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下省侍中二人,正二品。掌出纳帝命,相《新唐书》志第三十七 百官二

新唐书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新唐书

新唐书 - 志第三十七 百官二

新唐书

志第三十七 百官二

○门下省

侍中二人,正二品。

掌出纳帝命,相礼仪。

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颛判省事。

下之通上,其制有六:一曰奏钞,以支度国用、授六品以下官、断流以下罪及除免官用之;二曰奏弹;三曰露布;四曰议;五曰表;六曰状。

自露布以上乃审,其余覆奏,画制可而授尚书省。

行幸,则负宝以从,版奏中严、外办;还宫,则请降辂、解严。

皇帝斋,则请就斋室;将奠,则奉玉、币;盥,则奉匜、取盘,酌罍水,赞洗;酌泛齐,受虚爵,进福酒,皆左右其仪。

飨宗庙,进瓚而赞酌郁酒;既祼,赞酌醴齐。

籍田,则奉耒。

四夷朝见,则承诏劳问。

临轩命使册皇后、皇太子,则承诏降宣命。

慰问、聘召,则涖封题。

发驿遣使,则给鱼符。

凡官爵废置、刑政损益,授之史官;既书,复涖其记注。

职事官六品以下进拟,则审其称否而进退之。

武德元年改侍内曰纳言,三年曰侍中。

龙朔二年改门下省曰东台,侍中曰左相,武后光宅元年曰纳言,垂拱元年改门下省曰鸾台。

开元元年曰黄门省,侍中曰监,天宝元年曰左相。

门下侍郎二人,正三品。

掌贰侍中之职。

大祭祀则从;盥则奉巾,既帨,奠巾;奉匏爵赞献。

元日、冬至,奏天下祥瑞。

侍中阙,则涖封符券、给传驿。

龙朔二年改黄门侍郎曰东台侍郎,武后垂拱元年曰鸾台侍郎,天宝元年曰门下侍郎,乾元元年曰黄门侍郎,太历二年复旧。

左散骑常侍二人,正三品下。

掌规讽过失,侍从顾问。

隋废散骑常侍。

贞观元年复置,十七年为职事官。

显庆二年,分左右,隶门下、中书省,皆金蝉、珥貂,左散骑与侍中为左貂,右散骑与中书令为右貂,谓之八貂。

龙朔二年曰侍极。

左谏议大夫四人,正四品下。

掌谏谕得失,侍从赞相。

武后垂拱二年,有鱼保宗者,上书请置匦以受四方之书,乃铸铜匦四,涂以方色,列于朝堂:青匦曰“延恩”在东,告养人劝农之事者投之,丹匦曰“招谏”,在南,论时政得失者投之;白匦曰“申冤”,在西,陈抑屈者投之;黑匦曰“通玄”,在北,告天文、秘谋者投之。

以谏议大夫、补阙、拾遗一人充使,知匦事;御史中丞、侍御史一人,为理匦使。

其后同为一匦。

天宝九载,玄宗以“匦”声近“鬼”,改理匦使为献纳使,至德元年复旧。

宝应元年,命中书门下择正直清白官一人知匦,以给事中、中书舍人为理匦使。

建中二年,以御史中丞为理匦使,谏议大夫一人为知匦使;投匦者,使先验副本。

开成三年,知匦使李中敏以为非所以广聪明而虑幽枉也,乃奏罢验副封。

武德元年置谏议大夫,龙朔二年曰正谏大夫,贞元四年分左右。

给事中四人,正五品上。

掌侍左右,分判省事,察弘文馆缮写雠校之课。

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

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

季终,奏驳正之目。

凡大事,覆奏;小事,署而颁之。

三司详决失中,则裁其轻重。

发驿遣使,则与侍郎审其事宜。

六品以下奏拟,则校功状殿最、行艺,非其人,则白侍中而更焉。

与御史、中书舍人听天下冤滞而申理之。

门下省有录事四人,从七品上;主事四人,从八品下。

有令史二十二人,书令史四十三人,甲库令史十三人,能书一人,传制二人,亭长六人,掌固十四人,脩补制敕匠五人,装潢一人。

起居郎领令史三人,赞者六人。

武德三年,改给事郎曰给事中。

左补阙六人,从七品上;左拾遗六人,从八品上。

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议,小则上封事。

武后垂拱元年,置补阙、拾遗,左右各二员。

起居郎二人,从六品上。

掌录天子起居法度。

天子御正殿,则郎居左,舍人居右。

有命,俯陛以听,退而书之,季终以授史官。

贞观初,以给事中、谏议大夫兼知起居注,或知起居事。

每仗下,议政事,起居郎一人执笔记录于前,史官随之。

其后,复置起居舍人,分侍左右,秉笔随宰相入殿;若仗在紫宸内閤,则夹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笔,皆即坳处,时号螭头。

