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演义
第十三卷 赐铁券欲图边帅 生公主假作储君
话说并州刺史元天穆,本魏室宗亲,因太后专一政,徐、郑用事,心常不服,见尔朱士马一精一强,欲借其力以倾朝廷,深相结纳。
荣亦喜其与己,焚香刺血结为兄弟,誓生死不相背负。
事无大小,皆与商议。
一日,荣同帐下诸将来至并州,与天穆议事。
天穆设宴留饮。
酒至半酣,问荣曰:“弟来欲议何事?”
荣屏去左右,惟贺拔岳在坐。
荣曰:“今天子愚弱,太后一婬一乱,一奸一佞弄权,忠臣屏迹。
我欲举兵入洛,内除诸一奸一佞,外削群贼,兄以为何如?”
穆与岳皆曰:“讨虏之意,实合群望,当早行之。”
荣曰:“事果可行,吾即表奏朝廷,以讨贼为言,庶几师出有名。”
天穆力赞其成。
荣就写表一道,发使进京。
太后见奏,疑荣有异志,乃付有司商议。
群臣皆以荣兵强盛,不宜允其所请。
太后乃下诏止之,其略云:今念生枭戮,宝寅败逃,丑奴请降,关、陇已定。
费穆大破群蛮,绛、蜀渐平。
又北海王显率众二万,出镇相州。
卿宜高枕秀容,兵不须出。
荣得诏大笑曰:“天下乱形已成,朝廷反说太平无事,吾岂可因诏而止。”
乃请天穆到府,遍召诸将共议。
众皆曰:“朝廷不准发兵,是有疑我之心,此事岂可遂已。”
于是荣复上书,其略云:今贼势虽衰,官军屡败,人情危俱,恐实难用,若不更思方略,无以万全。
臣愚以为蠕蠕主阿那瓌荷国厚恩,未应忘报,宜早发兵,东趣下口,以摄贼人之背。
北海之军严加警备,以当其前。
臣麾下兵将虽少,愿尽力命。
自井陉以北,滏口以西,分据险要,攻其肘腋。
葛荣虽并洛周之众,恩威未著,人类差异,形势可分。
若允臣所请,大功可立。
臣整率师旅以待,唯陛下鉴之。
一面进表,一面兴师。
署高欢为都督,统领十万人马,镇守桃林寨,日夕一操一练,以待征调。
自领马步兵三十万,结营井陉之上,旌旗映日,杀气连云。
附近州县莫测其意,人人疑虑,个个惊心。
表到京中,举朝大骇。
太后见其不肯罢兵,恐有变乱,召廷臣问策。
中书舍人徐纥出班奏曰:“臣有一策,可制尔朱之命。”
后问:“何策?”
纥曰:“尔朱荣世据秀容,畜牧蕃息,兵势强盛,皆因能用人也。
今其手下将士,或反贼余一党一,或罪臣子孙,惧祸亡命,皆被尔朱荣收纳,授以军职,赐之财帛。
众人怀恩感激,无不尽心协力,故所向克捷,威振山西。
臣意莫若先离其一党一,私行圣旨,许以高官厚禄,锡以金书铁券,密令暗图尔朱,则其一党一必贪朝廷之赏,群起而诛之矣。”
太后大喜,如计而行。
时有尔朱荣从弟世隆,在京为直阁将军,探得朝廷一陰一谋,密将此事报知天宝。
天宝大怒,乃召集诸将谓曰:“今朝廷有密旨到来,命汝等图我,以取盎贵。
汝等若贪朝廷官爵,请从此别。
若愿随我者,当留麾下。
慎勿心怀两意,暗生反侧也。”
众将皆曰:“某等遭时不遇,穷困风尘。
得遇明公拔之粪土之中,置之将士之列。
执鞭坠镫,生死愿随。
朝廷富贵,非所敢望也。”
荣大喜道:“卿等若不相负,朝廷赐来官爵,当尽留之。
等我一日后得志,照其所书之爵相授。”
众皆拜谢而退。
且说太后听了徐纥之计,以为事必有成,不以尔朱为意,一婬一乱如故。
时有武都人杨白花,少有勇力,容貌雄伟,太后一逼一而幸之。
白花惧祸及,南奔梁。
太后追思之,不能已,为作《杨白花歌》,使宫人昼夜连臂蹋足歌之,声甚凄惋。
歌曰:一陽一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
春风一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
秋去春来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一日,郑俨进宫闻其歌,知太后思念白花而作,曰:“陛下何多情也?”
