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五十宰相传》·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曹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六十三·史部十九○传记类存目五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卷六十三·史部十九○传记类存目五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卷六十三·史部十九○传记类存目五

△《崇祯五十宰相传》·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曹溶撰。

溶字洁躬,号秋岳,秀水人。

前明崇祯丁丑进士,官监察御史。

入国朝,官至户部侍郎。

出为广东布政使,左迁山西阳和道。

此《传》皆崇祯时入阁诸臣事迹,凡六篇。

前有《年表》一篇。

明代自胡惟庸以後,不立丞相,然自後入阁办事者,亦相沿以相国呼之。

此书题曰宰相,从俗称也。

崇祯十六年间,辅臣至五十人,其行事皆见於《明史》。

说者谓其轻进易退,不收实用。

溶篇末《总论》,独谓其私心朋比,门户相承。

邪正虽殊,植党则一。

斯诚探本之说矣。

《传》虽分列五十人,而所录事实,皆取贤否悬殊,关系治乱之大者。

其成基命以下十四人,但叙官阀。

黄立极以下四人,亦极简略。

盖以为无关劝戒,不足书也。

溶门人陶越乃取陈盟所作《崇祯内阁行略》补之,非溶意矣。

此书《李诗系》作《崇祯五十辅臣传》五卷。

其实为《传》六篇,加以《年表》一篇,非五卷也。

所载行事与《明史》详略相参,亦可互资考证焉。

△《五十辅臣编年录残本》·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

版心有“李曹氏倦圃藏书”字,盖曹溶家旧本。

疑溶尝作《崇祯五十辅臣传》,此其稿本之一册尔。

始於天启七年八月,中间惟崇祯元年一月差详。

崇祯二年则惟韩广调停沈维炳、薛国观申救任赞一事。

而卷尾题曰《五十辅臣编年录》,殆不可晓。

书中文理断续,率不可读。

缮写恶劣,亦几不成字。

△《历代循良录》·一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孙蕙撰。

蕙字树百,号泰岩,又号笠山,淄川人,顺治辛丑进士,官至给事中。

是书汇历代循良事迹,惟载县令而不及他官。

其意谓令与民最近也。

自秦汉以迄近代,仅盈一卷。

去取可谓谨严。

然挂漏亦所不免。

△《古人几部》·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陈允衡撰。

允衡字伯玑,南昌人。

是书所录,皆明哲保身之士。

与急流勇退之人。

允衡《自序》云:平湖陆叔度著《古人几部》,始管夷吾,终史天泽,凡八十一人。

古之成大功,定大策者咸在焉。

而其人亦有功成而身死,名立而毁至者。

定是不变,无以语权。

因更集古人,颜曰几部。

然其书首载尧、舜,以尧之传舜,舜之逃象,皆目为知几,亦浅之乎窥圣人矣。

岂姑以寓防患之意,不规规於品题之当否耶?

△《历代党鉴》·五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国朝徐宾撰。

宾字用王,常熟人。

是书盖因明季朋党之祸,爰采辑史传,作为此书。

上自东汉党锢,次及魏之曹爽,晋之贾充,唐之王亻丕、王叔文、牛僧孺、李德裕,宋之洛蜀朔三党、元党籍、庆元伪学,以及明之东林、魏党,靡不详载,又采各家论朋党之语附之於後,而以范祖禹《唐鉴》终焉。

