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载:“当帝尧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秦前历史导读》09章 大禹治水

秦前历史导读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秦前历史导读

秦前历史导读 - 09章 大禹治水

秦前历史导读

09章 大禹治水

《史记》载:“当帝尧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后来黄河泛滥,洪水滔天,四岳推举鲧治水。

鲧为人刚毅有胆量,但不知水一性一,他采用壅塞的办法,哪里出一水堵哪里,致使洪水四溢横流,这样过了九年水害不但丝毫没减,灾难反而更加深重,舜就在羽山将鲧处死了。

听族人说鲧的儿子宽仁有德善于治水,舜回朝向帝尧推荐他,帝赐名为“禹”,让他继父之职。

涂山氏有一名女子叫侨,贤淑而有才德,舜将她迎娶为禹的正室。

新婚第四天禹就接到了任命,于是告别妻子,与佐臣益、稷一起踏上了治水的杳杳路途。

后来侨生下儿子启,启自幼不谋父面,在家呱呱而泣,但禹因为父亲治水无功而受诛感到伤心,又为天下人民广遭水害而忧患,所以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薄衣粗食随处而居,与灾民同甘共苦。

他觉得水流归海乃其本一性一,所以他下令将壅塞之土全部挖去,逢山开石打通水道,筑堤导流以泻其势,四溢暴一涨的洪水慢慢退下,顺堤岸东流。

受灾之处水一多地湿,人民缺衣少食,禹就叫益教人民种植耐涝的水稻,让稷将难得的食物分给人民,还教人民凿井取水而饮。

洪水退去后露出肥沃的土地,人民辛勤耕种,渐渐地又迎来了五谷丰熟,禹根据各地物产与便利的条件定下贡赋之物,人民都仰禹活命之恩。

帝尧增五弦瑶琴为七弦,以合君臣之德。

当帝尧弹起瑶琴时,群臣欢一愉,独缺禹。

听探望之人回来说禹因为长年累月泡在水中,小腿上的一毛一和脚趾甲盖都脱落了,帝尧无限感慨,就命契带去一张瑶琴和一把宝剑赐给他。

大禹治水的一精一神不光感动了万国君民,也感动了天神:南极应龙以尾划地导三江之水出祁山;西王母的女儿召来六丁神人,化作九头黄牛,崩崖裂岭,开长江三峡七百余里,至今黄牛峡壁上犹有遗影不灭;古神水一精一子送来定海神针,能随意无限长短,以助测量山川湖海之深浅(禹功成后将此物投入东海尾闾一穴一,后被孙悟空所起用,即是“如意金箍棒”也,《山海经》及《神仙传》中皆有记载)。

世人呼为“神禹”。

禹身高九尺,为人聪敏机智,吃苦耐劳;又遵守道德,仁一爱一可亲,言语可信。

他勤勤恳恳,庄重严肃,堪称是百官的典范。

禹在接受了舜帝的任命后,与益、后稷一起开始治理九州土地。

当时的洪灾十分严重,分布很广,那时的人们大约是湖居的。

禹首先考察了各地的山川地形、地貌。

他不辞劳苦,穿山越岭,树立木桩作为标志,以测定高山大川的状貌。

他常常左手拿着准和绳,右手拿着规和矩,身上还装载着测四时定方向的仪器。

他逐步地开发九州土地,疏导九条河道,修治九个大湖。

自己节衣缩食,住在简陋的地方,把所有的资源都用来治理河川。

他治河的十三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

在考察、治河的同时,他还分发稻种给民众,教他们种植在低洼潮一湿的土地上。

粮食缺乏时,把一些地区的余粮调济给缺粮地区,使各诸侯国的人都有粮食吃。

禹治理九州北起帝都冀州,治理了衡水、漳水、黄河、淮水;南至荆州,治理了长江、汉水;西至敦煌,治理了黑水、渭水;东至扬州,治理了松江、钱塘江、浦一陽一江。

禹主要采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河流,共疏导了九条大河,还在一些地区修筑了堤防。

上述地区的河流被疏通后,人们安居乐业,在周围肥沃的土地种植了各种农作物,心悦诚服的向天子进奉当地特产。

禹还开通了九条山脉的道路。

在治水的过程中,平定了南方九黎三苗的侵扰。

从此,黎、苗不敢再侵犯,长江中游处于安定时期。

经过禹十三年的努力,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了,从此九州统一,四海之内都可以居住了。

其它部族的首领也都可以来京城会盟和朝觐了。

禹制定了贡赋的制度,还在华夏境内九州之中分封诸侯,赐给土地,赐给姓氏,要求他们:“要恭敬的把德行放在第一位,不要违背天子的各种措施。”

禹既治平水患,又征服黎、苗,功业甚大,因此得到“大禹”的尊称。

禹帝举用皋陶为帝位继承人,但是皋陶没有继任就死了。

禹把帝位传给益。

禹帝死后,益服丧三年后,把帝位让给禹的儿子启,自己躲避到箕山之南。

终究还是禹的儿子启继承了天子之位。

王位的继承法由此改为父子或兄弟相传,实行世袭制度,从此,真正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王位由“父子相传”的先河。

开始了“家天下”时代。

此后的历代王朝,基本上延续了这一继承法则。

启继位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原始的、松散的部族社会结束,夏朝的诞生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自禹至履癸(桀),共十四世、十七王,夏朝前后经过了四百多年。

中国的别称“华夏”,与夏族和夏王朝有着一定的联系: “华”是指礼很盛行,“夏”指国家很大。

黄河流域是华夏文化的摇篮,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是古代文化的中心。

古人把中国称为“华夏”,其中深藏着为灿烂文化而自豪的情感。

古文献中“夏”有三种主要含义:一是华夏族人。

二是华夏族人的文化。

三是夏王朝及其前身大禹所封夏国。

夏王朝的建设成就,确立了华夏族的中心地位,夏王朝的根基地在豫西地区。

此后,任何想要夺取天下者的政治势力,必须夺取这一核心地区后,才算真正拥有控制天下的实际地位。

商、周两大王朝也不例外,后继王朝的统治者也毫无例外地承认自己是夏文化的继承者,是大禹所划定“九州”的主人。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秦前历史导读》史书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史记》载:“当帝尧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秦前历史导读》09章 大禹治水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