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诗话总龟后集
卷三十四
伤悼门
长庆四年,退之为吏部侍郎,薨于静(靖)安里第。
李翱《行状》载属纩之语云:“伯兄德行高,晚(晓)[方药,食必视《本草》,]年止四十二。
某位为侍郎,年出伯兄十五岁,且获终于牖下,幸不失大节以下见先人,可谓荣矣。”
翱《祭文》曰:“人心乐生,皆恶其凶。
兄之在病,则齐其终。
顺化以尽,一靡一憾于中。”
张籍祭诗亦曰:“公有旷远(达)识,生死为一纲。
及当临终辰,意色亦不荒。
赠我珍重言,傲然委衾裳。”
盖其聪明之所照了,德力之所成就,故于生死之际,超然如此。
《宣室志》载威粹骨蕝国世与韩氏为仇,神人以帝命召公计事。
愈曰:“臣愿从大王讨之。”
未几而愈卒。
公《神道墓志行状》俱不载,而止见于小说者如此。
岂东坡所谓“其生也有自来,其死也有所为”乎?李肇《国史补》谓愈登华山绝顶,度不可返,至于发狂恸哭。
今观易箦之际,神色不乱如此,不应于此而至于发狂恸哭也。
《葛常之》[《韵语一陽一秋》卷五]
太白:“辞粟卧首一陽一,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饮酒(乐饮),虚名安在(用)哉?”
“君不见梁王池上月,曾照梁王尊酒中。
梁王已去明月在,黄鹂怨解(愁醉)啼春风。
分明感激眼前事,莫惜醉卧桃园东。”
又:“平原君安在,科斗生古池。
坐客三千人,而今知有谁。”
“君不见孔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安)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藜居。”
此类者尚多。
愚谓虽千万篇只是此意。
非如少陵伤风忧国,感时触景,忠诚激切,蓄寓深远,各有所当也。
《黄常明诗话》[《溪诗话》卷三]
曾文肃,熙宁初为海州怀仁令。
有监酒使臣张者,小女甫六七岁,甚为惠黠。
文肃之室魏夫人怜之,教以诵诗书,颇通解。
其后南北睽隔。
绍圣初,文肃一柄一事枢时,张氏女已入禁中,虽无名位,以善笔札,掌命令之出入。
忽与夫人相闻。
夫人以夫贵,疏封瀛国,称寿禁庭,始相见叙旧。
自后岁时遣问。
夫人没,张作诗以哭云:“香散帘帏寂,尘生翰墨闲。
空传三壸誉,无复内朝班。”
从此绝迹矣。
后四十年,靖康之变,张从昭慈圣献南渡至钱塘,朱忠靖《笔录》所记昭慈遣其传导反正之议张夫人者,即其人也。
年八十余终。
《挥麈录》[三录卷二]
东汉李固忠直鲠亮,志在许国,不为身谋。
争立清河,遂忤梁冀,以致身首异处。
当时有提鈇上章乞收固一尸一如汝南郭亮者;有星行至洛守卫一尸一丧如陈留杨羌者:亦可见固以忠获罪矣。
唐李华尝观《一党一 锢传》,抚卷而悲之,且作诗曰:“古坟襄城野,斜径横秋陂。
况不禁樵采,茅莎无孑遗。”
乌乎,生不能保其身,死又不能保其藏骨之地,天之不相善人,何至是耶?梅圣俞诗云:“汉家诛一党一 人,谁与李杜死?死者有范滂,其母为之喜。
喜死名愈彰,生荣同犬豕。”
故史臣以一胡一 广、赵戒为粪土,而马融真犬豕哉!《韵语一陽一秋》[卷八]
宋彭城王义康忌檀道济之功,会文帝疾动,乃矫诏送廷尉诛之,故时人歌云:“可怜《白浮鸠》,枉杀檀一江一 州。”
当时人痛之盖如此,奈何王纲下移,主威莫立!洎魏军至瓜步,帝方登石头以思之,又何补哉!刘梦得尝过其墓而悲之曰:“万里长城坏,荒云野草秋。
秣陵多士女,犹唱《白浮鸠》。”
盖伤痛之深,虽历三百年而犹不泯也。
《韵语一陽一秋》[同上]
苕溪云:李杜画象,古今诗人题咏多矣。
若子美,其诗高妙,固不待言,要当知其平生用心处,则半山老人之诗得之矣。
诗云:“吾观少陵诗,谓与元气侔。
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