卷首冠以《东林党籍论》三篇,亦宾所自作也。

△《孔庭神在录》·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胡时忠撰。

时忠原名时亨,字慎三,无锡人,崇祯丙子举人。

是录以祀典为主,故先列位次,而於圣贤诸儒各为著录。

其第八卷则考证辨论之辞,凡十五篇。

△《畿辅人物志》·二十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国朝孙承泽撰。

承泽有《尚书集解》,已著录。

是编专志有明一代畿辅人物。

然如李东阳之类,究涉假借,不出地志之积习。

又如成基命无所瑕疵,亦实无所树立。

承泽以其子克巩方官大学士,而盛相推重,则亦非尽信史矣。

△《四朝人物略》·六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国朝孙承泽撰。

自汉至唐宋为五卷,全袭《名臣录》之文。

明一代总为一卷,皆用刘孟雷所为《翊运》、《硕辅》、《名卿》、《正学》等传为之。

盖承泽所长在於习掌故,精赏鉴。

故所撰《春明梦馀录》、《庚子销夏记》诸书,皆考证详明。

而史笔叙述,则非其专门也。

△《益智录》·二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国朝孙承泽撰。

起周迄明,凡圣贤名人言行可录者,铨次为二十卷。

而载明人事居三之一。

间有叙事之後附以论断者。

承泽崇祯庚午乡试,出姚希孟之门。

辛未会试,出何如宠之门,故其附东林也甚力。

是书为万历、天启间诸人传尤详。

然承泽门户深固,大抵以异同为爱憎,以爱憎为是非,不必尽协於公道也。

△《顾氏谱系考》·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顾炎武撰。

炎武有《左传杜解补正》,已著录。

是书於顾氏世系考据最详。

然姓氏之书,最为丛杂。

自唐以後,谱学失传,掇拾残文,未必源流尽合。

姑存其说可也。

△《李往哲续编》·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项玉笋撰。

玉笋字和父,秀水人。

是书续戚元佐之《传》而作,补万历以前元佐所未载者。

又益以天启、崇祯两朝凡十二人,而以孝子魏学氵伊附於其父《大中传》。

每《传》各系以《论》,与元佐例小异。

△《金华徵献略》·二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崇炳撰。

崇炳字虎文,东阳人。

尝於兰溪唐氏辑其郡人著述为《金华文略》。

此其所采金华先贤事迹也。

分十有二类,曰《孝友》,曰《忠义》,曰《儒学》,曰《名臣》,曰《文学》,曰《政绩》,曰《卓行》,曰《贞烈》,曰《仙释》,曰《方技》,曰《来宦》,曰《游寓》。

自元以前则本之史传及吴师道《敬乡录》、宋濂《人物志》,自明以後则更搜采诸书以补之。

然乡曲之私,所录不免泛滥。

其《序例》谓事迹或无可称而列之名臣者,乃序爵之义。

不知乡闾耆硕,原不当以禄秩为重轻,若概加采录,则是公卿表而非耆旧传矣。

△《圣学知统录》·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魏裔介撰。

裔介有《孝经注义》,已著录。

是《录》凡载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皋陶、汤、伊尹、莱朱、文王、太公望、散宜生、周公、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周子、二程子、张子、朱子、许衡、薛二十六人。

博徵经史,各为纪传。

复引诸儒之说附於各条之下,而衷以己说。

其《自序》谓见知闻知之统,具载於此。

然惟圣知圣,惟贤知贤,惟接道统之传者能知道统之所传。

《孟子》末章,惟孟子能言之耳,奈何遽以自任乎?

△《圣学知统翼录》·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魏裔介撰。

裔介既作《知统录》,复作此《录》以翼之。

《自序》谓以之羽翼圣道,鼓吹六经,亦犹淮、泗之归於江海,龟凫之侪於岱宗也。

凡录伯夷、柳下惠、董仲舒、韩愈、胡瑗、邵雍、杨时、胡安国、罗从彦、李侗、吕祖谦、真德秀、赵复、金履祥、刘因、曹端、胡居仁、罗伦、蔡清、罗钦顺、顾宪成、高攀龙二十二人。

