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在惠州的生活,谁都知道是和朝云的一爱一情相关联的《苏东坡传》26 仙居

苏东坡传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苏东坡传

苏东坡传 - 26 仙居

苏东坡传

26 仙居

苏东坡在惠州的生活,谁都知道是和朝云的一爱一情相关联的。

苏东坡去世之后,他在白鹤峰的住所经后人辟为“朝云堂”。

王朝云是杭州姑一娘一,她所生的婴儿夭折之后,苏东坡在第一次放逐北归的途程中,真是使人黯然神伤。

从那时起,朝云就一直和苏东坡生活在一起,现在又随同他放逐出来。

秦观赠她的诗说她美如春园,目似晨曦。

她到惠州时还年轻,才三十一岁。

苏东坡那时五十七,虽然二人年龄不同,而情一爱一无殊。

朝云聪明愉快,活泼有生气。

苏东坡一生的几个女人之中,朝云最称知己。

她一爱一慕苏东坡这个诗人,自己也很向往他那等一精一神境界。

苏东坡对朝云在他老年随同他流离颠沛,不但把感激之情记之以文字,并且写诗赞美她,这些诗使他们的热情化为共同追寻仙道生活的高尚友谊。

苏东坡总是称朝云为“天女维摩”(表示纯洁不染之意)。

在佛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在释迎牟尼以一个森林的圣人身份住在某一小镇时,一天,与门人讨论学间。

空中忽然出现一天女,将鲜花散落在他们身上,众菩萨身上的花都落在地面,只有一人身上的花一瓣不落下来。

不管别人多么用力去刷,花朵硬是沾着不掉。

天女问他们:“为何非要把花一瓣从此人身上刷落?”

有人说:“花一瓣与佛法不合,故而不落。”

天女说:“不然,此非花一瓣之过,而是此人之过。

已然信佛之人,若还有人我之分,其言行必与佛法相违背。

如能消除此种分别,其生活自然合乎佛法。

花一瓣落在身上而脱落下来的众菩萨,都已消除一切分别相。

正如恐惧,若心中不先害怕,则恐惧不能入袭人心。

若众门徒贪生怕死,则视听嗅味触各感觉,才有机会骗他们。

已经能争服恐惧,则能超越一切感觉。”

