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十一日鸡鸣起,具饭《徐霞客游记》越高黎贡山日记

徐霞客游记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 - 越高黎贡山日记

徐霞客游记

越高黎贡山日记

【原文】

十一日 鸡鸣起,具饭。

昧爽,从村西即北向循西大山行。

随溪而北,渐高而陟崖,共八里,为石子哨,有数家倚西山之东北隅。

又北二里,乃盘山西转,有峡自西而东,合于枯飘北注之峡。

溯之,依南山之北,西入二里,下陟南来峡口。

峡中所种,俱红花①成畦,已可采矣。

西一里,陟西来峡口,其上不多,水亦无几,有十余家当峡而居,是为落马厂②。

度峡北,复依北山之南西入,一里,平上逾脊。

其脊自南而北度,起为北峡之山,而北尽于罗岷者也。

逾脊西行峡中,甚平,路南渐有涧形依南崖西下,路行其北。

三里,数家倚北山而居,有公馆在焉,是为大坂铺。

从其西下陟一里,有亭桥跨涧,于是涉涧南,依南山之北西下。

二里,有数家当南峡,是为湾子桥③。

有卖浆者,连糟而啜之,即余地之酒酿④也。

山至是环耸杂沓,一涧自东来者,即大坂之水;一涧自南峡来者,坠峡倒崖,势甚逼仄,北下与东来之涧合而北去,小木桥横架其上。

度桥,即依西山之东北行,东山至是亦有水从此峡西下,三水合而北向破峡去。

东西两崖夹成一线,俱摩云夹日,溪嵌于下,蒙箐沸石,路缘于上,鏖壁摭崖。

排石齿而北三里,转向西下,石势愈峻愈合。

又西二里,峡曲而南,涧亦随峡而曲,路亦随涧而曲。

半里,复西盘北转,路皆凿崖栈木。

半里,复西向缘崖行。

一里,有碑倚南山之崖,题曰“此古盘蛇谷”,乃诸葛武侯烧藤甲兵处,然后信此险之真冠滇南也。

水寨高出众险之上,此峡深盘众壑之下,滇南二绝,于此乃见。

碑南渐下,峡亦渐开。

又西二里,乃北转下坡。

复转而西一里,有木桥横涧而北,乃度,循北崖西行。

一里,逾南突之脊,于是西谷大开,水盘南壑,路循北山。

又西平下三里,北山西断,路乃随坡南转。

西望坡西有峡自北而南,俱崇山夹立,知潞一江一 ⑤当在其下而不能见。

南行二里余,则一江一 流已从西北嵌脚下,逼东山南峡之山,转而南去矣。

乃南向下坡,一里,有两三家倚一江一 岸而栖,其前有公馆焉,乃就瀹水以饭。

【注释】

①红花:一年生直立草本,菊科,夏季开橘红色花,果实可榨油,花可做染料,制胭脂,也可入药。

②落马厂:今称马厂,分里马厂和外马厂,又称马街,在蒲缥以西的公路旁。

③大坂铺:《徐霞客游记》五月二十二日作打板箐,今亦作打板箐。

湾子桥:即今里湾。

皆在今蒲缥以西的公路旁。

④酒酿:用糯米酿成,云南现称甜白酒,贵州称甜酒。

⑤潞一江一 :唐时已作怒一江一 ,见《蛮书》。

后讹为潞一江一 。

《明史·地理志》保山县注:“又南有潞一江一 ,旧名怒一江一 ,一名喳里一江一 ,自潞一江一 司流入。”