其去取之故,亦莫得而详焉。

△《希贤录》·五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朱显祖撰。

显祖号雪鸿,江都人,顺治丙戌副榜贡生。

其书载自周至明诸儒言行,各系以论断。

其意盖欲仿《伊洛渊源录》,然去取多不可解。

退邵子、司马光於朱子後,升张┉、吕祖谦於范仲淹前,未免轻於予夺。

其列明儒以薛、曹、邱、胡为冠,配宋之周、张、程、朱。

邱者邱浚也,斯则更属异闻矣。

△《洛学编》·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汤斌撰。

斌字孔伯,号潜,睢州人,顺治己丑进士,官至工部尚书,谥文正。

是书述中州学派,分为二编。

首列汉杜子春、郑兴、郑众、服虔,唐韩愈,宋穆修,谓之《前编》。

次列二程子以下十三人,附录二人;元许衡以下三人,附录一人;明薛以下二十人,附录七人,谓之《正编》。

各评其学问行谊。

盖虽以宋儒为主,而不废汉唐儒者之所长。

後耿介作《中州道学编》,乃举唐以前人悉删之,则纯乎门户之私,所见又与斌异矣。

△《续表忠记》·八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国朝赵吉士撰。

吉士字恒夫,号渐岸,又号寄园,休宁人,顺治辛卯举人,官至户科给事中。

是书记明万历以後忠义之士。

以明钱士升有《表忠记》记逊国诸臣,故此以续为名。

所载凡一百二十三人。

然前所载皆死魏忠贤之祸者,後所载皆明末殉节者,而参杂以叶向高、顾宪成、赵南星、邹元标、冯从吾诸《传》,体例不纯。

盖其时去明未远,犹存标榜之风。

不知诸人致命遂志,取义成仁,其事自足千古,正不必牵附东林而後足以为重也。

△《天中景行集》·(无卷数,江苏周厚育家藏本)

国朝邵灯撰。

灯字无尽,一字薪传,常熟人,顺治壬辰进士,官至河南河道。

是编乃灯康熙九年奉檄防河,因取中州名宦、乡贤,上自春秋,下讫宋元,汇为一编。

或全录本传,或摘抄数事。

无所考证,亦无所臧否。

△《中州道学编》·二卷、《补编》·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耿介编。

介字介石,号逸,登封人。

初名冲璧,读《北山移文》至“耿介拔俗”之句,遂更今名。

顺治壬辰进士。

官至直隶大名道。

以汤斌荐,授詹事府少詹事。

是编专载中州道学,自宋二程子至国朝陈忄容等五十七人,人各有《传》。

《传》後或附语录及所著书。

末附《补编》一卷,乃乾隆庚午登封知县晋江施奕簪所编。

兼收汉杜子春以下传经诸儒,介亦与焉。

然《道学》、《儒林》自《宋史》分传以后,格不相入久矣。

介於汉儒、宋儒门户,判如冰炭。

韩愈诸人乃所特黜,非其偶漏。

奕簪不自为一书,而附之介书之後,非其志也。

△《古欢录》·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士祯撰。

士祯字贻上,号阮亭,又自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顺治乙未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文简。

士祯原名下一字与世宗宪皇帝庙讳相同,故传刻其书者皆改为“士正”。

乾隆丁酉,奉谕旨追赐今名。

是编皆述上古至明《林泉乐志》之人,盖皇甫谧《高士传》之意。

其《自序》称取古诗“良人惟古欢”句为名。

案此句见《文选》古诗第十六首,《李善注》曰:良人念昔之欢爱。

则所谓良人者,乃弃妻指其故夫。

所谓惟者思维也。

古者旧时也。

欢者夫妇之私昵也。

不识士祯何据,乃以为高隐之目。

无乃解为与古为徒之意耶?果若是,则误之甚矣。

△《大成通志》·十八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杨庆撰。

庆有《古韵叶音》,已著录。

是书成於康熙己酉。

摭拾历代制度,不尽关於孔庭。

其《年表》、《世家》、《列传》,大抵掇拾旧文。

第十七卷为《理斋说要》,第十八卷为《理斋节要》,乃庆讲学之书。

而缀於圣贤之後,总名曰《大成通志》,似亦未安也。

△《续高士传》·五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国朝高兆撰。

兆字客,侯官人。

王卓《今世说》曰:“高客少遭丧乱,自江左还旧乡,布衣蔬食,块处蓬室中。

采摭隐逸,辑为《续高士传》。

鉴别精严,论者谓其才识不让士安。”

