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钧是曹魏时期陕西扶风(今兴平)人《千古之谜》马钧如何改革“旧绫机”?

千古之谜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千古之谜

千古之谜 - 马钧如何改革“旧绫机”?

千古之谜

马钧如何改革“旧绫机”?

马钧是曹魏时期陕西扶风(今兴平)人。

根据《三国志。

方技传》裴松之注记载:“时有扶风马钩,巧思绝世。

傅玄序之曰:”马先生,天下之名巧也。

……旧绫机五十综者五十蹑,六十综者六十蹑,先生患其丧功费日,乃皆易以十二蹑。

其奇文异变,困感而作者,犹自然之成形,一陰陽一之无穷‘。

这位古代的技术革新能手,究竟是怎样把旧绫机化繁复为简便,并使之仍能织出各种多变的花纹图案?这是科技史界的学者感到关注而又困惑不解的问题。

人们提出不同的解释和推测,但无法取得一致的意见。

首先,对文献上“综”和“蹑”的解释以及旧绫机的形制,有着两种不同的看法。

中国古代的提花织机,主要有多综多蹑机和束综提花机两种类型。

多综多蹑机是用踏脚板控制综框,从而使经线提升;束综提花机用手提线束来使显花部分的经线提升。

夏鼎认为旧绫机属于束综提花机。

他撰文指出:“这里的‘综’,当是‘提花线束’的形式,不是长方架子的‘综框’形式”,而蹑“为一般用以举起花综的设备”,“因为脚踏板决不可能多到如此地步,五六十片脚踏板非但无法工作,并且脚踏的添置原是为了使坐织的织工腾出双手做投梭打筘的工作,如果添设了这样多的脚踏板,便失掉它的使用意义了”。

(《我国蚕桑丝绸的历史》,《考古》1972年第2期)1979年,正在从事蜀锦研究的胡玉瑞等在四川双流县农村发现一种传统提花织机——当地叫做绫织机、辫织机或丁桥织机——用30根踏脚30片综可以织花边等织物,而且解放前还曾用70片综70根踏脚织造绫锦。

他们认为,旧绫机完全可能与丁桥织机一样,是一种多综多蹑机;文献上的“综”指综框,“蹑”即踏脚。

这种看法,得到比较广泛的支持。

其次,关于马钧改革旧绫机的方法,也有两种设想。

一种是孙毓棠在《战国秦汉时代纺织技术的进步》一文中提出的。

他认为,旧绫机是多综多蹑机,马钧改革后成了束综提花机,即把提花的任务由综框转给了束综。

胡玉瑞等同意孙的观点,并提出马钩新绫机的12综12蹑,大概是指专管素综运动的综框及其踏脚。

另一种设想是1980年周启澄提出的“组合提综法”。

文献记载马钧将60蹑变为12蹑,但并没有说把综框数也减少到12片。

因此,他认

为马钩改革的诀窍是设法用12条踏脚来控制60片综框。

周的复原方案是用两条踏脚循序控制一片综的运动,那么由12中任选2可得组合数66,“即用十二条踏脚可以控制六十多片综”。

(《对三国马钧改革提花机的猜测》,《中国纺织科技史资料》第3集)这有点像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配合起来能形成六十花甲一样,真可谓“自然之成形,一陰陽一之无穷”了。

他绘图表明了这种方案的吊综和挽线联结法,并且分析了大量属于汉魏时期的出土提花丝织物,认为其中大多数都可以用这种方法生产。

周的设想,为《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古代部分)》和《中国大百科全书。

纺织》所采用。

以上两种观点,究竟孰是孰非,目前尚无定论。

第一种观点的主要缺陷在于:一般认为束综提花并非马钧所发明,而且,束综提花机前另置十几片综框也被认为是比较晚近的事。

周的设想虽然巧妙,但还没有发现可以与之相印证的文字记载或图象实物。

既然如此,则不能忽视第三种假设出现的可能。

(包铭新)

有没有过尧舜禅让? 周太王亶父号“古公”吗? 武王伐纣究竟在哪一年? 周穆王到过西域吗? 太伯是吴国的开创者吗? 越王勾践是否夏禹的后代? 春秋五霸指的是哪五霸? 曹操赤壁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北朝17位帝后为何出宫为尼? 建文帝的下落如何? 明景帝是有疾而终还是被害身亡? 崇祯皇帝死于何地?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千古之谜》史书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马钧是曹魏时期陕西扶风(今兴平)人《千古之谜》马钧如何改革“旧绫机”?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