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世间字纸藏经同,见者须当付火中《二刻拍案惊奇》卷之一 进香客莽看金刚经 出狱僧巧完

二刻拍案惊奇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二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 卷之一 进香客莽看金刚经 出狱僧巧完

二刻拍案惊奇

卷之一 进香客莽看金刚经 出狱僧巧完

诗曰:

世间字纸藏经同,见者须当付火中。

或置长流清净处,自然福禄永无穷。

话说上古苍颉制字,有鬼夜哭,盖因造化秘密,从此发泄尽了。

只这一哭,有好些个来因。

假如孔子作《春秋》,把二百四十二年间乱臣贼子心事阐发,凛如斧钺,遂为万古纲常之鉴,那些好邪的鬼岂能不哭!又如子产铸刑书,只是禁人犯法,流到后来,好胥舞文,酷吏锻罪,只这笔尖上边几个字断送了多多少少人?那些屈陷的鬼,岂能不哭!至于后世以诗文取士,凭着暗中朱衣神,不论好歹,只看点头。

他肯点点头的,便差池些,也会发高科,做高昏不肯点头的,遮莫你怎样高才,没处叫撞天的屈。

那些呕心抽肠的鬼,更不知哭到几时,才是住手。

可见这字的关系,非同小可。

况且圣贤传经讲道,齐家治国平天下,多用着他不消说;即是道家青牛骑出去,佛家白马驮将来,也只是靠这几个字,致得三教流传,同于三光。

那字是何等之物,岂可不贵重他!每见世间人,不以字纸为意,见有那残书废叶,便将来包长包短,以致因而揩台抹桌,弃掷在地,扫置灰尘污秽中,如此作践,真是罪业深重,假如偶然见了,便轻轻拾将起来,付之水火,有何重难的事,人不肯做?这不是人不肯做,一来只为人不晓得关着祸福,二来不在心上的事,匆匆忽略过了。

只要能存心的人,但见字纸,便加爱惜,遇有遗弃,即行收拾,那个陰德可也不少哩!

宋时,王沂公之父爱惜字纸,见地上有遗弃的,就拾起焚烧,便是落在粪秽中的,他毕竟设法取将起来,用水洗净,或投之长流水中,或候烘晒干了,用火焚过。

如此行之多年,不知收拾净了万万千千的字纸。

一日,妻有娠将产,忽梦孔圣人来分付道:“汝家爱惜字纸,陰功甚大。

我已奏过上帝,遣弟子曾参来生汝家,使汝家富贵非常。”

梦后果生一儿,因感梦中之语,就取名为王曾。

后来连中三元,官封沂国公。

宋朝一代中三元的,止得三人:是宋庠、冯京与这王曾,可不是最希罕的科名了!谁知内中这一个,不过是惜字纸积来的福,岂非人人做得的事?如今世上人见了享受科名的,那个不称羡道是难得?及至爱惜字纸这样容易事,却错过了不做,不知为何。

且听小子说几句:

仓颉制字,爰有妙理。

三教圣人,无不用此。

眼观秽弃,颡当有。

三元科名,恰字而已。

一唾手事,何不拾取?

小子因为奉劝世人惜字纸,偶然记起一件事来。

一个只因惜字纸拾得一张故纸,合成一大段佛门中因缘,有好些的灵异在里头。

有诗为证:

捡墨因缘法宝流,山门珍秘永传留。

从来神物多可护,堪笑愚人欲强谋!

