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纪四梁武帝天监十四年(乙未,公元515年)[1]春,正《资治通鉴》白话版《资治通鉴》电子书·梁纪四 高祖武皇帝四天监十四年(乙

资治通鉴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 白话版《资治通鉴》电子书·梁纪四 高祖武皇帝四天监十四年(乙

资治通鉴

白话版《资治通鉴》电子书·梁纪四 高祖武皇帝四天监十四年(乙

梁纪四梁武帝天监十四年(乙未,公元515年)

[1]春,正月,乙巳朔,上冠太子于太极殿,大赦。

[1]春季,正月,乙巳朔(初一),梁武帝在太极殿给太子举行冠礼,并且大赦天下。

[2]辛亥,上祀南郊。

[2]辛亥(初七),梁武帝在南郊祭天。

[3]甲寅,魏主有疾;丁巳,殂于式乾殿。

侍中·中书监·太子少傅崔光、侍中·领军将军于忠、詹事王显、中庶子代人侯刚迎太子诩于东宫,至显陽殿。

王显欲须明行即位礼,崔光曰:“天位不可暂旷,何待至明!”显曰:“须奏中宫。”

光曰:“帝崩,太子立,国之常典,何须中宫令也!”于是,光等请太子止哭,立于东序;于忠与黄门郎元昭扶太子西面哭十余声止。

光摄太尉,奉策进玺绶,太子跪受,服兖冕之服,御太极殿,即皇帝位,光等与夜直群官立庭中,北面稽首称万岁。

昭,遵之曾孙也。

甲寅(初十),北魏宣武帝患病,丁巳(十三日),在式乾殿病笔。

侍中、中书监、太子少傅崔光,侍中、领军将军于忠,詹事王显,中庶子代京人侯刚等人从东宫迎接太子无诩来到显陽殿。

王显想等天亮以后再为太子举行即位仪式,崔光说:“皇位不可以片刻无主,为什么要等到天亮呢?”

王显说:“必须报告中宫皇后。”

崔光说:“皇上驾崩,太子即位,这是国家正常的规定,何必要等侍中宫的旨令呢!”于是,崔光等人请求太子停止哭泣,站在东面;于忠和黄门侍郎元昭搀扶太子面向西哭了十多声后停止了哭泣。

崔光代理太尉的职务,捧着策书献上印玺和绶带,太子跪着接授了,穿上礼服,走上太极殿,即皇帝位。

崔光等人和夜间值勤的官员站立在庭中,向北叩头高呼万岁。

元昭是北魏略陽公元遵的重孙子。

高后欲杀胡贵嫔,中给事谯郡刘腾以告侯刚,刚以告于忠。

忠问计于崔光,光使置贵嫔于别所,严加守卫,由是贵嫔深德四人。

戊午,魏大赦。

己未,悉召西伐、东防兵。

高后想杀掉胡贵嫔,中给事谯郡人刘腾把件事告诉了侯刚,侯刚又告诉给于忠。

于忠向崔光请教计策,崔光就让他将胡贵嫔搬到别的住所,严加守卫,因此胡贵嫔深深地感激这四个人。

戊午(十四日),北魏大赦天下。

己未(十五日),召回全部在西面讨伐蜀国和在东面防范淮地的军队。

骠骑大将军广平王怀扶疾入临,径至太极西庑,哀恸,呼侍中、领军、黄门、二卫,云”身欲上殿哭大行,又须入见主上。”

众皆愕然相视,无敢对者。

崔光攘衰振杖,引汉光武崩赵熹扶诸王下殿故事,声色甚厉,闻者莫不称善。

怀声泪俱止,曰:“侍中以古义裁我,我敢不服!”遂还,仍频遣左右致谢。

骠骑大将军广平王元怀抱病入朝,径直来到太极殿的西殿,悲愤欲绝,叫来侍中、领军、黄门、左右二卫将军,对他们说:“我要亲自上殿哭悼,并要去见圣上。”

众人都惊惧地相互看着,没有敢于答话的人。

崔光整衣举杖,引用汉光武帝死后赵熹扶持诸位藩王下殿的旧事来加以说明,声音和脸色都显得很激动,听的人没有不说好的。

元怀的喊声和眼泪都停了下来,说:“侍中您用古代的事理来教导我,我怎敢不服气!”于是就回去了,回去后仍然多次派手下人来谢罪。

先是高肇擅权,尤忌宗室有时望者,太子太傅任城王澄数为肇所谮,惧不自全,乃终日酣饮,所为如狂,朝廷机要无所关豫。

及世宗殂,肇拥兵于外,朝野不安。

于忠与门下议,以肃宗幼,未能亲政,宜使太保高陽王雍入居西柏堂省决庶政,以任城王澄为尚书令,总摄百揆,奏皇后请即敕授。

王显素有一宠一于世宗,恃势使威,为众所疾,恐不为澄等所容,与中常侍孙伏连等密谋寝门下之奏,矫皇后令,以高肇录尚书事,以显与勃海公高猛同为侍中。

于忠等闻之,托以侍疗无效,执显于禁中,下诏削爵任。

显临执呼冤,直以刀钚撞其掖下,送右卫府,一宿而死。

庚申,下诏如门下所奏,百官总己听于二王,中外悦服。

起初高肇专权,他特别忌恨宗室里面有名望的人,太子太傅任城王元澄多次被高肇诋毁、陷害,害怕不能保全自己,就整天纵酒,做一些象疯子一样的崐举止,朝廷里的重要事务都不参与。

等到宣武帝病笔,高肇统兵在外,朝廷内外都很不安。

于忠和门下省的官员们商议,由于孝明帝年幼,不能亲自执政,建议要让太保高陽王元雍住进西柏堂处理各种政务,并且任命任城王元澄为尚书令,总管大小辟员,而且上报皇后,请她当即用手书授职。

王显一向受宣武帝的一宠一信,凭借权势滥施一婬一威,被众人忌恨,他怕不被元澄等人所容纳,就和中常侍孙伏连等人密谋停止门下省的奏议,伪造皇后的命令,任命高肇录尚书事,任命王显和勃海公高猛等人共同作为侍中。