今仍称怒一江一 。

【译文】

十一日 鸡鸣起床 ,准备早饭。

黎明,从村西马上向北沿西面的大山行。

顺溪流往北走,地势渐渐高起来,上登山崖,共八里,是石子哨,有数家人靠在西山的东北隅。

又向北二里,于是绕着山向西转,有峡谷自西延向东,与枯飘往北流注的峡谷会合。

逆峡谷走,靠南山的北面,向西深入二里,下行南来的峡口。

峡中种植的,全是成块的红花,已经可以采摘了。

向西一里,越过西来的峡口,上登的路不多,水也没多少,有十多家临峡口居住,这里是落马厂。

越到峡谷北面,又靠着北山的南面向西深入一里,平缓上山翻越山脊。

这条山脊自南往北延伸,突起成为北峡的山,而后向北在罗岷山到了尽头。

越过山脊往西行走在峡中,十分平坦,路南渐渐有山涧依傍在南面山崖下往西下流,路在山涧北边延伸。

三里,数家人背靠北山居住,有公馆在那里,这儿是大坂铺。

从它西边下走一里,有座亭桥跨在涧上,于是过到涧南,靠着南山的北面向西下走。

二里,有数家人位于南面峡中,这是湾子桥。

有人卖淡甜酒的,连酒糟喝了它,就是我们地方的酒酿了。

山到了这里杂沓环列高耸,一条山涧从东方流来的,就是大坂的水流;一条山涧自南面峡中流来的,坠入峡谷倒悬下山崖,水势十分狭窄,向北下流与东来的山涧合流后往北流去,有小木桥横架在涧上。

过桥后,即刻靠着西山的东面往北行,东山到了此地也有水流从此峡中往西下流,三条水流汇合后向北冲破山峡流去。

东西两面的山崖夹成一条线,全都上摩云天夹住红日,溪流深嵌在下方,山箐蒙密,溪石滚沸,路沿着上方延伸,穿石壁破山崖,攀着齿状的岩石向北行三里,转向西下走,石山的山势越加险峻越加合拢。

又向西二里,峡谷弯向南,山涧也随着山峡弯曲,路也顺着山涧弯曲。

行了半里,又向西盘旋转向北,路都是凿山崖修成的木栈道。

又行了半里,又向西沿着山崖行。

又行了一里,有块碑靠在南山的石崖下,题写着“此处是古盘蛇谷”,是武侯诸葛亮火烧藤甲兵之处,这才相信此处天险真是雄冠滇南呀!水寨高高突出在众多的险峰之上,此峡深深盘绕在众多的壑谷之下,滇南的两处奇绝之境,到这里才显现出来。

从碑南渐渐下走,峡谷也渐渐开阔起来。

又向西二里,便转向北下坡。

再转向西一里,有木桥横到山涧北边,于是过桥,沿北面的山崖往西行一里,越过南突的山脊,西面的山谷就一下子开阔起来,涧水绕着南面的壑谷流,路沿北山走。

又往西平缓下走三里,北山在西边断开,路于是顺着山坡往南转。

往西望去山坡西面有峡谷自北延向南,全是崇山峻岭相夹而立,心知潞一江一 应当就在峡谷下方但不能见到。

往南行二里多,就见一江一 流已从西北流来嵌在脚下,逼近东山南峡的山,转向南流去了。

于是向南下坡,行一里,有两三家人紧靠一江一 岸居住,村前有公馆,于是走进村烧水做饭。

【原文】

时渡舟在一江一 南岸,待久之乃至。

登舟后,舟子还崖岸而饭,久之不至,下午始放渡而南。

一江一 流颇阔,似倍于澜沧,然澜沧渊深不测,而此当肆流之冲,虽急而深不及之,则二一江一 正在伯仲间也。

其一江一 从北峡来,按一统志云,其源出雍望,不知雍望是何地名。

据土人言出狗头国,言水涨时每有狗头浮下也。

注南峡去,或言东与澜沧合,或言从中直下一交一 南,故蒙氏封为“四渎”①之一。

以余度之,亦以为独流不合者是。

土人言瘴疠甚毒,必饮酒乃渡,夏秋不可行。

余正当孟夏,亦但饭而不酒,坐舟中,棹流甚久,亦乌睹所云瘴母哉。

渡南崖,暴雨急来,见崖西有树甚巨,而郁葱如盘,急趋其下。

树甚异,本高二丈,大十围,有方石塔甃其间,高与干等,干跨而络之,西北则干密而石不露,东南临一江一 ,则干疏而石出,干与石已连络为一,不可解矣,亦穷崖一奇也②。

【注释】

①渎(dú):独流发源注海的大河。

②“树甚异”句:即今傣族地区常见的大青树,通称榕树。

【译文】

此时渡船在一江一 南岸,等了很久才来到。

登船后,船夫返回石崖岸上吃饭,长时间不来,下午才放船渡到南岸。

一江一 流很宽,似乎是澜沧一江一 的一倍,但澜沧一江一 渊深不可测,而此处正当肆意奔流的冲要之地,水流虽急但深处赶不上澜沧一江一 ,但两条一江一 各有特点正好不相上下。

