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符经三皇玉诀》·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四十七·子部五十七○道家类存目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卷一百四十七·子部五十七○道家类存目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卷一百四十七·子部五十七○道家类存目

△《阴符经三皇玉诀》·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其书述黄帝得《阴符经》,问於广成子及天真皇人。

皆称黄帝问而二人答,词旨鄙浅,前有黄帝御制序一首,文尤谬陋。

盖粗知字义道士所为也。

然金明昌中范怿作《阴符经注》序已引之,则其伪亦久矣。

△《阴符经注》·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旧本题金陵道人唐淳撰。

前有至大己丑孟绰然序,称不知淳为何代人。

其说皆主於内丹。

中称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十六字,为杜光庭所加。

则五代後人矣。

△《阴符经集解》·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袁淑真撰。

是书前有淑真衔,称朝散郎行潭州长沙县主簿。

其里贯则未详也。

其本亦分三篇,引骊山老姥百言演道、百言演法、百言演术之说,惟末附一段只五十八字,又与诸本不同。

△《阴符经注》·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俞琬撰。

琬有《周易集说》,已著录。

琰本文士,故是编所注较他家具有条理,其辟詹谷以容成之术释强兵战胜之义,尤为正论。

其本亦合为一篇,而人以愚虞一百十四字则两存经文、注文之说。

△《阴符经注》·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金刘处玄撰。

处玄即王重阳七弟子之一也。

其说参以佛经。

前有明昌辛亥宁海州学正范怿序。

△《阴符经注》·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姑射山太玄子侯善渊注,不知何许人。

其本合三篇为一,而末有人以愚虞以下一百十四字。

注较他本颇有文义,而伤於简略。

△《阴符经解》·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焦撰。

有《易筌》,已著录。

考《战国策》称苏秦得太公《阴符》之谋,其书《汉志》、《隋志》皆不著录,盖已不传。

今世所行之本,出唐李筌。

宋黄庭坚以为即筌所托。

注其书者自筌而後凡数十家,或以为道家言,或以为兵家言,或以为神仙家言,此注虽引张永叔真土擒真铅,真铅制真汞之说,似乎神仙家言,而核其宗旨,实以佛理解之,与刘处玄注相近。

盖与李贽友善,故气类薰染,喜谈禅悦,其作此注,仍然三教归一之旨也。

△《阴符经质剂》·一卷(江苏周厚育家藏本)