于忠等人听到这件事,假借服侍皇上治疗无效的罪名,把王显抓入监牢,下令剥夺他的爵位、官职。

王显在被抓时大声喊冤,门卫就用刀环撞击他的腋下,将他送到右卫府,一一夜就丧了命。

庚申(十六日),朝廷下令批准了门下省的奏议,百官各安己职,听命于二位王一爷,朝廷内外都衷心信服。

二月,庚辰,尊皇后为皇太后。

二月庚辰(初七),北魏尊封皇后为皇太后。

魏主称名为书告哀于高肇,且召之还。

肇承变忧惧,朝夕哭泣。

至于羸悴,归至涧,家人迎之,不与相见;辛巳,至阙下,衰服号哭,升太极殿尽哀。

高陽王雍与于忠密谋,伏直寝邢豹等十余人于舍人省下,肇哭毕,引入西庑,清河诸王皆窃言目之。

肇入省,豹等扼杀之,下诏暴其罪恶,称肇自尽,自余亲一党一悉无所问,削除职爵,葬以士礼;逮昏,于厕门出一尸一归其家。

北魏孝明帝自己称名写信给高肇报告丧事,并且召他回朝。

高肇承受着这种变故非常优伤、惊惧,整日哭泣,甚至越来越瘦弱憔悴,回到涧时,家里人迎接他,他却不与他们见面。

辛巳(初八),他来到皇宫前,登上太极殿穿着丧服号哭。

高陽王元雍和于忠秘密商议,将值寝邢豹等十多人埋伏一在舍人省内,等到高肇哭完,把他引入西殿,清河王等众王都偷偷交谈着看着他。

高肇进了舍人省,邢豹等人扼杀了他,接着,下令公布高肇的罪恶,假称高肇自一杀,因此,对他的亲友全都没有加以追究。

又剥夺了他的职务、爵位,用士大夫的礼节安葬他。

到了黄昏,从侧门把他的一尸一体运回他家。

[4]魏之伐蜀也,军至晋寿,蜀人震恐。

傅竖眼将步兵三万击巴北,上遣宁州刺史任太洪自陰平间道入其州,招诱氐、蜀,绝魏运路。

会魏大军北还,太洪袭破魏东洛、除口二戍,声言梁兵断至,氐、蜀翕然从之。

太洪进围关城,竖眼遣统军姜喜等击太洪,大破之,太洪弃关城走还。

[4]北魏的军队攻打蜀地,大军开到晋寿,蜀人非常恐惧。

傅竖眼率领三万步兵攻打巴北,梁武帝派宁州刺史任太洪从陰平抄小路进入州城,招诱氐人、蜀人,并且断绝了北魏军队的运输线路。

正赶上北魏大部队向北返回,任太洪袭击了北魏的东洛、除口二个戍地,并且声称梁朝军队紧接着就会到来,氐人、蜀人都归顺了他。

任太洪进军包一皮围了关城,傅竖眼派统军姜喜等人攻打任太洪,击败了他的部队,任太洪放弃关城逃了回来。

[5]癸未,魏以高陽王雍为太傅、领太尉,清河王怿为司徒,广平王怀为司空。

[5]癸未(初十),北魏任命高陽王元雍担任太傅、兼太尉,清河王元怿为司徒,广平王元怀为司空。

[6]甲午,魏葬宣武皇帝于景陵,庙号世宗。

己亥,尊胡贵嫔为皇太妃。

三月,甲辰朔,以高太后为尼,徙居金墉瑶光寺,非大节庆,不得入宫。

[6]甲午,(二十一日),北魏将宣武帝安葬在景陵,庙号为世宗。

己亥(二十六日),尊胡贵嫔为皇太妃。

三月甲辰朔(初一),使高太后作了尼姑,把她迁居到金墉瑶光寺,不遇到大的节日庆典,不许入宫。

[7]魏左仆射郭祚表称:“萧衍狂悖,谋断川渎,役苦民劳,危亡已兆;宜命将出师,长驱扑讨。”

魏诏平南将军杨大眼督诸军镇荆山。

[7]北魏左仆射郭祚上书宣称:“萧衍狂妄无道,谋划切断山川沟渠,以致国内劳役繁重,百姓疲弊,灭亡的危险已显露出来,我国应当派将出兵,长一驱一直一入,讨伐敌人。”

于是朝廷诏令平南将军杨大眼率领军队镇守荆山。

[8]魏于忠既居门下,又总宿卫,遂专朝政,权倾一时。

初,太和中,军国多事,高祖以用度不足,百官之禄四分减一,忠悉命归所减之禄。

旧制:民税绢一匹别输绵八两,布一匹别输麻十五斤,忠悉罢之。

乙丑,诏文武群官各进位一级。

[8]北魏的于忠既担任侍中,又总管禁卫事务,于是他独揽朝政,权倾一崐时。

起初,在太和年间,国家频繁用兵,孝文帝为了用度不足的原因,把百官的俸禄减少了四分之一。

于忠下令全部恢复了减少的俸禄。

旧法规定:百姓每织一匹绢要交八两绵,每织一匹布要交十五斤麻作为税收,于忠都加以免除。

乙丑(二十二日),朝廷诏令使文武百官每人晋升一级。

[9]夏,四月,浮山堰成而复溃,或言蛟龙能乘风雨破堰,其一性一恶铁,乃运东、西冶铁器数千万斤沈之,亦不能合。

乃伐树为井干,填以巨石,加土其上;缘淮百里内木石无巨细皆尽,负檐者肩上皆穿,夏日疾疫,死者相枕,蝇虫昼夜声合。

[9]夏季四月,浮山堰修成后却又崩溃,有人说蛟龙能乘风雨破坏渠堰,但它本一性一厌恶铁,于是就运来东西两治几千万斤铁器沉在江里,但是也没能使坝合扰。

于是,又伐木交错捆一绑成井字形,把大石头填进去,在上面加上土,以此截流筑坝。

因此,沿着淮河一面里内的树木石头无论大小都被用光,挑担的人肩膀都磨烂了,夏天里疾病成疫,死掉的人互相倾压着,遍地都是,苍蝇蚊虫聚集不散,日夜轰鸣。

[10]魏梁州刺史薛怀吉破叛氐于沮水。

怀吉,真度之子也。

五月,甲寅,南秦州刺史崔暹又破叛氐,解武兴之围。

[10]北魏梁州刺史薛怀吉在沮水打败了叛乱的氐人,薛怀吉是薛真度的儿子。

五月甲寅(十二日),南秦州刺史崔暹又大败叛乱的氐人,从而解除了对武兴的围困。

[11]六月,魏冀州沙门法庆以妖幻惑众,与勃海人李归伯作乱,推法庆为主。

法庆以尼惠晖为妻,以归伯为十住菩萨、平魔军司、定汉王,自号大乘。

又合狂药,令人服之,父子兄弟不复相识,唯以杀害为事。

刺史萧宝寅遣兼长史崔伯击之,伯败死。

贼众益盛,所在毁寺舍,斩僧尼,烧经像,云“新佛出世,除去众魔。”

秋,七月,丁未,诏假右光禄大夫元遥征北大将军以讨之。

[11]六月,北魏冀州僧人法庆用妖术迷惑百姓,与勃海人李归伯一同作乱,并推举法庆作首领。

法庆以尼姑惠晖为妻,让李归伯当十住菩萨、平魔军司、定汉王。

自己则号称“大乘”。

他又配置狂药,让人服用了这种药后,父子兄弟不再相认,只知道杀人害命。

刺史萧宝寅派兼长史崔伯攻打法庆的叛军,崔伯战败而死。

众叛贼气焰更加嚣张,所到之处毁坏寺庙,斩杀僧尼,烧毁经像,还说:“新佛出世,除去众魔”。

秋季,七月丁未(初五),朝廷诏令右光禄大夫元遥作为征北大将军去讨伐法庆。

[12]魏尚书裴植,自谓人门不后王肃,以朝廷处之不高,意常怏怏,表请解官隐嵩山,世宗不许,深怪之。

及为尚书,志气骄满,每谓人曰:“非我须尚书,尚书亦须我。”

每入参议论,好面讥毁群官,又表征南将军田益宗,言:“华、夷异类,不应在百世衣冠之上。”

于忠、元昭见之切齿。

[12]北魏尚书裴植,自以为门第不比王肃低,因在朝廷里官位不高而常常怏怏不快,就上书请求辞去官职,退隐到嵩山,宣武帝不同意,并且认为他很怪。

等他作了尚书,志高气傲,常常对人说:“不是我想作尚书,是尚书要由我来作。”

每次他入朝晋见,议论政事时,他都喜欢当面讥讽伤害众位官员。

他还上表诋毁征南将军田益宗,说道:“汉人、夷人种类不同,不应当让夷人位在百世衣冠的汉人之上。”

于忠和元昭见了他,都恨得咬牙切齿。

尚书左仆射郭祚,冒进不已,自以东宫师傅,望封侯、仪同,诏以祚为都督雍·岐·华三州诸军事、征西将军、雍州刺吏。

尚书左仆射郭祚,总是企图升官,自认为是太子的师傅,就希望也被封侯和封为开府仪同三司,于是朝廷诏令郭祚为都督雍、岐、华三州诸军事,征西将军及雍州刺吏。

祚与植皆恶于忠专横,密劝高陽王雍使出之;忠闻之,大怒,令有司诬奏其罪。

尚书奏:“羊祉告植姑子皇甫仲达云‘受植旨,诈称被诏,帅合部曲欲图于忠’。

臣等穷治,辞不伏引;然众证明,准律当死。

众证虽不见植,皆言‘仲达为植所使,植召仲达责问而不告列’。

推论情状,不同之理不可分明,不得同之常狱,有所降减,计同仲达处植死刑。

植亲帅城众,附从王化,依律上议,乞赐裁处。”

忠矫诏曰:“凶谋既尔,罪不当恕;虽有归化之诚,无容上议,亦不须待秋分。”

八月,己亥,植与郭祚及都水使者杜陵韦隽皆赐死。

隽,祚之婚家也。

忠又欲杀高陽王雍,崔光固执不从,乃免雍官,以王还第崐。

朝野冤愤,莫不切齿。

郭祚和裴植都讨厌于忠专权无道,暗中劝高陽王元雍让他离开朝廷。

于忠听后万分愤恨,命令有关部门诬告郭祚、裴植犯了罪。

尚书诬告说:“羊祉报告裴值的表弟皇甫仲达说:‘我受了裴植的命令,假称受圣上的旨令,率领部曲想要图谋于忠。

’我们已经审理完毕,他们虽然不认罪,但是各种证据都很清楚,按法律应判死刑。

这些证据中虽没有直接是裴植的,但大家都说:‘皇甫仲达是被裴植指挥,裴植曾叫来皇甫仲达责问他,但没有告发他。

’按常理推算,看不出来他们之间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因此不能和其他案子一样,减轻他的罪过,所以一致提议对裴植处以和皇甫仲达一样的死刑。

裴植曾经亲自率领全城的人马归顺我国,按法律条文作以上议处,但请作出裁决。”