却说唐朝侍郎白乐天,号香山居士,他是个佛门中再来人。

专一一精一心内典,勤修上乘。

虽然顶冠束带,是个宰官身,却自念佛看经,做成居士相。

当时因母病,发愿手写《金刚般若经》百卷,以祈真佑,散施在各处寺宇中。

后来五代、宋、元兵戈扰乱,数百年间,古今名迹海内亡失已尽。

何况白香山一家遗墨,不知多怎地消灭了。

唯有吴中太湖内洞庭山一个寺中,流传得一卷,直至国朝嘉靖年间依然完好,首尾不缺。

凡吴中贤士大夫。

騷人墨客曾纷赏鉴过者,皆有题跋在上,不消说得:就是四方名公游客,也多曾有赞叹顶礼、请求拜观。

留题姓名日月的,不计其数。

算是千年来希奇古迹,极为难得的物事。

山僧相传至宝收藏,不在话下。

月说嘉靖四十三年,吴中大水,田禾淹尽,寸草不生。

米价踊贵,各处禁粜闭籴,官府严示平价,越发米不入境了。

元来大凡年荒米贵,官府只合静听民情,不去生事。

少不得有一伙有本钱趋利的商人,贪那贵价,从外方贱处贩将米来;有一伙有家当囤米的财主,贪那贵价,从家里廒中发出米去。

米既渐渐辐辏,价自渐浙平减,这个道理也是极容易明白的。

最是那不识时务执拗的腐儒做了官府,专一遇荒就行禁粜。

闭籴、平价等事。

他认道是不使外方籴了本地米去,不知一行禁止,就有棍徒诈害,遇见本地一交一 易,便自声扬犯禁,拿到公庭,立受枷责。

那有身家的怕惹事端,家中有米,只索闭仓高坐,又且官有定价,不许贵卖,无大利息,何苦出粜?那些贩米的客人,见官价不高,也无想头。

就是小民私下愿增价暗籴,俱怕败露受贵受罚。

有本钱的人,不肯担这样干系,干这样没要紧的事。

所以越弄得市上无米,米价转高,愚民不知,上官不谙,只埋怨道:“如此禁闭,米只不多;如此仰价,米只不贱。”

没得解说,只囫囵说一句救荒无奇策罢了。

谁知多是要行荒政,反致越荒的。

闲话且不说。

只因是年米贵,那寺中僧侣颇多,坐食烦难。

平日檀越也为年荒米少,不来布施。

又兼民穷财尽,饿殍盈途,盗贼充斥,募化无路。

那洞庭山位在太湖中间,非舟揖不能往来。

寺僧平时吃着十方,此际料没得有凌波出险。

载米上门的了。

真个是:香积厨中无宿食,净明钵里少余粮。

寺僧无讨奈何。

内中有一僧,法名辨悟,开言对大众道:“寺中僧徒不少,非得四五十石米不能度此荒年。

如今料无此大施主,难道抄了手坐看饿死不成?我想白侍郎《金刚经》真迹,是累朝相传至宝,何不将此件到城中寻个识古董人家,当他些米粮且度一岁?到来年有收,再图取赎,未为迟也。”

住持道:“相传此经值价不少,徒然守着他,救不得饥饿,真是戤米囤饿杀了,把他去当米,诚是算计。

但如此年时,那里撞得个人肯出这样闲钱,当这样冷货?只怕空费着说话罢了。”

辨悟道:“此时要遇个识宝太师,委是不能勾。

想起来只有山塘上王相国府当内严都管,他是本山人,乃是本房檀越,就中与我独厚。

该卷白侍郎的经,他虽未必识得,却也多曾听得。

凭着我一半面一皮,挨当他几十挑米,敢是有的。”

众僧齐声道:“既然如此,事不宜迟,只索就过湖去走走。”

住持走去房中,厢内捧出经来,外边是宋锦包袱包着,揭开里头看时,却是册页一般装的,多年不经裱褙,糨气已无,周围镶纸,多泛浮了。

住持道:“此是传名的古物,如此零落了,知他有甚好处?今将去与人家藏放得好些,不要失脱了些便好。”

众人道:“且未知当得来当不来,不必先自耽忧。”

辨悟道:“依着我说,当便或者当得来。

只是救一时之急,赎取时这项钱粮还不知出在那里?”

众人道:“且到赎时再做计较,眼下只是米要紧,不必多疑了。”

当下雇了船只,辨悟叫个道人随了,带了经包,一面过湖到山塘上来。

行至相府门前,远远望去,只见严都管正在当中坐地,辨悟上前稽首,相见已毕,严都管便问道:“师父何事下顾?”