高宗临朝不决事,有司所奏,唯辞见而已。

许敬宗、李义府为相,奏请多畏人之知也,命起居郎、舍人对仗承旨,仗下,与百官皆出,不复闻机务矣。

长寿中,宰相姚建议:仗下后,宰相一人,录军国政要,为时政纪,月送史馆。

然率推美让善,事非其实,未几亦罢。

而起居郎犹因制敕,稍稍笔削,以广国史之阙。

起居舍人本记言之职,唯编诏书,不及它事。

开元初,复诏脩史官非供奉者,皆随仗而入,位于起居郎、舍人之次。

及李林甫专权,又废。

大和九年,诏入阁日,起居郎、舍人具纸笔立螭头下,复贞观故事。

有令史三人,赞者六人。

贞观三年置起居郎,废舍人。

龙朔二年曰左史,天授元年亦如之。

典仪二人,从九品下。

掌赞唱及殿中版位之次,侍中版奏中严、外办,亦赞焉。

隋谒者台有典仪,武德五年复置,隶门下省。

城门郎四人,从六品上。

掌京城、皇城、官殿诸门开阖之节,奉管钥而出纳之。

开则先外后内,阖则先内后外;启闭有时,不以时则诣閤覆奏。

有令史二人,书令史二人。

武德五年,置门仆八百人,番上送管钥。

符宝郎四人,从六品上。

掌天子八宝及国之符节。

有事则请于内,既事则奉而藏之。

大朝会,则奉宝进于御座;行幸,则奉以从焉。

大事出符,则藏其左而班其右,以合中外之契,兼以敕书;小事则降符函封,使合而行之。

凡命将、遣使,皆请旌、节,旌以颛赏,节以颛杀。

有令史二人,书令史三人,主宝二人,主符四人,主节四人。

武后延载元年,改符玺郎曰符宝郎;开元元年,亦曰符宝郎。

○弘文馆

学士,掌详正图籍,教授生徒;朝廷制度沿革、礼仪轻重,皆参议焉。

武德四年,置修文馆于门下省;九年,改曰弘文馆。

贞观元年,诏京官职事五品已上子嗜书者二十四人,隶馆习书,出禁中书法以授之。

其后又置讲经博士。

仪凤中,置详正学士,校理图籍。

武德后,五品以上曰学士,六品已下曰直学士,又有文学直馆,皆它官领之。

武后垂拱后,以宰相兼领馆务,号馆主;给事中一人判馆事。

神龙元年,改弘文馆曰昭文馆,以避孝敬皇帝之名;二年曰脩文馆。

景龙二年,置大学士四人,以象四时;学士八人,以象八节;直学士十二人,以象十二时。

景云中,减其员数,复为昭文馆。

开元七年曰弘文馆,置校书郎,又有校理、雠校错误等官。

长庆三年,与详正学士、讲经博士皆罢,颛以五品以上曰学士,六品以下曰直学士,未登朝为直馆。

校书郎二人,从九品上。

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

凡学生教授、考试,如国子之制。

有学生三十八人,令史二人,楷书十二人,供进笔二人,典书二人,拓书手三人,笔匠三人,熟纸装潢匠八人,亭长二人,掌固四人。

○中书省

中书令二人,正二品。

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

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册书,立皇后、皇太子,封诸王,临轩册命则用之;二曰制书,大赏罚、赦宥虑囚、大除授则用之;三曰慰劳制书,褒勉赞劳则用之;四曰发敕,废置州县、增减官吏、发兵、除免官爵、授六品以上官则用之;五曰敕旨,百官奏请施行则用之;六曰论事敕书,戒约臣下则用之;七曰敕牒,随事承制,不易于旧则用之。