于忠假传圣旨说:“罪行已经犯下,他的罪恶不能宽恕;虽然也有过诚心归顺我们的行为,但不必再经审理,也不用等秋分过后再判死刑。”

八月乙亥(初五),裴植和郭祚以及都水使者杜陵、韦隽都被赐死。

韦隽是郭祚的亲家。

于忠又想杀高陽王元雍,崔光坚决不同意,于是就罢免了元雍的官职,以亲王的身份回到了他的王府。

朝廷内外都含冤忍愤,没有人不咬牙切齿。

[13]丙子,魏尊胡太妃为皇太后,居崇训宫。

于忠领崇训卫尉,刘腾为崇训太仆,加侍中,侯刚为侍中抚军将军。

又以太后父国珍为光禄大夫。

[13]丙子(初六),北魏尊封胡太妃为皇太后,让她住进崇训宫。

于忠担任崇训宫的卫尉,刘腾担任崇训宫的太仆,加官侍中,侯刚为侍中抚军将军。

又封胡太后的父亲胡国珍为光禄大夫。

[14]庚辰,定州刺史田超秀帅众三千降魏。

[14]庚辰(初十),梁朝定州刺史田超秀率领三千兵马投降了北魏。

[15]戊子,魏大赦。

[15]戊子(十八日),北魏实行大赦。

[16]己丑,魏清河王怿进位太傅,领太尉,广平王怀为太保,领司徒,任城王澄为司空。

庚寅,魏以车骑大将军于忠为尚书令,特进崔光为车骑大将军,并加开府仪同三司。

[16]己丑(十九日),北魏清河王元怿晋升太傅的职位,兼任太尉,广平王元怀作了太保,兼任司徒,任城王元澄任司空。

庚寅(二十日),北魏孝明帝任命车骑大将军王忠为尚书令,特进崔光为车骑将军,并加封开府仪同三司。

[17]魏江陽王继,熙之曾孙也,先为青州刺史,坐以良人为婢夺爵。

继子叉娶胡太后妹,壬辰,诏复继本封,以叉为通直散骑侍郎,叉妻为新平郡君,仍拜女侍中。

[17]北魏江陽王无继是元熙的曾孙。

他原来是青州刺史,因为犯了把良民的女孩当作婢女的罪被剥夺了爵位。

元继的儿子元叉娶了胡太后的妹妹,壬辰(二十二日),北魏孝明帝下令恢复了元继的原封位,让元叉作了通值散骑侍郎。

元叉的妻子是新平郡君,仍担任了女侍中的职务。

群臣奏请太后临朝称制,九月,乙未,灵太后始临朝听政,犹称令以行一事,群臣上书称殿下。

太后聪悟,颇好读书属文,射能中针一孔,政事皆手笔自决。

加胡国珍侍中,封安定公。

众大臣上书请求太后临朝,她的命令称为“制”,作行皇帝的权力,九月乙未(疑误),胡太后开始临朝听政,但还是不称“制”而称令,大臣们上书仍称呼她为殿下。

太后聪明机智,非常喜一爱一读书写作,射箭能射中针一孔,一切政务都亲手批阅处理。

她提拔胡国珍为侍中,封为安定公。

自郭祚等死,诏令生杀皆出于忠,王公畏之,重足胁息。

太后既亲政,乃解忠侍中、领军、崇训卫尉,止为仪同三司、尚书令。

后旬余,太后引门下侍官于崇训宫,问曰:“忠在端揆,声望何如!”咸曰:“不称厥任。”

乃出忠为都督冀·定·瀛三州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冀州刺史;以司空澄领尚书令。

澄奏:“安定公宜出入禁中,参谘大务”,诏从之。

自从郭祚等人死后,诏书、命令、生杀予夺之权都由于忠决定,王公们都畏惧他,人人蹑手蹑脚、敛声屏气。

太后亲政后,就解除了于忠侍中、领军、崇训卫尉的职务,只让他作仪同三司、尚书令。

过了十几天,太后把门下侍官叫到崇训宫,问道:“于忠在朝廷中为百官之首,声望如何?”

众人都说:“他不称职。”

于是就让于忠出朝任都督冀、定、瀛三州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崐冀州刺史;让司空元澄兼任尚书令。

元澄上书说:“安定公应当可以出入宫禁,并参议重大事务。”

诏令批准了他的请求。

甲寅,魏元遥破大乘贼,擒法庆并渠帅百余人,传首洛陽。

甲寅(十四日),北魏将领元遥击败了大乘贼,擒获法庆和他手下一百多人,将他们斩首并把首级送往洛陽。

[19]左游击将军赵祖悦袭魏西硖石,据之以一逼一十寿陽;更筑外城,徙缘淮之民以实城内。

将军田道龙等散攻诸戍,魏扬州刺史李崇分遣诸将拒之。

癸亥,魏遣假镇南将军崔亮攻西硖石,又遣镇东将军萧宝寅决淮堰。

[19]梁朝左游击将军赵祖悦在西硖石一带袭击了北魏军队,并以西硖石为根据地一逼一十近寿陽,又筑起外城,将淮河周围的百姓都迁进来充实内城。

将军田道龙等人分别去攻打北魏的各个寨堡,北魏扬州刺史李崇分别派遣众将领去抵抗。

癸亥(二十三日),北魏派遣代理镇南将军崔亮攻打西硖石,又派镇东将军萧宝寅掘开淮河堰。

[20]冬,十月,乙酉,魏以胡国珍为中书监、仪同三司,侍中如故。

[20]冬季,十月乙酉(十六日),北魏任命胡国珍为中书监、认同三司,并保留侍中的职务。

[21]甲午,弘化太守杜桂举郡降魏。

[21]甲午(二十五日),弘化太守杜桂率领全郡投降北魏。

[22]初,魏于忠用事,自言世宗许其优转;太傅雍等皆不敢违,加忠车骑大将军。

忠又自谓新故之际有定社稷之功,讽百僚令加已赏;雍等议封忠常山郡公。

忠又难于独受,乃讽朝廷,同在门下者皆加封邑,雍等不得已复封崔光为博平县公,而尚书元昭等上诉不已。

太后敕公卿再议,太傅怿等上言:“先帝升遐,奉迎乘舆,侍卫省闼,乃臣子常职,不容以此为功。

臣等前议授忠茅土,正以畏其威权,苟免暴戾故也。

若以功过相除,悉不应赏,请皆追夺。”

崔光亦奉送章绶茅土,表十余上,太后从之。

[22]当初,北魏的于忠掌握朝中权力,自称宣武帝答应加封他,太傅元雍等人都不敢违背圣旨,于是加封于忠为车骑大将军。

于忠又自认为在新旧交替时有安定国家政权的功劳,示意官员们上书建议给他增加奖赏,因此元雍等议封于忠为常山郡公。

于忠却又不敢独享,就示意给在门下省的人一同增加封地。

元雍等人不得已只好又封崔光为博平县公,而尚书元照等人不断地上书投诉。

胡太后就命令大臣们再次商议,太傅元怿等人上书说:“先帝升天后,迎接新主、保护防卫,本是作臣子的正常职务,不应当把这个当作功劳。

我们从前建议授与于忠封地,正因为畏惧他的威风和权势,不过想暂时免除残暴的行为。

如果把功劳和过失相抵,全不应当奖赏,请求全部追还封赏。”

崔光也送还封地和官爵,书表递上了十几份,太后终于采纳了。

高陽王雍上表自劾,称“臣初入柏堂,见诏旨之行一由门下,臣出君行,深知其不可而不能禁;于忠专权,生杀自恣,而臣不能违。

忠规欲杀臣,赖在事执拒;臣欲出忠于外,在心未行,返为忠废。

忝官一尸一禄,孤负恩私,请返私门,伏听司败。”

太后以忠有保护之功,不问其罪。

十二月,辛丑,以忠为太师,领司州牧,寻复录尚书事,与太傅怿、太保怀、侍中胡国珍入居门下,同厘庶政。

高陽王元雍上书自责,说道:“我刚刚进入柏堂时,看到圣上的诏书旨令都由门下省作主,臣子作主,国君执行,深知这种事不该发生但却不能禁止。

于忠独揽朝权,随意生杀予夺,但是我不敢违抗。

于忠一心想杀掉我,幸亏在位任事的崔光坚持不允许。

我想把于忠逐出京外,心愿还没达到就被于忠破坏。

我这样不理政务空食俸禄,辜负了圣上对我的恩惠,请将我免去职位遣返回家,心甘情愿地听从司寇的处置。”