明方时化撰。

时化有《易引》,已著录。

是编大旨以《阴符》与易理相合。

前有自序,谓已有《易》引百篇,不可不质剂於《阴符》。

末又附阴符质剂问,设为问答以畅其说,大都不离乎禅学。

△《阴符经注》·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国朝李光地撰。

光地有《周易观彖》,已著录。

《阴符经》文意刻酷,五贼三盗之名,尤为奇险。

光地注义纯粹,颇能补苴其罅漏。

其注禽之制在气,谓以心制目,以目制心,如禽鸟之以气相制,虽雄鸷者不敢动。

似较李筌注为顺。

然此书本筌所伪撰,自作之而自注之,自必不失其本意,可不必与立异同。

况此注禽之制在К句次在心生於物,死於物,机在目之下,故此注会通四语以立义。

《汉魏丛书》本次此句於天之至私,用之至公二句下,则义有难通矣。

传写互异,莫可究诘。

楚失齐得,辗转安穷。

既非儒书要义,亦听其各存一说於天地间耳。

△《古老子》·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旧本题许剑道人手刊。

卷首有自题绝句一首云:道人自昔不谈玄,何事幡然绘此篇。

料得浮无挂碍,欲从牛背学长年。

称壬子闰五题於申州传舍。

末有二小印,一曰史垂名,一曰青史。

盖其名字。

次为所画老子像,亦有二小印,一曰许剑道人,一曰别号题桥生。

又书首二小印,一曰垂名原名南,一曰两江一字青史。

不知何许人也。

考《石墨镌华》有元至元间楼观说经台篆书古《老子》及《正书释文》,与此无异。

末刻夷门天乐道人李道谦跋,云鲁之大儒高文举者,善古篆,尝为会真宫提点张志伟寿符书《道德五千言》,笔法精妙,古今罕有。

至元庚寅,承命祀香岳渎,驻於终南山重阳万寿宫。

遂摹诸经台,垂之永久。

然则高所书,李道谦摹刻於石,而是册又从石刻摹出耳。

字体怪异,不合六书。

赵函谓其杂出颉籀款识古文大小二篆,沾沾自喜,尚不堪郭忠恕一嗤,非过论也。

考自识有云,《老子》旧有古本,历岁滋久,不可复见。

於《古文韵海》中检讨缀缉,越月乃成。

据此,则所书篆体,徒本之《古文韵海》耳。

其文视今本《老子》惟增减数虚字,亦不足以资考校也。

△《道德经说奥》·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旧本题朱孟尝撰。

附刻朱翊钅氏《广宴堂集》後。

明宗室命名,每府以二十字为次,其下一字则偏旁取五行相生。

此曰孟尝,盖其字号。

惟未审即翊钅氏作,或其子孙所作耳。

其书於每章之後寥寥各赘数言,殊未尽老氏之旨。

△《道德经编注》·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国朝胡与高撰。

与高字岱瞻,黟县人。

雍正癸卯举人。

是书谓《老子》今本相沿,章句多舛。

乃遍访古本,考正其文,并注释其义。

而篇中分合增改之处,绝不注所据者何本,未免无徵。

其谓《老子》与六经相发明,亦苏辙之绪论。

每章注释之後又有附解,则其弟与宗所续,与高之注成於雍正甲寅,与宗之解成於乾隆戊辰。

据与宗自跋,仍其兄之馀意云。

△《读道德经私记》·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汪缙撰。

缙字大绅,吴县人。

是书以《易》义解《老子》。

前有自序曰:释《老子》者多矣,别於诸子方外与《易》相出入者私记之。

盖其大意欲於诸注之外独标新义。

然晋人清谈,实合《老》、《庄》与《易》为一。

王弼以《老子》解《易》,人人类能言之。

即三语掾之故实,亦非僻事也。

△《道德经悬解》·二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

国朝黄元御撰。

元御有《周易悬象》,已著录。

是书多以养生家言训释《老子》,於原文章次多所变更,字句亦多有窜乱。

谓之改本《老子》可也。

△《列子辨》·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

前有康熙後壬寅自序,署其号曰复堂,不知何许人也。

其注用林希逸口义本稍为删削,而间附以刘辰翁评。

卷首凡例称,《列子》刻本,书肆绝少。

此特借抄,其中必多讹字云云。

则亦寒乡之士,罕睹旧籍者矣。

其辨论大旨,谓《汉·艺文志》载《列子》八篇,典午之祸,典籍荡然。

六朝清谈之士,依傍《艺文志》所云而妄托之。

然其所证据,特以文句臆断之耳。

考《柳宗元集》有《辨列子》一篇,摘其言魏牟、孔穿皆出《列子》後,然特谓其不免增窜,不以为伪也。

高似孙《纬略》颇以《史记》无传为疑,又疑其出於後人之荟萃,然未敢定为谁氏作也。

是编漫无所据,竟毅然断其出於六朝。

极诋其文词之恶,以朱笔勒其旁者,不一而足。

文词工拙,姑置无论。

第考东晋光禄勋张湛所注,已疑其言郑穆公以後事,与刘向所云郑穆公时人者不合,则书在东晋以前审矣。

作者未见湛注,遂以为出自六朝耳。

观其批篇首将嫁於卫句云,嫁字诸书所无,但此书率多讹字,嫁或家字之讹。

不知《尔雅释诂》曰:嫁,往也。

郭璞注引方言曰:自家而出谓之嫁,犹女出为嫁。

古训炳然,乃横生揣度,其空言臆断可知矣。

△《庄子通义》·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朱得之撰。

得之有《宵练匣》,已著录。

此书以为《庄子》之书命辞跌宕,设喻险奇,人多谓其荒唐谬悠,不知异者辞也,不异者道也。

故为作通义,并加旁注以详释之。

先是,宋咸淳间钱塘道士褚伯秀尝作《义海纂微》,未行於世。

王潼录其遗稿以授得之,得之因附刻於每段之下,先列《通义》,次及《义海》。

前有得之自序。

案伯秀《义海纂微》,采掇详博,今原本尚存,已著於录。

得之所解,议论陈因,殊无可采。

至於评论文格,动至连篇累牍,尤冗蔓无谓矣。

△《解庄》·十二卷(内府藏本)

明陶望龄撰。

望龄字周望,号石篑,会稽人。

万历癸丑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

谥文简。

事迹附见《明史·唐文献传》。

是编仅寥寥数则,归安茅兆河取与郭正域所评合刻之,均无所发明。

△《南华经副墨》·八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陆西星撰。

西星字长庚,号方壶外史,不知何许人。

焦作《庄子翼》,引西星之说颇多,则其人在以前。

书首有其从子律序,作於万历戊寅,则与相距亦不远也。

是书编次,一依郭象本,而以天道篇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八字分标八卷,每篇逐节诠次。

末为韵语,总论一篇之旨。

其名副墨,即取大宗师篇副墨之子语也。

大旨谓南华祖述道德,又即佛氏不二法门。

盖欲合老、释为一家。

其言博辨恣肆,词胜於理。

其谓天下篇为即《庄子》後序,历叙古今道术,而以己承之,即《孟子》终篇之意,则颇为有见。

故至今注《庄子》是篇者,承用其说云。

△《读庄小言》·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文德翼撰。

德翼有《宋史存》,已著录。

此书就《庄子》诸篇随笔记其所得,然未能拔奇於旧注之外。

△《药地炮庄》·九卷(内府藏本)

明方以智撰。

以智有《通雅》,已著录。

是编乃所作《庄子解》。

药地者,以智僧号也。

以《庄子》之说为药,而己解为药之炮,故曰炮庄。

大旨诠以佛理,借洋恣肆之谈,以自摅其意。

盖有托而言,非《庄子》当如是解,亦非以智所见真谓《庄子》当如是解也。

△《古今南华内篇讲录》·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题林屋洞藏书,不著撰人名氏,亦不著时代。

卷一为南华旨要,皆言注《庄》之大旨。

其第五节云,洞庭今日首提虚用,其言何徵,亦惟得宗印於庄先师。

卷二以《庄子》寓言一篇升冠於诸篇。

前有小序云,洞庭山缥缈峰林屋洞天梦蝶易师从蕙老农学《易》於天都峰,尝会门弟子详说南华反约旨要,弟子三林辈因记录师语,著为成书。

而《南华旨要》中又有《庄子》至今二千年语,以长历推之,当为明末国初人也。

卷三为逍遥游。

卷四为齐物论。

卷五为养生主。

卷六为人间世。

卷七为德充符。

卷八为大宗师。

卷九为应帝王。

卷十为天下。

盖以寓言为《庄子》前序,以天下为《庄子》後序,而内七篇之次第亦先後不同。

其说以郭象注为今本,以向秀注为古本。

然秀注《经典释文》尚引之,而陈氏《书录解题》已称亡佚,宋以来诸家书目皆不著录,不知何由见之。

且古人一书无两序,其有序者必附於末,最可考者,《吕氏春秋》之序在十二纪末,《史记》自序、《汉书序传》、扬雄《太玄》、《法言》、王符《潜夫论》、袁康《越绝书》,下至刘勰之《文心雕龙》诸序,亦皆在书末。

此以前序、後序指为古本,是用後世之例推测三代,其为依托无疑。

又《唐书·艺文志》称唐天宝元载尊《庄子》为《南华真经》,而此乃云加之南华之名,吾兹未之闻焉。

意者郭子欤,向子欤,其在後之人欤?吾无闻焉耳矣。

乌在其见古本也。

△《南华评注》·(无卷数,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坦撰。

坦字方平,号一,泰安人。

是书成於康熙戊午。

自序谓广求古注数十馀家,采其简当,删其繁芜,又参以己意,为之评释,别为或问十条列於卷首。

今案其书,分段加评,逐句加注,皆不言本某家之古注。

其注似徐增之说唐诗,其评亦如金人瑞之评《西厢记》、《水浒传》而已。

观其或问第二条,以《庄子》为风流才子,可知其所见矣。

△《庄子解》·三卷(内府藏本)

国朝吴世尚撰。

世尚,贵池人。

是编成於康熙癸巳,所说止《庄子》内七篇。

大旨引《庄子》而附之儒家,且发挥其文字之妙。

观其目录後附记,称向来解《庄子》者惟林西仲可观,但有不尽洽乎文义者,是不知古有向、郭;又开卷即云《庄子》自名其书曰《南华经》,是并《唐书·艺文志》亦未考也。

△《南华通》·七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孙嘉淦撰。

嘉淦有《春秋义》,已著录。

是编取《庄子》内篇,以时文之法评之。

使起承转合,提掇呼应,一一易晓,中亦颇以儒理文其说。

△《南华本义》·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林仲懿撰。

仲懿不知何许人。

是编只注《庄子》内篇,语多附会。

如释逍遥游以北冥有鱼为太极静而生阴,化而为鹏为太极动而生阳,以南冥北冥为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之类,皆强生意见。