即此编也。

据卷首《陶澄序》,称其始晋皇甫士安,断於有明之穆庙,中间千馀年,共得一百四十三人。

微显阐幽,循名责实。

起辛丑八月,至壬寅二月始告成。

盖创稿於顺治十八年,蒇事於康熙元年也。

其去取颇不苟。

故《陈日溶序》称其凡名入仕籍後挂冠者黜,迷溺於老佛之学者黜。

然宋种放隐节不终,反登简牍。

元褚伯秀实道士,所注《庄子义海纂微》,今尚著录也。

△《理学备考》·三十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范高阝鼎撰。

高阝鼎字彪西,洪洞人,康熙丁未进士,以养亲不仕终於家。

是编备列有明一代讲学诸儒,初刻於康熙辛酉。

卷一至卷六刂取辛全《理学名臣录》,卷七至卷十刂取孙奇逢《理学宗传》,十一卷至十六卷乃高阝鼎所续补也。

续刻於己巳。

再续刻於甲戌。

十七、十八卷刂取熊赐履《学统》,十九卷至二十九卷刂取张夏《雒闽渊源录》,三十卷至三十四卷刂取黄宗羲《明儒学案》。

计所自作者仅六卷而已。

其说不出於一家,其文不出於一手,宜其体例之参差矣。

△《胜朝彤史拾遗记》·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毛奇龄撰。

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

是书皆明一代后妃列传。

自称初得其父所藏《宫闱纪闻》一卷,载事不确,文不雅驯。

後预修《明史》,分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四朝《后妃传》,因搜考史,阙略特甚。

乃仍取外史所纪,与《实录》参修,而掇其剩稿,合之《宫闱纪闻》,撰为此书。

凡六十五《传》。

其中如郑金莲、王满堂,於史例不得立传。

崇祯末宫人费氏、青霞女子等,於史例当别入《列女传》。

即是书以《拾遗》为名,不得拘以史例,亦应随事附录,不得自为一《传》,杂於后妃中也。

其叙述则颇有法。

然大端已采入正史,此无庸复录矣。

△《留溪外传》·十八卷(江苏周厚育家藏本)

国朝陈鼎撰。

鼎有《东林列传》,已著录。

是书凡分十三部,曰《忠义》,曰《孝友》,曰《理学》,曰《隐逸》,曰《廉能》,曰《义侠》,曰《游艺》,曰《苦节》,曰《节烈》,曰《贞孝》,曰《阃德》,曰《神仙》,曰《缁流》。

