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根原【原文】消渴者,足厥十陰十之病也《四圣心源白话解》卷五·杂病解上·消渴根原

四圣心源白话解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四圣心源白话解

四圣心源白话解 - 卷五·杂病解上·消渴根原

四圣心源白话解

卷五·杂病解上·消渴根原

消渴根原

【原文】

消渴者,足厥十陰十之病也。

厥十陰十风木与少十陽十相火,相为表里,风木之十性十,专欲疏泄,土湿脾陷,乙木遏抑,疏泄不遂,而强欲疏泄,则相火失其蛰藏。

手少十陽十三焦以相火主令,足少十陽十胆从相火化气,手少十陽十陷于膀十胱,故下病淋癃,足少十陽十逆于胸膈,故上病消渴,缘风火合邪,津血耗伤,是以燥渴也。

淋因肝脾之陷,消因胆胃之逆,脾陷而乙木不升,是以病淋,胃逆而甲木不降,是以病消。

脾陷胃逆,二气不十十交十十,则消病于上而淋十病于下。

但是脾陷,则淋而不消,但是胃逆,则消而不淋。

淋而不消者,水藏而木不能泄也,消而不淋者,木泄而水不能藏也。

木不能泄,则肝气抑郁而生热,膀十胱热涩,故溲便不通,水不能藏,则肾十陽十泄露而生寒,肾脏寒滑,故水泉不止。

肝木生于肾水而胎心火,火之热者,木之十温十气所化,木之十温十者,水之十陽十根所发。

水主蛰藏,木主疏泄,木虚则遏抑子气于母家,故疏泄不行,而病淋涩,木旺则盗泄母气于子家,故蛰藏失政,而善溲溺。

《素问•气厥论》:心移热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

此上下俱寒,上寒则少饮,下寒则多溲。

饮一溲二,是十精十溺之各半也,是以必死。

《金匮》:男子消渴,小十便反多,饮一斗,小十便一斗。

此下寒上热,下寒则善溲,上热则善饮。

饮一溲一,是溺多而十精十少也,则犹可治。

渴欲饮水,小十便不利者,是消淋之兼病者也。

【翻译】消渴,足厥十陰十经的病。

厥十陰十风木与少十陽十相火,互相为表里,风木的本十性十,特别想疏泄,土湿脾陷,乙木遏抑,疏泄不如意,却强想疏泄,那么相火失去他蛰藏的功能。

手少十陽十三焦经以相火主令,足少十陽十胆经跟从相火转化为气,手少十陽十下陷于膀十胱,因此下面发病淋十病,足少十陽十上逆于胸膈,所以上面发病为消渴,缘于风和火聚集邪气,津十液、血液耗伤,所以燥渴。

淋十病是因为肝脾的下陷,消渴是因为胆胃的上逆,脾下陷而乙木不升,所以发淋十病,胃上逆而甲木不降,所以发病消渴。

脾陷胃逆,二气不十十交十十,于是消渴病在上而淋十病在下。

只是脾下陷,则是淋十病不是消渴,只是胃逆,则是消渴而不是淋十病。

淋十病但不是消渴的,水藏但木不能泄,消渴但不是淋十病的,木能泄但水不能藏。

木不能泄,则是肝气抑郁而产生热,膀十胱热涩,所以小十便不通,水不能藏,则是肾十陽十泄露而产生寒,肾脏寒滑,所以水象泉那样不止。

肝木生于肾水而孕育心火,火的热,木的十温十气所化,木十温十的,水的十陽十根所发。

水主蛰藏,木主疏泄,木虚则遏抑子气于母家,所以疏泄不通,从而发病淋涩,木旺则盗泄母气于子家,所以蛰藏失去功能,而产生多小十便的病证。

《素问•气厥论》说:心热移到肺,肺消,肺消的,喝一小十便二,死亡不能治了。

这是上下都寒,上寒则是少喝水,下寒则是多小十便。

喝一小十便二,是十精十和尿各半,所以必死。

《金匮》说:男子消渴,小十便反而多,饮一斗,小十便一斗。

这是下寒上热,下寒则多小十便,上热则多饮水。

喝一小十便一,是尿多而十精十少,但还可以治。

渴欲饮水,小十便不利的,是消渴淋十病兼而有之的病人。

{解读}消渴病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病名,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证。

