为四铢,孝武时,悉复销坏,更铸三铢。

至元狩中,变为五铢。

又造赤仄之钱,以一当五。

王莽摄政,钱有六等,大钱重十二铢,次九铢,次七铢,次五铢,次三铢,次一铢。

魏文帝罢五铢钱,至明帝复立。

孙权江左,铸大钱,一当五百。

权赤乌年,复铸大钱,一当千。

轻重大小,莫不随时而变。

窃以食货之要,八政为首;聚财之贵,诒训典文。

是以昔之帝王,乘天地之饶,御海内之富;莫不腐红粟于太仓,藏朽贯于泉府。

储畜既盈,民无困敝,可以宁谧四极,如身使臂者矣。

昔汉之孝武,地广财丰,外事四戎,遂虚国用。

于是草莱之臣,出财助国;兴利之计,纳税庙堂。

市列榷酒之官,邑有告缗之令。

盐铁既兴,钱币屡改,少府遂丰,上林饶积。

外辟百蛮,内不增赋者,皆计利之由也。

今群妖未息,四郊多垒,征税既烦,千金日费,资储渐耗,财用将竭,诚杨氏献税之秋,桑、兒言利之日。

夫以西京之盛,钱犹屡改,并行小大,子母相权,况今寇难未除,州郡沦败,民物凋零,军国用少,别铸小钱,可以富益,何损于政,何妨于人也?且政兴不以钱大,政衰不以钱小,惟贵公私得所,政化无亏,既行之于古,亦宜效之于今矣。

昔禹遭大水,以历山之金铸钱,救民之困;汤遭大旱,以庄山之金铸钱,赎民之卖子者。

今百姓穷悴,甚于曩日,钦明之主岂得垂拱而观之哉?

臣今此铸,以济交乏,五铢之钱,任使并用,行之无损,国得其益,穆公之言于斯验矣。

臣虽术愧计然,识非心算,暂充钱官,颇睹其理。

苟有所益,不得不言。

脱以为疑,求下公卿博议,如谓为允,即乞施行。

诏将从之,事未就,会卒。

初,谦之弟道穆,正光中为御史,纠相州刺史李世哲事,大相挫辱,其家恆以为憾。

至是,世哲弟神轨为灵太后深所一宠一任,直谦之家僮诉良,神轨左右之,入讽尚书,判禁谦之于廷尉。

时将赦,神轨乃启灵太后发诏,于狱赐死,时年四十二。

朝士莫不哀之。

所著文章百余篇,别有集录。

永安中,赠征虏将军、营州刺史,谥曰康。

又除一子出身,以明冤屈。

谦之妻中山张氏,明识妇人也,教劝诸子,从师受业,常诫之曰:“自我为汝家妇,未见汝父一日不读书。

汝等宜各修勤,勿替先业。”

谦之长子子儒,字孝礼。

元颢入洛,其叔道穆从驾北巡。

子儒后逾河至行宫,庄帝见之,具访洛中事意,子儒备陈元颢败在旦夕。

帝谓道穆曰:“卿初来日,何故不与子儒俱行?”

对曰:“臣家百口在洛,须其经营。

且欲其今日之来,知京师后事。”

帝曰:“子儒非直合卿本怀,亦大慰朕意。”

仍授秘书郎中,转通直郎。

后除安东将军、光禄大夫、司徒中兵参军、兼祭酒。

袭爵。

兴和初,除兼殿中侍御史。

时四方多有流民,子儒为梁州、北豫、西兗三州检户使,所获甚多。

后以公事去官。

武定六年卒,时年四十一。

子儒弟绪,字叔宗,明悟好学。

谦之常谓人曰:“兴吾门者,当是此兒。”

及长,涉猎书传,好文咏。

司空行参军、转长流参军。

除镇远将军、冀州仪同府中兵参军,为府主封隆之所赏。

隆之行梁州、济州,引自随,恆令总摄数郡。

武定三年卒,年三十二。

绪弟孝贞,武定中,司徒士曹参军。

孝贞弟孝干,司空东阁祭酒。

谦之弟恭之,字道穆,行字于世。

学涉经史,非名流俊士,不与交结。

幼孤,事兄如父母。

每谓人曰:“人生厉心立行,贵于见知,当使夕脱羊裘,朝佩珠玉者。

若时不我知,便须退迹江海,自求其志。”

御史中尉元匡高选御史,道穆奏记于匡曰:“道穆生自蓬檐,长于陋巷。

颇猎群书,无纯硕之德;尚好章咏,乏雕掞之工。

虽欲厕影髦徒,班名俊伍,其可得哉?然凝明独断之主,雄才不世之君,无藉朽株之资,求人屠钓之下;不牵暗投之诮,取士商歌之中。

是以闻英风而慷慨,望云路而低徊者,天下皆是也。

若得身隶绣衣,名充直指,虽谢周生骑上之敏,实有茅氏就镬之心。”