所纪皆明末国初之事。

其间畸节卓行,颇足以阐扬幽隐。

然其事迹由於徵送。

观卷首《徵事启》末附载二行云:“凡有事实,可寄至江宁承恩寺前刻匠蔡丹敬家,或扬州新盛街岱宝楼书坊转付”云云。

则仍然徵选诗文,标榜声气之风,未可据为《实录》。

如张潮诸人,生而立传,殊非盖棺论定之义。

其间怪异诸事,尤近於小说家言,不足道也。

△《明儒林录》·十九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国朝张恒撰。

恒字北山,松江人,朱彝尊之中表也。

而彝尊志在稽古,恒则志在讲学,所见颇歧。

是集纪明代两浙诸儒言行,所载未为详备。

而附采语录之类,亦过於繁冗。

△《雒闽源流录》·十九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夏撰。

夏有《杨文靖年谱补遗》,已著录。

是书取有明一代讲学之儒,分别其门户,成於康熙壬戌。

大旨阐雒、闽之绪而力辟新会、馀姚之说。

自一卷至十三卷列为雒、闽之学者,正宗十六人,羽翼三十九人,儒林一百九十二人,并合传、附传者共二百五十馀人。

十四卷为新会之学。

十五卷为馀姚之学。

所列羽翼八人、儒林三十九人,而正宗则阙。

十八、十九二卷谓之《补编》,所列仅儒林五十八人,并羽翼之名亦不予之矣。

自明以来,讲学者酿为朋党,百计相倾。

王守仁作《朱子晚年定论》,程敏政作《道一编》,欲援朱子以附陆氏,论者讥其舞文。

张烈作《王学质疑》,熊赐履作《闲道录》,又诋斥陆、王,几不使居於人类,论者亦讥其好胜。

虽各以卫道为名,而本意所在,天下得而窥之也。

夏此书以程、朱之派为主,而於陆氏之派亦节取所长,以示不存门户之见,用意较为深密。

然卷首称明太祖以理学开国,谀颂几四五百言,以为直接尧、舜、禹、汤、文、武之统,殊非笃论,亦非事实。

其《凡例》称人品自人品,学术自学术,如赵南星、杨涟、缪昌期、李应诸人,可谓之忠臣,不可列之於儒林,立说尤僻。

岂程、朱之传惟教人作语录乎?

△《锡山宦贤考略》·三卷(江苏周厚育家藏本)

国朝张夏、胡永礻是同撰。

永礻是字鸿仪,与夏同里。

是编取无锡名宦、乡贤二祠及崇正书院所祀诸先儒。

起宋讫明,皆详其仕履,撮其事实,汇为一编。

上卷名宦,中卷崇正诸儒,下卷乡贤。

书成於康熙甲子,在《雒闽源流录》後二年。

△《吴越顺存集》·三卷、《外集》·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国朝吴允嘉撰。

允嘉字志上,钱塘人。

是书辑吴越钱氏诰册逸事,并详考其子孙之以文学仕宦显者,荟萃成书。

盖允嘉本钱姓,吴越王之裔也。

△《道南正学编》·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钱肃润撰。

肃润有《尚书体要》,已著录。

是书成於康熙辛未。

所录皆从祀东林书院诸人。

《自序》谓不拘世代,不叙年数,不论地位,不限科目,率以入祠之先後为次第,故元人列明人後焉。

其末以国朝孙承泽、王崇简二人终。

《承泽传》首曰“崇祯辛未进士,官至吏部侍郎”,使不知承泽始末者,不将以为明之吏部侍郎乎。

△《又尚集》·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何属乾撰。

属乾字不息,江西广昌人,由副榜贡生官永新县训导。

是书纂辑永新名宦、乡贤事迹,以已入祀典者各撰《小传》。

自三国分疆,迄国朝康熙中,分为上下二卷。

其《传》末论断,多附见轶事,与《传》意不相重复,颇得《史记》遗意云。

△《圣宗集要》·八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费纬衤撰。

纬衤字约斋,鄞县人。

是书上溯皇古,下迄有明,凡大圣大贤及讲学诸儒辑为一编。

取大宗之义,故以“圣宗”为名。

然如聂豹之党严嵩,杀杨继盛,具载于《益智录》中,列于圣贤之大宗,固为有忝。

即徐阶之心术事业,亦未必足当此目。

至于《穆修传》後盛推陈抟,跻之於儒宗。

谓伏羲、神农、黄帝皆二百岁,颛顼、舜、禹皆百馀岁,伊尹百岁,文、武九十馀岁,可以识修炼之道在於凝道淡泊,栖志和平。

时动静以固元神,宣慈惠以培阴德,清心寡欲以培养天年。

又谓道家者流,施之於治则结绳之治可复云云。

古来有此道学乎?