其馀诠释,亦多类金人瑞、徐增之流。

△《南华简钞》·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徐廷槐撰。

廷槐字立三,号笠山,会稽人。

雍正庚戌进士。

是编於《庄子》内篇全录其文,外篇杂篇颇有刊削,渔父、盗跖、让王、说剑之属则全篇删之。

每篇各为详注。

其论文论理,纯以妙悟不测为宗。

大抵原本禅机,自矜神解也。

△《南华模象记》·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世荦撰。

世荦字无夜,钱塘人。

乾隆甲子举人。

其学以禅为宗,因以禅解《庄子》。

以天下篇为《庄子》自序,以寓言篇为开宗第一为首卷,如林屋洞南华讲录之说。

其下则悉取外篇之文附内七篇之後,亦明人移掇《管子》、《晏子》之意。

其篇目皆依佛经之例,以内篇之名标曰某品某品,删去盗跖、渔父、说剑三篇,又删去蒋闾{艹勉}数段。

每篇之首,各为宗旨,叙其所以分并之故。

昔苏轼撰《庄子祠堂记》,欲删渔父、盗跖等篇,然不过托之文字,非真有删本。

今则分割并附,又多所芟,是直修改《庄子》,非注释《庄子》矣。

△《观老庄影响论》·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释德清撰。

德清字登印,全椒人。

即当时所称憨山大师者也。

其书多引佛经以证老、庄,大都欲援道入释,多惝恍恣肆之言。

以其借老、庄为名,故姑附之道家。

其曰影响论者,取空谷传声,众响斯应之义也。

△《周易参同契注解》·三卷(江苏周厚育家藏本)

明张位撰。

位有《问奇集》,已著录。

是书章次,一依陈致虚本而别为之注。

大抵参取诸家之说,以己意发明之。

其震庚、兑丁诸图,及上、下弦诸图,则皆位所补入也。

△《参同契章句》·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国朝李光地撰。

是书前有自序,谓《参同契》者,参之而同契也。

三相类者,三字之义疏尔。

魏氏作《参同契》,自以为阙略未备,复作《三相类》一篇,互相解剥,而二千年未有知者。

心之不达,则窃易旧简以就肤见。

故此书独无完编,惟《汉魏丛书》所载似是原本,间有窜互不多也。

独其不知中断二书及截立标题,亦庸末者之妄云云。

盖据篇末《参同契》者以下有今更作此命《三相类》之文,考《旧唐书·经籍志》载《周易参同契》二卷,《周易五相类》一卷,并注魏伯阳撰。

三五字形相近,未详孰是,然足知伯阳原有此二书也。

明杨慎称或掘地得石函,中有《古文参同契》,魏伯阳所著上、中、下三篇,後序一篇,徐景休《笺注》亦三篇,後序一篇,淳于叔通《补遗三相类》二篇,後序一篇,合为十一篇。

其说颇怪。

慎好伪托古书,疑其因《唐志》之言,别《三相类》於《参同契》,造为古本,光地是书又阴祖其说。

惟慎以《三相类》为淳于叔通《补遗》,光地则以为亦伯阳著,与《唐志》相合,较为有本耳。

书中分章,大概亦与杨本同,惟不载徐景休《笺注》,又厘《三相类》为三篇,而於二书之後各列炉火说一篇,与杨本异。

则不知光地又何所据也。

△《参同契注》·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陈兆成撰。

兆成字宜赤,上虞人。

案《浙江遗书目录》,载有两陈兆成。

其作《太极图说注解》者,称为常熟陈兆成,康熙初人。

作此书者,称为上虞陈兆成。

然《太极图说注解》末有乾隆戊辰兆成子鲁附记凡例,称是书与《参同契》互有异同,是刻可分为二,可合为一云云。

则似乎二书又出一人,疑不能明也。

其书尽废诸家旧注,独以文义推寻,分《参同契》为三篇。

以补塞遗脱为後篇,亦分为三,与前篇相配。

又统分为二十九章。

大旨谓首篇专明易理,御政章乃言人君治世之事,即易之神化流通处,其後乃配以服食之法,而总不外乎易之中。

又自作释例一篇附於末,反覆推阐,其说颇详。

△《古文周易参同契注》·八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袁仁林撰。

仁林字振千,三原人。

是编以《参同契》旧注往往各自为说,反增障碍。

因为随文解义,凡书中借喻之语,悉以身所自具者指明之。

书成於雍正壬子。

其曰古文者,盖据杨慎所称石函本云。

△《古参同契集注》·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刘吴龙撰。

吴龙字绍闻,南昌人。

雍正癸卯进士,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

是集前有自序,称《参同契》自明杨慎掘地得原本,经传始分,因本元俞琰发挥而为是注。

前载慎序,谓《参同契》书隋、唐经籍志是书原未著录,盖据《读书志》之说。

考《旧唐书·经籍志·五行类》有《周易参同契》二卷,魏伯阳撰;《周易五相类》一卷,亦魏伯阳撰。

《新唐书·艺文志》同。

晁氏所说,未免失考。

慎述之,亦为沿误。

至慎所称古本,云掘地得之石函,夫文字托於金石,尚不免剥蚀销泐,石函所藏,如在彭晓以後,则五代至宋,不应无一人见之,至明始出。

如在彭晓以前,则绢素纸札,入土五六百年尚完全无阙,有是理耶?至俞琬之发挥,实不及彭晓、陈致虚所注。

独据以为本,亦未为确论也。

△《枕中书》·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晋葛洪撰。

考隋、唐、宋艺文志但有《墨子枕中记》及《枕中素书》,而无葛洪《枕中书》。

此本别载《说郛》中,一名元始上真众仙记,而《通志》所列《元始上真记》无众仙字,似亦非此书。

书中说多谬悠。

若称太昊氏治岱宗山,颛顼治恒山,祝融氏治衡霍山,黄帝治嵩高山,金天氏治华阴山,尧治熊耳山,舜治积石山,禹治盖竹山,汤治元极山,武王为田极明公,汉高祖、光武为四明宾友之类,已属不经;至谓元始天尊与太玄玉女通气结精,遂生扶桑大帝、九天玄女,诞妄尤甚。

又在真灵位业图诸书之下,其出後人伪撰无疑也。

△《真灵位业图》·一卷(内府藏本)