苏东坡携眷到惠州那年,给朝云写了两首词。

其特点在情一爱一之中夹杂有宗教情感。

第一首是到后半个月内写的,他称赞朝云,说不像白居易侍妾小蛮,因为小蛮在白居易老时离开了他,而是像通德,她终生陪伴伶玄。

他颇以朝云的孩子夭折为恨,他把她比做天女维摩的敬拜佛祖。

她抛却长袖的舞衫,而今专心念经礼佛,不离丹灶。

一旦仙丹炼就,她将向他告辞,进入仙山。

那时她不会再如巫山神女那样为尘缘所羁绊了。

在第二首词里,一爱一情升华达到宗教程度,更为明显。

其中感情与宗教一一交一一织而为一。

那首词是: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朱一唇著点,更夏文生采。

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好事心肠,著人情态。

闲跑下敛云凝黛。

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

寻一首好诗,要书群带。

朝云对道家长生术也感兴趣。

在惠州,苏东坡觉得到了应当认真炼丹之时。

在惠州那一段时期,不论住在河的左岸或右岸时,他总把自己的书斋叫“思无邪斋”,中国读书人给书斋起名字,总是用几个字表示他的人生哲学。

苏东坡的思想已然发展到不但喜一爱一淳朴的生活和纯洁的思想,而且到相信纯洁的思想才是淳朴生活的基础。

控制自己的心神做为长生不老的不二法门,是儒道佛三教结合的结论。

他在“思无邪斋记”里所言,并不在此。

文内称他专心在小腹下部修炼丹田之气。

这篇文章是一篇韵文,是他的得意之作,但用的是道家法术的神秘文词,译成英文而不加冗长的注释,是不易看懂的。

简短说来,他说到吸收饮食的元气、草木的一精一华,再藉铅汞之助,就可以培养元力。

还要再辅以日一精一月华的吸取。

他要炼制的是“思无邪丹”。

他相信而今是正当其时,他在一段杂记中说,白居易也曾试过炼制仙丹,但未成功。

白居易曾在庐山建一草堂,其中有一丹炉,但是那座丹炉及丹锅在他接到朝廷任命为官之前一日坏掉。

这就表示长生不死与享荣华富贵,是不可同时兼顾的。

所以人必须决定还是在热闹场中过此一生,还是逃离此红尘世界而求长生。

现在苏东坡相信自己已经向过眼云烟般的繁华梦告别,希望能求得长生不老之术。

究竟苏东坡对在肚一脐之下炼丹田之气以求长生,是抱着何等程度的严肃态度,则颇不易言。

他是个观察锐敏的人,虽然他也玩玩丹汞的道家神秘法术,他已然看出来,健康之道在于遵从合乎常识的几条简单规则。

在他给患有肺痨病的陆道士的一封短信里,他说:“科中散云,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再辅以山中道士所得的卫生环境与运动锻炼,与现代在疗养院中病人所能享得的利益,即是饮泉水、晒朝一陽一,等等养生之道。

另有一条奇怪的办法,朝云也与苏东坡共同合作实行,以求长生。

大概从绍圣二年(一○九五),苏东坡开始独自睡眠,不再亲近女人。

苏东坡在给朋友的一封信里说:“养生亦无他术,安寝无念,神气自复。”

另给张来的一封信里,他说自己已经独宿一年半,觉得颇有得益。

他说节欲之难,犹如弃绝肉食开始吃素,并以下列方法劝人:比如,决定不吃肉时,不要决定此后永远不再吃肉。

可先试戒三个月,自然易于实行。

三个月之后,可再延长三个月,如此继续下去。

朝云在宗教上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况。

她在尼姑义冲的教导之下,已经皈归佛教。

对男一女“云雨”一事,佛教有其独特的态度。

按佛理所示,吾人凭感官所见的世界,都属虚幻,其终极的真实则是“佛”。

人的意识则被知觉一习一一性一所包围。

人若想到解脱,必须打破知觉的一习一惯,逃避感官世界的幻觉。

苏东坡和朝云(她现在可以算是苏东坡的妻子了),不管儒家怎样看法,现在可以说都是佛教徒。

他俩一同创建放生池,根据苏东坡说,朝云很乐于行善,这是佛教谆谆教训的。

但是苏东坡还要更多严肃。

在绍圣二年(一○九五),后半年,他患痔疮甚为严重,失血甚多。

他自己治疗。

他不但遍读中国医书,而且常把旁人分别不清的药草写文字说明其异同一性一质。

关于痔疮,他的学说是这样,比如身内有虫啮咬,治疗之法,是“主人枯槁,则客自弃去。”

一切普通食物他全不吃,连米在内,只吃不加盐的麦饼和玉蜀黍饼。

如此数月,暂时痊愈。

这时,他对炼丹的成功可能渐趋怀疑。

他觉得自己感情太容易激动,不容易修炼成仙。

他给子由写信,论到朱砂保存的方法,说子由一性一情平静,修炼较易成功。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述说远方怪异的书。

苏东坡写诗论到《山海经》时,他说:“金丹不可成,安期追云汉。”

即便炼成长生不死之药,又有何用?只要练一习一深呼吸以控制元液足矣,而他已开始练一习一了。

他对来日如何,全然没有把握。

他刚一到达,说要以惠州为家。

可是他却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会被派往何处。

他若能一直在惠州住下去,他自可把孩子们全家自宜兴迁来。

在绍圣二年(一○九五)九月,朝廷有皇家祭祖大典,按一习一俗,应当实施大赦。

那年年终,他听说元佑诸臣不在大赦之列。

这消息至少有镇定剂的功效,使他觉得心情更为安定。

他写信向程之才说:“某睹近事,已绝北归之望,然中心甚安之。

未话妙理达观,但譬如原是惠州秀才,累举不第,有何不可?”