皆宣署申覆,然后行焉。

大祭祀,则相礼;亲征纂严,则戒饬百官;临轩册命,则读册;若命于朝,则宣授而已。

册太子,则授玺绶。

凡制诏文章献纳,以授记事之官。

武德三年,改内书省曰中书省,内书令曰中书令。

龙朔元年,改中书省曰西台,中书令曰右相。

光宅元年,改中书省曰凤阁,中书令曰内史。

开元元年,改中书省曰紫微省,中书令曰紫微令。

天宝元年曰右相,至大历五年,紫微侍郎乃复为中书侍郎。

侍郎二人,正三品。

掌贰令之职,朝廷大政参议焉。

临轩册命,为使,则持册书授之。

四夷来朝,则受其表疏而奏之;献贽币,则受以付有司。

舍人六人,正五品上。

掌侍进奏,参议表章。

凡诏旨制敕、玺书册命,皆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行。

其禁有四:一曰漏泄,二曰稽缓,三曰违失,四曰忘误。

制敕既行,有误则奏改之。

大朝会,诸方起居,则受其表状;大捷、祥瑞,百寮表贺亦如之。

册命大臣,则使持节读册命;将帅有功及大宾客,则劳问。

与给事中及御史三司鞫冤滞。

百司奏议考课,皆预裁焉。

以久次者一人为阁老,判本省杂事;又一人知制诰,颛进画,给食于政事堂;其余分署制敕。

以六员分押尚书六曹,佐宰相判案,同署乃奏,唯枢密迁授不预。

姚崇为紫微令,奏:大事,舍人为商量状,与本状皆下紫微令,判二状之是否,然后乃奏。

开元初,以它官掌诏敕策命,谓之“兼知制诰”。

肃宗即位,又以它官知中书舍人事。

兵兴,急于权便,政去台阁,决遣颛出宰相,自是舍人不复押六曹之奏。

会昌末,宰相李德裕建议:台阁常务、州县奏请,复以舍人平处可否。

先是,知制诰率用前行正郎,宣宗时,选尚书郎为之。

主书四人,从七品上。

主事四人,从八品下。

有令史二十五人,书令史五十人,能书四人,蕃书译语十人,乘驿二十人,传制十人,亭长十八人,掌固二十四人,装制敕匠一人,脩补制敕匠五十人,掌函、掌案各二十人。

右散骑常侍二人,右谏议大夫四人,右补阙六人,右拾遗六人,掌如门下省。

起居舍人二人,从六品上。

掌脩记言之史,录制诰德音,如记事之制,季终以授国史。

有楷书手四人,典二人。

通事舍人十六人,从六品上。

掌朝见引纳、殿庭通奏。

凡近臣入侍、文武就列,则导其进退,而赞其拜起、出入之节。

蛮夷纳贡,皆受而进之。

军出,则受命劳遣;既行,则每月存问将士之家,视其疾苦;凯还,则郊迓。

有令史十人,典谒十人,亭长十八人,掌固二十四人。

武德四年,废谒者台,改通事谒者曰通事舍人。

○集贤殿书院

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脩撰官,掌刊缉经籍。

凡图书遗逸、贤才隐滞,则承旨以求之。

谋虑可施于时,著述可行于世者,考其学术以闻。

凡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经籍,月终则进课于内,岁终则考最于外。