太后曰:“情之所钟,不能自已。
吾念白花,犹念卿也。”
俨曰:“臣蒙太后一宠一爱一,奈帝屡欲杀臣,白花所以惧祸而逃也。”
太后曰:“近闻潘充华怀孕将产,若生太子,吾将幽帝南宫,立太子为帝,谁敢违我?”
俨曰:“倘生公主奈何?”
太后曰:“即生公主,吾吩咐监生人等诈言太子,竟瞒了天子大臣,吾计亦可得行。”
俨曰:“太后之见,果智逾良、平。”
二人计议已定,探得潘妃产期已近,太后亲临绛一陽一宫,帝与潘妃接见。
太后告帝曰:“我闻儿女出胎之时,不要父母相见,恐有妨克。
官家与妃年少,恐未知之,故吾来告帝。
于数日内,宜往别宫游幸,吾在此看视。”
帝以太后言为诚,从之。
太后私嘱其下曰:“妃生育时,若生太子,固不必言;倘生公主,亦必诈言太子,报知于帝,使帝心欣喜。
有罪我自赦之。”
众皆听命。
未几,潘妃生下一女,报帝生太子。
帝大喜,即乘步舆至绛一陽一宫。
太后迎而贺之,帝亦为太后贺。
帝欲见儿,太后曰:“不可。
太子新生,待三日后,方可见面。”
帝乃出御前殿,颁诏改元武泰,大赦天下,百僚称贺。
却说卢妃宫中有一宫女慧一娘一,系西番国贡来之女,年十四,心一性一慧巧,两耳通灵,能知合宫大小事,告卢妃曰:“潘妃所生,乃女子也。”
妃曰:“汝妄言,不畏死乎?”
慧一娘一曰:“此皆太后、郑俨之计。
所以假称为男者,将不利于帝。
妾不言,负夫人。
夫人不言,负帝矣。
如言不实,愿敢斩首阶前。”
妃大惊。
至晚,帝宿宫中,卢妃将慧一娘一之言告帝,帝立智慧一娘一问之。
慧一娘一如前言以对,帝命收入永巷,谓卢妃曰:“明日朕往验之,倘其言虚,杀之以绝乱传。”
次日,帝至潘妃宫见太后,曰:“朕欲观太子浴。”
太后沉吟久之,曰:“太子已浴饼矣。”
帝疑之,因问:“太子何在?”
太后曰:“在龙一床一上睡熟。”
帝起,请太后同去一看,揭帐视之,目细口小,绝不似男子模样。
帝曰:“此莫非女乎?何绝无男子相也?”
不悦而出。
太后知帝已识破,不好再瞒,设宴绛一陽一宫,召帝及胡后同饮。
酒半,屏退左右,谓帝曰:“帝年十九,尚无子嗣,吾故假言生男,以悦帝心,其实女也。”
胡后闻之大惊。
帝忿然作色曰:“朕因母后言诞生太子,故颁大赦之诏,受廷臣之贺。
今言是女,教朕有何面目居臣民之上?”
拔剑而起。
太后惊问曰:“帝欲何为?”
帝曰:“今杀此女以泄吾忿。”
太后变色,不别而还北宫。
胡后向帝再拜,曰:“此虽女子,亦是陛下骨血。
奈何杀此无罪之儿,以触太后之怒?”
帝收剑,顿足大恨。
是夜,帝宿别殿,转辗不寐,思想:“慧一娘一之言句句是实,必杀徐、郑,庶杜后患。
但受制太后,不敢轻动,如何设法除之?”