△《卓行录》·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黄容撰。

容字叙九,吴江人。

是书成於康熙庚辰。

所录多明末国初之事。

後有《自序》,称集中体例,主於表彰潜德,搜辑逸事。

其事迹赫赫在天壤,他书具载者,反不多录。

然而孙承宗之死节,史籍彰彰,似不在潜德之列。

而《龚佩潜女》一条云:九龙龚佩潜,以进士遇国难,投秦淮以死,有才女能诗云云。

此在佩潜为卓行。

其女能诗,未为卓行也。

△《荆门耆旧纪略》·三卷、《列女纪略》·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胡作柄撰。

作柄,荆门人,始末未详。

荆门旧有志,明季散佚。

作柄於康熙戊戌、己亥间,初为《耆旧》一编,志其乡之人物。

续又以宋以来列女别为一编附焉。

两编皆自为之序,其於老莱子後次以黄歇,但曰为李园所制,不著所终。

歇之怙权盗国,果可列乡贤俎豆间乎?其论宋王大用死难一条,据土人祠庙以辨《宋史》记其降元之诬,固善善从长之义,然无徵不信也。

△《学统》·五十六卷(湖北巡抚采进本)

国朝熊赐履撰。

赐履字敬修,孝感人,康熙戊戌进士,官至大学士。

是书以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周子、二程子、朱子九人为正统,以闵子以下至明罗钦顺二十三人为翼统,以冉伯牛以下至明高攀龙一百七十八人为附统,以荀卿以下至王守仁七人为杂统,以老、庄、杨、墨、告子及二氏之流为异统。