太后因为于忠有过保护她的功劳,没有查问他的罪过。

十二月辛丑(疑误),任命于忠为太师,兼任司州牧,不久又重任录尚书事,和太傅元怿、太保元怀、侍中胡国珍居住在门下省,一同治理朝政。

[23]己酉,魏崔亮至硖石,赵祖悦逆战而败,闭城自守,亮进围之。

[23]己酉(十七日),北魏崔亮来到硖石,赵祖悦迎战崔亮失败,只好闭城坚守,崔亮进兵包一皮围了他们。

[24]丁卯,魏主及太后谒景陵。

[24]丁卯(疑误),北魏孝明帝和太后参拜景陵。

[25]是冬,寒甚,淮、泗尽冻,浮山堰士卒死者什七八。

[25]这一年冬季,异常寒冷,淮河、泗水都结了冰,浮山堰的兵士死掉十分之七八。

[26]魏益州刺史傅竖眼,一性一清素,民、獠怀之。

龙骧将军元法僧代竖眼为益州刺史,素无治干,加以贪残;王、贾诸姓,本州士族,法僧皆召为兵。

葭萌民任令宗因众心之患魏也,杀魏晋寿太守,以城来降,民、獠多应之;益州刺史鄱陽王恢遣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张齐将兵三万迎之。

法僧,熙之曾孙也。

[26]北魏益州刺史傅竖眼,生一性一清淡简朴,百姓和獠人都依附他。

龙骧将军元法僧代替傅竖眼作益州刺史,他一向缺乏政治才能,而且还非常贪婪残暴,姓王和姓贾的人,都是这个州的士族大户,元法僧都招收他们当兵。

葭萌人任令宗因为众人心中都怨恨北魏,就杀了北魏晋寿太守,献城投降了梁朝,百姓、獠人一大部分都响应他。

益州刺史鄱陽王元恢派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张齐率领三万兵马迎战敌人。

元法僧是元熙的曾孙。

[27]魏岐州刺史赵王谧,之子也,为政暴虐。

一旦,闭城门大索,执人而掠之,楚毒备至,又无故斩六人,阖城凶惧;众遂大呼,屯门,谧登楼毁梯以自固。

胡太后遣游击将军王靖驰谕城人,城人开门谢罪,奉送管,乃罢谧刺史。

谧妃,太后从女也。

至洛,除大司农卿。

[27]北魏岐州刺史赵王元谧是元的儿子,他为政暴虐无道。

一天,他命令关闭城门大肆搜捕,抓到人就拷打,施展各种酷刑,并且无故杀了六个人,全城人都惊恐万分。

百姓就大声呼喊,攻占城门,元谧登上城楼毁坏了梯子来保护自己。

胡太后派游击将军王靖骑着驿马晓谕城中百姓,城中百姓打开城门请罪,交还锁匙,于是罢免了元谧刺史的职务。

元谧的妃子是胡太后的干女儿。

元谧到了洛陽,被任命为大司农。

太后以魏主尚幼,未能亲祭,欲代行祭事,礼官博议以为不可。

太后以问侍中崔光,光引汉和熹邓太后祭守庙故事,太后大悦,遂摄行祭事。

胡太后因为孝明帝年龄尚幼,不能亲理朝政,便想代替他进行祭祀之事,礼官多方议论后认为不可以。

太后以这事询问侍中崔光,崔光引用汉朝和熹邓太后祭宗庙的旧事,认为可以,太后非常高兴,于是代行祭祀的事务。

[28]魏南荆州刺史恒叔兴表请不隶东荆州,许之。

[28]北魏南荆州刺史桓叔兴上书请求不再隶属东荆州,被批准。

十五年(丙申、516)

十五年(丙申,公元516年)

[1]春,正月,戊辰朔,魏大赦,改元熙平。

[1]春季,正月戊辰(初一),北魏大赦天下,改年号为熙平。

[2]魏崔亮攻硖石未下,与李崇约水陆俱进,崇屡违期不至。

胡太后以诸将不壹,乃以吏部尚书李平为使持节、镇军大将军兼尚书右仆射,将步骑二千赴寿陽,别为行台,节度诸军,如有乖异,以军法从事。

萧宝寅遣轻车将军刘智文等渡淮,攻破三垒;二月,乙巳,又败将军坦孟孙等于淮北。

李平至硖石,督李崇、崔亮等水陆进攻,无敢乖互,战屡有功。

[2]北魏崔亮攻打硖石城没能攻下来,就和李崇约定水陆并进,李崇多次违反约定时间不来。

胡太后因为众将不和,就委任吏部尚书李平为使持节、镇军大将军兼尚书右仆射,率领步兵、骑兵二千人赶到寿陽,另立行台,指挥调遣各部队,如果有违抗不听命令的人,便用军法来制裁。

萧宝寅派轻军将军刘智文等人渡过淮河,攻破了三座营垒。

二月乙巳(初八),又大淮河北部打败了将军垣孟孙等人。

李平来到硖石,督促李崇、崔亮等军队水陆并进,没有人敢违背命令,几次作战都获胜。

上使左卫将军昌义之将兵救浮山,未至,康绚已击魏兵,却之。

上使义之与直王神念溯淮救硖石。

崔亮遣将军博陵崔延伯守下蔡,延伯与别将伊雍瓮生夹淮为营。

延伯取车轮去辋,削锐其辐,两两接对,一揉一竹为,贯连相属,并十余道,横水为桥,两头施大鹿卢,出没随意,不可烧斫。

既断赵祖悦走路,又令战舰不通,义之、神念屯梁城不得进。

李平部分水陆攻硖石,克其外城;乙丑,祖悦出降,斩之,尽俘其众。

梁武帝派左卫将军昌义之领兵去解救浮山,军队没有赶到时,康绚已经开始攻打北魏军队,击退了他们。

梁武帝派昌义之和直王神念溯淮河而上以援救硖石。

崔亮派遣将军博陵人崔延伯驻守下蔡,崔延伯和副将伊瓮生沿着淮河崐两岸扎营。

崔延伯把车轮的外周去掉,把轮辐削尖,每两辆车对接在一起,用柔软的竹子作成竹索,连贯并列起来,十多辆车并在一起,横在水里作为桥梁,两头设置大辘轳,使桥可以随意出没,不容易烧毁。

既切断了赵祖悦的逃路,又使战船不能通行,昌义之、王神念驻扎在梁城不能够前进。

李平部署军队分水陆攻打硖石,攻克了外城。

乙丑(二十八日),赵祖悦出城投降,被杀掉,他的部下都被俘获。

胡太后赐崔亮书,使乘胜深入。

平部分诸将,水陆并进,攻浮山堰;亮违平节度,以疾请还,随表辄发。

平奏处亮死刑,太后令曰:“亮去留自擅,违我经略,虽有小捷,岂免大咎!但吾摄御万机,庶几恶杀,可听特以功补过。”

魏师遂还。

胡太后赐给崔亮书信,命令他乘胜深入。

李平分派各将领从水旱两路一同出发,攻打浮山堰。

崔亮违抗李平的指挥,借口患病请求撤还,并且刚刚上书就撤军了。

李平上书建议判处崔亮死刑,太后下命令说:“崔亮进退自作主张,违背了我的战略计划,虽然获得了一些小的胜利,怎么能免除大的罪过!但是我一日理万机,希望不要轻易杀戮,可以听任他将功赎罪。”

于是北魏军队就返回了。

[3]魏中尉元匡奏弹于忠“幸国大灾,专擅朝命,裴、郭受冤,宰辅黜辱。

又自矫旨为仪同三司、尚书令,领崇训卫尉,原其此意,欲以无上自处。

既事在恩后,宜加显戮,请遣御史一人就州行决。

自去岁世宗晏驾以后,皇太后未亲览,以前诸不由阶级,或发门下诏书,或由中书宣敕,擅相拜授者,已经恩宥,正可免罪,并宜追夺。”

太后令曰:“忠已蒙特原,无宜追罪,余如奏。”

[3]北魏中尉元匡上书揭发于忠“借着国家有难,独揽大权,使裴植、郭祚蒙受冤屈,宰相贬黜受辱,并且又自己假造圣旨当了仪同三司、尚书令,还兼任崇训卫尉。

推论他的这番心意,是想自处至尊之位,既然事情发生在大赦之后,应当公开诛戮,请求派一位御史到州里去执行处决。

自从去年宣武帝去世以后,皇太后没能亲理朝政,因此以前各种事不按规定办理,有的由门下省发出诏书,有的由中书省宣布敕令,擅自相互封任,已经受到皇恩宽恕的,确实应当免罪,但也应当追回封授。”

皇太后说:“于忠已经受到了特别的宽恕,不好再追究罪责了,其他的都同意你的意见。”

匡又弹侍中侯刚掠杀羽林。

刚本以善烹调为尚食典御,凡三十年,以有德于太后,颇专恣用事,王公皆畏附之。

延尉处刚大辟,太后曰:“刚因公事掠人,邂逅致死,于律不坐。”

