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
面前放宽 身后泽长
连载:菜根谭的智慧作者:黄杰星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泽要流得长,使人有不匮之思。
田地:指心胸,心田。
不平之叹:对事情有不平时所发出的感叹。
不匮之思:匮,缺乏,比喻永恒的恩泽。
据《诗经·大雅》篇:“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一个人待人处事的心胸要宽厚,只有如此,才能使你身边的人不会有不平的牢騷;死后留给子孙与世人的恩泽要流得长远,才会使子孙后代永远的思念。
沩山、五峰、云岩顺次站在师父百丈和尚的身边,向师父讨教。
按例,百丈先问高徒沩山:“抿住咽喉与嘴巴,如何说法?你且说说看!”沩山忙说:“先请老师示范一下吧!”反问的太巧了!沩山如果在百丈提问之前没有悟透的话,是不会应对的如此妙当的。
这种功能在禅里称为“骑贼马追贼”。
百丈于是说:“我本应该讲给你听的,这是义不容辞的事,可是如果我说了,恐怕我就会丧失儿孙。”
意思是:你要我讲,我是可以讲给你的。
可是如果说个明明白白,你们这些小子就会放松自己,不去穷尽至理,我岂不绝子绝孙吗?还是不说的好。
对百丈的“并却咽喉唇道一句”的提问,五峰是这样回答的:“这么说,老师也得抿住咽喉来说法了。”
五峰这样回答跟沩山的“骑贼马追贼”的机灵回答相似,但是对老师的回击更为猛烈,远不及沩山的“请老师自行说说看”的回答沉静老练、锋芒不露。
从这些地方,就可以看出修行之人的境界、锤炼的程度了。
百丈则对他说:“你禅机甚锐,令修行者不能近前。
恐怕他们都会把手挡在额上,从远处观望一下便走开。
你叫他们敬而远之。”
百丈的话半是肯定、半是点破,值得初参者认真学。
对百丈大师的问答,最后的云岩是这样回答的:“老师说法时不正是有时抿住了咽喉唇,有时又不好抿吗?”
云岩尚未开眼,禅门称为“无眼子”,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的回答才这么钝拙吧!圆悟和尚的评语是“皮粘着骨”,理是有点理,但太拘泥于文字,火候还不到,就像调味不到的厨师。
百丈开示说:“云岩哪,你如果老是这样莫衷一是,修行可怜的禅,恐怕我的法子法孙都会丧失于你手!”沩山与五峰都悟过了,差别只在于了悟的程度、一精一粗之分;而云岩还未真悟,心中尚残秽一物。
《高僧传》说云岩随侍百丈二十年后,参得生死大法;而真正的开悟,是在药山座下参禅时得缘而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