夫尚论古人,辨其行事之醇疵,立言之得失,俾後人知所法戒足矣。

必锱锱铢铢,较其品第而甲乙之,未免与班固《古今人表》同一悠谬。

况薛、胡居仁、罗钦顺俱尊之称字称先生,而伯牛、子路诸贤乃皆卑之而书名,轩轾之间,不知何所确据。

又荀况、扬雄、王通、苏轼均以杂统而称子,陆九渊、陈献章、王守仁又以杂统而书字,褒贬之间,亦自乱其例也。

△《道统录》·二卷、《附录》·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伯行撰。

伯行字孝先,仪封人,康熙乙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谥清恪。

是书《自序》,谓曩於故书肆中购得《道统传》一帙,乃仇熙所著。

因更为增辑,上卷载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及颜、曾、思、孟。

下卷载周、程、张、朱。

其《附录》中则载皋陶、稷、契、益、伊尹、莱朱、傅说、太公、召公、散宜生及杨时、罗从彦、李侗、谢良佐、尹享。

人各一《传》,述其言行,而以《总论》冠於卷端。

△《道南源委》·六卷(河南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伯行编。

是编本明朱衡《道南源委录》旧本,重加考订。

首卷自杨时至江杞三十六人。

次卷自罗从彦至陈绍叔八十一人。

三卷自朱子至陈总龟八十人。

四卷自李东至刘季裴九十六人。

外附朱子弟子张显甫等十九人,又著述可考者李琪等五十九人。

五卷自欧阳亻光至黄三阳五十九人。

六卷自林希元至李逢基四十五人,复以张书绅等五十一人有著述者类附焉。

△《伊洛渊源续录》·二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张伯行撰。

是编因明谢铎《伊洛渊源续录》采辑未备,薛应《考亭渊源录》去取未严,因重为考订,以补正二家之阙失。

然书甫出而谭旭谋《道续录》又反覆千百言,纠其漏胡寅、真德秀矣。

讲学如聚讼,其然乎。

有朱子之学识而後可定程子门人之得失。

此中进退,恐非後学所易言也。

△《嘉禾徵献录》·四十六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国朝盛枫撰。

枫字丹山,秀水人。

是书所纪皆明一代嘉兴人物。

冠以《妃主》一卷,後以职官分纪。

凡《京朝官》二十二卷,《外吏》十八卷,《世职及死事诸将》三卷,附以《儒学》一卷、《文苑》一卷。

其子孙不能自为传者则以史例附其祖父之下。

若无事迹显著者,则备列其官阶迁除而止。

若人非善类,如施凤来之附魏忠贤、吴昌时之党周延儒者,则仅於目中列其名,而特阙其传以示戒。

如史仲彬之类,亦间附以辨证之语。

其《卜大同传》末又附洪武三年《给颁户帖》一道,以资考订,叙述亦为详赡。

惟其录名徵献,而首冠以《妃主》,殊乖义例。

又如《赵文华传》盛称其平倭功绩,又於其家祖父各为立传,盛加推挹,亦不免乡曲之私也。

△《人瑞录》·一卷(衍圣公孔昭焕家藏本)

国朝孔尚任撰。

尚任号东塘,又号云亭山人,曲阜人,官至户部郎中。

是书记康熙二十七年天下奏报寿民自七十岁至百岁以上者统三十七万有奇,以著太平生息之盛。

△《修史试笔》·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蓝鼎元撰。

鼎元有《平台纪略》,已著录。

是编凡为《传》三十六篇,起唐房、杜,终五代王朴,各缀以《论》。

前有雍正戊申衡山旷敏本《序》,谓鼎元欲修《宋史》而以此试笔。

先叙有唐名臣,择其忠节经济之炳著者,列为《传》云。

△《道学渊源录》·一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王植撰。

植有《四书参注》,已著录。

是书取从祀孔庙先贤先儒,条其事状官爵,并考其从祀世代。

大约袭《阙里志》诸书为之。

前有《自序》,於朱、陆流派争之甚力。

△《节妇传》·十五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杨锡绂撰。

锡绂字方来,清江人,雍正丁未进士,官至漕运总督,谥勤悫。

是编搜采近时节烈事迹,各为小传。

惟据其耳目所及,故未能赅备。

又每得一人,即为续刊。

故印行之本,卷帙多寡往往不同云。

△《黉祀纪迹》·十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国朝康伟然撰。

伟然字中江,漳州人,由拔贡生官罗源县教谕,迁兴化府教授。

是编取文庙崇祀先圣先贤各为谱传。

後附以春秋祀典、礼乐器图。

自明以来,辑圣门事迹者最多。

此书成於雍正五年,正值厘正祀典之後。

故所载位次,一遵本朝定制。

校他本为有体例。

然所辑事略,实不出诸书之外,未能有所考订也。

△《关学编》·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心敬撰。

心敬有《丰川易说》,已著录。

初,明冯从吾作《关学编》,心敬病其未备,乃采摭诸书,补其阙略,以成此书。

从吾原编,始於孔门弟子秦祖,终於明代王之士。

心敬所续辑者,於秦祖之前增伏羲、泰伯、仲雍、文王、武王、周公六人。

於汉增董仲舒、杨震二人。

明代则增从吾至单允昌凡六人,又附以周传诵、党还醇、白希彩、刘波、王侣诸人。

国朝惟李容一人,则心敬之师也。

明世关西讲学,其初皆本於薛。

王恕又别立一宗,学者称为三原支派。

大抵墨守主敬穷理之说,而崇尚气节,不为空谈,黄宗羲所谓风土之厚,而加之以学问者。

从吾所纪,梗概已具。

心敬所广,推本羲皇以下诸帝王,未免溯源太远。

又董仲舒本广川人,心敬以其卒葬皆在关中,因引入之,亦未免郡县志书牵合附会之习也。

△《蜀碧》·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彭遵泗撰。

遵泗字磬泉,丹棱人,乾隆丁巳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是书纪蜀乱始末,及一时死节士女。