辨悟道:“有一件事特来与都管商量,务要都管玉成则个。”

都管道:“且说看何事。

可以从命,无不应承。

“辨悟道:“敝寺人众缺欠斋粮,目今年荒米贵,无计可施。

寺中祖传《金刚经》,是唐朝白侍郎真笔,相传价值千金,想都管平日也晓得这话的。

意欲将此卷当在府上铺中,得应付米百来石,度过荒年,救取合寺人人生命,实是无量动德。”

严都管道:“是甚希罕东西,金银宝贝做的,值此价钱?我虽曾听见老爷与宾客们常说,真是千闻不如一见。

师父且与我看看再商量。”

辨悟在道人手里接过包来,打开看时,多是零零落落的旧纸。

严都管道:“我只说是怎么样金碧辉煌的,元来是这等悔气色脸,到不如外边这包还花碌碌好看,如何说得值多少东西?”

都管强不知以为知的逐叶翻翻,直翻到后面去,看见本府有许多大乡宦名字及图书在上面,连主人也有题跋手书印章,方喜动颜色道

“这等看起来,大略也值些东西,我家老爷才肯写名字在上面。

除非为我家老爷这名字多值了百来两银子,也不见得。

我与师父相处中,又是救济好事,虽是百石不能勾,我与师父五十石去罢。”

辨悟道:“多当多赎,少当少赎。

就是五十石也罢,省得担子重了,他日回赎难措处。”

当下严都管将经包袱得好了,捧了进去。

终久是相府门中手段,做事不小,当真出来写了一张当票,当米五十石,付与辨悟道:“人情当的,不要看容易了。”

说罢。

便叫开仓斛发。

辨悟同道人雇了脚夫,将来一斛一斛的盘明下船,谢别了都管,千欢万喜,载回寺中不题。

且说这相国夫人,平时极是好善,尊重的是佛家弟子,敬奉的是佛家经卷。

那年冬底,都管当中送进一年簿藉到夫人处查算,一向因过岁新正,忙忙未及简勘。

此时已值二月中旬,偶然闲手揭开一叶看去,内一行写着“姜字五十九号,当洞庭山某寺《金刚经》一卷,本米五十石”。

夫人道:“奇怪!是何经卷当了许多米去?”

猛然想道:“常见相公说道洞庭山寺内有卷《金刚经》,是山门之宝,莫非即是此件?”

随叫养娘们传出去,取进来看。

不逾时取到。

夫人盥手净了,解开包揭起看时,是古老纸色,虽不甚晓得好处与来历出处,也知是旧人经卷。

便念声佛道:“此必是寺中祖传之经,只为年荒将来当米吃了。

这些穷寺里如何赎得去?留在此处亵渎,心中也不安稳。

譬如我斋了这寺中僧人一年,把此经还了他罢,省得佛天面上取利不好看。”

分付当中都管说:“把此项五十石作做夫人斋僧之费,速唤寺中僧人,还他原经供养去。”

都管领了夫人的命,正要寻便捎信与那辨悟,教他来领此经。

恰值十九日呈观世音生日,辨悟过湖来观音山上进香,事毕到当中来拜都管。

都管见了道

“来得正好!我正要寻山上烧香的人捎信与你。”

辨悟道:“都管有何分付?”

都管道:“我无别事,便为你旧年所当之经,我家夫人知道了,就发心布施这五十石本米与你寺中,不要你取赎了,白还你原经,去替夫人供养着,故此要寻你来还你。”

辨悟见说,喜之不胜,合掌道:“阿弥陀佛!难得有此善心的施主,使此经重还本寺,真是佛缘广大,不但你夫人千载流传,连老都管也种福不浅了。”

都管道:“好说,好说!”随去禀知夫人,请了此经出来,奉还辨悟。

夫人又分付都管:“可留来僧一斋。”

都管遵依,设斋请了辨悟。

辨悟笑嘻嘻捧着经包,千恩万谢而行。

到得下船埠头,正直山上烧香多人,坐满船上,却待开了。

辨悟叫住也搭将上去,坐好了开船。

船中人你说张家长,我说李家短。

不一时,行至湖中央。

辨悟对众人道:“列位说来说去,总不如小僧今日所遇施主,真是个善心喜舍量大福大的了。”

众人道:“是那一家?”