见窗外月光如昼,起身步出阶来。
忽闻碧沼池边窃窃言语,遣内监问之,回奏云:“是巡宫大使与直阁将军尔朱世隆讲话。”
帝召世隆至,世隆倒身下拜。
帝问:“卿为直阁几年矣?”
曰:“三年。”
又问:“秀容尔朱荣系卿何人?”
对曰:“臣之从兄。”
又问:“为人若何?”
对曰:“臣见荣智勇兼备,忠义是矢。
惟有赤心为国,上报天朝,越在外臣,常以不得亲近至尊为恨。”
帝曰:“卿兄若此,是社稷之臣也。
朕欲召入辅政可乎?”
世隆再拜曰:“此臣兄之愿也。”
言毕退出。
帝闻世隆言,暗想:“欲去徐、郑,碍于太后。
尔朱荣兵威足以制之,不若密召向阙,以胁太后,以讨二臣之罪,吾患除矣。”
次日,乃召世隆言之,授以密诏一道,令其内瞒太后,外避百官,暗暗遣人赍往。
世隆大喜受命。
再说尔朱天宝扎兵井陉界口,日日扬威耀武。
忽有天子密诏到来,召他引兵入都,诛除一奸一党一。
世隆亦有书至,不胜大喜。
元天穆知之,亦来告曰:“以弟之威,除徐、郑之徒,如拉枯枝,乃百世之功,机不可失。”
荣于是即令使者回奏曰:“臣欲扫清朝野久矣。
今接帝旨,敢不星夜赴阙,制一奸一臣之命,报陛下之德。”
使者已去,遂与天穆商议,须得一智勇之将,使为前锋先进。
天穆曰:“贺六浑可当此任。”
荣从之。
署六浑为先锋,付一精一兵三万。
以尉景、段荣、刘贵、贾显智、蔡俊、孙腾六将副之。
六浑将行,谓妻昭君曰:“吾有军事,当即起程,不及复顾家矣。”
昭君曰:“大丈夫公而忘私,努力王事可也,奚以家为?”
六浑曰:“闻汝言令人意豁。”
遂行。
天宝亦告其妻北乡公主曰:“吾将入靖内乱,明日行矣。”
公主曰:“吾夫威名太盛,致朝廷疑惧。
诏书到来,未识真假。
莫若遣将先发,将军暂缓数日,以观人情向背。”
荣于是停军不进。
且说帝自发诏后,无一人知,使者回奏尔朱荣得诏大喜,不违时刻起兵,闻之颇生疑虑。
长乐王子攸与帝素相一爱一,因召入凉风堂,密告之故。
子攸大惊曰:“陛下误矣!尔朱荣数世强盛,威镇北边。
其人残暴不仁,屡有飞扬之志。
今若召之入内,是开门揖盗。
徐、郑虽除,为祸更甚。
汉代董卓之事可鉴也。”
帝大悟,曰:“此举匆匆,悔不与卿商议。
今惟发诏止之耳。”
子攸道:“如此幸甚。”
乃复遣使谕荣曰:“郑、徐之徒少削威权,卿且安守。
待朕诛之,然后召卿入朝,以清外寇。”
荣得诏大惊曰:“此非帝意,必有人阻之者。
然吾有此诏,且勿遽发。”
斯时,六浑之军已过上一党一,闻有诏亦止。
那知事虽秘密,而两次降诏,已露风声。
徐、郑二人一闻此事,吓得魂飞魄散,入告太后曰:“帝怨臣等以及太后,密召尔朱荣诛戮臣等。
臣等固不惜一死,但恐太后一性一命亦不能保,奈何?”
太后怒曰:“是儿欲夺吾权,结外兵为援。
今先废黜,幽之南宫便了。”
二人曰:“非计也。
帝以无罪见废,朝臣不服,尔朱转得借口兴师矣。
臣等却有一计,陛下如能行之,方保无事。”
太后曰:“计将安出?卿且说来。”
二人说出此计,管教:大逆顺成同反掌,至尊一死等鸿一毛一。
且听下回细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