若做化验检查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及尿糖。

主要病变部位在肺、胃、肾,基本病机为十陰十津亏耗,燥十热偏盛。

【原文】

肾气丸

地黄二两八钱 山萸一两四钱 山药一两四钱 丹皮一两 茯苓一两 泽泻一两 桂枝三钱五分 附子三钱五分

炼蜜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不知,渐加。

【翻译】肾气丸

地黄10克 山萸5克 山药5克 丹皮4克 茯苓4克 泽泻4克 桂枝13克 附子13克

炼蜜丸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丸,一日两服。

不知,渐加。

【原文】

《金匮》:消渴,饮一斗,小十便一斗,上伤燥十热,下病湿寒,燥十热在肝肺之经,湿寒在脾肾之脏。

肾气丸,茯苓泽泻,泻湿燥土,地黄丹桂,清风疏木,附子十温十肾水之寒,薯蓣山萸,敛肾十精十之泄,消渴之神方也。

肝主疏泄,木愈郁而愈疏泄,泄而不通,则小十便不利,泄而失藏,则水泉不止。

肾气丸能缩小十便之太过,亦利小十便之不通,《金匮》:小十便一斗者主之,小十便不利者亦主之,以其泻湿而燥土,清风而疏木也。

【翻译】《金匮》说:消渴,饮一斗,小十便一斗,上面伤在燥十热,下面病在湿寒,燥十热在肝肺的经上,湿寒在脾肾的脏上。

肾气丸,茯苓、泽泻,泻湿燥土,地黄、丹皮、桂枝,清风疏木,附子十温十肾水的寒,薯蓣、山萸,收敛肾十精十的泄露,治疗消渴的神方。

肝主疏泄,木越郁积而越疏泄,泄而不通,则是小十便不利,泄而失藏,则是水如泉水不止。

肾气丸能缩小小十便的太过,也治疗小十便的不通,《金匮》说:小十便一斗的起作用,小十便不利也起作用,因为他可以泻湿而燥土,清风而疏木。

【原文】

猪苓汤

猪苓三钱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滑石(研)三钱 阿胶三钱

煎大半杯,入阿胶,消化,十温十服。

治上消下淋者。

上渴而下淋者,土湿木郁,而生风燥。

猪茯滑泽,泻湿燥土,阿胶滋木清风,解渴通淋之良法也。

若木郁不能疏泄,宜加桂枝,以达木气。

若消淋兼作而发十热脉浮者,是土湿木郁而感风邪,当以五苓发其汗也。

【翻译】猪苓汤

猪苓11克 茯苓11克 泽泻11克 滑石(研)11克 阿胶11克

煎大半杯,入阿胶,消化,十温十服。

治疗上消渴下淋十病的。

上消渴下淋十病的,土湿木郁,从而产生风燥。

猪苓、茯苓滑泽,泻湿燥土,阿胶滋木清风,是解渴疏通淋十病的良法。

如果木郁不能疏泄,适宜加桂枝,以通达木气。

如果消渴淋十病同时发作并且发十热脉浮的,是土湿木郁而感风邪,应当用五苓散发汗。

【原文】

桂附苓乌汤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桂枝三钱 干姜三钱 附子三钱 龙骨(锻,研)三钱 牡蛎(锻,研)三钱 首乌(蒸)三钱

煎大半杯,十温十服。

治饮一溲二者。

【翻译】桂附苓乌汤

茯苓11克 泽泻11克 桂枝11克 干姜11克 附子11克 龙骨(锻,研)11克 牡蛎(锻,研)11克 首乌(蒸)11克

煎大半杯,十温十服。

治疗饮一便二的。

【原文】

《素问》饮一溲二,水寒土湿,木气疏泄,宜苓泽,泻湿燥土,姜附,暖水十温十中,桂枝首乌,达木荣肝,龙骨牡蛎,敛十精十摄溺。

病之初起,可以救药,久则不治。

【翻译】《素问》说饮一小十便二,水寒土湿,木气疏泄,宜用茯苓、泽泻,泻湿燥土,干姜、附子,暖水十温十中,桂枝、首乌,通达木强肝,龙骨、牡蛎,收敛十精十和尿。

病刚得的时候,可以救药,时间长了不能治。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四圣心源白话解》古代医书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消渴根原【原文】消渴者,足厥十陰十之病也《四圣心源白话解》卷五·杂病解上·消渴根原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