辨悟道:“是王相国夫人。”

众人内中有的道:“这是久闻好善的,今日却如何布施与师父?”

辨悟指着经包道:“即此便是大布施。”

众人道:“想是你募缘簿上开写得多了。”

辨悟道:“若是有心施舍,多些也不为奇。

专为是出于意外的,所以难得。”

众人道:“怎生出于意外?”

辨悟就把去年如何当米,今日如何白还的事说了一遍,道:“一个荒年,合寺僧众多是这夫人救了的。

况且寺中传世之宝正苦没本利赎取,今得奉回,实出侥幸。”

众人见说一本经当了五十石米,好生不信,有的道:“出家人惯说天话,那有这事?”

有的道:“他又不化我们东西,何故掉谎?敢是真的。”

又有的道:“既是值钱的佛经,我们也该看看,一缘一会,也是难得见的。”

要与辨悟取出来看。

辨悟见一伙多是些乡村父老,便道:“此是唐朝白侍郎真笔,列位未必识认,亵亵渎渎,看他则甚?”

内中有一个教乡学假斯文的,姓黄号丹山,混名黄撮空,听得辨悟说话,便接口道:“师父出言太欺人!甚么白侍郎黑侍郎,便道我们不认得?那个白侍郎,名字叫得白乐天,《干家诗》上多有他的诗,怎欺负我不晓得?我们今日难得同船过湖,也是个缘分,便大家请出来看看古迹。”

众人听得,尽拍手道:“黄先生说得有理。”

一齐就去辨悟身边,讨取来看。

辨悟四不拗六,抵当众人不住,只得解开包袱,摊在舱板上。

揭开经来,那经叶叶不粘连的了,正揭到头一板,怎当得湖中风大?忽然一阵旋风,搅到经边一掀,急得辨悟忙将两手摁住,早把一叶吹到船头上。

那时,辨悟只好接着,不能脱手去取,忙叫众人快快收着。

众人也大家忙了手脚,你挨我挤,吆吆喝喝,磕磕撞撞,那里捞得着?说时迟,那时快,被风一卷,早卷起在空中。

元来一年之中,惟有正二月的风是从地下起的,所以小儿们放纸鸢风筝,只在此时。

那时是二月天气,正好随风上去,那有下来的,风恰恰吹来还你船中?况且太湖中间氵广氵广漾漾的所在,没弄手脚处,只好共睁着眼,望空仰看。

但见:

天际飞冲,似炊烟一道直上:云中荡漾,如游丝几个翻身。

纸鸢到处好为邻,俊鹘飞来疑是伴。

底下叫的叫,跳的跳,只在湖中一叶舟;上边往一往,来一来,直通海外三千国。

不胜得补青天的大手抓将住,没外惜系白日的长绳缚转来。

辨悟手接着经卷,仰望着天际,无法施展,直看到望不见才住。

眼见得这一纸在爪睦国里去了,只叫得苦,众人也多呆了,互相埋怨。

一个道:“才在我手边,差一些儿不拿得住。”

一个道:“在我身边飞过,只道你来拿,我住了手。”

大家唧哝,一个老成的道:“师父再看看,敢是吹了没字的素纸还好。”

辨悟道:“那里是素纸!罢是揭开头一张,看得明明白白的。”