此一江一 从北面的峡中流来,据《一统志》说,它的源头出自于雍望,不知雍望是什么地名。

据当地人说,出自于狗头国,说是水涨时常有狗头漂下来。

注入南面峡中流去,有人说向东流与澜沧一江一 合流,有人说从中间一直下流到一交一 趾南部,所以蒙氏把它封为“四渎”之一。

以我的推测,也认为独自流淌不合流的说法是对的。

当地人说瘴气非常毒,必得饮酒后才能渡一江一 ,夏秋两季不能渡。

我此时正当初夏,也只吃了饭而未饮酒,坐在船中,在一江一 流中划了许久,也未见到所说的瘴母呀!渡到一江一 南的山崖,暴雨急骤来临,见山崖西边有棵树十分巨大,郁郁葱葱好像盘子,急忙赶到树下。

此树非常奇特,树干高二丈,大处要十人围抱,有坐方形石塔砌在其间,高处与树干相等,树干高跨缠绕着它,西北的一面树干密布未露出石塔,东南一面临一江一 ,树干稀疏石塔便露了出来,树干与石塔已连接缠绕为一体,不可分了,这也是偏僻山崖间的一处奇景。

【原文】

已大风扬厉,雨散,复西向平行上坡。

望西北穹峰峻极,西南骈崖东突,其南崖有居庐当峰而踞,即磨盘石也。

望之西行,十里,逼西山,雨阵复来。

已虹见东山盘蛇谷上,雨遂止。

从来言暴雨多瘴,亦未见有异也。

稍折而南,二里,有村当山下,曰八湾①,数家皆茅舍。

一行人言此地热不可栖,当上山乃凉。

从村西随山南转,一里,过一峡口。

循峡西入,南涉而逾一崖,约一里,遂从南崖西上。

其上甚峻,曲折盘崖,八里而上凌峰头,则所谓磨盘石②也。

百家倚峰头而居,东临绝壑,下嵌甚深,而其壑东南为大田,禾芃芃焉。

其夜倚峰而栖,月色当空,此即高黎贡山之东峰。

忆诸葛武侯③、王靖远骥之前后开疆④,方威远政⑤之独战身死,往事如看镜,浮生独倚岩,慨然者久之!

