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新读
吴越争霸(2)
接下来,乐师又演奏了《郑风》、《齐风》。
季札接着评论说:“《郑风》的情调过于细弱,反映出该国的百姓不堪忍受繁琐的政令。
这大概是郑国会首先灭亡的预兆吧。
《齐风》十分美好,它气势恢弘,体现出大国的风度。
它象征着宽广的大海,这应该是姜太公的遗风吧。
这个国家的前途不可限量啊!”然后,季札又聆听了《豳风》和《秦风》,他感慨道:“《豳风》非常美好,气势坦荡宽宏,欢乐而不过分,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这应该是反映周公东征的乐曲吧?《秦风》是华夏的声音。
能够华夏化的必然会宏大,而且会宏大到极点。
这大概是周王室旧地的乐曲吧?”
长时间的聆听并没有使季札感到疲惫,他反而越来越兴奋。
他又一口气听完了《魏风》、《唐风》、《陈风》,并且发表评论说:“《魏风》很美好,乐曲声抑扬婉转,洪大宽广,俭约而易行。
如果在此基础上,用德教去加以辅助,该国的君主一定会成为英明之人。
《唐风》忧思深沉,大概是陶唐氏的遗风吧?不然,曲调的忧患感为何会这么深远呢?像这样的乐曲,一定是出自盛德美名的先王的后代。
《陈风》反映出这个国家没有贤明的君主,像这样的国家是不会长久存在的。”
第二天,季札又开始聆听《雅》、《颂》。
乐师先是演奏了《小雅》、《大雅》。
季札评论说:“《小雅》十分美妙,具有忧患思想而且没有二心,有怨恨的情绪但是不敢直接地表达。
这大概是周王室的德行衰微的象征吧?而且其中还遗留有先王遗民的高尚风俗。
《大雅》宽广宏大、和谐、婉转、柔缓而又正直、刚强,这大概是周文王盛德的反映吧!”接着,他又聆听了《颂》,听完后他又不住地赞叹道:“真是美到极点了。
它的旋律刚劲而不傲慢,婉转而不卑屈,紧密而不迫切,疏远而不散漫,变化多端而不混乱,反复往来而不令人厌烦,哀伤而不忧愁,欢乐而不荒唐,使用有度而不匮乏,广大而不张扬,施惠而不一浪一费,求取而不贪婪,乐声停止后韵味仍然在回荡。
而且它的五声和谐、八音协调、节奏有度、旋律有节,这与先王的盛德是完全一致的。”
最后,季札又欣赏了颂扬圣人的舞蹈。
在欣赏了《招削》舞以后,他赞叹道:“圣人的德行已经达到顶峰了。
这就好比上天覆盖了一切,大地承载着一切。
音乐听到这里就足够了,纵然还有其他的礼乐,我也不敢再请求观赏了。”
贤者的预见
季札离开鲁国以后,又出使到了齐国。
当时晏婴是齐国的辅政大臣,季札知道齐国的国君昏庸无能,就劝告晏婴说:“您赶快交出自己的封地和权力吧,只有这样,您才能避免危难。
齐国的政权将会改变主人,在国家稳定之前,危难会像海里的波一浪一一样,是不会终止的。”
晏婴听从了季札的规劝,就通过陈桓子把封地和权力交了出来。
正是因为没有了权力,所以在栾施、高强两个势力集一团一的相互攻击中,他才得以保全了一性一命。
季札离开齐国,随后出使到郑国。
他去拜见了郑国的贵族子产。
两人都是有贤能的人,一性一格相投,所以一相见,就感觉好比老友重逢一样的激动亲切,有相见恨晚之感。
季札告诉子产说:“郑国的执政者荒一婬一、奢侈,国家将要面临灾难,政权必然会归属于您。
一旦您掌握了政权,应当谨慎地用礼制来治理国家。
不然的话,郑国就会有灭亡的危险。”
后来季札的预言果然变成了现实,而子产也依照季札的劝告去做,郑国在他的治理之下开始变得强大。
然后,季札又准备去晋国。
在路上经过卫国的时候,在宿这个地方歇脚。
晚上,他听到附近有演奏音乐的钟声,听出来是卫国的孙文子在奏乐,于是不解地说道:“真奇怪啊!我听说背叛君上的人如果不修养德行,那么必然会招致杀身之祸。
孙文子曾经进攻他的君王卫献公,并把他赶到了齐国。
但孙文子本人竟然还留在卫国,他害怕还来不及呢,怎么还有心思去敲钟奏乐啊!孙文子住在这里,就好比燕子在幕布上筑巢一样的危险。
君王的一尸一体还没有埋葬,怎么可以去敲钟奏乐呢?”
孙文子听说了季札的话,羞愧难当,以后再没有听乐、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