开元五年,乾元殿写四部书,置乾元院使,有刊正官四人,以一人判事;押院中使一人,掌出入宣奏,领中官监守院门;知书官八人,分掌四库书。

六年,乾元院更号丽正脩书院,置使及检校官,改脩书官为丽正殿直学士。

八年,加文学直,又加脩撰、校理、刊正、校勘官。

十一年,置丽正院脩书学士;光顺门外,亦置书院。

十二年,东都明福门外亦置丽正书院。

十三年,改丽正脩书院为集贤殿书院,五品以上为学士,六品以下为直学士,宰相一人为学士知院事,常侍一人为副知院事,又置判院一人、押院中使一人。

玄宗尝选耆儒,日一人侍读,以质史籍疑义,至是,置集贤院侍讲学士、侍读直学士。

其后,又增脩撰官、校理官、待制官、留院官、知检讨官、文学直之员;募能书者为书直及写御书人,其后亦以前资、常选、三卫、散官五品以上子孙为之;又置画直。

至十九年,以书直、画直、拓书有官者为直院。

至德二年,置大学士。

贞元初,置编录官;四年,罢大学士;八年,罢校理,置校书四人、正字二人。

元和二年,复置集贤校理,罢校书、正字;四年,集贤御书院学士、直学士皆用五品,如开元故事,以学士一人年高者判院事,非登朝官者为校理,余皆罢。

初,太宗即位,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门下两省,以备访问。

永徽中,命弘文馆学士一人,日待制于武德殿西门。

文明元年,诏京官五品以上清官,日一人待制于章善、明福门。

先天末,又命朝集使六品以上二人,随仗待制。

永泰时,勋臣罢节制,无职事,皆待制于集贤门,凡十三人。

崔祐甫为相,建议文官一品以上更直待制。

其后著令,正衙待制官日二人。

校书四人,正九品下。

正字二人,从九品上。

有中使一人,孔目官一人,专知御书检讨八人,知书官八人,书直、写御书手九十人,画直六人,装书直十四人,造笔直四人,拓书六人,典四人。

○史馆

修撰四人,掌修国史。

贞观三年,置史馆于门下省,以他官兼领,或卑位有才者亦以直馆称,以宰相涖脩撰;又于中书省置秘书内省,脩五代史。

开元二十年,李林甫以宰相监脩国史,建议以为中书切密之地,史官记事隶门下省,疏远。

于是谏议大夫、史馆脩撰尹愔奏徙于中书省。

天宝后,他官兼史职者曰史馆脩撰,初入为直馆。

元和六年,宰相裴垍建议:登朝官领史职者为修撰,以官高一人判馆事;未登朝官皆为直馆。

大中八年,废史馆直馆二员,增脩撰四人,分掌四季。

有令史二人,楷书十二人,写国史楷书十八人,楷书手二十五人,典书二人,亭长二人,掌固四人,熟纸匠六人。

○秘书省

监一人,从三品;少监二人,从四品上;丞一人,从五品上。

监掌经籍图书之事,领著作局,少监为之贰。

武德四年,改少令曰少监。

龙朔二年,改秘书省曰兰台,监曰太史,少监曰侍郎,丞曰大夫,秘书郎曰兰台郎。

武后垂拱元年,秘书省曰麟台;太极元年曰秘书省。

有典书四人,楷书十人,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亭长六人,掌固八人,熟纸匠十人,装潢匠十人,笔匠六人。