匡大喜曰:“吾久知其人,适欲召之。”

遂引为御史。

其所纠擿,不避权豪,台中事物,多为匡所顾问。

道穆曾进说于匡曰:“古人有言,罚一人当取千万人惧,豺狼当道,不问狐狸。

明公荷国重寄,宜使天下知法。”

匡深然之。

正光中,出使相州。

刺史李世哲即尚书令崇之子,贵盛一时,多有非法,一逼一买民宅,广兴屋宇,皆置鸱尾,又于马埒堠上为木人执节。

道穆绳纠,悉毁去之,并发其赃货,具以表闻。

又尔朱荣讨蠕蠕,道穆监其军事,荣甚惮之。

还,除奉朝请,俄除太尉铠曹参军。

萧宝夤西征,以道穆为行台郎中,军机之事,多以委之。

大都督崔延伯败后,贼势转强,属请益兵,朝廷不许。

宝夤谓道穆曰:“非卿一行,兵无益理。”

遂令乘传赴洛。

灵太后亲问贼势,道穆具以状对,太后怒曰:“比来使人皆言贼弱,卿何独云其强也!”道穆曰:“前使不实者,当是冀陛下恩颜,望沾爵赏。

臣既忝使人,不敢虚妄。

愿令近臣亲检,足知虚实。”

事讫当反,遇病不行。

后属兄谦之被害,情不自安,遂托身于庄帝。

帝时为侍中,特相钦重,引居第中,深相保护。

俄而,帝以兄事见出。

道穆惧祸,乃携家趣济一陰一,变易姓名,往来于东平毕氏,以避时难。

庄帝即位,征为尚书三公郎中,加宁朔将军。

寻兼吏部郎中,与薛昙尚书使晋一陽一,授尔朱荣职,赐爵龙城侯。

九月,除太尉长史,领中书舍人。

遭母忧去职,帝令中书舍人温子升就宅吊慰,诏摄本任,表辞不许。

三年,加前军将军。

及元颢一逼一虎牢城,或劝帝赴关西者,帝以问道穆,道穆对曰:“关中今日残荒,何由可往?臣谓元颢兵众不多,乘虚深入者,由国家将帅征捍不得其人耳。

陛下若亲率宿卫,高募重赏,背城一战,臣等竭其股肱之力,破颢孤军,必不疑矣。

如恐成败难测,非万乘所履,便宜车驾北渡,循河东下。

征大将军天穆合于荥一陽一,向虎牢;别征尔朱王军,令赴河内以掎角之。

旬月之间,何往不克!臣窃谓万全之计,不过于此。”

帝曰:“高舍人语是。”

其夜到河内郡北,未有城守可依,帝命道穆秉烛作诏书数十纸,布告远近,于是四方知乘舆所在。

除中军将军、给事黄门侍郎、安喜县开国公,食邑千户。

于时尔朱荣欲回师待秋,道穆谓荣曰:“元颢以蕞尔轻兵,奄据京洛,使乘舆飘露,人神恨愤,主忧臣辱,良在于今。

大王拥百万之众,辅天子而令诸侯,自可分兵河畔,缚筏造船,处处遣渡,径擒群贼,复主宫阙,此桓文之举也。

且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今若还师,令颢重完守具,征兵天下,所谓养虺成蛇,悔无及矣。”

荣深然之,曰:“杨黄门侃已陈此计,当更议决耳。”

及庄帝反政,因宴次谓尔朱荣曰:“前若不用高黄门计,则社稷不安。

可为朕劝其酒令醉。”

荣对曰:“臣本北征蠕蠕,高黄门与臣作监军。

临事能决,实可任用。”

除征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兼御史中尉。

寻即真,仍兼黄门。

道穆外秉直绳,内参机密,凡是益国利民之事,必以奏闻。

谏诤极言,无所顾惮。

选用御史,皆当世名辈,李希宗、李绘、一陽一休之、一陽一斐、封君义、邢子明、苏淑、宋世良等四十人。

于时用钱稍薄,道穆表曰:“四民之业,钱货为本,救弊改铸,王政所先。

自顷以私铸薄滥,官司纠绳,挂网非一。

在市铜价,八十一文得铜一斤,私造薄钱,斤余二百。

既示之以深利,又随之以重刑;惧罪者虽多,一奸一铸者弥众。

今钱徒有五铢之文,而无二铢之实,薄甚榆荚,上贯便破,置之水上,殆欲不沉。

此乃因循有渐,科防不切,朝廷之愆,彼复何罪?昔汉文帝以五分钱小,故铸四铢,至武帝复改三铢为半两。

此皆以大易小,以重代轻也。

论今据古,宜改铸大钱,文载年号,以记其始,则一斤所成止七十六文。

铜价至贱五十有余,其中人功、食料、锡炭、铅沙,纵复私营,不能自润。

直置无利,自应息心,况复严刑广设也。

以臣测之,必当钱货永通,公私获允。”