旧本题梁陶宏景撰。

宏景有《真诰》,已著录。

《真诰》见於唐、宋志,朱子谓其窃佛家至鄙至陋者。

此书杜撰凿空,又出《真诰》之下。

其用纬书灵威仰、赤怒、曜魄宝、含枢纽之名,已属附会,而易叶光纪为隐侯局,尤为无据。

至以孔子为第三左位太极上真公,颜回为明晨侍郎,秦始皇为酆都北帝上相,曹操为太傅,周公为西明公,比少傅,周武王为鬼官北斗君,则诞妄殆不足辨。

王世贞、胡震亨乃取《真诰》及玉检大录诸书详为考核,殆亦好奇之过矣。

△《冥通记》·四卷(内府藏本)

梁周子良撰。

《隋志》作一卷,《宋志》作十卷,与今本皆不同。

然第四卷目录末云,大凡四卷真本书杂色合六十五番,或真或草行,所言乃与今本合,则《隋志》、《宋志》均误也。

首有陶宏景所作《子良传》,称子良字元龠,本汝南县人,寓居丹阳。

年十二,从宏景於永嘉,受仙灵《老子》五千文,西岳公禁虎豹符。

十一年从还茅山,受《五岳图》三星内文。

十四年乙未岁五月二十三日,遂通真灵。

後一年卒,年二十。

其说荒诞不经。

此书所记遇仙之事,起乙未五月十三日,至丙申七月末,逐日缕载,亦宏景《真诰》之流也。

然其文颇古雅,时有奥字。

黄生义府第二卷末附此书训释一篇,如治堂为道士之居,弥沦为梦魇,道义为道友,娄罗一作缕,犹言委曲。

水汤读为荡,谓以水涤器。

道子为弟子,约尺为压书尺,五尺为床之别名,忄孔忄孔为梦魇鼻中作声,区字即瓯字,角家为风角家,坛靖皆为修道之所,扌屐之扌音洛官反,为二屐相叠,庹为横展两臂,乙为以墨灭字,甲乙告之为次第,请为以财事神,登为登时,屏档为安置,传写误从木,畔等为同伴,扇削为起屋犯鬼神禁忌,靖棂为道室之窗,辅病为口颊病。

各有考证,亦颇赅洽。

惟薰陆为乳香,则可不必笺注耳。

△《金丹诗诀》·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旧本题唐纯阳真人吕岩撰,宋峰散人夏元鼎编。

元鼎即作《阴符经讲义》者也。

卷中诗句皆言坎离交媾,婴儿姹女,道家修养之术。

其上卷末附载留题诗六首,厉鹗《宋诗纪事》亦采录之,然岩本唐人,其诗殊不类唐格。

下卷歌行尤鄙俚。

且唐人棋路,黑白各百五十,故《棋经》有枯棋三百之语。

此所载下棋歌中乃称因看黑白,愕然悟顿,晓三百六十路,又窑头坯歌内有君不见洛阳富郑公,说与还丹如盲聋,又不闻三衢赵阅道,参禅作鬼终不懊之句,是直为入宋作矣。

殆羽流所依托欤?下卷末附南岳遇师本末,亦题夏元鼎编,述元鼎遇赤城周真人指示得道事。

考《蓬莱鼓吹附录》,称元鼎博极群书,屡试不第。

应贾、许二帅幕,出入兵间。

至上饶,夜感异梦,弃官入道。

至南岳祝融峰,得遇异人传授。

亦道家荒诞之言,不足信也。

△《韩仙传》·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旧本题唐瑶华帝君韩若撰。

篇中自序,祖为韩仲卿,父为韩会,叔父为韩愈。

即世俗所传韩湘事。

然湘字北渚,不识何以称韩若也。

传中自称遇吕洞宾传授得道。

考吕岩为吕渭之孙,当在湘後,何以湘转师之?又《太平广记》载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及牡丹瓣上现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句,称为愈之疏从,自江淮来者,不云即湘;而愈集秦岭蓝关一诗题云,示侄孙湘,亦不云侄;与此传皆不合,其为伪托明矣。

元陈栎跋《韩昌黎画图》一篇,辨湘事甚详,见所作《定宇集》中。

△《西山群仙会真记》·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旧本题华阳真人施肩吾撰。

肩吾字希圣,洪州人。

唐元和十年进士。

隐洪州之西山,好事者以为仙去。

此书中引海蟾子语。

海蟾子刘操,辽时燕山人,在肩吾之後远矣。

殆金、元间道流所依托也。

其书凡五卷,卷各五篇。

曰识道、识法、识人、识时、识物;曰养生、养形、养气、养心、养寿;曰补内、补气、补精、补益、补损;曰真水火、真龙虎、真丹药、真铅汞、真阴阳;曰炼法入道、炼形化气、炼气成神、炼神合道、炼道入圣。

其大旨本於《参同契》,附会《周易》,参以《医经》。

戒人溺房帷,饵金石,收心敛气,存神固命,有合於清净之旨,犹道书之不甚荒唐者。

△《仙苑编珠》·三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旧本题唐王松年撰。

松年,天台道士。

《文献通考》作唐人,然书中有梁开成二年事,则已入五代矣。

是书以古来圣帝明王并在仙籍,与後世修真好道者并数,得三百馀人。

仿《蒙求》体,以四字比韵。

撮举事要,而附笺注於下。

《通考》作二卷,又序文及《通考》所举人数,皆与今书不符。

或後人有所附益欤?

