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南华
06.大宗师:庄子的寓言
庄子的寓言
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
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遁。
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
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
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耶?故圣人将游于物质所不得遁而皆存。
善妖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下面庄子就提出一个在中国文学中惯用的最好的比喻。
比喻本身在庄子来说,不叫比喻叫寓言。
寓言这个“寓”字,是庄子先提出来的,距离现在有两千多年。
但到了满清末年,外国文化一进来,那些神怪的小说如《伊索寓言》也进来了,后世青年的同学们,因为儿童时候就读过《伊索寓言》,这是西方神话,神话都是乱想编出来的,像科学小说一样凭幻想写的,所以认为语言那都是谎话,乱扯。
结果看了《庄子》,庄子自己说他所说的话都是寓言,那么《庄子》就是放狗屁乱说嘛!这都是观念上的错误。
我们要注意,这只是当时我们把西方的神话翻译过来,借用了《庄子》中寓言这个名称。
那么,庄子所说的寓言又是什么寓言?我们要了解,“寓”者“寄寓”也。
所以庄子说他讲的话是“寓言”,意思就是说“我所讲的话,是打丫头骂小一姐的话”,这就是寓言。
有时人类的语言,没有办法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我们仔细研究,在与人谈话时,直接讲,对方反而不懂,改为将一段笑话,说不一个故事,不等到说完,对方哈哈大笑,他就懂了。
这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思想意见,最好的办法。
所以印度的因明逻辑有用“喻”这种办法,我们遇到很难表达的思想时,最好的办法是用笑话,用故事。
喻是有意义的,不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庄子》里处处用比喻说明道理。
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
然后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藏”字,只能借用一个名称来讲,就是佛学所说的执着,抓得很牢。
一个人对生命之中的一切,都想把握的很牢,其实永远都不会给你把握的。
所以要想把握很牢,就是“藏舟于壑,藏山于泽”,把船藏在山谷里面,把山藏在海洋里面。
“泽”代表海洋。
以我们人的观念,那真是牢固得不得了,“谓之固矣。”
但是,人却不知道,你认为藏的很好,有一个人力气很大,半夜三更不知不觉地把山和太平洋都背走了,你看,庄子早就知道地球在转动。
地球是圆的会转动,人们以为是近代科学知识,其实中国上古早已知之,知识我们不详察而已。
又有人根据中国若干书籍上说的“天圆地方”,便一口咬定古人的观念认为地球是方的。
这种不明究竟人云亦云的说法,非常错误。
孔子的弟子曾子,就曾讲过地是圆的,不是方的,而且一直在旋转,所谓“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观念,早已由来悠久。
“地方”不是指地球是方块的,是说地有方位。
我们看旧书,不要自己把自己文化搞错了。
山和海夜里有人背它,但一般人不懂得,以为自己坐在地球上很稳当,实际上地球在转动,这个知识是现代科学常识。
这一段郭象的注解非常有意义,非常好:“夫无力之力莫大于变化者也,故乃揭天地以趋新,负山岳以舍故,故不暂停,忽已涉新,则天地万物,无时而不移也。
世皆新矣,而目以为故舟;日易矣,而视之若旧山;日更矣,而视之若前。
今交一臂而失之,皆在冥中去矣。
故向者之我,非复今我也,我与今俱往,岂守故哉。
而世莫之觉,谓今之所遇可系而在,岂不昧哉!"