众人疑惑,辨悟放开双手看时,果然失了头一板。

辨悟道:“千年古物,谁知今日却弄得不完全了!”忙把来叠好,将包包了,紫涨了面一皮,只是怨怅。

众人也多懊悔,不敢则声,黄撮空没做道理处,文诌诌强通句把不中款解劝的话,看见辨悟不喜欢,也再没人敢讨看了。

船到山边,众人各自上岸散讫。

辨悟自到寺里来,说了相府白还经卷缘故,合寺无不欢喜赞叹:却把湖中失去一叶的话,瞒住不说。

寺僧多是不在行的,也没有人翻来看看,一交一 与住持收拾过罢了。

话分两头。

却说河南卫辉府,有一个姓柳的官人,补了常州府太守,择日上任。

家中亲眷设酒送行,内中有一个人,乃是个傅学好古的山人,曾到苏、杭四处游玩访友过来,席间对柳太守说道:“常州府与苏州府接壤,那苏州府所属太湖洞庭山某寺中,有一件希奇的物事。

乃是白香山手书《金刚经》。

这个古迹价值千金,今老亲丈就在邻邦,若是有个便处,不可不设法看一看。”

那个人是柳太守平时极尊信的,他虽不好古董,却是个极贪的性子,见说了值千金,便也动了火,牢牢记在心上。

到任之后,也曾问起常州乡士大夫,多有晓得的,只是苏、松隔属,无因得看。

他也不是本心要看,只因千金之说上心,希图频对人讲,或有奉承他的解意了,购求来送他未可知。

谁知这些听说的人道是隔府的东西,他不过无心问及,不以为意。

以后在任年余,渐渐放手长了。

有几个富翁为事打通关节,他传出密示,要苏州这卷《金刚经》。

讵知富翁要银子反易,要这经却难,虽曾打发人寻着寺僧求买,寺僧道是家传之物,并无卖意。

及至问价,说了千金。

买的多不在行,伸伸舌,摇摇头,恐怕做错了生意,折了重本,看不上眼,不是算了,宁可苦着百来两银子送进衙去,回说“《金刚经》乃本寺镇库之物,不肯卖的,情愿纳价”罢了。

太守见了白物,收了顽涎,也不问起了。

如此不止一次。

这《金刚经》到是那太守发科分起发人的丹头了,因此明知这经好些难取,一发上心。

有一日,一江一 陰县中解到一起劫盗,内中有一行脚头陀僧,太守暗喜道:“取《金刚经》之计,只在此僧身上了。”

一面把盗犯下在死囚牢里,一面叫个禁子到衙来,悄悄分咐他道:“你到监中,可与我密密叮嘱这行脚僧,我当堂再审时,叫他口里板着苏州洞庭山某寺,是他窝赃之所,我便不加刑罚了,你却不可泄漏讨死吃!”禁子道:“太爷分咐,小的性命恁地不值钱?多在小的身上罢了。”

禁子自去依言行事。

果然次日升堂,研问这起盗犯,用了刑具,这些强盗各自招出赃仗窝家,独有这个行脚僧不上刑具,就一口招道赃在洞庭山某寺窝着,寺中住持叫甚名字。

元来行脚僧人做歹事的,一应荒庙野寺投斋投宿,无处不到,打听做眼,这寺中住持姓名,恰好他晓得的,正投太守心上机会。

太守大喜,取了供状,叠成文卷,一面行文到苏州府埔盗厅来,要提这寺中住持。

差人赍文坐守,捕厅佥了牌,另差了两个应捕,驾了快船,一直望太湖中洞庭山来。

真个:

人似饥鹰,船同蜚虎。

鹰在空中息攫仓,虎逢到处立吞生。

静悄村墟,地神号鬼哭:安闲舍字,登时犬走鸡飞。

即此便是活无常,陰间不数真罗刹。

应捕到了寺门前,雄纠纠的走将入来,问道:“那一个是住持?”

住持上前稽首道:“小僧就是。”

应捕取出麻绳来便套,住持慌了手脚道:“有何事犯,便宜得如此?”

应捕道:“盗情事发,还问甚么事犯!”众僧见住持被缚,大家走将拢来,说道:“上下不必粗鲁!本寺是山搪王相府门徒,等闲也不受人欺侮!况且寺中并无歹人,又不曾招接甚么游客住宿,有何盗情干涉?”

