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白话文
吴隐之传
吴隐之字处默,濮陽郡鄄城人,曹魏侍中吴质六世孙。
吴隐之仪容丰美,善于谈论,博览文史,因是博学的儒者而著名。
刚成年时便与众不同,具有崇尚廉洁的情一操一,即使每天进餐仅食豆羹,决不享用非分之粮,粮食没有一点储备,也不谋求不当的来路。
十多岁时,遭遇了父丧的痛苦,常常号啕哭泣,行人也受感动流泪。
奉养母亲极为尊重,后主持母亲丧事,因悲极伤身超出一般丧礼。
家里贫寒,没人伴奏哀乐,每当哭丧的时候,总有一对鹤伴随惊叫,在周年祭祀之际,又有一群大雁聚在一起,当时人们都认为是孝心所感才有的现象。
曾经吃咸酸菜,因菜的味道美,便捧起抛掉了。
居家与太常韩康伯为邻,韩康伯的母亲是殷浩的姐姐,是一位贤良明理的妇人,每听到吴隐之的哭声,停止吃饭放下筷子,为他悲哀落泪。
既而告诉韩康伯说:“你如处在选拔官吏地位,应举荐像这样的人。”
当韩康伯作了吏部尚书,吴隐之便沿着清除的台阶,脱一去民服任辅国功曹,转任征虏将军参军。
哥哥吴坦之是袁真的功曹,袁真失败,将受牵连遭祸,吴隐之拜见桓温,请求代兄领罪,桓温怜悯释放了吴坦之。
于是被桓温赏识,授任奉朝请、尚书郎,接着调升为晋陵郡太守。
在州郡廉洁守贫,妻室自担柴草。
进入朝廷历任中书侍郎、国子博士、太子右卫率,转任散骑常侍,兼著作郎。
孝武帝曾想用他作黄门郎,因吴隐之貌似简文帝,便作罢。
随即任守廷尉、秘书监、御史中丞,兼著作郎如故,调任为左卫将军。
虽然处于清贫为人皆知,所得俸禄赏赐都分发给亲族,冬月没有被子,曾经换洗衣服,只得披着棉絮,勤劳清苦与贫穷庶民无别。
广州环围山海,出产珍品异物,一匣宝物,足够几代费用,但这里瘴疫流行,一般人视为畏途。
只有家境贫寒在内地无法登上官阶的人,才求补此地长官,所以前后刺史皆多贪财。
朝廷打算革除岭南弊端,隆安年间(397~401),任用吴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假节,兼任平越中郎将。
距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称为贪泉,饮了它就贪得无厌。
吴隐之既到了这里,告诉他的亲人说:“不见可贪的东西,使寸心不乱。
越过五岭丧失廉洁,我知道其中原因了。”
即往泉水所在处,舀取泉水喝了,并赋诗道:“古人有言称此水,举杯一尝思千金。
试让伯夷叔齐饮,始终不变廉洁心。”
待到广州以后,崇尚廉洁的品行有加无减,日常吃饭不过是蔬菜和干鱼罢了,官备的帏帐器用服装皆交给外库,当时有人认为他是故意做作,然而他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做法。
帐下人给他送鱼,总是剔去鱼骨留下肉,吴隐之察觉了他们的用意,便加以责罚除名。
元兴初年(402),皇帝下诏书说:“在家孝敬父母严谨不怠,在官清廉之一操一凛如风霜,这确实是一个人立身处世难于做到的,而这正是君子的美德。
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吴隐之孝友胜于他人,俸禄均给九族,衣食菲薄廉洁纯贞,俭约限于食鱼,置身于可满足私欲之地,却不更改他的情一操一,享有取财致富的权力,而举家不换旧服,革除奢望追求节俭,南疆旧貌改观,朕有嘉奖。
可晋升为前将军,赏钱五十万、谷一千斛。”
当卢循侵入南海时,吴隐之督率勉励将士,坚守很久,长子吴旷之战死,卢循攻击达一百余天,越城放火,焚烧了三千多家房屋,死一万多人,城于是被攻陷。
吴隐之携带家小逃出,打算奔还京都,被卢循截获。
卢循上表给朝廷,指出吴隐之结一党一依附桓玄,应判决死刑,皇帝下诏不准。
刘裕给卢循去信,命送吴隐之还都,过了许久才返回。
归途之中,船上装载没有多余资财。
到家后,数亩小宅地,篱笆墙垣倾斜败坏,内外茅屋六间,容纳不下妻室子女。
刘裕赏赐车牛,又给建造住宅,坚辞不受。
不久被授任度支尚书、太常,室内以苇席作屏风,座位无衬垫。
后调任为中领军,清苦节约未改常习,每月初领取俸禄,取部分留作自身吃粮用,其余的全分散救济亲族,家里一搓一麻纺纱供日用。
有时困难到极点,两日合吃一天的粮,自身常穿布衣且不完整,妻室子女不沾一点俸禄。
义熙八年(412),奏请辞退朝事,皇帝从优下诏允许,授予光禄大夫,加给金印和紫色系印丝带,赏赐钱十万,米三百斛。
义熙九年去世,追赠左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
吴隐之的廉洁品德始终不变,多次被褒奖赞美,从辞退到身死,经常承蒙优厚赏赐显贵赠封,廉洁之士均以为荣。
开始,吴隐之任奉朝请,谢石请求为卫将军主簿。
吴隐之将要出嫁女儿,谢石知道他家贫如洗,便使人转送厨柜帏帐,帮他经办。
使者到他家,正见下人牵着狗去卖,除此而外是冷冷清清毫无备办。
后来从番禺回来,他的妻子刘氏携带沉香一斤,吴隐之发现了,便投到湖亭所临的水中。
儿子吴延之又继其廉洁情一操一,任鄱陽郡太守。
吴延之的弟弟及其儿子任郡县官职者,经常以廉洁谨慎为家法,虽然才学不及吴隐之,但孝悌洁敬等美德仍未被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