秘书郎三人,从六品上。

掌四部图籍。

以甲乙丙丁为部,皆有三本,一曰正,二曰副,三曰贮。

凡课写功程,皆分判。

校书郎十人,正九品上;正字四人,正九品下。

掌雠校典籍,刊正文章。

○著作局

郎二人,从五品上;著作佐郎二人,从六品上;校书郎二人,正九品上;正字二人,正九品下。

著作郎掌撰碑志、祝文、祭文,与佐郎分判局事。

武德四年,改著作曹曰局。

龙朔二年,曰司文局;郎曰郎中,佐郎曰司文郎。

有楷书五人,书令史一人,书吏二人,掌固四人。

○司天台

监一人,正三品;少监二人,正四品上;丞一人,正六品上;主簿二人,正七品上;主事一人,正八品下。

监掌察天文,稽历数。

凡日月星辰、风云气色之异,率其属而占。

有通玄院,以艺学召至京师者居之。

凡天文图书、器物,非其任不得与焉。

每季录祥眚送门下、中书省,纪于起居注,岁终上送史馆。

岁颁历于天下。

武德四年,改太史监曰太史局,隶秘书省;七年,废监候。

龙朔二年,改太史局曰秘书阁局,令曰秘书阁郎中。

武后光宅元年,改太史局曰浑天监,不隶麟台;俄改曰浑仪监,置副监及丞、主簿,改司辰师曰司辰。

长安二年,浑仪监复曰太史局,废副监及丞,隶麟台如故,改天文博士曰灵台郎,历博士曰保章正。

景龙二年,改太史局曰太史监,不隶秘书省,复置丞。

景云元年,又为局,隶秘书省,逾月为监,岁中复为局;二年,改曰浑仪监。

开元二年,复曰太史监,改令为监,置少监。

十四年,太史监复为局,以监为令,而废少监。

天宝元年,太史局复为监,自是不隶秘书省。

乾元元年,曰司天台。

艺术人韩颍、刘烜建议改令为监,置通玄院及主簿,置五官监候及五官礼生十五人,掌布诸坛神位,五官楷书手五人,掌写御书。

有令史五人,天文观生九十人,天文生五十人,历生五十五人。

初,有天文博士二人,正八品下;历博士一人,从八品上;司辰师五人,正九品下,装书历生五人。

掌候天文,掌教习天文气色,掌写御历,后皆省。

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中官正,各一人,正五品上;副正各一人,正六品上。

掌司四时,各司其方之变异。

冠加一星珠,以应五纬;衣从其方色。

元日、冬至、朔望朝会及大礼,各奏方事,而服以朝见。

乾元三年,置五官正及副正。

五官保章正二人,从七品上;五官监候三人,正八品下;五官司历二人,从八品上。

掌历法及测景分至表准。

五官灵台郎各一人,正七品下。

掌候天文之变。

五官挈壶正二人,正八品上;五官司辰八人,正九品上;漏刻博士六人,从九品下。

掌知漏刻。

凡孔壶为漏,浮箭为刻,以考中星昏明,更以击鼓为节,点以击钟为节。

武后长安二年,置挈壶正。

乾元元年,与灵台郎、保章正、司历、司辰,皆加五官之名。

有漏刻生四十人,典钟、典鼓三百五十人。

初,有刻漏视品、刻漏典事,掌知刻漏、检校刻漏,后皆省。

○殿中省

监一人,从三品;少监二人,从四品上;丞二人,从五品上。

监掌天子服御之事。

其属有六局,曰尚食、尚药、尚衣、尚乘、尚舍、尚辇。

少监为之贰。

凡听朝,率属执繖扇列于左右;大朝会、祭祀,则进爵;行幸,则侍奉仗内、骖乘,百司皆纳印而藏之,大事听焉,有行从百司之印。

左右仗厩:左曰奔星,右曰内驹。

两仗内又有六厩:一曰左飞,二曰右飞,三曰左万,四曰右万,五曰东南内,六曰西南内。

园苑有官马坊,每岁河陇群牧进其良者以供御。

六闲马,以殿中监及尚乘主之。

武后万岁通天元年,置仗内六闲:一曰飞龙,二曰祥麟,三曰凤苑,四曰鹓鸾,五曰吉良,六曰六群,亦号六厩。

以殿中丞检校仗内闲厩,以中官为内飞龙使。

圣历中,置闲厩使,以殿中监承恩遇者为之,分领殿中、太仆之事,而专掌舆辇牛马。

自是,宴游供奉,殿中监皆不豫。

开元初,闲厩马至万余匹,骆驼、巨象皆养焉。

以驼、马隶闲厩,而尚乘局名存而已。

闲厩使押五坊,以供时狩:一曰雕坊,二曰鹘坊,三曰鹞坊,四曰鹰坊,五曰狗坊。

侍御尚医二人,正六品上;主事二人,从九品上。

武德元年,改殿内省曰殿中省。