浩荡八极中,生物岂不稠?丑一奸一(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
青衫老见(更)斥,饿走半九州。
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
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
尝愿天下(子)圣,大臣各伊周。
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
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我所羞。
所以见公象,再拜涕泗流。
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
《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一一]
渊明非畏枯槁,其所以感叹时化推迁者,盖伤时之急于声利也。
[杜老]非畏乱离,其所以愁愤于干戈盗贼者,盖以王室元元为怀也。
俗士何以识之?[《溪诗话卷七》]
《七哀诗》起曹子建,其次则王仲宣、张孟一陽一也。
释诗者谓病而哀、义而哀、感而衰、悲而哀、耳目闻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谓一事而七者具也。
子建之《七哀》,哀在于独栖之思妇;仲宣之《七哀》,哀在于弃子之妇人;张孟一陽一之《七哀》,哀在于已毁之园寝。
唐雍陶亦有《七哀诗》,所谓:“君若无定云,妾作不动山。
云行出山易,山逐云去难。”
是皆以一哀而七者具也。
老杜之《八哀》则所哀者八人也。
王思礼、李光弼之武功,苏源明、李邕之文翰,汝一陽一、郑虔之多能,张九龄、严武之政事:皆不复见矣。
盖当时盗贼未息,叹旧怀贤而作者也。
司马一温一 公亦有《五哀诗》,谓楚屈原,赵李牧,汉晁错、马援,齐斛律光,皆负才竭忠,卒困于谗而不能自脱。
盖有激而云尔。
《《葛常之诗话》[《韵语一陽一秋》卷四]
白乐天、元微之皆老而无子,屡见于诗章。
乐天五十八岁始得阿崔,微之五十一岁始得道保。
同时得嗣,相与酬唱喜甚。
乐天诗云:“腻剌(剃)新胎发,香绷小绣襦。
玉牙开手爪,苏颗点肌肤。”
微之云:“且有承家望,谁论得力时。”
又云:“嘉名称导(道)保,乞姓号崔儿。”
[后崔儿]三岁而亡,白赋诗云:“怀抱[又空天默默,依前重作一邓一 攸身。”
伤哉!微之五十三而]亡。
按《墓志》“有子道护,年三岁而卒”,以岁月考之,即道保也。
孟东野连产三子,不数日皆失之,韩退之尝有诗假天命以宽其忧。
三人者皆人豪,而不能忘情如此,信知割一爱一为难也。
若使学(前补“空”起十九字,错简于此)道者遭此,则又何必黑衣巾者闯然入其户而后喻哉!同上[同上卷一○]
韩退之作《李干墓志》云:“余不知服食之说自何起,杀人不可计,而慕尚之益至,临死乃悔其为。”
而退之乃躬自蹈之,以至于死。
白天乐(乐天)所谓“退之服硫黄,一病讫不痊”是也。
陈后山作《嗟哉行》云:“张生服石[为石]一奴一,下潦上干如渴乌。
韩子作《志》还自屠,白(自)笑未竟人复吁。”
盖为此也。
然乐天《与刑部李侍郎诗》云:“金丹周(同)学都无益,姹女丹砂烧即飞。”
则乐天深知服食之无验,其肯以身试药以自毙乎?则“白(自)笑未竟人复吁”之句,未必然尔。
山谷在贬所,曾公衮有书劝其勿服金石药,谷报云:“公衮疽根在旁,乃不可食。
庭坚服之,如晴云之在川谷,安得有霹雳文(火)也。”
则知服金石者,尤当屏去粉一白黛绿之辈。
或者用以资色力,其毙宜哉!《丹一陽一集》[同上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