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荀况【作者小传】荀况(约前31《古文观止》劝学(节选)·原文·译文·翻译

古文观止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 劝学(节选)·原文·译文·翻译

古文观止

劝学(节选)·原文·译文·翻译

〔战国〕荀况

【作者小传】荀况(约前310前238),战国后期赵国人。

时人尊称为荀卿,汉时称为孙卿。

年五十,始游学于齐国,曾在齐国首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的稷下学宫任祭酒。

因遭谗而适楚国,任兰陵(今山东苍山县)令。

以后失官家居,著书立说,死后葬于兰陵。

著名的学者韩非、李斯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一位儒学大师,在吸收法家学说的同时发展了儒家思想。

他尊王道,也称霸力;崇礼义,又讲法治;在“法先王”的同时,又主张“法后王”。

孟子创“性善”论,强调养性;荀子主“性恶”论,强调后天的学习 。

这些都说明他与嫡传的儒学有所不同。

他还提出了人定胜天,反对宿命论,万物都循着自然规律运行变化等朴素唯物观点。

《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

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

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题解】《劝学》篇是荀况的代表作之一。

原文很长,这里节选了其中的三段。

第一段着重论述学习 的重要意义,它能使人“知明而行无过”,即提高思想认识和加强品德修养。

第二段写学习 能使人增长才干,有了知识才能“善假于物”,比一般不学无术的人来得高明。

第三段写正确的学习 态度和方法应当是循序渐进,不断积累,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效。

全文围绕“学不可以已”的论题展开论述,层次井然。

博喻和排比句式的大量运用,正反比照说理,逻辑严密,语言一精一警,在在体现了荀子说理雄辩的特色。

君子曰(1):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2),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4),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5),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6),非能水也,而绝一江一 河。

君子生非异也(7),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8),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一江一 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9),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螾无爪牙之利(10),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11),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12),用心躁也。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二十二子·荀子》

君子说:学习 决不可以停止。

染料靛青是从蓝草中提炼取得的,但比蓝草更青;冰是水所结成,可是比水更寒冷。

木材本是笔直而符合墨线要求的,但用火熏烤把木材制作成车轮,它的曲度就符合了圆规的要求;即使把它晒干也不再重新挺直,这是火的熏烤使它变成这样的。

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能取直;金属放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 ,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反省,就明白事理,行为也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地冥思苦想,却不如学习 片刻有收获;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远方,却不如登上高处能看得更远。

登上高处招手,胳臂并未加长,可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

顺着风向呼唤,声音并未加强,可是听的人却很清楚。

驾车骑马的人,并非腿脚特别强健,却能到达千里之外。

乘坐船艇的人,并非都会游泳,却能横渡一江一 河。

君子的先天资质与一般人差异不大,可是聪明能干,这是因为善于凭借和利用客观事物啊。

积土成为高山,风雨就从山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渊,蛟龙就在渊中生长;积累善行养成美德,人就能情操高尚,智慧日增,也就具备了圣人的思想品质。

所以不一步一步踏实地走,无法到达千里之外;不汇集细小的水流,不能成为一江一 海。

骏马跳一下,未必能超过十步远;劣马拉车走上十天,也能走得很遥远,它的成功是因为不停地前进。

雕刻一下就丢下,即使是朽木也刻不断;不停地雕刻下去,即便是金属石块也能刻成艺术品。

蚯蚓并无锋利的爪牙和强壮的筋骨,却能上吃地面的尘土,下饮地底的泉水,这是它用心专一的结果。

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大螯,但如果不依靠蛇和黄鳝的洞穴竟然无处可以寄居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不专的缘故。

(曹光甫)

【注释】

(1)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輮(róu柔):木材加工的一种方法,即用火熏烤,使木材弯曲变形。

(3)知:同“智”。

(4)跂(qì气):踮起脚跟。

(5)假:凭借,借助。

(6)楫(jí集):船桨。

(7)生:同“性”。

天资,资质。

(8)跬(kuǐ傀)步:古人以跨出一脚为跬,再跨出一脚为步。

(9)驾:马拉着车一天所走的路程为一驾。

(10)螾:同“蚓”。

蚯蚓。

(11)跪:腿脚。

螯(áo熬):节足动物的第一对足,其末端状如钳,用以取食兼防御。

蟹有八条腿,“六跪”,疑有误。

(12)蟺(shàn善):同“鳝”。

黄鳝。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译文·翻译 石碏谏宠州吁·原文·译文·翻译 齐桓公伐楚·原文·译文·翻译 子产不毁乡校·原文·译文·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翻译 宫之奇谏假道·原文·译文·翻译 子鱼论战·原文·译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翻译 勾践灭吴·原文·译文·翻译 邵工谏厉王弭谤·原文·译文·翻译 赵宣子论比与党·原文·译文·翻译 吴子使札来聘·原文·译文·翻译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古文观止》未分类项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战国〕荀况【作者小传】荀况(约前31《古文观止》劝学(节选)·原文·译文·翻译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