又在给至一一交一一孙娜的信里说:“今者北归无日,因遂自谓惠人。”

给曹辅的信内说:“近报有永不叙复旨。

正坐稳处,亦且任运也。

现今全是一行脚僧,但吃些酒肉尔。”

现在一切既已确定无疑,苏东坡决定自己盖房子住。

那年年底,他给王巩写了一封长信。

他说:“某到此八月,独与幼子三庙者来,几百不失所。

某既弃绝世故,身心俱安,小儿亦超然物外。

非此父不生此子,呵呵。

子由不住得书,极自适,余无足道者。

南北去住定有命,此心亦不念归。

明年筑室作惠州人矣。”

次年三月,苏东坡开始在河东四十尺高的一座小山的顶上盖房子,离归善城的城墙很近。

经过周期一性一的战事与破坏,这栋房子倒一直保存到现在,人都称之为“朝云堂”。

在苏东坡的作品里,这栋房子叫“白鹤居”,北望可见河上风光,河水由此折向东北流去。

这栋房子占地约半亩宽,后面为山所限,前面地势陡然下陷,当初设计此房子时,必须适应那有限的地皮,所以一头宽,一头窄。

在城墙那边早已有了两栋小房子。

一家是翟秀才,一家是酿酒老妇林太太。

这两家既是苏家的近邻,也是好朋友。

苏东坡掘了一座四丈深的井,林翟两家也颇为受益。

另一方面,苏东坡却可以赊酒喝。

后来,他又从此被调走,但还不断给此老妇寄送礼品。

苏东坡盖的这栋房子十分一精一雅,共有房屋二十间。

在南边一块小空地上,他种了橘子树、柚子树、荔枝树、杨梅树、楷杷树、几株桧树和桅子树。

他告诉帮他物色这些花木的那位太守,要给他找中等的树,因为他已经老大,不能等小树长大,大树又不易移植。

倘若树大,苏东坡就告诉朋友在移树之前,先要标出范围。

中国人移树的方法,是先所一条主根和一条中根,再用土埋起来,这样让树先渐渐适应。

在第二年,另一面的主根也须研断,再用土盖好。

第三年,在树的四周围标好了方向之后,再将树移植,栽种之时,必须留意仍然合乎原来的方向。

苏东坡的思无邪斋,现在是在白鹤峰上,另一间房子他名之为“德有邻堂”。

孔子在论语里说“德不孤,必有邻,”这个堂名便是由此而来。

这两个堂名都是四个字,而普通都是用三个字,苏东坡以四个字做堂名,居然开创了一时的风尚。

邻人的房子在他的房子后面的东北,完全被苏东坡的房子遮蔽住。

他的前门向北,正对河流,数里乡野的美景,一览无余,白水山和更为遥远的罗浮山的庞大山脉,也可望见。

房子上梁时他写的诗,描写从房子各方面所见的景色。

上梁就等于奠基,是附近邻居的一件大事。

所有邻居都带着鸡和猪肉前来道喜。

写来供一般民众唱的喜歌,一共六节,起头都用“起锚了”或是像莎士比亚诗里的“嘿喉”等声音:

“儿郎喂!东拉梁!

