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新读
姜子牙的子孙们(9)
齐威王的宝物
有一次,齐威王与魏王在郊外一起打猎。
魏王问道:“大王您国富民强,一定有很多宝物吧?”
威王却回答说:“没有。”
魏王不惑地问道:“这就奇怪了,像寡人这样的小一柄一家,也还有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的直径一寸的夜明珠十颗,齐国这样的万乘之国怎么能没有宝物呢?”
威王笑了笑说:“寡人的宝物与大王的不同。
我有个大臣叫檀子,我派他镇守南城,楚国人就不敢向东方侵犯掠夺,泗水之滨的十二诸侯都会前来朝拜。
我还有个大臣叫盼子,派他镇守高唐,赵国人就不敢到东边的黄河里捕鱼。
我另一个大臣叫黔夫,派他镇守徐州,燕国人就到北门祭祀,赵国人就到西门来祭祀,以求神灵保佑不受攻伐,搬家去追随他的有七千多家。
我还有个叫种首的大臣,派他戒备盗贼,结果就道不拾遗。
这些都是光照千里的宝物,岂只是十二辆车呢!”魏惠王听后心中惭愧,就悄悄地离开了。
威王称霸
公元前353年,魏惠王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议说:“你们说我们是救赵好呢还是不救赵好?”
大臣驺忌说:“这件事跟我们没什么关系,不如不救吧。”
大臣段干朋却说:“我们跟赵国关系密切,不救就是不义,并且对我们也会不利的。”
威王不解地问他:“为什么呢?”
段干朋回答说:“魏国并吞邯郸,这对齐国有什么好处呢?如果救赵,军队驻在赵国郊外,这就使赵国不被攻伐而魏军也不会被挫败。
所以我们不如向南进攻魏国的襄陵使魏军疲惫,到时邯郸即使被攻下,我们也可以利用魏国的疲惫使它受挫。”
驺忌与大将田忌关系不好,公孙阅就建议驺忌说:“您为什么不考虑伐魏呢?那样,田忌一定会领兵前去作战。
到时如果战胜有功,那是您的计谋正确;如果打不胜,田忌不是向前死战就是向后败北,他的命就在您的手里了。”
于是驺忌就向威王建议救赵,威王听了他的计谋,派田忌向南进攻襄陵。
不久,邯郸被攻克,齐国趁机起兵进攻魏军,在桂陵大败魏军。
齐国成为了诸侯中最强的国家,威王自称霸主,号令天下。
马陵之战
公元前341年,魏国进攻赵国。
赵国便与韩国结盟,一起攻打魏国。
结果赵国在南梁战败,韩国便向齐国求救。
齐宣王召集大臣商议说:“我们是早去救援好还是晚去救援好?”
驺忌说:“不如不救。”
田忌说:“如果不救,韩国就要失败而并入魏国,这样就会对我们不利,所以不如早去援救它。”
孙膑说:“如果韩、魏的军队尚未疲惫就去援救,那就是我们代替韩国受魏军的攻击,反倒听从韩国指挥了。
况且魏国已有攻破韩国的打算,韩国就要亡国,必定要到东边来向齐国告求救兵。
我们趁机与韩国结下亲密的关系,又可晚一些等待魏军疲惫再去,这样就能获得更大的利益并得到受人尊敬的名声。”
宣王说:“很好。”
于是暗中告诉韩国使者并把他送走。
韩国由于依仗着齐国救援,结果五战都失败了,只好再次向齐国求救。
齐国趁势出兵,派田忌、田婴为统帅,孙膑为军师,进击魏国以救援韩、赵。
结果齐军在马陵大败魏军,并杀死魏将庞涓,俘虏了魏太子申。
此后,三晋的君主都由田婴引见,朝拜了齐王,盟誓之后才离去。
苏代说齐王
公元前288年,齐湣王自称东帝,秦昭王自称西帝。
苏代从燕国来到齐国拜见齐王,齐王说:“秦国派魏冉送来了帝号,您认为怎么样啊?”
苏代回答说:“希望大王接受帝号,但不要马上就准备称帝。
秦国称帝后,如果天下安定,大王再称帝,也不算晚。
况且在争称帝名时要表示谦让,这样谁也不会伤害。
如果秦国称帝后,天下都憎恶他,大王也就不要称帝了,以此收拢天下的人心,这是很大的资本。
况且天下并立两帝,大王认为天下是尊崇齐国呢,还是尊崇秦国呢?”
湣王回答说:“恐怕要尊崇秦国。”
苏代又问道:“如果放弃帝号,天下是敬一爱一齐国呢,还是敬一爱一秦国呢?”
湣王不假思索地说:“那肯定是敬一爱一齐国啊。”
苏代又接着问道:“那么东西两帝订立盟约对进攻赵国有利呢,还是讨伐宋国有利?”
湣王思考了一会儿说:“比较而言,还是讨伐宋国有利一些。”
苏代因此说道:“盟约是均等的,可是与秦国一起称帝,天下只尊崇秦国而轻视齐国,放弃了帝号,天下就会敬一爱一齐国而憎恨秦国,进攻赵国不如讨伐宋国有利,所以希望大王放弃帝号以收拢天下的人心,背弃盟约,抛开秦国,不与秦国争强。
大王利用这个时机攻下宋国,魏、赵、楚三国也都会受到威胁。
放弃帝号而用讨伐宋国代替,不但国家地位会得到提高,名声也会受人尊崇,到时,燕国、楚国就会因形势所迫而归服,天下各国都不敢不听从齐国的,这是像商汤和周武王那样的义举呀。
名义上敬重秦国的称帝,然后让天下人都憎恨它,这就是所谓由卑下变为尊贵的办法。
希望大王认真地考虑。”
齐王权衡再三,最终放弃了帝号,秦王看到齐国放弃地位,自己再称西帝也就没什么意思,不久也放弃了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