少卿陈郡袁翻曰:”‘邂逅’,谓情状已露,隐避不引,考讯以理者也。

今此羽林,问则具首,刚口唱打杀,挝筑非理,安得谓之‘邂逅’!”太后乃削刚户三百,解尚食典御。

元匡又弹劾侍中侯刚捕杀羽林卫士。

侯刚本来凭着善于烹调作了尚食典御,大约作了三十年。

因为对太后有恩,非常专横霸道,王公大臣都害怕他并且依附他。

廷尉判处侯刚死刑,太后说:“侯刚是为公事抓人,不经意使人死掉了,按法律不应处死。”

少卿陈郡人袁翻说:“您所谓的‘不经意’是指罪证已经暴露,却掩藏起来不肯招认,于是就按法律拷问他们。

现在被侯刚打死的这个羽林卫士,问他什么就供认什么,侯刚却嘴里大叫打死他,无理拷打,怎能说是‘不经意’!”于是太后才削除了侯刚三面户封邑,解除了他尚食典御的职务。

[4]三月,戊戌朔,日有食之。

[4]三月戊戌朔(初一),出现日食。

[5]魏论西硖石之功,辛未,以李崇为骠骑将军,加仪同三司,李平为尚书右仆射,崔亮进号镇北将军。

亮与平争功于禁中,太后以亮为殿中尚书。

[5]北魏朝廷议论给西硖石之战中的将领行赏,辛未(初四),任命李崇为骠骑将军,加封仪同三司,李平为尚书右仆射,崔亮增加镇北将军的封号。

崔亮和李平在朝廷中争夺功劳,最后太后让崔亮作了殿中尚书。

[6]魏萧宝寅在淮堰,上为手书诱之,使袭彭城,许送其国庙及室家诸从还北,宝寅表上其书于魏朝。

[6]北魏萧宝寅驻扎在淮河坝上,梁武帝写了亲笔信招诱他,让他攻打彭城,答应把他的国庙和妻妾弟兄子侄们送到北方,萧宝寅把梁武帝的信呈交给北魏朝廷。

[7]夏,四月,淮堰成,长九里,下广一百四十丈,上广四十五丈,高二十崐丈,树以杞柳,军垒列居其上。

[7]夏季,四月,淮河大坝修成,长九里,下宽一百四十丈,上宽四十五丈,高二十丈,种上了杞柳树,军营就驻扎在坝上。

或谓康绚曰:“四渎,天所以节宣其气,不可久塞,若凿东注,则游波宽缓,堰得不坏。”

绚乃开东注。

又纵反间于魏曰:“梁人所惧开,不畏野战。”

萧宝寅信之,凿山深五丈,开北注,水日夜分流犹不减,魏军竟罢归。

水之所及,夹淮方数百里。

李崇作浮桥于硖石戍间,又筑魏昌城于八公山东南,以备寿陽城坏,居民散就冈陇,其水清彻,俯视庐舍冢墓,了然在下。

有人对康绚说:“四河,是天用来宣泄它的‘真气’的,不能够长久地阻塞它,如果凿开水向东灌,那么流水宽缓,大坝才能不破坏。”

康绚就凿开水东灌。

又对北魏使用反间计,说:“梁朝人怕的是掘开水,不怕攻城野战。”

萧宝寅相信了,凿山五丈多深,掘开水向北灌注,水日夜分流仍然不见减少,北魏军队竟然撤军回去了。

水到之处,沿淮河方圆数百里都成了泽国。

李崇在硖石戌之间搭起浮桥,又在八公山东南筑起魏昌城,来防备寿陽城被毁坏,居民们分散到山丘上。

水非常清流澈,向下俯视,房屋墓一穴一都清晰地浮在水中。

初,堰起于徐州境内,刺史张豹子宣言,谓己必掌其事;既而康绚以他官来监作,豹子甚惭。

俄而敕豹子受绚节度,豹子遂谮绚与魏交通,上虽不纳,犹以事毕征绚还。

起初,淮河坝从徐州境内建起,刺史张豹子宣称,认为自己一定能掌管这件事,等到后来康绚以其他的官职来监督建坝,张豹子非常恼怒。

不久,张豹子受令由康绚管辖,他就诬告康绚和北魏勾通,梁武帝虽然没有听信他的话,却用工程完毕为理由召回了康绚。

[8]魏胡太后追思于忠之功,曰:“岂宜以一谬弃其余勋!”复封忠为灵寿县公,亦封崔光为平恩县侯。

[8]北魏胡太后追忆于忠的功劳,说:“怎么能凭着一次错误就不承认他的其他功绩!”便重新封于忠为灵寿县公,也封崔光为平恩县侯。

[9]魏元法僧遣其子景隆将兵拒张齐,齐与战于葭萌,大破之,屠十余城,遂围武兴。

法僧婴城自守,境内皆叛,法僧遣使间道告急于魏。

魏驿召镇南军司傅竖眼于淮南,以为益州刺史、西征都督,将步骑三千以赴之。

竖眼入境,转战三日,行二百余里,九遇皆捷。

五月,竖眼击杀梁州刺史任太洪。

民、獠闻竖眼至,皆喜,迎拜于路者相继。

张齐退保白水,竖眼入州,白水以东民皆安业。

[9]北魏元法僧派他的儿子元景隆带兵抗击张齐,张齐与景隆在葭萌作战,大败景隆,在十多个城市进行屠一杀,最后包一皮围了武兴。

元法僧闭城固守,境内军民都背叛了他,元法僧派使节从小路去向北魏告急。

北魏用驿车从淮南召回镇南军司傅竖眼,让他作益州刺史、西征都督,率领步兵、骑兵三千人开赴武兴。

傅竖眼进入武兴境内,转战三天,走了二百多里,作战九次都取得胜利。

五月,傅竖眼杀死了梁州刺史任太洪。

百姓、獠人听说傅竖眼来到,都很高兴,在路上欢迎接待的人络绎不绝。

张齐退回去保卫白水,傅竖眼进入梁州,白水城以东的百姓都安居乐业了。

魏梓潼太守苟金龙领关城戍主,梁兵至,金龙疾病,不堪部分,其妻刘氏帅厉城民,乘城拒战,百有余日,士卒死伤过半。

戍副高景谋叛,刘氏斩景及其一党一与数千人,自余将士,分衣减食,劳逸必同,莫不畏而怀之。

井在城外,为梁兵所据,会天大雨,刘氏命出公私布绢及衣服悬之,绞而取水,城中所有杂物悉储之。

竖眼至,梁兵乃退,魏人封其子为平昌县子。

北魏梓潼太守苟金龙兼任关城戍主,梁朝军队来到时,苟金龙病重,不能指挥。

他的妻子刘氏率领振作的城中百姓,凭借城池抗击敌兵,打了一百多天,兵士死伤过半。

副将高景陰谋叛变,刘氏杀掉高景以及他的同一党一几十人,对剩下的将士,平分粮食和衣物,劳逸相同,众人莫不既畏惧她又依赖她。

水井位于城外,被梁兵把守,正赶上天下大雨,刘氏命令拿出公家和私人的布、绢和衣服接雨,然后绞布取水,用城里所有的器一具储存水。

傅竖眼来到,梁兵才撤退,北魏封她的儿子为平昌县子。

[10]六月,庚子,以尚书令王莹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袁昂为左仆射,吏部尚书王为右仆射。

,俭之子也。

[10]六月庚子(初五),梁朝任命尚书令王莹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任命尚书右仆射袁昂为左仆射,吏部尚书王为右仆射。

王是王俭的儿子。

[11]张齐数出白水,侵魏葭萌,傅竖眼遣虎威将军强虬攻信义将军杨兴起,杀之,复取白水。

宁朔将军王光昭又败于陰平,张齐亲帅骁勇二万余人与傅竖眼战,秋,七月,齐军大败,走还,小剑、大剑诸戍皆弃城走,东益州复入于魏。

[11]张齐多次从白水出兵,侵犯北魏的葭萌,傅竖眼派虎威将军强虬攻打信义将军杨兴起,杀死了他,重新夺取了白水。

宁朔将军王光昭又在陰平被打败,张齐亲自率领二万多勇士和傅竖眼作战。

秋季,七月,张齐的军队大败,逃了回去,小剑、大剑两地的驻军都弃城逃跑,东益州重新回归北魏。

[12]八月,乙巳,魏以胡国珍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雍州刺史。

国珍年老,太后实不欲令出,止欲示以方面之荣;竟不行。

[12]八月乙巳(十一日),北魏任命胡国珍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雍州刺史。

胡国珍年老,太后实际上不想让他出行,只不过想给他统治一方的荣誉,所以最终也没有出行。

[13]康绚既还,张豹子不复修淮堰。

九月,丁丑,淮水暴一涨,堰坏,其声如雷,闻三百里,缘淮城戍村落十余万口皆漂入海。

初,魏人患淮堰,以任城王澄为大将军、大都督南讨诸军事,勒众十万,将出徐州来攻堰,尚书右仆射李平以为“不假兵力,终当自坏。”