后遂用杨侃计,铸永安五铢钱。

仆射尔朱世隆当朝权盛,因内见衣冠失仪,道穆便即弹纠。

帝姊寿一陽一公主行犯清路,执赤棒卒呵之不止,道穆令卒棒破其车。

公主深以为恨,泣以诉帝。

帝谓公主曰:“高中尉清直之人,彼所行者公事,岂可私恨责之也?”

道穆后见帝,帝曰:“一日家姊行路相犯,极以为愧。”

道穆免冠谢曰:“臣蒙陛下恩,守陛下法,不敢独于公主亏朝廷典章,以此负陛下。”

帝曰:“朕以愧卿,卿反谢朕。”

寻敕监仪注。

又诏曰:“秘书图籍所在,内典□书,又加缮写,缃素委积,盖有年载。

出内繁芜,多致零落,可令御史中尉、兼给事黄门侍郎道穆总集帐目,并牒儒学之士,编比次第。”

道穆又上疏曰:“臣闻舜命皋陶,一奸一宄是托;禹泣罪人,尧心为念,所以举直错枉,事切曩贤;明德慎罚,议存先典。

高祖太和之初,置廷尉司直,论刑辟是非,虽事非古始,交济时要。

所谓礼乐互兴,不相沿袭者矣。

臣以无庸,忝当今任,所思报效,未忘寝兴。

但识谢知今,业惭稽古,未能进一言以利国,说一策以兴邦,索米长安,岂不知耻?至于职司其忧,犹望僶俛。

窃见御史出使,悉受风闻,虽时获罪人,亦不无枉滥。

何者?得尧之罚,不能不怨。

守令为政,容有一爱一憎。

一奸一猾之徒,恆思报恶,多有妄造无名,共相诬谤。

御史一经检究,耻于不成,杖木之下,以虚为实,无罪不能自雪者,岂可胜道哉?臣虽愚短,守不假器,绣衣所指,冀以清肃。

若仍踵前失,或伤善人,则一尸一禄之责,无所逃罪。

所以夙夜为忧,思有悛革。

如臣鄙见,请依太和故事,还置司直十人,名隶廷尉,秩以五品,选历官有称、心平一性一正者为之。

御史若出纠劾,即移廷尉,令知人数。

廷尉遣司直与御史俱发,所到州郡,分居别馆。

御史检了,移付司直覆问,事讫与御史俱还。

中尉弹闻,廷尉科按,一如旧式。

庶使狱成罪定,无复稽宽;为恶取败,不得称枉。

若御史、司直纠劾失实,悉依所断狱罪之。

听以所检,迭相纠发。

如二使阿曲,有不尽理,听罪家诣门下通诉,别加按检。

如此,则肺石之傍,怨讼可息;丛棘之下,受罪吞声者矣。”

诏从之,复置司直。

及尔朱荣之死也,帝召道穆付赦书,令宣于外。

因谓之曰:“自今日后,常得一精一选御史矣。”

先是,荣等常欲以其亲一党一为御史,故有此诏。

及尔朱世隆等率其部类战于大夏门北,道穆受诏督战,又赞成太府卿李苗断桥之计,世隆等于是北遁。

加卫将军、假车骑将军、大都督、兼尚书右仆射、南道大行台。

又除车骑将军,余官如故。

时虽外托征蛮,而帝恐北军不利,欲为南巡之计。

未发,会尔朱兆入洛,道穆虑祸及己,托病去官。

世隆以道穆忠于前朝,遂害之,时年四十二。

泰昌中,赠使持节、都督雍秦二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雍州刺史。

子士镜,袭爵。

为北豫州刺史。

高仲密拥入关。

道穆弟谨之,继沮渠氏后。

卒于沧州平东府主簿,年三十五,赠通直郎。

无子。

谨之弟慎之,字道密。

好学,有诸兄风。

年二十三,卒。

无子,以兄谦之第二子绪继焉。

史臣曰:宋翻刚鲠自立,猛而断务。

辛雄以吏能历职,任智效官。

羊深以才干从事,声迹可纪。

杨机清断在公。

高崇明济为用。

谦之兄弟,咸政事之敏,饰学有闻,列于朝廷,岂徒然也。

深失之晚节,至于颠覆,惜乎!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魏书》史书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宋翻,字飞鸟,广平列人人也,吏部尚书弁族弟《魏书》列传第六十五 宋翻 辛雄 羊深 杨机 高崇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