应捕见说是相府门徒,又略略软了些,说道:“官差吏差,来人不差。

我们捕厅因常州府盗情事,扳出与你寺干连,行关守提。

有干无干,当官折辨,不关我等心上,只要打发我等起身!”一个应捕,假做好人道:“且宽了缚,等他去周置,这里不怕他走了去,”住持脱了身,讨牌票看了,不知头由。

一面商量收拾盘缠,去常州分辨,一面将差使钱送与应捕,应捕嫌多嫌少,诈得满足了才住手。

应捕带了住持下船,辨悟叫个道人跟着,一同随了住持,缓急救应。

到了捕厅,点了名,办了文书,解将过去。

免不得书房与来差多有了使费。

住持与辨悟、道人,共是三人,雇了一个船,一路盘缠了来差,到常州来。

说话的,你差了。

隔府关提,尽好使用支吾,如何去得这样容易?看官有所不知,这是盗情事,不比别样闲讼,须得出身辨白,不然怎得许多使用?所以只得来了。

未见官时,辨悟先去府中细细打听劫盗与行脚僧名字、来踪去迹,与本寺没一毫影响,也没个仇人在内,正不知祸根是那里起的,真摸头路不着。

说话间,太守升堂。

来差投批,带住持到。

太守不开言问甚事由,即写监票发下监中去。

住持不曾分说得一句话,竟自黑碌碌地吃监了。

太守监罢了住持,唤原差到案前来,低问道:“这和尚可有人同来么?”

原差道:“有一个徒弟,一个道人。”

太守道:“那徒弟可是了事的?”

原差道:“也晓得事体的。”

太守道:“你悄地对那徒弟说,可速回寺中去取那本《金刚经》来,救你师父,便得无事;若稍迟几日,就讨绝单了。”

原差道:“小的去说。”

太守退了堂。

原差跌跌脚道:“我只道真是盗情,元来又是甚么《金刚经》!”盖只为先前借此为题诈过了好几家,衙门人多是晓得的了,走去一十一五对辨悟说了。

辨悟道:“这是我上世之物,怪道日前有好几起常州人来寺中求买,说是府里要,我们不卖与他。

直到今日,却生下这个计较,陷我师父,强来索取,如今怎么处?”

原差道:“方才明明分咐稍迟几日就讨绝单。

我老爷只为要此经,我这里好几家受了累。

何况是你本寺有的,不送得他。

他怎肯住手,却不在送了性命?快去与你住持师父商量去!”辨悟就央原差领了到监里,把这些话,一一说了。

住持道:“既是如此,快去取来送他,救我出去罢了。

终不成为了大家门面的东西,断送了我一个人性命罢?”

辨悟道:“不必二三,取了来就是。”

对原差道:“有烦上下代禀一声,略求宽客几日,以便往回。

师父在监,再求看觑。”

原差道:“既去取了,这个不难,多在我身上,放心前去。”

辨悟留下盘缠与道人送饭,自己单身,不辞辛苦,星夜赶到寺中,取了经卷,复到常州。

不上五日,来会原差道:“经已取来了,如何送进去?”

原差道:“此是经卷,又不是甚么财物!待我在转桶边击梆,禀一声,递进去不妨。”

果然原差递了进去。

太守在私衙,见说取得《金刚经》到,道是宝物到了,合衙人眷多来争看。

打开包时,太守是个粗人,本不在行,只道千金之物,必是怎地庄严:看见零零落落,纸色晦黑,先不象意。

揭开细看字迹,见无个起首,没头没脑。

看了一会,认有细字号数,仔细再看,却元来是第二叶起的。

太守大笑道:“凡事不可虚慕名,虽是古迹,也须得完全才好。

今是不全之书,头一板就无了,成得甚用?说甚么千金百金,多被这些酸子传闻误了,空费了许多心机。

难为这个和尚坐了这几日监,岂不冤枉!”内眷们见这经卷既没甚么好看,又听得说和尚坐监,一齐撺掇,叫还了经卷,放了和尚。

太守也想道没甚紧要,仍旧发与原差,给还本主。

衙中传出去说:“少了头一张,用不着,故此发了出来。”

辨悟只认还要补头张,怀着鬼胎道:“这却是死了!“正在心慌,只见连监的住持多放了出来。

原差来讨赏,道:“已此没事了。

“住持不知缘故,原差道:“老爷起心要你这经,故生这风波,今见经不完全,没有甚么头一张,不中他意,有些懊悔了。

他原无怪你之心,经也还了,事也罢了。

恭喜!抱喜!”

