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图公案
第六十六则 龙窟
话说东京离城五里,地名湘潭村,有一人姓邱名惇,家业殷实。
娶本村陈旺之女为妻。
陈氏甚是美貌,却是个水性妇人,因见其夫敦重,甚不相乐。
时镇西有个牙侩,姓汪名琦,生得清秀,是个风一流 浪子,常往来邱惇家,惇以契一交一 兄弟情义待之。
汪出入稔熟,常与陈氏一交一 接言语。
一日,汪琦来到邱家,陈氏不胜欢喜,延入房中坐定,对汪道:“丈夫到庄上算田租,一时未还,难得今日你到此来,有句话要对你说。
且请坐着,待我到厨下便来。”
汪琦正不知是何缘故,只得应诺,遂安坐等侯。
不多时陈氏整备得一席酒肴入房中来,与汪琦对饮。
酒至半酣,那陈氏有心,向汪琦道:“闻得叔叔未娶婶婶,夜来独眠,岂不孤单?”
汪答道:“小可命薄,姻缘迟缓,衾枕独眠,是所甘愿也。”
陈氏笑道:“叔叔休瞒我,男子汉无有妻室,度夜如年。
适言甘愿,乃不得已之情,非实意也。”
汪琦初则以朋友为上,尚不敢乱言,及被陈氏将言语调戏,不觉心动,说道:“贤嫂既念小叔孤单,今日肯怜念我么?”
陈氏道:“我倒有心怜你,只恐叔叔无心恋我。”
二人戏谑良久,彼此乘兴,遂成云雨之一交一 。
正是色胆大如天,两下意投之后,情意稠密,但遇邱惇不在家,汪某遂留宿于陈氏房中,邱惇全不知觉。
邱之家仆颇知其事,欲报知于主人,又恐主人见怒;若不说知,甚觉不平。
忽值那日邱惇正在庄所与佃户算帐,宿于其家。
夜半,邱惇对家仆道:“残秋天气,薄被生寒,未知家下亦若是否?”
家仆答道:“只亏主人在外孤寒,家下夜夜自暖。”
邱惇怪而疑之,便问:“你如何出此言语?”
家仆初则不肯说,及至问得急切,乃直言主母与汪某往来一交一 密之情。
邱听此言,恨不得一时天晓。
次日,回到家下,见陈氏面带春风,越疑其事。
是夜,盘问汪某来往情由,陈氏故作遮掩模样道:“你若不在家时,便闭上内外门户,哪曾有人来我家?却将此言诬我!”邱道:“不要性急,日后自有端的。”
那陈氏惧怕不语。
次日清早,邱惇又往庄上去了。
汪某进来见陈氏不乐,问其故,陈氏不隐,遂以丈夫知觉情由告知。
汪某道:“既如此,不须忧虑,从今我不来你家便无事了。”
陈氏笑道:“我道你是个有为丈夫,故有心从你。
原来是个没志量的人。
我今既与你情密,须图终身之计,缘何就说开一交一 的话?”
汪某道:“然则如之奈何?”
陈氏道:“必须谋杀我夫,可图久远。”
汪沉吟半晌,没有计较处,忽计从心上来,乃道:“娘子的有实愿,我谋害之计有了。”
陈氏问:“何计?”
汪道:“本处有一极高山巅上原有龙窟,每见烟雾自窟中出必雨;若不雨必主旱伤。
目下乡人于此祈祷,你夫亦与此会。
候其往,自有处置的计。”
陈氏喜道:“若完事后,其余我自有调度。”
汪宿了一夜 而去。
次日,果是乡人鸣锣击鼓,径往山巅祈祷,邱惇亦与众随登,汪琦就跟在窟前。
不觉天色黄昏,众人祈祷毕先散去,独汪琦与邱惇在后,经过龙窟,汪戏道:“前面有龙露出爪来。”
惇惊疑探看,被汪乘势一推,惇立脚不定,坠入窟中。
当下汪某跑走回来,见陈氏说知其事。
陈氏欢喜道:“想我今生原与你有缘。”
自是汪某出入其家无忌,不顾人知。
有亲戚问及邱某多时不见之故,陈氏掩讳,只告以出外未归。
然其家仆见主人没下落,甚是忧疑,又见陈氏与汪某成了夫妇,欲告首于官,根究其事。
陈氏密闻之,遂将家仆逐赶出去。
后将近一月余,忽邱惇复归家,正值陈氏与汪某围炉饮酒,见惇自外入,汪大惊,疑其是鬼。
抽身入房中取出利刀呵叱,逐之出门。
惇悲咽无所往,行到街前,遇见家仆,遂抱住主人问其来由。
惇将当日被汪推落窟中的事说了一遍。
家仆哭道:“自主不回,我即致疑,及见主母与汪某成亲,想他必然谋害于你,待诉之官,根究主人下落,竟被她赶出。
不意吉人天相,复得相见,当以此情告于开封府,以雪此冤。”
惇依言,即具状赴开封府衙门。
包公审问道:“既当日推落龙窟,焉得不死,复能归乎?”
邱惇泣诉道:“正不知因何缘故。
方推下的时节,窟旁皆茅苇,因傍茅苇而落,故得无伤。
窟中甚黑,久而渐光,见一小蛇居中盘旋不动,窟中干燥,但有一勺之水清甚,掬其水饮之,不复饥渴。
想着那蛇必是龙也,常乞此蛇庇佑,蛇亦不见相伤,每于窟中轻移旋绕,则蛇渐大,头角峥嵘,出窟而去,俄而雨下,如此者六七日。
一日,因攀拿龙尾而上,至窟外则龙尾掉摇,坠于窟旁茅丛去了。
因即归家。
正见妻与汪琦同饮,被汪利刀赶逐而出。
特来具告。”
言讫不胜痛哭。
包公审实明白,即差公牌张龙、赵虎到邱家捉拿汪琦、陈氏。
是时汪琦正在疑惑此事,不提防邱某已再生回家,竟具状开封府,公牌拘到府衙对理。
包公审问汪琦,琦诉道:“当时乡人祈祷,各自早散回家,邱至黄昏误落窟中,哪有谋害之情?
又其家紧密,往来有数,哪有通奸之事?”
此时汪某争辩不已,包公着令公牌去陈氏房中取得床 上睡席来看,见有二人新睡痕迹。
包公道:“分明是你谋害,幸至不死,尚自抵赖!”即令严刑拷究,汪只得供招。
将汪琦、陈氏皆定死罪。
邱惇回家,见者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