及闻破,太后大喜,赏平甚厚,澄遂不行。

[13]康绚回去之后,张豹子不再修建淮河堰。

九月丁丑(十三日),淮河水急剧上涨,河堰被冲毁,决堤声象雷鸣一样,三百里以内都能听到。

沿着淮河的城镇村庄有十多万人被漂入海中。

当初,北魏人担心淮河堰的修建会造成危害,就任命任城王元澄为大将军、大都督南讨诸军事,统率十万大军,即将从徐州出兵攻打淮河堰,尚书右仆射李平认为:“不需要动用兵力,淮河堰最后也会自己毁掉。”

等到听说河堰已冲毁,太后非常高兴,赏赐李平很多东西,元澄于是也没有出兵。

[14]壬辰,大赦。

[14]壬辰(二十八日),梁朝颁布大赦令。

[15]魏胡太后数幸宗戚勋贵之家,侍中崔光表谏曰:“《礼》,诸侯非问疾吊丧而入诸臣之家,谓之君臣为谑。

不言王后夫人,明无适臣家之义。

夫人,父母在有归宁,没则使卿宁。

汉上官皇后将废昌邑,霍光,外祖也,亲为宰辅,后犹御武帐以接群臣,示男一女之别也。

今帝族方衍,勋贵增迁,祗请遂多,将成彝式。

愿陛下简息游幸,则率土属赖,含生仰悦矣。”

[15]北魏胡太后多次驾临皇室贵戚以及功臣显贵的家中,侍中崔光上书劝谏说:“《礼记》上讲,诸侯如果不是为了慰问病人或追悼死人而进入大臣的家中,就叫作君臣之间失礼戏谑。

没有提到王后夫人,是为了表明她们根本没有去大臣家的道理。

诸侯的夫人,父母在时可以回家问侯,父母不在就派大臣去问侯。

汉朝的上官皇后将要废掉昌邑王时,霍光是她的外祖父,担任宰相,皇后仍然悬挂武帐来接见众大臣,是为了表明男一女要加以区分。

现在皇族正当繁衍兴盛之时,宗戚勋贵升官的很多,请您的人就多起来了,快要成为常规了。

希望您减少和停止出游探视,如此则天下归心,众生仰戴。”

任城王澄以北边镇将选举弥轻,恐贼虏边,山陵危迫,奏求重镇将之选,修警备之严,诏公卿议之。

廷尉少卿袁翻议,以为“比缘边州郡,官不择人,唯论资极。

或值贪一污之人,广开戍逻,多置帅领,或用其左右姻亲,或受人货财请属,皆无防寇之心,唯有聚敛之意。

其勇力之兵,驱令抄掠,若遇强敌,即为奴虏,如有执获,夺为己富。

其赢弱老小之辈,微解金铁之工,少闲草木之作,无不搜营穷垒,苦役百端。

自余或伐木深山,或芸草平陆,贩贸往还,相望道路。

此等禄既不多,赀亦有限,皆收其实绢,给其虚粟,穷其力,薄其衣,用其功,节其食,绵冬历夏,加之疾苦,死于沟渎者什常七八。

是以邻敌伺间,扰我疆埸,皆由边任不得其人故也。

愚谓自今已后,南北边诸藩及所统郡县府佐、统军至于戍主,皆令朝臣王公已下各举所知,必选其才,不拘阶级;若称职及败官,并所举之从随事赏罚。”

太后不能用。

及正光之末,北边盗贼群起,遂一逼一十旧都,犯山陵,如澄所虑。

任城王元澄认为对北部边境的守将选择任用得太轻率,难以放心,恐怕敌崐人会觊觎边境,皇陵受到危害,于是上书请求注重守边将领的选派,严整防守的纪律,胡太后下令让百官商议这个意见。

廷尉少卿袁翻认为:“近来过境州郡中,封官从不按照人才选择,只是论资排辈。

有时碰上贪一污的官员,大量开设哨所,过多地设置将领,有的人重用他的亲属,有的人接受别人求官的贿赂,全无防范敌人的意识,只有聚敛钱财和贪心。

那些勇一猛有力的兵士,就被驱赶着去抢劫掠夺,如果碰到强大的敌兵,就被俘虏,如果捕获到东西,就变成自己的财富。

那些瘦弱年老和年少的人,稍微懂一些冶炼技艺以及木工手艺的,都被从营垒中搜寻出来,让他们遭受百般的苦役。

其余的人有的在深山中伐木,有的在平地锄草,来回贩运作买卖的人在路上川流不息。

这些人的钱饷不足,供给也有限,都收他们实绢,不给他们现粮,用尽他们的一精一力,减少他们的衣物,使用他们的人工,却限制他们饮食,让他们一年四季不止息地干,再加上疾病劳苦,死在沟壕中的人十有七八。

因此,境外的敌人寻找时机来侵扰我们的边境,这都是由于边境官员的任用不能称职造成的。

我认为从现在开始,南北边境各藩镇以及所管辖的各郡县府佐、统军到戍主,都应由朝廷大臣中王公以下的人举荐他们所了解的人来担任,一定要选拔合适的人才,不拘于出身等级,如果所推荐的人称职或渎职,就连同举荐的人一同赏或罚。”

太后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到了正光末年,北部边郡的强盗蜂拥而起,终于一逼一十近旧都,侵犯皇陵,正象元澄所担心的那样。

[16]冬,十一月,交州刺史李斩交州反者阮宗孝,传首建康。

[16]冬季,十一月,梁朝交州刺史李杀死了交州叛乱的阮宗孝,将他的首级送到了国都建康。

[17]初,魏世宗作瑶光寺,未就,是岁,胡太后又作永宁寺,皆在宫侧;又作石窟寺于伊阙口,皆极土木之美。

而永宁尤盛,有金像高丈八者一,如中人者十,玉像二。

为九层浮图,掘地筑基,下及黄泉;浮图高九十丈,上刹复高十丈,每夜静,铃铎声闻十里。

佛殿如太极殿,南门如端门。

僧房千间,珠玉锦绣,骇人心目。

自佛法入中国,塔庙之盛,未之有也。

扬州刺史李崇上表,以为“高祖迁都垂三十年,明堂未修,太学荒废,城阙府寺颇亦颓坏,非所以追隆堂构,仪刑万国者也。

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事不两兴,须有进退,宜罢尚方雕一靡一之作,省永宁土木之功,减瑶光材瓦之力,分石窟镌琢之劳,及诸事役非急者,于三时农隙修此数条,使国容严显,礼化兴行,不亦休哉!”太后优令答之,而不用其言。

[17]当初,北魏宣武帝修建瑶光寺,没能建成。

这一年,胡太后又修建永宁寺,都建在宫殿旁边。

又在伊阙口修筑了石窟寺,都穷尽了土木建筑的华美。

其中永宁寺尤其壮丽,有一座高一丈八尺的金像,十座普通人高的金像,两座玉像。

还建了一座九层佛塔,挖筑地基时,把地下的泉水都挖出来了。

佛塔高九十丈,顶上面的柱子还有十丈高,每当夜深人静,塔上的铃铎声十里以外都听得到。

佛殿如同太极殿,南门如同端门。

其中有一千间僧人住房,珍珠玉石锦绣琳琅,使人心摇目眩。

自从佛教传入中原,这样壮观的塔庙从未有过。

扬州刺史李崇上书,认为:“高祖迁都将近三十年了,宫殿没能加以修筑,太学也荒废了,城楼府庙也很多都残破了,这不是发扬光大祖宗的基业,作为万国表率的样子。

现在国子监虽然有学官的名义,却没有教授学生的实际效用,这与那不能纺织的兔丝、不能收获的燕麦、不能簸扬的南箕、不能盛酒的北斗有什么不同呢?事情不能两全其美,应当有进有退,所以应当停止尚方署中雕缕奢一靡一的劳作,节减永宁寺土木修建的事情,减少瑶光寺木材砖瓦的费用,分散修筑石窟的劳力,连同那些不急用的劳役一同都加以减省,等到农闲时节再修建上面所说那些需修缮的建筑,使国家威严显赫,礼仪教化大兴,岂不是真正美好吗?”