龙朔二年,曰中御府,监曰大监,丞曰大夫。

有令史四人,书令史十二人,左右仗、千牛各十人,掌固、亭长各八人。

旧有天藏府,开元二十三年省。

进马五人,正七品上。

掌大陈设,戎服执鞭,居立仗马之左,视马进退。

天宝八载,罢南衙立仗马,因省进马;十二载复置,乾元后又省,大历十四年复。

△尚食局

奉御二人,正五品下;直长五人,正七品上。

诸奉御、直长,品皆如之。

食医八人,正九品下。

奉御掌储供,直长为之贰。

进御必辨时禁,先尝之;飨百官宾客,则与光禄视品秩而供;凡诸陵月享,视膳乃献。

龙朔二年,改尚食局曰奉膳局,诸局奉御皆曰大夫。

有书令史二人,书吏五人,主食十六人,主膳八百四十人,掌固八人。

△尚药局

奉御二人,直长二人。

掌和御药、诊视。

凡药供御,中书、门下长官及诸卫上将军各一人,与监、奉御涖之。

药成,医佐以上先尝,疏本方,具岁月日,涖者署奏;饵日,奉御先尝,殿中监次之,皇太子又次之,然后进御。

太常每季阅送上药,而还其朽腐者。

左右羽林军,给药;飞骑、万骑病者,颁焉。

龙朔二年,改尚药局曰奉医局。

有按摩师四人,咒禁师四人,书令史二人,书吏四人,直官十人,主药十二人,药童三十人,合口脂匠二人,掌固四人。

侍御医四人,从六品上。

掌供奉诊候。

司医五人,正八品下;医佐十人,正九品下。

掌分疗众疾。

皆贞观中置。

△尚衣局

奉御二人,直长四人,掌供冕服、几案。

祭祀,则奉镇圭于监,而进于天子;大朝会,设案。

龙朔二年,改尚衣局曰奉冕局。

有书令史三人,书吏四人,主衣十六人,掌固四人。

△尚舍局

奉御二人,直长六人,掌殿庭祭祀张设、汤沐、灯烛、汛扫。

行幸,则设三部帐幕,有古帐、大帐、次帐、小次帐、小帐凡五等,各三部;其外,则蔽以排城。

大朝会,设黼扆,施蹑席,薰炉。

朔望,设幄而已。

龙朔二年,改尚舍局曰奉扆局。

有书令史三人,书吏七人,掌固十人,幕士八十人。

旧有给使百二十人,掌供御汤沐、灯烛、杂使,贞观中省。

尚乘局奉御二人,直长十人,掌内外闲厩之马。

左右六闲:一曰飞黄,二曰吉良,三曰龙媒,四曰騊駼,五曰駃騠,六曰天苑。

凡外牧岁进良马,印以三花、“飞”“凤”之字。

飞龙厩日以八马列宫门之外,号南衙立仗马,仗下,乃退。

大陈设,则居乐县之北,与象相次。

龙朔二年,改尚乘局曰奉驾局。

有书令史六人,书吏十四人,直官二十人,习驭五百人,掌闲五千人,典事五人,兽医七十人,掌固四人。

习驭,掌调六闲之马;掌闲,掌饲六闲之马,治其乘具鞍辔;典事,掌六闲刍粟。

太宗置司廪,司库;高宗置习驭、兽医。

司廪、司库各一人,正九品下。

掌六闲藁秸出纳。

奉乘十八人,正九品下。

掌饲习御马。

△尚辇局

奉御二人;直长三人;尚辇二人,正九品下。

掌舆辇、繖扇,大朝会则陈于庭,大祭祀则陈于庙,皆繖二、翰一、扇一百五十有六,既事而藏之。

常朝则去扇,左右留者三。

龙朔二年,改尚辇局曰奉舆局。

有书令史二人,书吏四人,七辇主辇各六人,掌扇六十人,掌翰三十人,掌辇四十二人,奉舆十五人,掌固六人。

掌扇、掌翰,掌执繖扇、纸笔砚杂供奉之事;掌辇,掌率主辇以供其事。

高宗置掌翰。

○内侍省

监二人,从三品;少监二人,内侍四人,皆从四品上。

监掌内侍奉,宣制令。

其属六局,曰掖庭、宫闱、奚官、内仆、内府、内坊。

少监、内侍为之贰。

皇后亲蚕,则升坛执仪;大驾出入,为夹引。

武德四年,改长秋监曰内侍监,内承奉曰内常侍,内承直曰内给事。

龙朔二年,改监为省。

武后垂拱元年,曰司宫台。

天宝十三载,置内侍监,改内侍曰少监;寻更置内侍。

有高品一千六百九十六人,品官白身二千九百三十二人,令史八人,书令史十六人。

内常侍六人,正五品下,通判省事。

内给事十人,从五品下。

掌承旨劳问,分判省事。

凡元日、冬至,百官贺皇后,则出入宣传;宫人衣服费用,则具品秩,计其多少,春秋宣送于中书。

主事二人,从九品下。

内谒者监十人,正六品下。

掌仪法、宣奏、承敕令及外命妇名帐。

凡诸亲命妇朝会者,籍其数上内侍省;命妇下车,则导至朝堂奏闻。