△《道教灵验记》·十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蜀杜光庭撰。

光庭有《了证歌》,已著录。

其书历述奉道之显应,以自神其教。

凡宫观灵验三卷,尊像灵验二卷,天师灵验一卷,真人王母等神灵验一卷,经法符录灵验三卷,钟磬法物灵验一卷,斋醮拜章灵验二卷。

以光庭自序及宋徽宗序考之,尚阙五卷。

张君房《笈七签》亦载此书,仅六卷一百十八条,又节删之本,更非其旧矣。

陶岳《五代史补》载,光庭,长安人,僖宗时应九经举不第,尝从道士潘尊师游。

会僖宗求可领蜀中道教者,潘荐光庭。

遂奉诏披戴,赐号广成先生。

而《青城山志》载元符中彭崇一序,则云光庭字宾圣,京兆杜陵人,与郑云更应百篇举不第,入天台为道士。

扈僖宗入蜀,留居青城以卒。

其说小异,未详孰是,然其为由儒入道则同。

故所述皆娴於文字,较他道家之书词采可观。

惜其纯为神怪之说,不足据为典要耳。

旧本题曰唐人。

考朱子《通鉴纲目》书王建以道士杜光庭为谏议大夫,而光庭《广成集》中又有谢户部侍郎表,则非惟入蜀,且仕蜀矣。

故今改题焉。

△《神仙感遇传》·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蜀杜光庭撰。

记古来遇仙之事。

《笈七签》所载凡四十四条,此本凡七十五条。

然第五卷末尚有阙文,不知凡佚几条也。

△《墉城集仙录》·六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蜀杜光庭撰。

记古今女仙凡三十七人。

云墉城者,以女仙统於王母,而王母居金墉城也。

张君房《笈七签》所载,与此本互异。

然此本前数卷皆袭《汉武内传》、陶宏景《真诰》之文,真伪盖不可知。

疑君房所录为原本,而此本为後人杂摭他书砌合成编。

然均一荒唐悠谬之谈,真伪亦无足深辩耳。

△《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蜀杜光庭撰。

首仙山,次五岳,次十大洞天,附以青城山,次五镇海渎,次三十六精庐,次三十六洞天,次七十二福地,次灵化二十四,皆神仙幻之言。

故虽纪山川,不隶之地理类焉。

△《洞仙传》·一卷(浙江汪汝栗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

晁、陈诸家书目皆未著录,然《太平广记》尝引之,《笈七签》第十卷第十一卷亦全载其文,则宋以前人作也。

所录自元君迄姜伯,凡为传七十有七。

△《集仙传》·十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

《书录解题》载《集仙传》十二卷,曾忄造撰。

称其书记岑道愿而下一百六十二人。

今《说郛》所载,虽非完本,然与此书体例迥殊,知非忄造作。

焦《国史经籍志》载《集仙传》十卷,亦不著撰人名氏。

书抄本刊本皆多讹误,岂十字下脱一五字欤?此书所载皆唐事,每条各注出典,如《太平广记》之例。

以《广记》核之,无不符合,盖即好事者从《广记》钞出耳。

△《无上秘要》·一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

案晁公武《读书志》载此书,称元始天尊说。

《艺文志》止七十二卷,不知何时析出二十三通。

此本仅数十则,前後杂乱无次第,不特非七十二卷之旧,即所谓二十三通者亦不可复辨。

卷内引司命东乡君语,又列张子房司马季主诸人,疑非晁公武所见之本,或後人袭原书之名,剿他书以成编也。

其大旨推演尸解之术,而尸解之术在炼录形灵丸。

又云,尸解者,当遗脚一骨以归三官,馀骨随身而迁,男留左骨,女留右骨。

又有火解、兵解诸术,俱怪诞不经。

△《胎息经》·一卷(内府藏本)

旧本题幻真先生注,不著名氏,亦不著时代。

经与注似出一人。

大旨本《老子》谷神不死一章,而畅发其义。

△《疑仙传》·三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旧本题隐夫玉简撰,不著名氏。

诸书或引作王简,字形相似,莫能详也。

亦不著时代。

中卷朱子真赵颖一条,称銮舆将幸蜀,忽失子真,颖服其药,果得二百馀岁。

考唐玄宗、僖宗皆尝幸蜀,即以玄宗幸蜀计之,自天宝十四载乙未下推二百馀年,亦当乾德开宝之间,知为宋人所撰矣。

所录凡二十二人,皆开元以後事。

前有自序,称不敢便以神仙为名,因目之曰《疑仙传》。

其词皆冗沓拙陋,或不成文,殆粗知字义者所为。

虽宋人旧本,无足采录也。

△《翊圣保德传》·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王钦若撰。

钦若爵里事迹具《宋史》本传。

初,澶渊之役,钦若忌寇准功,以孤注之说进。

真宗以为耻,乃谋以符命夸四裔。

於是天书之事起,东封西祀,诸说并兴。

钦若尝自言少时见天中赤文成紫薇二字,复於褒城道见异人,告以他日当位至宰相。

视其刺,乃唐裴度。

自以为深达道教,遂创修醮仪,领校道书,凡增六百馀卷。

复自著道书数种,此传其一也。

传中所言翊圣真君降民张守真家,太祖、太宗皆崇信之,事殊怪妄。

盖自张鲁之教有三官,天、地之外独有水官,而木、金、火、土不与,故道家独尊玄武。

此所谓翊圣真君,即玄武也。

钦若小人,借神怪之说以固宠,不足多责。

至著而为书,则无忌惮之甚矣。

△《案节坐功法》·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旧本题宋陈抟撰。

所论坐功治病之法,分案节气行之。

《宋史·艺文志》不著录,盖後人托名也。

△《极没要紧》·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公是先生撰。

公是先生,宋刘敞别号也。

钱曾《读书敏求记》曰:《极没要紧》一卷,即刘原父弟子记也。

於时人或书名,或书字,盖以微旨别其人之贤否。

案公是先生《弟子记》载晁公武《读书志》,曾所述,即公武之语。

然其书尚有传本。

今别著录此书,皆采掇郭象《庄子注》语,联缀成文,与《弟子记》迥别,不知曾何以合为一书。

岂曾所见别一本,而此为好事者所依托欤?《弟子记》本属儒家,此书既剽《庄子注》,则道家言矣。

故附存其目於道家,而辨其伪妄焉。

△《三洞群仙录》·二十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宋陈葆光撰。

葆光,江阴道士。

是书采摭古来仙人事实集为四字俪语,而自注之。

盖王松年《仙苑编珠》之续。

然所载但取怪异,不尽仙人事也。

△《道门定制》·十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前五卷为西蜀道士吕玄素撰。

所载皆斋醮中表状文牒之式,兼及符,有淳熙戊申自序。

後六卷为玄素门人吕太焕所补,兼录政和玉音长吟法事、短吟法事及道君自制道词,有嘉泰辛酉自序。

皆道流以意为之,自神其教者也。

玄素书作於孝宗时,太焕书作於宁宗时。

而第五卷中有大元国乡贯字样,殆元代刊刻,又有所附益,非复二吕之旧。

然本书既纯构虚词,则增窜亦不足诘,同归於诞而已矣。

△《梅仙观记》·一卷(浙江汪汝栗家藏本)