太后宽容地回答了他的建议,却没有采用他的意见。

太后好事佛,民多绝户为沙门,高陽王友李上言,“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不孝之大无过于绝祀,岂得轻纵背礼之情,肆其向法之意,一身亲老,弃家绝养,缺当世之礼而求将来之益!孔子云:‘未知生,焉知死?’安有弃堂堂之政而从鬼教乎!又,今南服未静,众役仍烦,百姓之情,实多避役,若复听之,恐捐弃孝慈,比屋皆为沙门矣。”

都统僧暹等忿谓之“鬼教”,以为谤佛,泣诉于太后。

太后责之,曰:“天曰神,地曰祗,人曰鬼。

《传》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

’然则明者为堂堂,幽者为鬼教。

佛本出于人,名之为鬼,愚谓非谤。”

太后虽知言为允,难违暹等之意,罚金一两。

胡太后喜欢从事佛事,因此百姓很多都绝了后代使自己的独生子成为和尚,高陽王的朋友李上书说:“三千种罪过没有比不孝更大的,最大的不孝又没有超过断绝香火后代的,怎么能轻易地纵容百姓们违反礼法之情,抛弃他们遵奉法令之意,独生子对年老双亲丢下不奉养,用违背现世的礼法去求得来世的善报呢!孔子说‘不知什么是生,怎么知道什么是死?’怎么能放弃光明正大的礼政去听信那鬼邪之教呢!并且,现在南面的兵戈还没有平息,各种劳役仍然不断,百姓的心思实际上是想逃避劳役,如果再听任他们这样下去,恐怕会丢弃孝道慈一爱一,家家户户都作和尚了。”

都统僧暹等人气愤于李所说的“鬼教”,认为他是在诽谤佛教,对胡太后哭泣着控诉他。

太后责备李,李说:“天叫神,地叫祗,人叫鬼。

《礼记》中说:‘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

’因此明者称为堂堂,幽者称为鬼教。

佛是由人变成的,叫它是鬼,我认为不能说是诽谤。”

胡太后虽然明白李的话正确,却难以违背僧暹等人的心愿,便罚了李一两黄金。

[18]魏征南大将军田益宗求为东豫州刺史,以招二子,太后不许,竟卒于洛陽。

[18]北魏征南大将军田益宗请求去作东豫州刺史,以便去招降他的两个叛乱的儿子,胡太后不答应,最后他死在了洛陽。

[19]柔然伏跋可汗,壮健善用兵,是岁,西击高车,大破之,执其王弥俄突,系其足于驽马,顿曳杀之,漆其头为饮器。

邻国先羁属柔然后叛去者,伏跋皆击灭之,其国复强。

[19]柔然国的伏跋可汗,身一体壮实高大,善于作战。

这一年,他西攻高车,攻破高车城,抓获高车王弥俄突,把他的脚拴在马后面,拖死了他,又把他的头用来作了饮酒的器皿。

邻国中凡是从前归属柔然后来又叛变的,都被伏跋消灭,伏跋的国家重新强大起来。

十六年(丁酉、517)

十六年(丁酉,公元517年)

[1]春,正月,辛未,上祀南郊。

[1]春季,正月辛未(初九),梁武帝在南郊祭天。

[2]魏大乘余贼复相聚,突入瀛州,刺史宇文福之子员外散骑侍郎延帅奴客拒之。

贼烧斋阁,延突火抱福出外,肌发皆焦,勒众苦战,贼遂散走,追讨,平之。

[2]北魏大乘流匪重新聚集起来,冲入瀛州,刺史宇文福的儿子员外散骑侍郎宇文延率领手下的奴仆和佃客抗拒敌兵。

流匪烧了斋门,宇文延冲入火中抱出宇文福,他的身一体头发都被烧焦,仍然督促众人苦战,流匪终于逃散,他又率兵追杀,消灭了流匪。

[3]甲戌,魏大赦。

[3]甲戌(十二日),北魏大赦天下。

[4]魏初,民间皆不用钱,高祖太和十九年,始铸太和五铢钱,遣钱工在所鼓铸;民有欲铸钱者,听就官炉,铜必一精一练,无得淆杂。

世宗永平三年,又铸五铢钱,禁天下用钱不依准式者。

既而洛陽及诸州镇所用钱各不同,商贷不通。

尚书令任城王澄上言,以为:“不行之钱,律有明式,指谓鸡眼、钚凿,更无余禁。

计河南诸州今所行悉非制限,昔来绳禁,愚窃惑焉。

又河北既无新钱,复禁旧者,专以单丝之缣、疏缕之布,狭幅促度,不中常式,裂匹为尺,以济有无,徒成杼轴之劳,不免饥寒之苦,殆非所救恤冻馁,子育黎元之意也。

钱之为用,贯襁相属,不假度量,平均简易,济世之宜,谓为深允。

乞并下诸方州镇,其太和与新铸五铢及古诸钱方俗所便用者,但内外全好,虽有大小之异,并得通行,贵贱之差,自依乡价。

庶贷环海内,公私无壅。

其鸡眼、钚凿及盗铸、毁大为小、生新巧伪不如法者,据律罪之。”

诏从之。

然河北少钱,民犹用物交易,钱不入市。

[4]北魏初建立时,民间都不使用钱币,孝文帝太和十九年时,开始铸造太和五铢钱,派钱工在工场铸造。

百姓中有想铸钱的人,就让他们到国家的铸炉去铸造,铜一定要一精一炼,不能混杂。

宣武帝永平三年,又铸造五铢钱,禁止国内使用不合标准的钱。

这样不久,由于洛陽和各州镇所用钱各不相同,商品货物不能交换、流通。

尚书令任城王元澄上书,认为:“不通行的钱,法律有明文规定,指那些薄小、凿边的钱币,再没有其他的限禁。

估计河南各州现在崐所通行的钱币都不是禁止行列里的,从前发生禁止的事,我感到很困惑。

另外,河北既没有新钱,又禁止使用旧钱,只好专用单丝织成的细绢以及疏线织成的粗布,它们幅面狭窄,尺度也不足,不合常规。

把一匹布分成几尺,来救济没有的人,白白地费了机织的辛苦,却不能避免饥寒的困扰,这大概不是救济扶助冻饿之人的办法,也不符合养育百姓的本意吧。

钱的使用,用绳子穿起来,不用凭借度量工具,既公平又简易,是方便百姓的好办法,确实是再合适不过了的。

请求同时命令各个州镇,不管是太和钱还是新铸的五铢钱,以及古时通行的钱币,凡是地方上一直使用的,只要里外都好,即使有大小的区别,也都一起通行,贵贱的差别,分别按乡里的物价折合。

这样,贷物在海内都可流通,公家、私人都可以开展贸易,财物再也不会积压了。

那些专铸薄小之钱、凿边之钱、盗铸钱币、将大钱化成小钱以及用各种花招造假一钱的人,一律按法律治裁。”

胡太后下令同意他的意见。

但由于河北缺少钱币,百姓仍然以物易物,钱币不能在市面流通。

[5]魏人多窃冒军功,尚书左丞卢同阅吏部勋书,因加检核,得窃阶者三百余人,乃奏:“乞集吏部、中兵二局勋簿,对句奏案,更造两通,一关吏部,一留兵局。

又,在军斩首成一阶以上者,即令行台军司给券,当中竖裂,一支付勋人,一支送门下,以防伪巧。”

太后从之。

同,玄之族孙也。

中尉元匡奏取景明元年已来,内外考簿、吏部除书、中兵勋案、并诸殿最,欲以案校窃阶盗官之人,太后许之。

尚书令任城王澄表以为:“法忌烦苛,治贵清约。

御史之体,风闻是司,若闻有冒勋妄阶,止应摄其一簿,研检虚实,绳以典刑。

岂有移一省之案,寻两纪之事,如此求过,谁堪其罪!斯实圣朝所宜重慎也。”

太后乃止。

又以匡所言数不从,虑其辞解,欲奖安之,乃加镇东将军。

二月,丁未,立匡为东平王。

[5]北魏很多人假冒军功,尚书左丞卢同查阅吏部的功绩簿,并加以审核,发现了三百多个冒取辟位的人,于是上奏说:“请求集中吏部、中兵二局的功劳簿,核对审查上报的文书,抄写二份,一份放在吏部、一份存放兵局。

另外,在军队里杀敌可升一级以上的人,就命令行台军司颁发证书,证书从中间竖着分开,一份交给立功的人,一份送交门下省,以便防止耍花招作假。”

胡太后听从了他的建议。

卢同是卢玄的族孙。

中尉元匡上书请求把景明元年以来内外考核的帐簿、吏部任职的文书、中兵的功劳查询记录,以及历次考核中的最高等和最低等的名单都取出来,以便核查冒功盗官的人,胡太后批准了他的请求。