唐废内谒者局,置内典引十八人,掌诸亲命妇朝参,出入导引。

有内亭长六人,掌固八人。

内谒者十二人,从八品下。

掌诸亲命妇朝集班位,分涖诸门。

内寺伯六人,正七品下。

掌纠察宫内不法,岁傩则涖出入。

寺人六人,从七品下。

掌皇后出入执御刀冗从。

△掖庭局

令二人,从七品下;丞三人,从八品下。

掌宫人簿帐、女工。

凡宫人名籍,司其除附;公桑养蚕,会其课业;供奉物皆取焉。

妇人以罪配没,工缝巧者隶之,无技能者隶司农。

诸司营作须女功者,取于户婢。

有书令史四人,书吏八人,计史二人,典事十人,掌固四人。

计史掌料功程。

宫教博士二人,从九品下。

掌教习宫人书、算、众艺。

初,内文学馆隶中书省,以儒学者一人为学士,掌教宫人。

武后如意元年,改曰习艺馆,又改曰万林内教坊,寻复旧。

有内教博士十八人,经学五人,史、子、集缀文三人,楷书二人,《庄老》、太一、篆书、律令、吟咏、飞白书、算、棋各一人。

开元末,馆废,以内教博士以下隶内侍省,中官为之。

监作四人,从九品下。

掌监涖杂作,典工役。

△宫闱局

令二人,从七品下;丞二人,从八品下。

掌侍宫闱,出入管钥。

凡享太庙,皇后神主出入,则帅其属舆之。

总小傍使学生之籍,给以粮禀。

有书令史三人,书吏六人,内阍史二十人,内掌扇十六人,内给使无常员,小傍使学生五十人,掌固四人。

凡无官品者,号曰内给使,掌诸门进物之历;内阍史,掌承传诸门,出纳管钥;内掌扇,掌中宫繖扇。

△奚官局

令二人,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

掌奚隶、工役、宫官之品。

宫人病,则供医药;死,给衣服,各视其品。

陪陵而葬者,将作给匠户,卫士营冢,三品葬给百人,四品八十人,五品六十人,六品、七品十人,八品、九品七人;无品者,敛以松棺五钉,葬以犊车,给三人。

皆监门校尉、直长涖之。

内命妇五品以上无亲戚者,以近冢同姓中男一人主祭于墓;无同姓者,春、秋祠以少牢。

有书令史三人,书吏六人,典事、药童、掌固各四人。

△内仆局

令二人,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

掌中宫车乘。

皇后出,则令居左、丞居右,夹引。

有书令史二人,书吏四人,驾士百四十人,典事八人,掌固八人。

驾士掌习御车舆、杂畜。

○内府局

令二人,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

掌中藏宝货给纳之数,及供灯烛、汤沐、张设。

凡朝会,五品已上及有功将士、蕃酋辞还,皆赐于庭。

有书令史二人,书吏、典史,掌固各四人,典事六人。

△太子内坊局

令二人,从五品下;丞二人,从七品下。

掌东宫閤内及宫人粮禀。

坊事五人,从八品下。

初,内坊隶东宫。

开元二十七年,隶内侍省,为局,改典内曰令,置丞。

坊事及导客舍人六人,掌序导宾客;閤帅六人,掌帅阍人、内给使以供其事;内阍人八人,掌承诸门出入管钥,内繖扇、灯烛;内厩尉二人,掌车乘。

有录事一人,令史三人,书令史五人,典事二人,驾士三十人,亭长、掌固各一人。

典直四人,正九品下。

掌宫内仪式导引,通传劳问,纠劾非违,察出纳。

○内官

贵妃、惠妃、丽妃、华妃各一人,正一品。

掌佐皇后论妇礼于内,无所不统。

唐因隋制,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为夫人,正一品;昭仪、昭容、昭媛、脩仪、脩容、脩媛、充仪、充容、充媛各一人,为九嫔,正二品;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四人,正四品;才人五人,正五品;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六尚,亦曰诸尚书,正三品;二十四司,亦曰诸司事,正四品;二十四典,亦曰诸典事,正六品;二十四掌,亦曰诸掌事。

