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脏热病的症状、演变、预后及其针刺疗法《黄帝内经》上卷 素问篇 刺热

黄帝内经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上卷 素问篇 刺热

黄帝内经

上卷 素问篇 刺热

一:五脏热病的症状、演变、预后及其针刺疗法。

二:热病的色珍,可以从外知内,善为运用,确能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预防的积极意义。

三:刺热病的孔一穴一以及护理方法,如五十九刺、脊椎诸一穴一和饮之寒水、寒衣、寒处等。

肝热病者,小一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

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

庚辛甚,甲乙大汗。

气逆则庚辛死。

刺足厥一陰一少一陽一,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

肝脏发生热病,先出现小一便黄,腹痛,多卧,身发一热。

当热邪入脏,与正气相争时,则狂言惊骇,胁部满痛,手足躁扰不得安卧;逢到庚辛日,则因木受金克而病重,若逢甲乙日木旺时,便大汗出而热退,若将在庚辛日死亡。

治疗时,应刺足厥一陰一肝和足少一陽一胆经。

若肝气上逆,则见头痛眩晕,这是因热邪循肝脉上冲于头所致。

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

壬癸甚,丙丁大汗。

气逆则壬癸死,刺手少一陰一太一陽一。

心脏发一热病,先觉得心中不愉快,数天以后始发一热,当热邪入脏与正气相争时,则突然心痛,烦闷,时呕,头痛,面赤,无汗;逢到壬癸日,则因火受水克而病重,若逢丙丁日火旺时,便大汗出而热退,若邪气胜脏,病更严重将在壬癸日死亡。

治疗时,应刺手少一陰一心和手太一陽一小肠经。

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身热。

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俯仰,腹满泄,两颔痛。

甲乙甚,戊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刺足太一陰一陽一明。

脾脏发生热病,先感觉头重,面颊痛,心烦,额部发青,欲呕,身热。

当热邪入脏,与正气相争时,则腰痛不可以俯仰,腹部胀满而泄泻,两颌部疼痛,逢到甲乙日木旺时,则因土受木克而病重,若逢戊已日土旺时,便大汗出而热退,若邪气胜脏,病更严重,就会在甲乙日死亡。

治疗时,刺足太一陰一脾和足一陽一明胃经。

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一毛一,恶风寒,舌上黄身热。

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大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

丙丁甚,庚辛大汗。

气逆则丙丁死。

刺手太一陰一陽一明,出一血如大豆,立已。

肺脏发生热病,先感到体表淅淅然寒冷,毫一毛一竖一立,畏恶风寒,舌上发黄,全身发一热。

当热邪入脏,与正气相争时,则气喘咳嗽,疼痛走窜于胸膺背部,不能太息,头痛的很厉害,汗出而恶寒,逢丙丁日火旺时,则因金受火克而病重,若逢庚辛日金旺时,便大汗出而热退,若邪气胜脏,病更严重,就会在丙丁日死亡。

治疗时,刺手太一陰一肺和手一陽一明大肠经,刺出其血如大豆样大,则热邪去而经脉和,病可立愈。

肾热病者,先腰痛胻酸,苦渴数饮身热。

热争则项痛而强,胻寒且酸,足下热,不欲言。

其逆则项痛,员员淡淡然。

戊己甚,壬癸大汗。

气逆则戊己死。

刺足少一陰一太一陽一,诸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出也。

肾脏发生热病,先觉腰痛和小腿发痠,口渴的很厉害,频频饮水,全身发一热。

当邪热入脏,与正气相争时,则项痛而强直,小腿寒冷痠痛,足心发一热,不欲言语。

如果肾气上逆,则项痛头眩晕而摇动不定,逢利戊已日土旺时,则因水受土克而病重,若逢壬癸日水旺时,便大汗出而热退,若邪气胜脏,病更严重,就会在戊已日死亡。

治疗时,刺足少一陰一肾和足太一陽一膀一胱经。

以上所说的诸脏之大汗出,都是到了各脏器旺之日,正胜邪却,即大汗出而热退病愈。

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颐先赤。

肝脏发生热病,左颊部先见赤色;心脏发生热病,额部先见赤色;脾脏发生热病,鼻部先见赤色;肺脏发生热病,右颊部先见赤色,肾脏发生热病,颐部先见赤色。

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病虽然还没有发作,但面部已有赤色出现,就应予以刺治,这叫做“治未病”。