尚书令任城王元澄上书认为:“律法最怕烦杂苛刻,治政贵在清平简约。

御史台的职责,在于有所风闻就可以上奏,如果知道有冒取宝劳官职的人,只须取一本簿籍,调查检验出真假,绳之以法便可。

怎能取尚书省的全部档案到御史台去审查,查找二十多年的旧帐,象这样追查过失,谁能受得了这种罪责!这实在是贤圣的王朝应当慎重对待的事。”

胡太后这才停止追究。

胡太后又因为元匡的多次建议都没有被采纳,怕他提出辞职,想要奖励安慰他,就加封他为镇东将军。

二月丁未(十六日),又封元匡为东平王。

[6]三月,丙子,敕织官,文锦不得为仙人鸟兽之形,为其裁翦,有乖仁恕。

[6]三月丙子(十五日),梁朝下令给织官,命令锦纹不能织仙人鸟兽的形状,因为这样剪裁起来,违背了仁一爱一。

[7]丁亥,魏广平文穆王怀卒。

[7]丁亥(二十六日),北魏广平文穆王元怀去世。

[8]夏,四月,戊申,魏以中书监胡国珍为司徒。

[8]夏季,四月戊申(十八日),北魏任命中书监胡国珍为司徒。

[9]诏以宗庙用牲,有累冥道,宜皆以面为之。

于是朝野喧哗,以为宗庙去牲,乃是不复血食,帝竟不从。

八坐乃议以大脯代一元大武。

[9]梁武帝在诏书中认为宗庙中祭祀用牲畜,对鬼神有妨害。

应当都用面粉去作。

于是朝廷内外议论纷纷,认为宗庙中不用牲畜,就等于不再祭祀。

武帝终于不肯听从。

朝中的高级官员们就商议用大一肉干代替牛。

[10]秋,八月,丁未,诏魏太师高陽王雍入居门下,参决尚书奏事。

[10]秋季,八月丁未(十八日),北魏诏令太师高陽王元雍入居门下省,参决尚书奏事。

[11]冬,十月,诏以宗庙犹用脯,更议代之,于是以大饼代大脯,其余尽用蔬果。

又起至敬殿、景陽台,置七庙座,每月中再设净馔。

[11]冬季,十月,因为宗庙仍然用干肉,梁武帝又下诏令制止,于是朝官们又商议替代之物,因此决定用大饼取代肉干,其余的都使用蔬菜水果,又修建至敬殿,景陽台,设置七庙中的神位,每月里又设置素食。

[12]乙卯,魏诏,北京士民未迁者,悉听留居为永业。

[12]乙卯(二十七日),北魏朝廷下诏令,凡在北方代都的没有迁徒的士民,都听任他们留作长久居民。

[13]十一月,甲子,巴州刺史牟汉一宠一叛,降魏。

[13]十一月甲子(初七),巴州刺史牟汉一宠一反叛,投降了北魏。

[14]十二月,柔然伏跋可汗遣俟斤尉比建等请和于魏,用敌国之礼。

[14]十二月,柔然国的伏跋可汗派俟斤尉比建等人向北魏求和。

北魏用对待敌对国家使节的礼节接待了柔然使者。

[15]是岁,以右卫将军冯道根为豫州刺史。

道根谨厚木讷,行军能检敕士卒;诸将争功,道根独默然。

为政清简,吏民怀之。

上尝叹曰:“道根所在,令朝廷不复忆有一州。”

[15]这一年,梁朝任命右卫将军冯道根为豫州刺史。

冯道根憨厚口拙,行军作战能督促士兵;众将争夺功劳时,只有冯道根一个人不说话。

他为政清廉,官吏、百姓都感激他。

梁武帝曾经赞叹说:“冯道根在的地方,一切无不放心,能让朝廷想不起来还有这个州。”

[16]魏尚书崔亮奏请于王屋等山采铜铸钱,从之。

是后民多私铸,钱稍薄小,用之益轻。

[16]北魏尚书崔亮上书请求在王屋山等地采掘铜铸造钱币,建议被采纳。

从此以后,百姓常常私自铸钱,钱币比较薄小,使用一段时间就更轻了。

十七年(戊戌,518)

十七年(戊戌,公元518年)

[1]春,正月,甲子,魏以氐酋杨定为陰平王。

[1]春季,正月甲子(初八),北魏封氐族酋长杨定为陰平王。

[2]魏秦州羌反。

[2]北魏秦州的羌人造反。

[3]二月,癸巳,安成康王秀卒。

秀虽与上布衣昆弟,及为君臣,小心畏敬过于疏贱,上益以此贤之。

秀与弟始兴王尤相友一爱一,久为荆州,常中分其禄以给秀,秀称心受之,亦不辞多也。

[3]二月癸巳(初七),安成康王萧秀去世。

萧秀虽然和梁武帝在贫贱时是兄弟,等到成为君臣关系之后,对梁武帝的谨慎小心、恭恭敬敬超过了朝中那些关系疏远、出身低贱的臣子,梁武帝也更因此而认为他贤良。

萧秀和弟弟始兴王萧相互友一爱一,萧一直作荆州刺史,常常把他的俸禄给萧秀一半,萧秀实心实意地接受,也不认为给的太多而不受。

[4]甲辰,大赦。

[4]甲辰(十八日),梁朝大赦天下。

[5]己酉,魏大赦,改元神龟。

[5]己酉(二十三日),北魏大赦天下,改年号为神龟。

[6]魏东益州氐反。

[6]北魏东益州的氐人造反。

[7]魏主引见柔然使者,让之以藩礼不备,议依汉待匈奴故事,遣使报之。

司农少卿张伦上表,以为:“太祖经启帝图,日有不暇,遂令竖子游魂一方,亦由中国多虞,急诸华而缓夷狄也。

高祖方事南辕,未遑北伐。

世宗遵述遗志,虏使之来,受而弗答。

以为大明临御,国富兵强,抗敌之礼,何惮而为之,何求而行之!今虏虽慕德而来,亦欲观我强弱;若使王人衔命虏庭,与为昆弟,恐非祖宗之意也。

苟事不获已,应为制诏,示以上下之仪,命宰臣致书,谕以归顺之道,观其从违,徐以恩威进退之,则王者之体正矣。

岂可以戎狄兼并,而遽亏典礼乎!”不从。

伦,白泽之子也。

[7]北魏孝明帝召见柔然国的使者,责备他们没有尽到藩国的礼节,商议按汉朝对待匈奴的办法,派使者回复他们。

司农少卿张伦上书,认为:“道武帝开辟国土,日理万机,无暇顾及,于是使社仑这小子在大漠之北割据一方。

这也是因为我们国内不安定,急着对付汉人而放松了对这些夷狄之族的辖制。

孝文帝正应付南部的事,没来得及向北讨伐。

宣武帝遵从先帝遗志,所以前次崐敌虏的使节来到,只接受他们的进见却不回复他们的求和之请。

这是因为圣人当政,国富兵强,拒绝敌人的礼节,有什么可怕的呢?对他们有什么可求的呢?现在敌虏虽然仰慕德行前来进见,也是想看看我们是强是弱。

如果让圣上的使者衔命去敌虏那里,与他们结成兄弟,恐怕不是祖宗的愿望。

如果事情不能这样了结,也应当给他们下一道诏书,显示上下君臣间的礼仪,再命令宰相给他们写信,告诉他们归顺的办法,看他们是听还是不听,慢慢地或进而用恩,或退而用威,这才是王者应有的样子呀!怎能因为戎狄之间发生了吞并,就立刻亏损了礼节呢!”张伦的建议没被采纳。

张伦是张白泽的儿子。

[8]三月,辛未,魏灵寿武敬公于忠卒。

[8]三月辛未(十六日),北魏灵寿武敬公于忠去世。

[9]魏南秦氐反,遣龙骧将军崔袭持节谕之。

[9]北魏南秦州的氐人造反,朝廷派龙骧将军崔袭持符节去晓谕他们。

[10]夏,四月,丁酉,魏秦文宣公胡国珍卒,赠假黄钺、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师,号曰太上秦公,葬以殊礼,赠仪卫,事极优厚。

又迎太后母皇甫氏之柩与国珍合葬,谓之太上秦孝穆君。

谏议大夫常山张普惠以为前世后父无称“太上”者,“太上”之名不可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资治通鉴》史书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梁纪四梁武帝天监十四年(乙未,公元515年)[1]春,正《资治通鉴》白话版《资治通鉴》电子书·梁纪四 高祖武皇帝四天监十四年(乙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