【注释】

①八湾:今作坝湾,在保山县西隅。

②磨盘石:今名同。

但仅留地名,已无百家之居。

③诸葛武侯:诸葛亮南征,在西南边疆各族中产生了极深的影响,至今云贵两省有关诸葛亮的传说和遗迹还很多。

④王靖远骥:即王骥(1378—1460),字尚德,束鹿人,官至兵部尚书,封靖远伯,死后赠靖远侯,故又称王尚书、王靖远。

“威宁”当作“靖远”。

明代,麓川土司经常騷扰内地,明廷曾多次出兵,最后才有王骥三征麓川的事。

⑤方威远政:即方政,事迹见《明史·云南土司传二》。

正统三年(1438),麓川土司思任发叛,扰孟定、湾甸等地,“掠杀人民”。

廷臣举右都督方政往云南,协同镇守右都督沐昂率兵讨之。

【译文】

不久大风凌厉飞扬,雨散开,又向西平行上坡。

望见西北穹隆的山峰极为高峻,西南并立的山崖向东突出去,它南面的山崖上有房屋正当山峰盘踞着,就是磨盘石了。

望着它向西行,十里,逼近西山,阵雨重又来临。

不久彩虹出现在东山盘蛇谷上方,雨终于停了。

从来都说暴雨时瘴气很多,也未见有什么异状。

稍折向南,二里,有个村庄坐落在山下,叫做八湾,几家人都是茅草房。

同行的人说此地炎热不能居住,猜想要上山后才会凉爽。

从村西顺山势向南转,一里,走过一处峡口。

顺峡谷往西深入,向南涉水后越过一处山崖,约走一里,于是从南面的山崖向西上登。

那上面非常高峻,曲曲折折绕着山崖走,八里后登上峰头,就是所谓的磨盘石了。

百来家人依傍着峰头居住,东边面临绝壑,下嵌之处非常深,而这个壑谷东南边是大片农田,禾苗茁壮生长在田中。

此夜背靠峰头住下,月色当空,此地就是高黎贡山的东峰。

回忆起武侯诸葛亮、靖远侯王骥前后开拓边疆,威远伯方政只身战死,往事如镜中之影,漂泊的人生短暂。

独自一人背靠着高峻的山崖,感慨了很长时间。

【原文】

十二日 鸡再鸣,饭,昧爽出门。

其处虽当峻峰之上,而居庐甚盛,有公馆在村北,潞一江一 驿在其上。

山下东南成大川,已插秧盈绿,潞一江一 沿东山东南去,安抚司①依西南川坞而居。

遂由磨盘石西南上,仍峻甚。

二里,逾其南峡之上,其峡下嵌甚深,自西而东向,出安抚司下。

峡底无余隙,惟闻水声潺潺在深箐中。

峡深山亦甚峻,藤木蒙蔽,猿鼯昼号不绝。

峡北则路缘崖上,随峡西进,上去山顶不一二里,缘峡平行西四里,有石洞南临路崖,深阔丈余,土人凿石置山神碑于中。

又四里,稍折而北上崖,旋西,西登临峡之坡。

北峡之上,至是始南垂一坡,而南峡之下,则有峡自南山夹底而出,与东出之峡会成“丁”字,而北向垂坡焉。

又西二里,或陟山脊,或缘峰南,又三里,有数家当东行分脊间,是为蒲满哨②。

盖山脊至是分支东行,又突起稍高,其北又坠峡北下,其南即安抚司后峡之上流也。

由此西望,一尖峰当西复起,其西北高脊排穹,始为南渡大脊,所谓高黎贡山③,土人讹为高良工山,蒙氏僭封为西岳者也。

其山又称为昆仑冈,以其高大而言,然正昆仓南下正支,则方言亦非无谓也。

由蒲满哨西下一里,抵所望尖峰,即蹑级数转而上。

两旁削崖夹起,中坠成路,路由夹崖中曲折上升,两岸高木蟠空,根纠垂崖外,其上竹树茸密,覆陰排幕,从其上行,不复知在万山之顶,但如唐一人所咏:“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④”,情与境合也。

一里余,登其脊。

平行脊上,又二里余,有数家倚北脊,是为分水关⑤,村西有水沿北坡南下,此为潞一江一 安抚司后峡发源处矣。

南转,西逾岭脊,砖砌巩门,跨度脊上。

其关甚古,顶已中颓,此即关之分水者。

关东水下潞一江一 ,关西水下龙川一江一 。

【注释】

①安抚司:此即潞一江一 安抚司,隶永昌军民府,在今潞一江一 坝。

先治城子田,天启年间迁治老城。

②蒲满哨:今名同,在高黎贡山上的公路边。

③高黎贡山:又作“高丽共”,系景颇语地名,即景颇族高日家支居住的地方。

④“但如唐一人”句:此系杜甫于大历元年(766)春在云安所著《子规》诗。

⑤分水关:今称城门洞,在公路稍北,海拔2561米,为高黎贡山脊,保山、腾冲以此为界。

【译文】

十二日 鸡叫两遍,吃饭,黎明出门。

此处虽正当高峻的山峰之上,但居民房屋十分繁盛,有公馆在村北,潞一江一 驿在它上边。

山下东南一面成为大平川,已插满秧,绿色盈野,潞一江一 沿东山向东南流去,安抚司依傍着西南平川的山坞居住;于是由磨盘石向西南上山,仍非常陡峻。

二里,翻越到它南边的山峡之上,这里的山峡下嵌得非常深,自西延向东,延到安抚司下。

峡底没有空余的缝隙,只听到深箐中有潺潺水声。

峡深山也十分高峻,藤枝树木蒙密荫蔽,猿猴鼯鼠白昼号叫不停。

峡谷北边路沿着山崖向上延伸,顺着山峡往西前进,上边离山顶不到一二里,沿山峡向西平缓行四里,有个石洞向南面临道路边的山崖,深处宽处各有一丈多,本地人用石头凿了山神碑放置在洞中。