其曰《蜀碧》者,取苌弘之血三年化碧意也。

起明崇祯元年戊辰,至我朝康熙二年癸卯。

末有附记及杨展、刘道贞、铁脚板、余飞等《传》。

其书大旨以沈雲祚称献逆残蜀,由风俗之恶。

故为此书,备书死难者姓名,以雪斯耻。

而体例冗杂,如载桐城二老事,与蜀事无关。

又如贼梦梓潼神以宗弟红柬来谒诸事,亦太涉神怪也。

△《闽学志略》·十七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国朝李清馥撰。

清馥有《闽中理学渊源考》,已著录。

是编取自唐迄明闽中之有关讲学者,人各系传,以志其略。

盖仿汤斌《洛学编》之例。

大旨以朱子为宗。

朱子以後传其教者皆录之。

朱子以前则自欧阳詹以後亦仿斌例为《前编》。

然隐逸之流,似不在讲学之例,收之稍滥。

且唐、宋、元共八卷,而明一代至九卷。

其时代先後,亦多紊淆。

似不及《闽中理学渊源考》也。

△《太学典祀汇考》·十四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张璇撰。

璇字玉衡,宛平人,官国子监典簿。

是书自孔子而下,四配十哲以及先贤先儒,凡祀於太学者,悉裒其言行,各为之传。

然意在务博,多失详考。

如《子夏易传》、《子贡诗传》皆後人伪作,而引作事实,概无辨正。

又历代祀典如《金石录》所载後魏太和元年立孔子庙,延兴四年《太上皇帝祭孔子文》之类,皆佚不录。

元设管勾一官见《元文类·欧阳元序》,准此书附注《百石史卒碑》例,亦所当收。

是亦不免於疏漏也。

△《循良前传约编》·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先岳撰。

先岳字北拱,晋江人。

是书一名《历代名吏录》。

采诸史《循吏传》,各以时代先後编次。

亦有旁取於他书者,然为数无几也。

其所论断,亦罕新裁。

△《学宫辑略》·六卷(河南巡抚采进本)

国朝余丙撰。

丙字敬捷,禹州人。

是书於先师孔子及从祀先贤先儒俱考其事迹及世系里居,编次成帙。

其祀於崇圣祠者,皆并录其言行。

其改祀於乡者,自郑众以下三人,罢祀者公伯寮以下十三人,亦皆附入焉。

间加案语,以志从祀进退岁月。

然叙述颇为简略,盖《四书人物考》之类也。

△《吉州人文纪略》·二十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郭景昌编。

景昌字旭瑞,奉天人。

是书仿《莆阳文献志》之例,取吉安人物各为之传。

又以诸人撰著,分类编次,故统名曰《人文列传》。

凡为十三类,曰《理学名臣》,曰《忠节名臣》,曰《经济名臣》,曰《文学名臣》,曰《内阁辅臣》,曰《才力》,曰《孝义》,曰《死事》,曰《清正》,曰《儒行》,曰《隐逸》,曰《科名》,曰《列女》。

撰著凡为十九类,曰《诏》,曰《册》,曰《制》,曰《策》,曰《表》,曰《状》,曰《疏》,曰《议》,曰《论》,曰《序》,曰《记》,曰《檄》,曰《书》,曰《跋》,曰《传》,曰《赞》,曰《墓志铭墓表》,曰《祭文》,曰《歌赋颂说杂著》。

△《孝史》·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钱尚衡撰。

尚衡字林,乌程人。

是书编次古人孝行,上自唐、虞,下迄明季,以朝代先後为次。

其所采录,本之正史及《一统志》为多。

其子凤文复访稗官小说,续补成编。

各《传》之後,亦或附以《论断》。

其《自序》谓割股、刳肝、卧冰、埋儿之类,虽於不敢毁伤之义有乖。

然愚孝之人,忘身事亲,又不忍使之泯没。

是尚属原情之论,善善从长。

至於建德农人以践虎约而甘蹈亡身之危,尚衡称为守信达命,则所见太偏矣。

──右“传记类”总录之属,二百九部、二千三百四十七卷,内六部无卷数,皆附《存目》。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未分类项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崇祯五十宰相传》·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曹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六十三·史部十九○传记类存目五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