儿郎喂!西拉梁!”等语。

六节歌都是由东西南北四方描写风光,再加上向上看与向下看。

东方山上,一个寺院依偎在乔木参天的树林之中。

在春季,苏东坡享受甜蜜的春睡时,他能听见寺院传来的钟声。

向西俯视,可以看见虹形的桥梁横卧于碧溪之上,每逢城中太守夜间来访,他可以看见长堤上灯光明亮。

在南方,老树的影子映入深深的清溪里,在他的花园中,他自己种了两棵橘子树。

最美的风景是在北面,河流往城镇婉转流去,正好抱山麓而过。

岸上附近,有一个垂钓佳地,他可以一整上午在那儿消遣,忘记了时光的逝去。

他祈求上苍降福,祈求农民粮食满仓,祈求海上风平一浪一静。

乡间空气清洁,农民可以常保健康,五谷丰登,林太太能有酒赊给他喝。

最后为一切朋友祈福,愿大家享福气,寿命长。

但是,他自己又遇到十分痛心的事。

在绍圣二年(一○九五)七月五日,新房子尚未竣工,朝云得了一种瘟疫,竟尔身亡。

他们住的是虐疾地区,她得的可能是虐疾。

苏东坡的儿子过并未在家,出外去运木材,朝云直到八月初三才埋葬。

因为她是虔诚的佛教徒,她在咽气之前还念《金刚经》上的谒语: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按照她的心愿,苏东坡把她安葬在城西丰湖边的小山邻上,离一座佛塔和几个寺院不远。

坟墓之后,山溪落下如瀑布,水流入湖中。

坟墓在一个隐僻的所在,山坡分数条岗棱自高而下,犹如衣裳的折纹。

墓后是一带大松林。

站在墓旁可以看西方山岭后的塔尖,往左右两三里,有几座大寺院,游客可听见黄昏的钟声与稷稷的松涛。

邻近寺院的僧人筹款在墓上修了一座亭子,用以纪念朝云。

埋葬了三天之后,在八月初六,夜里风狂雨暴。

第二天,农人看见墓旁有巨大的足迹。

大家相信是有佛来伴她同往西方乐土去了。

八月九日,夜里要念经超渡亡魂。

在典礼开始之前,苏东坡和儿子一同去细看那巨大的足迹。

苏东坡对朝云的情一爱一,不但记在墓志铭上,还表现在朝云死后不久苏东坡写的两首词上。

在《悼朝云》那一首里,他以朝云的幼子夭折为恨,不幸岁月无情,抛人而去。

他只能诵小乘佛经以慰亡魂。

朝云生在世上,想是要还前世欠下他的一笔债。

现在转瞬之间,她已不在,也许是进了极乐世界。

佛塔去此坟墓不远,每日黄昏她可以去听经访道,以慰岑寂。

苏东坡以前曾经写过三首极其一精一妙的词,记松风阁畔的梅花,足以显示他的诗才。

那年十月,梅花又盛放,他写了一首词,显然是以梅花象征长眠于地下的朝云。

那个象征至为相宜,因为月下梅花一向认为是白衣仙女,隐约朦胧,绝与尘世俗态不同其格调。

这首词的用语,既像是写花,又像写他心一爱一的女人。

那首词是:

玉骨哪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花丛,倒挂绿一毛一么凤。

素面常嫌粉污,洗妆不退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丰湖过去一向是苏东坡喜一爱一的野餐处所。

朝云埋葬之后,他不忍心旧地重游。

他已经找圣洁之地把朝云埋葬,他二人共同开辟的放生池,就在下面,芳魂一缕,举目下望,也可少得慰藉。

从现在起,苏东坡一直鳏居未娶。

房子在次年二月竣工,果园也已种上果木,水井已经打好,长子迈已经把过和自己的家眷迁来惠州。

次子适则和他的妻儿仍留在宜兴,因为苏东坡对他抱有厚望,希望他专心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同两个儿子两个儿媳妇来的是三个孙子,两个是长子的,一个是三子的。

大孙子已经二十岁,已然成家。

二孙子符,也到了娶妻的年龄,苏东坡给他安排,娶了子由的外孙女,就是他亡婿王适的女儿。

盖这栋房子,几乎把苏东坡的钱花光了。

现在就指望迈微薄的薪俸。

迈,在运用了些关系之后,获得南雄附近的县令职位。

正在苏东坡以为可以晚年在惠州安居下去之际,他又被贬谪出中国本土之外去了。

他的新居落成之后大约两月光景,他接到远谪海南岛的命令。

根据一个说法,他曾写了两行诗,描写在春风中酣美的午睡,一边听房后寺院的钟声。

章停看到那两句诗,他说:“嗅!原来苏东坡过得满舒服!”于是颁发了新贬谪的命令。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苏东坡传》未分类项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苏东坡在惠州的生活,谁都知道是和朝云的一爱一情相关联的《苏东坡传》26 仙居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