热病从部所起者,至期而已,其刺之反者,三周而已。

重逆则死。

诸当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大出也。

热病只在五脏色部所在出现赤色,并未见到其他症状的,为病尚轻浅,若予以及时治疗,则至其当旺之,病即可愈;若治疗不当,应泻反补,应补反泻,就会延长病程,虚通过三次当旺之日,始能病愈;若一再误治,势必使病情恶化而造成死亡。

诸脏热病应当汗出的,都是至其当旺之日,大汗出而病愈。

诸治热病,以饮之寒水乃刺之,必寒应之,居止寒处,身寒而止也。

凡治疗热病,应在喝些清凉的饮料,以解里热之后,再进行针刺,并且要病人衣服穿的单薄些,居住于凉爽的地方,以解除表热,如此使表里热退身凉而病愈。

热病先胸胁痛,手足躁,刺足少一陽一,补足太一陰一。

病甚者为五十九刺。

热病先出现胸胁痛,手足躁扰不安的,是邪在足少一陽一经,应刺足少一陽一经以泻一陽一分之邪,补足太一陰一经以培补脾土,病重的就用“五十九刺”的方法。

热病始手臂病者,刺手一陽一明太一陰一而汗出止。

热病先手臂痛的,是病在上而发于一陽一,刺手一陽一明、太一陰一二经之一穴一,汗出则热止。

热病始于头首者,刺项太一陽一而汗出止。

热病开始发于头部的,是太一陽一为病,刺足太一陽一颈项部的一穴一位,汗出则热止。

热病先身重骨痛、耳聋、好瞑、刺足少一陰一,病甚为五十九刺。

热病先出现身一体重,骨节痛,耳聋,昏倦嗜睡的,是发于少一陰一的热病,刺足少一陰一经之一穴一,病重的用“五十九刺”的方法。

热病先眩冒而热,胸胁满,刺足少一陰一少一陽一。

热病先出现头眩晕昏冒而后发一热,胸胁满的,是病发于少一陽一,并将传入少一陰一,使一陰一陽一枢机失常,刺足少一陰一和足少一陽一二经,使邪从枢转而外出。

太一陽一之脉色荣颧骨,热病也。

荣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时而已。

与厥一陰一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

其热病内连肾,少一陽一之脉色也。

太一陽一经脉之病,赤色出现于颧骨部的,这是热病,若色泽尚未暗晦,病尚轻浅,至其当旺之时,可以得汗出而病愈。

若同时又见少一陰一经的脉证,此为木盛水衰的死证,死期不过三日,这是因为热病已连于肾。

少一陽一之脉色荣颊前,热病也。

荣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时而已。

与少一陰一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

少一陽一经脉之病,赤色出现于面颊的前方,这是少一陽一经脉热病,若色泽尚未暗晦,是病邪尚浅,至其当旺之时,可以得汗出而病愈。

若同时又见少一陰一经的脉证,此为木盛水衰的死证,死期不过三日,这是因为热病已连于肾。

少一陽一经脉之病,赤色出现于面颊的前方,这是少一陽一经脉热病,若色泽尚未暗晦,是病邪尚浅,至其当旺之时,可以得汗出而病愈。

若同时又见少一陰一脉色现于颊部,是母胜其子的死证,其死期不过三日。

热病气一穴一,三椎下间主胸中热,四椎下间主膈中热,五椎下间主肝热,六椎下间主脾热,七椎下间主肾热。

荣在骶也,项上三椎陷者中也。

颊下逆颧为大瘕;下牙车为腹满;颧后为胁痛;颊上者膈上也。

治疗热病的气一穴一:第三脊椎下方主治胸中的热病,第四脊椎下方主治膈中的热病,第五脊椎下方主治肝热病,第六脊椎下方主治脾热病,第七脊椎下方主治肾热病。

治疗热病,即取一穴一于上,以泻一陽一邪,当再取一穴一于下ku,以补一陰一气,在下取一穴一在尾骸骨处。

项部第三椎以下凹陷处的中央部位是大椎一穴一,由此向下便是脊椎的开始。

诊察面部之色,可以推知腹部疾病,如颊部赤色由下向上到颧骨部,为有“大瘕泄”病;见赤色自颊下行至颊车部,为腹部胀满;赤色见于颧骨后侧,为胁痛;赤色见于颊上,为病在膈上。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黄帝内经》古代医书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一:五脏热病的症状、演变、预后及其针刺疗法《黄帝内经》上卷 素问篇 刺热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