住持谢了原差,回到下处。

与辨悟道:“那里说起,遭此一场横祸!今幸得无事,还算好了。

只是适才听见说经上没了了头张,不完全,故此肯还。

我想此经怎的不完全?”

辨悟才把前日太湖中众人索看,风卷去头张之事,说了一遍,住持道:“此天意也!若是风不吹去首张,此经今日必然被留,非复我山门所有了。

如今虽是缺了一张,后边名迹还在,仍旧归吾寺宝藏,此皆佛天之力。”

喜喜欢欢,算还了房钱饭钱,师徒与道人三众雇了一个船,同回苏州

过了浒墅关数里,将到枫桥,天已昏黑,忽然风雨大作,不辨路径。

远远望去,一道火光烛天,叫船家对着亮处只管摇去。

其时风雨也息了,看看至近,却是草舍内一盏灯火明亮,听得有木鱼声。

船到岸边,叫船家缆好了。

辨悟踱上去,叩门讨火。

门还未关,推将进去,却是一个老者靠着桌子诵经,见是个僧家,忙起身叙了礼。

辨悟求点灯,老者打个纸捻儿,蘸蘸油点着了,递与辨悟。

辨悟接了纸捻,照得满屋明亮,偶然抬头带眼见壁间一幅字纸粘着,无心一看,吃了一惊,大叫道:“怪哉!圣哉!”老者问道:“师父见此纸,为何大惊小敝?”

辨悟道:“此话甚长!小舟中还有师父在内,待小僧拿火去照了,然后再来奉告,还有话讲。”

老者道:“老汉是奉佛弟子,何不连尊师接了起来?”

老者就叫小厮祖寿出来,同了辨悟到舟中,来接那一位师父。

辨悟来到船上,先叫住持道:“师父快起来!不但没着主人,且有奇事了!”住持道:“有何奇事?”

辨悟道:“师父且到里面见了主人,请看一件物事。”

住待同了辨悟走进门来,与主人相见了。

辨悟拿了灯,拽了住持的手,走到壁间,指着那一幅字纸道:“师父可认认看。”

住持抬眼一看,只见首一行是“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第二行是“法会由由分第一”,正是白香山所书,乃经中之首叶,在湖中飘失的。

拍手道:“好象是吾家经上的,何缘得在此处?”

老者道:“贤师徒惊怪此纸,必有缘故。”

辨悟道:“老丈肯把得此纸的根由,一说,愚师徒也剖心相告。”

老者摆着椅子道:“请坐了献茶,容老汉慢讲。”

师徒领命,分次坐了。

奉茶已毕,老者道:“老汉姓姚,是此间渔人。

幼年不曾读书,从不识字,只靠着鱼虾为生。

后来中年,家事尽可度日了,听得长者们说因果,自悔作业大多,有心修行。

只为不识一字,难以念经,因此自恨。

凡见字纸,必加爱惜,不敢作践,如此多年。

前年某月某日晚间,忽然风飘甚么物件下来,到于门首。

老汉望去,只看见一道火光落地,拾将起来,却是一张字纸。

老汉惊异,料道多年宝惜字纸,今日见此光怪,必有奇处,不敢亵渎,将来粘在壁间,时常顶礼。

后来有个道人到此见了,对老汉道:‘此《金刚经》首叶,若是要念全经,我当教汝。

’遂手出一卷,教老汉念诵一遍,老汉随口念过,心中豁然,就把经中字一一认得。

以后日渐增加,今颇能遍历诸经了。

记得道人临别时,指着此纸道:‘善守此幅,必有后果。

’老汉一发不敢怠慢,每念诵时,必先顶礼。

今两位一见,共相惊异,必是晓得此纸的来历了。”