又走四里,稍折向北登上山崖,旋即向西,往西上登面临山峡的山坡。

北面山峡之上,到这里开始向南下垂成一个山坡,但南面山峡之下,却有峡谷自南山的夹谷底部延伸出来,与向东延出来的峡谷相会成一个“丁”字,然后向北一面下垂成山坡。

又向西二里,有时上登山脊,有时沿峰南走,又行三里,有数家人居住在东分支延伸的山脊之间,这是蒲满哨。

大体上山脊到了此地分出支脉往东延伸,又稍稍高高突起,它北面又向北下坠成峡,它南面就是安抚司后峡的上游了。

由此往西望,一座尖峰正当西方重又耸起,尖峰西北排列着高大穹隆的山脊,开始成为向南延伸的大山脊,这就是所谓的高黎贡山,本地人错读为高良工山,是蒙氏僭封为西岳的山。

此山又称为昆仑冈,是就它的高大而言的。

不过它正好是昆仑山向南下延支脉中的正脉,那么方言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由蒲满哨往西下走一里,抵达来时望见的尖峰,立即踩着石阶转了数道弯上登。

两旁陡峭的山崖夹立耸起,中间深坠成路,路由相夹的山崖中曲折上升,两侧的高崖上高大的树木盘曲在空中,树根纠缠下垂露在山崖外边,山崖上浓密的竹丛树林绿茸茸的,下覆的树荫排成帷幕,从它上边走,不再觉得是万山之顶,只是如唐一人所吟咏的“两边山林合,终日杜鹃啼”,情与境合一了。

