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识第七夫人初甚难知,而士无众寡皆自以为知人《人物志》接识第七

人物志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人物志

人物志 - 接识第七

人物志

接识第七

接 识 第七

夫人初甚难知,而士无众寡皆自以为知人。

故以己观人,则以为可知也;观人之察人,则以为不识也。

夫何哉?是故能识同体之善,而或失异量之美。

何以论其然?

人最初认识是很难相互了解的,但士人无论多少都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去认识人。

因此以自己作为衡量别人的标准,则以此标准认为是可以了解人;以其他人作为衡量标准,则以为不能真正认识人。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偏材之人”只能赏识与自己质性相同的人,而往往不能接受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的优点。

何以如此论断?

夫清节之人,以正直为度,故其历众材也,能识性行之常,而或疑法术之诡。

法制之人,以分数为度,故能识较方直之量,而不贵变化之术。

术谋之人,以思谟为度,故能成策略之奇,而不识遵法之良。

器能之人,以辨护为度,故能识方略之规,而不知制度之原。

智意之人,以原意为度,故能识韬之权,而不贵法教之常。

伎俩之人,以邀功为度,故能识进趣之功,而不通道德之化。

臧否之人,以伺察为度,故能识诃砭之明,而不畅倜傥之异。

言语之人,以辨析为度,故能识捷给之惠,而不知含章之美。

清节之人,以公平与正直做为衡量人才的标准,所以其与各种人才接触时,只赏识性情与行为具有普遍规律的人,而怀疑法家和术家不够诚实。

法制之人,以法制做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因此赏识公正无私的人,而忽略了重视谋略的术家。

术谋之人,以策划和谋略为衡量人才的标准,能成就谋略的奇异的人,而不知道遵纪守法的好处。

器能之人,以办事得力及能自我保全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因此鉴识处理事情有方法和策略的人,而不知道制定法规的根本性。

智意之人,以智谋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因此能认识到韬略智谋所获得的利益,而忽略法制和教化长远的重要性。

伎俩之人,以功名利禄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因此赏识锐意进取的功效,对思想道德的感化不感兴趣。

臧否之人,以明辨是非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因此赏识诃责与针砭的人,而欠缺洒脱的气度和宽阔的胸襟。

言语之人,以口才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因此赏识应对如流、口若悬河的好处,而不知含蓄之美。

是以互相非驳,莫肯相是。

取同体也,则接论而相得;取异体也,虽历久而不知。

凡此之类,皆谓一流之材也。

若二至已上,亦随其所兼以及异数。

故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

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美。

尽有诸流,则亦能兼达众材。

故兼材之人,与国体同。

欲观其一隅,则终朝足以识之;将究其详,则三日而後足。

何谓三日而後足?夫国体之人,兼有三材,故谈不三日,不足以尽之,一以论道德,二以论法制,三以论策术,然後乃能竭其所长,而举之不疑。

所以彼此互相否定和辨驳,都不肯认同对方。

若跟与自己同类型的人时,就能融洽相处而有所得益;若与质性不同的人共处,则历时长久而不能相互了解。

凡是这种只能赏识同类之人,都可称为具备一种才能的“偏材”。

如兼有两种或两种才能以上的,其认识的人才也将随其所具有的才能而增加。

所以具备一种才能的人,只能赏识一种才能的长处;具备两种才能的人,能赏识两种才能的特长;具备多种才能的人,就会赏识各个方面的人才。

所以兼材之人,与国体之人相同。

如果只要了解国体之人其中一种才能,用一天时间就足够了解,如果要全面了解国体之人,则需三天才足够。

为什么需三天才足够呢?因为国体之人兼有三种特殊才能,所谈论不超过三天,就不足以全面了解。

第一天谈论道德修养,第二天谈论法令制度的建立,第三天谈论策略方法,然后才能了解其所有的长处,就可以举荐他担当重任而不疑惑。

然则何以知其兼偏而与之言乎?其为人也,务以流数,杼人之所长,而为之名目,如是兼也;如陈以美,欲人称之,不欲知人之所有,如是者偏也。

不欲知人,则言无不疑。

是故以深说浅,益深益异;异则相返,反则相非。

然而怎样才能通过与其对话分辨其是“兼材”还是“偏材”呢?如果每个人,能对其才能加以研究分析,肯定他们的长处,并将他们一一归类,这个人就是“兼材”。

如果喜欢夸耀自己的长处,想要别人称赞自己,而对别人的长处漠不关心,这个人就属于“偏材”。

因不想了解别人,则对别人的评论没有不产生怀疑的。

所以以深奥的言辞讨论肤浅的道理,讨论越深入则越存在着分歧;有分歧则会强烈的反对,否定对方的观点则互相非难。

是故多陈处直,则以为见美;静听不言,则以为虚空;抗为高谈,则以为不逊;逊让不尽,则以为浅陋;言称一善,则以为不博;历发众奇,则以为多端;先意而言,则以为分美;因失难之,则以为不喻;说以对反,则以为较己;博以异杂,则以为无要。

论以同体,然後乃悦,於是乎有亲爱之情、称举之誉。

此偏材之常失。

所以(对偏材之人)如果直抒己见,则被认为是想炫耀自己;安静的倾听而不发表言论,则被认为没有真才实学;激烈的进行据理力争,则被认为态度傲慢;处处谦逊礼让,则会认为见识浅薄寡陋;称赞一个人的善举,则被认为知识不够渊博;欣赏到很多人的长处,则被认为头绪多而把握不住要领;先说出他想说的意见,则被认为分享了他的成果;发现他的观点有误而提出质疑,则被认为误解了他;与其持相反的意见,则被认为诚心与其一较胜负;旁征博引论述自己的观点,则被认为没有把握住问题的关键。

只有提出的意见与其完全相同,才会表现出喜悦,因此有亲近、爱慕的情感,有认可、称赞及举荐的美誉。

这就是“偏材之人”在与人谈论时常犯的错误。

【总结】阐述了清节、法家、术家、器能、智意、伎俩、臧否、言语八种偏材之人在交往时出现的鉴识人方面失误与弊病;说明如何辨别偏才与兼才;一精一辟的分析了偏才之人因主观意识太强所形成的失误。

因此他们无法真正认识各种不同的人才,也就没有能让各种人才发挥其特长的能力。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人物志》未分类项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接识第七夫人初甚难知,而士无众寡皆自以为知人《人物志》接识第七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