这个宇宙间天地间,最有力量的是什么?在宗教家是上帝,神佛,中国文化不讲这一套,中国文化把上帝神佛都用一个名称——造化,也叫变化,这是物理一性一的,没有宗教的外衣。
后来,也用于八字算命,哎呀,我的命不好,也是造化不好。
造化就是生命的主宰。
这个宇宙的功能,看起来没有力量,但对一切万物一切生命,有主宰的作用。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实际上随时在向前走,每一天都不同,随时都是新的,所谓“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这个不同,在中国文化的《易经》中,叫变化,在佛就叫无常。
只是我们人的知识不够,认识不够。
眼睛里的台北,今天跟昨天一样,其实,今天的台北不是昨天的台北,明天的台北又不是今天的台北,随时在变的。
所以我们要了解,昨天活着的我不是今天活着的我,今天活着的我不是明天活着的我,认为我今天的生命和时间永远守在那里不动,或者永远把今天的成就看得牢牢的,道理看不通,那就对道永远不了解。
这就是郭象的注解,后来注解没有超过他的,比《庄子》又要容易懂一点,因为离我们更近了。
藏大小有宜,犹有所遁。
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
我们要藏大的和小的东西,“有宜”,都想藏在恰当的地方,天下事真藏的好吗?真被人把握的牢吗?不可能,“犹有所遁”,越藏得好越把握的好,越逃走了。
我昨天还对一个朋友说,你一爱一自己的小孩一爱一的要命,但越一爱一越糟糕,一爱一的教育要有方法,一爱一得太过了就被你害了,你越一爱一得牢越跑得快。
天下事都是如此,真想藏,那要怎么藏呢?就藏在本位上,把天下藏在天下,一点问题都没有;这一杯水藏在海里,藏得最好,这是自然的道理。
所以人一切归之于自然,归还到本位去,应该如何便如何。
你如果用私心,用个人的小观念,想把它抓得很牢,你越抓越跑了,就不对了。
我们因为不知道宇宙这个造化随时在变,不知道这个道,却永远想抓得牢牢的,所以我们想永远年轻,未来的钱想永远保有。
我的经济思想不同,我经常告诉年轻同学,这个月发了财赚了五十万,在口袋里马?“没有,在银行里。”
我说那不叫赚。
如果放在银行,我有经验,我年青时,家里的钱都放在银行,北洋政一府被北伐战争打垮了,银行没有了,钱也没有了,所以银行也靠不祝我认为把钱放到口袋里都不算我的,算不定等一下掉了,或被扒手摸走了,身上放了钱出门还要摸一摸,告诉扒手我这里有钱,反正很麻烦。
要什么时候才叫赚钱呢?我的原则是,钱用完了,总算我用过了,那才是真的赚了。
所以你藏得那么之深,之牢,认为这回我放好了,不知道会变去的。
钞票我用完了,就是我刚才的原则,我用完了就是空了,空了还怎么变?
庄子这类文章,在中国一二千年诗词歌赋文章上,各方面都经常用到,当然古人写文章,不会一句一句统统地用上去,那就叫“文抄公”了,不过写文章的人,“千古文章一大抄”,只是抄的技术高明与否。
如这一段,凡是遇上“藏山”“所藏”等几个字,就把《庄子》这段一精一神拿出来了。
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
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机邪?
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大问题了,这是道家的思想。
我们人最高兴是有了这个生命,所谓生命就是有这个肉一体,这是错误的认识。
生命不是肉一体,肉一体是一个机械,我们生命的能,通过这个肉一体用一用。
“犯人之形”,我们人犯了错误,才得到这个人形。
结果为了几十斤肉,几百根骨头,一天到晚忙死了, 对自己的形体一爱一护的不得了。
其实像人一体这么一个生命,在宇宙变化里,是千千万万变化里的一种而已,没有什么可贵。
人的漂亮不及玫瑰花,香味不及兰花,笨不像猪,聪明不像猴子,人同猴子、猪、花等都是变化里的一种。
但生命的根本,宇宙里的道,它生生不已,变化万有,无穷无尽,永远变不完。
所以,我们人如果认识了自己的真生命,“其为乐可胜计邪?”
真得了道,那是无比的快乐,那就是叫极乐世界了。
故圣人将游于物质所不得遁而皆存。
善妖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真正得道的人,不一定认这个肉一体,他要得生命的真体,得了真体才能“游于物之所不得遁”,才能同万化并存,永远不死,才是真能了道。
郭象的注解:“夫圣人游于变化之途,放于日新之流,万物变化亦与之万化,化者无极亦与之无极,谁得遁之哉。
夫于生畏凶而于死为存,于死为存则何时而非存哉。”
得道的人,游戏人间,任运自然,一天天只管明天不管今天,这个生命万古常新的,它跟着宇宙天地的自然而变去,不勉强不抗拒,过去了的不想拿回来,未来的也不抗拒它,自然而来,自然而去。
得了道的人,他看见我们这个生命活着是可怜的,是失败的,所以庄子讲是“犯人之刑”,犯了罪,才有人这个身一体。
所以得了道的人,才会懂得自己的生命,“夭”就是短命,活得长活得短,怎样生来开始,怎样死了走,都无所谓,这是天地自然之理,这个道的根本,形而上的道体,是“万物之所系”,万物都靠这个道这个能,变化出来。
“一化”就是万物的万种变化,最后的功能就是一个,这一个就是道,那这个道怎么修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