主持与辨悟同声道:“适间迷路,忽见火光冲天,随亮到此,却只是灯火微明,正在怪异。

方才见老丈见教,得此纸时,也见火光,乃知是此纸显灵,数当会合。

老丈若肯见还,功德更大了。”

老者道:“非师等之物,何云见还?”

辨悟道:“好教老丈得知:此纸非凡笔,乃唐朝侍郎白香山手迹也,全经一卷,在吾寺中,海内知名。

吾师为此近日被一个狠官人拿去,强逼十要献,几丧性命,没奈何只得献出。

还亏得前年某月某日一胡一 中遇风,飘去首叶,那官人嫌他不全,方得重还。

今日正奉归寺中供养,岂知却遇着所失首叶在老丈处,重得赡礼!前日若非此纸失去,此经已落他人之手;今日若非此纸重逢,此经遂成不全之文。

一失一得,不先不后,两番火光,岂非韦驮尊天有灵,显此护法手段出来么?”

老者似信不信的答应。

辨悟走到船内,急取经包上来,解与老者看,乃是第二叶起的,将来对着壁间字法纸色,果然一样无差。

老者叹异,念佛不已,将手去壁间揭下来,合在上面,长短阔狭无不相同。

一卷经完完全全了,三人尽皆欢喜。

老者分付治斋相款,就留师徒两人同榻过夜。

住持私对辨悟道:“起初我们恨柳太守,如今想起来,也是天意。

你失去首叶,寺中无一人知道,珍藏到今。

若非此一番跋涉,也无从遇着原纸来完全了。”

辨悟道:“上天晓得柳太守起了不良 之心,怕夺了全卷去,故先吹掉了一纸,今全卷重归,仍旧还了此一纸,实是天公之巧,此卷之灵!想此老亦是会中人,所云道人,安知不是白侍郎托化来的!”住持道:“有理,有理!”是夜,姚老者梦见韦驮尊天来对他道:“汝幼年作业深重,亏得中年回首,爱惜字纸。

已命香山居士启汝天聪,又加守护经文,完成全卷,陰功更大,罪业尽消。

来生在文字中受报,福禄非凡,今生且赐延寿一纪,正果而终。”

老者醒来,明明记得。

次日,对师徒二人道:“老汉爱护此纸经年,今见全经,无量欢喜。

虽将此纸奉还,老汉不能忘情。

愿随老师父同行,出钱请个裱匠,到寺中重新装好,使老汉展诵几遍,方为称怀。”

师徒二人道:“难得檀越如此信心,实是美事,便请同船同往敝寺随喜一番。”

老者分咐了家里,带了盘缠,唤小厮祖寿跟着,又在城里接了一个高手的裱匠,买了作料,一同到寺里来。

盘桓了几日,等待匠完工,果然裱得焕然一新。

便出衬钱请了数众,展念《金刚经》一昼夜,与师徒珍重而别。

后来,每年逢诞日或佛生日,便到寺中瞻礼白香山手迹一遍,即行持念一日,岁以为常。

年过八十,到寺中沐浴坐化而终。

寺中宝藏此卷,闻说至今犹存。

有诗为证

一纸飞空大有缘,反因失去得周全。

拾来宝惜生多福,故纸何当浪弃捐!

小子不敢明说寺名,只怕有第二个象柳太守的寻踪问迹,又生出事头来。

再有一诗笑那太守道:

伧父何知风雅缘?贪看古迹只因钱。

若教一卷都将去,宁不冤他白乐天!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二刻拍案惊奇》三言二拍合集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诗曰:世间字纸藏经同,见者须当付火中《二刻拍案惊奇》卷之一 进香客莽看金刚经 出狱僧巧完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