宋杨智远编。

智远,仙坛观道士,其始末未详。

是编记汉梅福仙迹。

首列梅仙事实,不著撰人。

称自汉至今凡二十二丙寅,自元始中至今贞元二年丙申,计一千二百五十九年,则当为唐人作。

然其文前列福王莽时所上书,全录《汉史》,自变名为吴门市卒以下备言炼丹遇魔,逢师举之事,其词甚鄙,至称王莽为国舅,殆粗野道流所依托也。

次列罗隐碑及萧山明、萧泰来题後。

次列宋敕诰。

次列宋人赞词及题咏,有後林李义山诗一首。

考厉鹗《宋诗纪事》,宋别有李义山,非唐之商隐也。

萧山明碑阴文称咸淳六年六月朔,则此书成於度宗时矣。

△《延寿第一绅言》·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旧本题宋愚谷老人撰,不著名氏。

其论摄生以绝欲为第一义,力辟三峰采战之术。

所引前人绪论居多,中及储泳疑说,则其人当在南宋末也。

△《广胎息经》·二十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但题为宋人。

然第二十一卷中引罗洪先、陈献章语,则明代道流所作,题宋人者妄矣。

其书皆称养浩生问而丹庭真人答,分却病、延年、成真、了道四部,论吐纳之法兼及容成之术,非道家正传也。

△《玄学正宗》·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俞琬撰。

上卷列经传及儒先之说,以阐明《周易》坎离水火之旨;下卷载赋诗各一首,名《易外别传》,附於《周易集说》之後;後又附以琬所解吕岩《沁园春调》及《阴符经》,总名《玄学正宗》。

案宋张伯端《悟真篇》自序曰:世之人以心肾为坎离,配肝肺为龙虎。

皆日月失道,铅汞异炉,欲望还丹,必无所就。

今琰之言乃曰子时曰坎卦,肾气生。

午时曰离卦,心气生。

又曰,内炼之道至简至易,惟欲降心火於丹田耳。

与伯端之言乃截然相反。

又琬《阴符经注》本自为一书,《易外别传》亦别有一书,今以《阴符经注》并入此编,而所谓《易外别传》者又止一诗一赋,不应两书同名。

盖道流采合琬书,成帙,非所手著也。

△《炉火鉴戒录》·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宋俞琬撰。

琬所著书,多阐明玄学。

此书专为言外丹炉火者而发。

以为为之者未必成,而致祸者十居八九,历引古今事迹及前人议论以为鉴戒。

自序谓兵後稿不复存,姑举其略。

今核其文,即所作《席上腐谈》第二卷之下半卷。

曹溶割裂其文,别为一书,收之《学海类编》中。

然琬原有此书,特以散佚不完,附其大概於《席上腐谈》中。

溶摘出别行,较所收凿空赝造之书,别立书名人名者,尚属伪中之真矣。

△《华山志》·一卷(浙江汪汝栗家藏本)

金王处一撰。

处一始末未详。

前有大定癸卯泥阳刘大用序。

其书皆载华山神仙故事。

盖道藏之馀文,非地志之正体,故隶之道家类焉。

△《海琼传道集》·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旧本题庐山太平兴国宫道士《洪知常集》。

前有陈守默、詹继瑞序,称乙亥之秋,遇其师白玉蟾於武夷山。

戊寅之春,复於庐山相会,有道友洪知常,字明道,号故离子云云。

白玉蟾即葛长庚,宋末道士。

则所谓乙亥者为宋德元年,所谓戊寅者为元至元十五年,知常盖元人矣。

其书称白玉蟾所传凡二篇,一曰金丹捷径,一曰钩锁连环经。

文词鄙倍,殆村野黄冠所依托。

前有钱曾名字二印,篆刻丑恶,亦庸劣书贾所赝造也。

△《摄生消息论》·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旧本题元邱处机撰。

处机,登州栖霞道士。

为全真之学,自号长春子。

尝应元太祖召,入西域。

还燕,居长春宫。

事迹具《元史·释老传》。

此书皆言四时调摄之法,其真出处机与否无可证验。

考处机答元太祖之问,亦止以节欲保躬,无为清净为要,与此书颇相发明,或有所受之。

亦未可知。

然曹溶《学海类编》所收伪本居十之九,不能不连类疑之耳。

△《中和集》·三卷、《後集》·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元李道纯撰。

道纯字玄素,号清,都梁人。

又自号莹蟾子。

是书乃其门人蔡志颐所编次。

题曰《中和集》者,盖取其师静室名也。

前集上卷曰玄门宗旨,曰画前密意,中卷曰金丹秘诀,下卷曰问答语录,曰全真活法。

後集上卷曰论,曰说,曰歌,中卷曰诗,下卷曰词,曰隐语。

大旨尽辟一切炉鼎服食修炼之说,归於冲虚浑化,与造化为一。

前有大德丙午杜道坚序,盖世祖时人也。

△《三元参赞延寿书》·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元李鹏飞撰。

鹏飞至元间人。

自称九华澄心老人。

所言皆摄生之事,凡节嗜欲,慎饮食,神仙导引之法,俚俗阴阳之忌,因果报应之说,无不悉载。

其说颇为丛杂,要其指归,则道家流也。

前有自序,亦称得之飞来峰下道士云。

△《修真捷径》·九卷(内府藏本)

元余觉华撰。

觉华字荣甫,建安人。

其书成於至元中。

辑道家服气炼神歌诀,论皆笃实。

大旨阐发谷神不死之说者也。

△《金丹大要》·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元陈致虚撰。

致虚有《周易参同契分章注》,已著录。

金丹二字,其源即出於《参同契》巨胜尚延年,还丹可入口,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之语。

自唐人专以金石炉火为丹药,服之反促其生,是循名而失其实也。

致虚是书,犹不失魏氏之本旨。

其牵合老、庄、佛氏之书,皆指为金丹之说,则未免附会。

学术各有源流,非惟佛、道异涂,即道家不能概以一轨也。

△《清微仙谱》·一卷、《附录》·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元陈采撰。

采,建安道士。

是书自序,道教启於元始,一再传至老君,分为四派,曰真玄,曰太华,曰关令,曰正一。

十传至清微侍元昭凝元君,复合於一。

元君,零陵女子也。

继是八传,至混隐真人南公。

南公传雷黄先生,黄传之於采,因著是谱。

其所序四派传授,亦不甚明了。

大概今所云全真者,乃关令派;张道陵者乃正一派。

四派皆可以有清微之名,而采又自以会合四派别为清微派也。

後附道迹灵仙记一卷,上清後圣道君列记一卷,洞玄灵宝三师记一卷,每卷各编为一、致一、有一、有二等号。

盖自道藏抄出别行者也。

△《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三卷、附《终南山说经台历代仙真碑记》·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元道士李道谦编。