龙朔二年,置赞德二人,正一品;宣仪四人,正二品;承闰五人,正四品;承旨五人,正五品;卫仙六人,正六品;供奉八人,正七品;侍栉二十人,正八品;侍巾三十人,正九品。

咸亨复旧。

开元中,玄宗以后妃四星,一为后,有后而复置四妃,非典法,乃置惠妃、丽妃、华妃,以代三夫人;又置六仪、美人、才人,增尚宫、尚仪、尚服三局。

诸司诸典,自六品至九品而止。

其后复置贵妃。

淑仪、德仪、贤仪、顺仪、婉仪、芳仪各一人,正二品。

掌教九御四德,率其属以赞后礼。

美人四人,正三品,掌率女官脩祭祀、宾客之事。

才人七人,正四品,掌叙燕寝,理丝枲,以献岁功。

○宫官

△尚宫局

尚宫二人,正五品。

六尚皆如之。

掌导引中宫,总司记、司言、司簿、司闱。

凡六尚事物出纳文籍,皆涖其印署。

有女史六人,掌执文书。

司记二人,正六品;二十四司皆如之。

掌宫内文簿入出,录为抄目,审付行焉。

牒状无违,然后加印。

典记佐之。

典记二人,正七品;二十四典皆如之。

掌记二人,正八品;二十四掌皆如之。

司言、典言各二人,掌承敕宣付,别钞以授司阍传外。

掌言二人,掌宣传,外司附奏受事者,奏闻;承敕处分,则录所奏为案记。

有女史四人。

司簿、典簿、掌簿各二人,掌女史以上名簿。

禀赐,则品别条录为等。

有女史六人。

司闱六人,掌诸閤管钥。

典闱、掌闱各六人,掌分涖启闭。

有女史四人。

△尚仪局

尚仪二人,掌礼仪起居。

总司籍、司乐、司宾、司赞。

司籍、典籍、掌籍各二人,掌供御经籍。

分四部,部别为目,以时暴凉。

教学则簿记课业,供奉几案、纸笔,皆预偫焉。

有女史十人。

司乐、典乐、掌乐各四人,掌宫县及诸乐陈布之仪,涖其阅习。

有女史二人。

司宾、典宾、掌宾各二人,掌宾客朝见,受名以闻。

宴会,则具品数以授尚食;有赐物,与尚功涖给。

有女史二人。

司赞、典赞、掌赞各二人,掌宾客朝见、宴食,赞相导引。

会日,引客立于殿庭,司言宣敕坐,然后引即席。

酒至,起再拜;食至,亦起。

皆相其仪。

彤史二人,正六品。

有女史二人。

△尚服局

尚服二人,掌供服用采章之数,总司宝、司衣、司饰、司仗。

司宝二人,掌神宝、受命宝、六宝及符契,皆识其行用,记以文簿。

典宝、掌宝各二人,凡出付皆旬别案记,还则硃书注入。

有女史四人。

司衣、典衣、掌衣各二人,掌宫内御服、首饰整比,以时进奉。

有女史四人。

司饰、典饰、掌饰各二人,掌汤沐、巾栉。

凡供进,识其寒温之节。

有女史二人。

司仗、典仗、掌仗各二人,掌仗卫之器。

凡立仪卫,尚服率司仗等供其事。

有女史二人。

△尚食局

尚食二人,掌供膳羞品齐。

总司膳、司酝、司药、司饎。

凡进食,先尝。

司膳二人,掌烹煎及膳羞、米面、薪炭。

凡供奉口味,皆种别封印。

典膳、掌膳各四人,掌调和御食,温、凉、寒、热,以时供进则尝之。

有女史四人。

司酝、典酝、掌酝各二人,掌酒醴酏饮,以时进御。

有女史二人。

司药、典药、掌药各二人,掌医方。

凡药外进者,簿案种别。

有女史四人。

司饎、典饎、掌饎各二人,掌给宫人饩食、薪炭,皆有等级,受付则旬别案记。

有女史四人。

△尚寝局

尚寝二人,掌燕见进御之次叙,总司设、司舆、司苑、司灯。

司设、典设、掌设各二人,掌一床一帷茵席铺设,久故者以状闻。

凡汛扫之事,典设以下分视。

有女史四人。

司舆、典舆、掌舆各二人,掌舆辇、繖扇、文物、羽旄,以时暴凉。

典舆以下分察。

有女史二人。

司苑、典苑、掌苑各二人,掌园苑莳植蔬果。

典苑以下分察之。

果熟,进御。

有女史二人。

司灯、典灯、掌灯各二人,掌门閤灯烛。

昼漏尽一刻,典灯以下分察。

有女史二人。

△尚功局

尚功二人,掌女功之程,总司制、司珍、司彩、司计。

司制、典制、掌制各二人,掌供御衣服裁缝。

有女史二人。

司珍、典珍、掌珍各二人,掌珠珍、钱货。

有女史六人。

司彩、典彩、掌彩各二人,掌绵彩、缣帛、丝枲。

有赐用,则旬别案记。

有女史二人。

司计、典计、掌计各二人,给衣服、饮食、薪炭。

有女史二人。

宫正一人,正五品;司正二人,正六品;典正二人,正七品。

宫正掌戒令、纠禁、谪罚之事。

宫人不供职者,司正以牒取裁,小事决罚,大事秦闻。

有女史四人。

阿监、副监,视七品。

○太子内官

良娣二人,正三品;良媛六人,正四品;承徽十人,正五品;昭训十六人,正七品;奉仪二十四人,正九品。

司闺二人,从六品;三司皆如之。

掌导引妃及宫人名簿,总掌正、掌书、掌筵。

掌正三人,从八品,九掌皆如之。

掌文书出入、管钥、纠察推罚。

有女史三人。

掌书三人,掌符契、经籍、宣传、启奏、教学、禀赐、纸笔。

有女史三人。

掌筵三人,掌幄帟、一床一褥、几案、舆繖、汛扫、铺设。

司则二人,掌礼仪参见,总掌严、掌缝、掌藏。

掌严三人,掌首饰、衣服、巾栉、膏沐、服玩、仗卫。

有女史三人。

掌缝三人,掌裁纫、织绩。

有女史三人。

掌藏三人,掌财货、珠宝、缣彩。

司馔二人,掌进食先尝,总掌食、掌医、掌园。

有女史四人。

掌食三人,掌膳羞、酒醴、灯烛、薪炭、器皿。

有女史四人。

掌医三人,掌方药、优乐。

有女史二人。

掌园三人,掌种植蔬果。

有女史二人。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唐书》史书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门下省侍中二人,正二品。掌出纳帝命,相《新唐书》志第三十七 百官二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