一里多,登上山脊。

平缓行走在山脊上,又是二里多,有数家人背靠北面的山脊,这是分水关,村西有水沿北面的山坡向南下流,这是潞一江一 安抚司后峡的发源处了。

转向南,往西越过岭脊,有砖砌的拱门,横跨在延伸的山脊上。

此关十分古老,顶上中央已经坍塌,这就是分水的关隘。

关东的水下流进潞一江一 ,关西的水下流进龙川一江一 。

【原文】

于是西下峡,稍转而南,即西上穿峡逾脊,共五里,度南横之脊,有村庐,是为新安哨。

由哨南复西转,或过山脊,或蹈岭峡,屡上屡下,十里,为太平哨①。

于是屡下屡平,始无上陟之脊。

五里,为小歇厂。

五里,为竹笆铺。

自过分水关,雨阵时至,至竹笆铺始晴。

数家夹路成衢,有卖鹿肉者,余买而炙脯②。

于是直下三里,为茶庵。

又西下五里,及山麓,坡间始盘塍为田。

其下即龙川一江一 自北而南,水不及潞一江一 三分之一,而奔坠甚沸。

西崖削壁插一江一 ,东则平坡环塍。

行塍间半里,抵龙川一江一 东岸。

溯一江一 北行,又半里,有铁锁桥架一江一 上。

其制两头悬练,中穿板如织,法一如澜沧之铁锁桥,而狭止得其半。

由桥西即蹑级南上,半里为龙关,数十家当坡而居,有税司以榷③负贩者。

又西向平上四里余,而宿于橄榄坡④。

其坡自西山之脊,东向层突,百家当坡而居,夹路成街,踞山之半。

其处米价甚贱,每二十文宿一宵,饭两餐,又有夹包⑤。

【注释】

①太平哨:今作太平铺。

②炙(zhì):熏烤。

脯(fǔ):干肉,云南俗称干巴。

腾冲向以产鹿著称,所出鹿茸称为南茸,现在和顺的下庄建有人工饲养马鹿的养鹿场。

③榷(què):征税。

④橄榄坡:今作橄榄寨,在腾冲县东部,龙川一江一 西岸,上营和芒棒之间。

⑤夹包:带在路上吃的食品。

【译文】

从这里往西下峡,稍转向南,马上向西上走穿越峡谷越过山脊,共五里,越过横在南面的山脊,有村庄房屋,这是新安哨。

由哨南再向西转,有时翻过山脊,有时跋涉岭峡,屡上屡下,十里,是太平哨。

从这里起屡次下山屡次遇上平地,开始没有上登的山脊。

行五里,是小歇厂。

再行五里,是竹笆铺。

自从过了分水关,阵雨时时来临,到竹笆铺才晴起来。

数家人夹住道路形成街市,有卖鹿肉的人,我买了些熏烤成肉干。

从这里一直下走三里,是茶庵。

又往西下行五里,到达山麓,山坡间开始有田埂环绕的农田。

坡下就是龙川一江一 ,自北流向南,水面不到潞一江一 的三分之一宽,但水势奔腾倾泻十分汹涌。

西岸山崖陡峭的石壁插入一江一 中,东岸则是平缓的山坡田塍环绕。

行走在田塍间半里,到达龙川一江一 东岸。

溯一江一 往北行,又是半里,有铁索桥架在一江一 上。

它的建造方法是两头悬吊着铁链,中间用木板像织布一样穿起来,方法完全与澜沧一江一 的铁索桥一样,但很窄,只有澜沧一江一 的一半宽。

由桥西头立即踏石阶往南上走,半里是龙关,数十家人临山坡居住,设有税司向肩挑背驮贩卖的人征税。

又向西平缓上走四里多,便住宿在橄榄坡。

此处山坡自西山的山脊处起,向东层层突过来,百来户人家正当山坡居住,夹住道路形成街市,盘踞在山半腰。

此处米价很贱,每二十文钱住宿一晚,管两餐饭,另有带在路上吃的食品。

【原文】

龙川一江一 发源于群山北峡峨昌蛮①七藏甸,经此,东为高黎贡,西为赤土山。

下流至缅甸太公城②,合大盈一江一 。

【注释】

①峨昌蛮:即阿昌族。

②太公城:今作达冈,在缅甸北部,伊洛瓦底一江一 上游东岸,杰沙西南。

【译文】

龙川一江一 发源于峨昌蛮七藏甸北面山峡的群山之中,流经此地,东面是高黎贡山,西边是赤土山。

往下流到缅甸的太公城,汇合大盈一江一 。

【评析】

崇祯十二年(1639)四月,徐霞客从保山何更要的边陲挺进。

《》记录了其中一段的旅途生活,见《滇游日记九》。

从保山到腾冲,必须渡怒一江一 ,翻越高黎贡山。

古代怒一江一 的瘴疠,高黎贡山的高险,被视为畏途。

唐樊绰《蛮书》载河赕贾客谣曰:“冬时欲归来,高黎共上雪。

秋夏欲归来,无那弯赕热。

春时欲归来,平中络赂绝。”

徐霞客沿途细心省度是否会有瘴气,但却不怕瘴疠,无所畏惧。

“余正当孟夏,亦但饭而不酒,坐舟中,棹流甚久,亦乌睹所云瘴母哉。”

“从来言暴雨多瘴,亦未见有异也。”

徐霞客攀越高黎贡山,随着一步步登顶,他心潮激荡,“忆诸葛亮武侯、王威宁骥之后开疆,方威远政之独战身死,往事如看镜,浮生独倚岩,慨然者久之”!

四月十一、十二两天,徐霞客连续渡过怒一江一 和龙川一江一 。

他对怒一江一 作了考察,怒一江一 独流入海的判断是正确的。

过龙川一江一 ,他又开始了对大金沙一江一 (今伊洛瓦底一江一 )水系的考察,写了一条有关龙川一江一 的札记。

徐霞客是考察高黎贡山的先行者,从此他对高黎贡山的认识逐步深入。

返程途中,他发现高黎贡山也是雨屏,“关名分水,实分陰晴也”。

后来在保山上一江一 ,他又考察记录了高黎贡山东坡石城的原始森林。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徐霞客游记》未分类项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原文】十一日鸡鸣起,具饭《徐霞客游记》越高黎贡山日记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