《终南山说经台历代仙真碑记》,元道士朱象先编。

终南山楼观为尹喜故居,故其徒目曰祖庭。

是编载历代羽流居是观者。

道谦所编,皆金、元人。

象先所纂,则自尹喜而下,周、汉以来人也。

象先自跋云,楼观先师传者,尹喜之弟尹轨所撰。

至唐有尹文操者,续纪三十人,各列一传,为书三卷。

今碑记仅一卷,而有三十五人。

盖象先节录文操所传,又增入文操等五人耳。

所言多涉神怪。

异学之徒,自尊其教,不足与辨真伪也。

△《甘水仙源录》·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元道士李道谦撰。

自老子言清静,佛言寂灭,神仙家言养生术,而张鲁等教人以符祈祷之事,四者各别。

至金源初,咸阳人王嘉弃家学道,状若狂疾。

正隆中自称遇仙人於甘河镇,饮神水,疾愈,遂自号重阳子。

大定中聚徒宁海州,立三教平等会,以《孝经》、《心经》、《老子》教人讽诵,而自名其教曰全真。

元兴之後,其教益盛。

都《三馀赘笔》曰:今之道家,有南北二宗。

其南宗者谓自东华少阳君得老聃之道,以授汉锺离权,权授唐进士吕岩、辽进士刘操,操授宋张伯端,伯端授石泰,泰授薛道光,道光授白玉蟾,玉蟾授彭侣。

其北宗者谓吕岩授金王嘉。

嘉授七弟子,其一邱处机,次谭处端,次刘处玄,次王处一,次郝大通,次马珏及珏之妻孙不二。

此外又有所谓全真者,其名始嘉。

盖嘉大定中抵宁海州,马珏夫妇筑事之,题曰全真。

由是四方之人凡宗其道者,皆号全真道士云云。

其说甚详,然孰见其授受乎?厥後三教归一之说,浸淫而及於儒者。

明代讲学之家矜为秘密,实则嘉之绪馀耳。

是书作於至元中,集文士所为碑记诗歌,合为此编。

以其源出重阳子,故取甘河镇神水之事名焉。

△《玄品录》·五卷(两淮监政采进本)

元张雨撰。

雨字伯雨,一字天雨,别号贞居子,钱塘人,宋崇国公九成後也。

年二十馀,弃家为道士。

往来华阳、右间,自称句曲外史。

能诗词,工书翰,当时虞集、杨维桢亟称之。

是编载历代道家者流,起周讫宋,列为十品,曰道品、道权、道化、道儒、道术、道隐、道默、道言、道质、道华,得百三十五人。

然书名玄品,自应以清净为宗,故曹参、张良之流可以类入。

至於神仙方士,别自成家;隐士逸人,各为一传;溷而一之,已昧老氏之宗。

乃至范蠡权谋之士,鬼谷捭阖之师,亦复借材,未知其可。

罗虽富,难免芜杂之讥矣。

又雨自序中称题曰《玄史》,今标题之目与序不同,岂书後改名,而序则偶未及改欤?

△《徐仙翰藻》·十四卷、附《赞灵集》·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不著编辑者名氏。

前有至元乙未福州教谕周壮翁序,似元时旧本矣。

所载皆唐末徐温二子知证、知谔诗文,称降神於闽所作,然不言其所自来。

考第三卷塞谤文中有今之箕笔语,乃知皆附乩书也。

考倪岳集有《正祀典疏》,其第十条云,金阙上帝、玉阙上帝。

谨案《大明一统志》,福州府闽县南旧有洪恩灵济宫一所,祀二徐真人,即今之金阙、玉阙二真人也。

真人五代时徐温子,曰知证,封江王;曰知谔,封饶王。

常提兵定福建,父老戴之,图像以祀,宋赐今额。

又考御制碑文云,太宗文皇帝临御之十有五年,适遇疾弗愈,百药罔效。

或有言神灵验者,祷之辄应,脱然卒复。

於是大新闽地庙云云。

又《春明梦馀录》载刘健革除滥祀疏云,谨案正史载徐温养子知诰篡伪吴王,杨氏诸子皆为节度使。

知证夭死,知谔病死。

五代石晋时无故立庙,称之为神。

成化末年,加为上帝云云。

是徐仙之祀肇於晋,显於宋,而大盛於明。

此书元人辑之,明人刊之,盖有以矣。

後附《赞灵集》四卷,皆颂神之文,其中无一知名者。

盖未有端人正士肯列名於此等书也。

△《周颠仙传》·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明太祖高皇帝御制,纪周颠仙事迹。

颠仙,建昌人。

少得狂病,其踪迹甚怪。

初谒太祖於南昌,随至金陵。

後从征陈友谅,旋即辞去。

友谅既平,太祖遣使往庐山求之不得。

洪武二十六年,太祖亲制此传,命中书舍人詹希庾书之,勒石庐山。

後人录出别行,并附以太祖御制祭天眼尊者文一首,群仙诗及亦脚僧诗各一首。

《明史·方技传》叙周颠事,即据此文也。

△《神隐志》·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宁王权撰。

权有《汉唐秘史》,已著录。

此书多言神仙隐逸摄生之事。

权本封大宁,为燕王所劫,置军中,使草檄。

永乐元年,改封南昌。

会有谤之者,乃退讲黄、老之术,自号瞿仙,别构精庐,颜曰神隐,并为此书以明志。

永乐六年上之。

盖借此韬晦以免患,非真乐恬退者也。

△《修龄要指》·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旧本题明冷谦撰。

谦字启敬,嘉兴人。

洪武初官太常协律郎。

世或传其仙去,无可质验也。

此本载曹溶《学海类编》中。

所言皆养生调摄之事,如十六段锦、八段锦之类,汇辑成编。

疑亦依托。

△《鹤林类集》·(无卷数,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道士郭本中、步履常同编。

以述其师周玄真之灵异者也。

玄真字元初,吴县人,居玄妙观。

以雨祈祷颇有应验,故一时文士多以诗文投赠。

本中等因萃为是编。

又以玄真所授五雷法本於宋道士王文卿、莫起炎二人,故卷首先列二人绘像及事迹碑传像赞,以明渊源所自云。

△《龙门子凝道记》·二卷(内府藏本)

明宋濂撰。

濂有《洪武圣政记》,已著录。

是书乃元至正间濂入小龙门山所著。

有四符、八枢、十二微,总二十有四篇,盖道家言也。

旧载《潜溪集》中。

嘉靖丙辰与刘基《郁离子》合刻於开封,李濂为之序。

△《实地论》·二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

有永乐乙酉自序,称养和子题。

不知何许人也。

上卷二篇,曰一宗,阐寡欲延年之旨;曰二要,言导引服食之事。

下卷二篇,曰辨惑,斥烧炼之妄;曰破邪,诋御女之非。

大旨谓清净以葆元神为道家之实地,一切异术皆虚幻之谈云。

△《霞外杂俎》·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旧本题铁脚道人撰。

有敖英序,称嘉靖丁酉泊舟空ぎ滩,遇仙翁所授。

又有後跋,称铁脚道人姓杜氏,名巽才,魏人。

亦未详其信否也。

所言皆养生术,大旨阐黄老恬静之理。

△《至游子》·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

上卷凡十有三篇,下卷凡十有二篇。

大旨主於清心寡欲,而归於坎离配合,以保长生,且力辟容成御女之术,言颇近正。

惟上篇多取佛经,而复附会以儒理,故谓颜子之不改其乐与庄子、竺乾氏皆殊涂而同归。

《朱子语录》谓今世佛经皆六朝文士剽刂庄、老以润色之。

此编又摭释典以为道书,盖二氏本出一源,宜相假借。

至援儒以入之,则陋见也。

前有嘉靖丙寅姚汝循序,谓原书不著名氏。

考宋曾忄造号至游子,忄造尝作《集仙传》,盖亦好为道家言者,则似乎当为忄造作。

然玉芝篇首引朝玄子,注曰,陈举宝,元人,则明人所撰矣。

毛渐传《三坟》,世以为即出於渐;张商英传《素书》,世以为即出於商英;然则是书也,其亦汝循所托名欤?

△《诸真玄奥集成》·九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朱载韦编。

第一卷为宋张伯端《金丹》四百字,解者为黄自如。

第二卷为石泰《还源篇》,泰字得之,号杏林。

第三卷为薛式《还丹复命篇》,式字道源,又号紫贤,尝受诀於石泰。

第四卷为陈楠《翠虚篇》,楠号泥丸。

第五卷为《金液还丹印证图》,序称龙眉子,不著名氏,据林净後序,龙眉子之师为翁葆光,即注悟真篇者。

第六卷为《白玉蟾指玄篇》,白玉蟾即葛长庚,尝受诀於陈楠,楠受之於薛式。

第七卷为萧廷之《金丹大成集》,廷之号紫虚。

第八卷为赵友钦《仙佛同源》,友钦即赵缘督,尝作革象新书者。

第九卷为许逊《石函记》上下篇,逊即道家所谓旌阳真人也。

宋、元之间以仙佛著称者,若石泰、薛式、陈楠、葛长庚之流,其源皆出於张伯端、萧廷之、赵友钦,所言亦皆悟真篇之旨。

其仙佛同源一篇,繁称博引,谓仙佛皆有入室求丹之事。

再传为陈致虚《金丹大要》,其发明仙佛同源之义尤详。

但以为即释氏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之旨,则未知其果合否也。

△《群仙珠玉集成》·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不著编辑者名氏。

第一卷赋二十二篇,第二卷论十七篇,第三卷歌词六十六首,第四卷为钱道华《敲爻歌注》、李光元《海客论》。

大概忽不可究诘,其词亦多涉於鄙俚。

△《悟真篇注解》·三卷(江苏周厚育家藏本)

明张位注。

位有《问奇集》,已著录。

是编前有位序,谓《悟真篇》自叶文叔著外传,紊乱真经,使学者愈增惑误。

故分此书为三,而又撰直指、详说、三乘秘要诸论,附於卷末。

△《玉洞藏书》·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李堪撰。

堪号楚愚,应城人。

书首何思沛序,称其屡失利於棘闱,则尝为诸生也。

是书成於万历壬子。

前二卷取宋张伯端《悟真篇》,句为笺释,而附以诸仙修炼之说,後二卷则注汉魏伯阳《参同契》、《三相类》。

其以《三相类》为淳于叔通作,用杨慎本也。

△《黄白镜》·一卷、《续黄白镜》·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李文烛撰。

文烛字晦卿,自号梦觉道人,丹徒人。

其第一卷专言丹汞之术,谓土禀中央之气,色象故黄。

铅禀西方之气,色象故白。

黄者为药,白者为丹。

一药一丹,是谓黄白。

自取药以至成仙,按其次序,分二十六条。

前後有自序、自跋。

其续编一卷则醒醒歌二十七则,水心篇五十则。

卷末亦有自跋云,昔余遭刘青田累,几成孔北海祸。

姑苏拙老独不避去,由是多老遂欲以修炼胎仙之法告之,故续此镜。

题万历辛丑午月,然距刘基二百馀年,而称受其累为不可解。

大抵荒诞之谈也。

△《观化集》·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朱约佶撰。

约佶号仙,又号弄丸山人,靖江王守谦之裔。

居於广西。

集中所载诗,皆论内丹之旨。

篇首有三图,亦内养之法。

原序称其得僧古光之传,盖专以修炼为事者。

前有刑部郎中袁福徵序,称其别有诗集行世,又精於绘素云。

△《含玄子》·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赵枢生撰。

枢生字彦材,太仓人。

是书仿《庄子》体例,自一卷至八卷为内篇,九卷、十卷为外篇,十一卷、十二卷为馀篇。

其内篇大旨,皆言习静养生,修仙修佛之说。

谓心中真灵种子,毫末不许外佚,则吾身之气与天地之气淡漠而合一。

前後立言,皆本此意。

然衍为八卷,不免有繁冗重复之弊。

外篇多言历代帝王之事,间及於饮食植物之类,则随笔杂记也。

馀篇意主发明五经,而究多剿袭,亦时伤穿凿。

如论《易》之诸卦,圣王纯乾也,佛纯坤也,仙复也,水仙后也,僧剥也。

道士也,於义亦难通矣。

△《香案牍》·一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明陈继儒撰。

继儒有《邵康节外纪》,已著录。

是书述神仙故事,自轩辕以下凡七十二人,皆自《列仙传》、《集仙传》诸书中抄撮成编,了无义例。

末有王衡跋,称乙未正月继儒以此书寄衡云云。

盖衡尝以书抵继儒,约为杨许碧落之游,故继儒以此相报也。

然继儒声气通天下,与栖神山泽,吐纳清虚者,其趣固不同矣。

△《养生肤语》·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明陈继儒撰。

以寡欲保神及起居调摄诸法为养生之要。

杂采史传说部及前人绪论,大抵习见语也。

△《化机汇参》·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段元一撰。

元一字思真,号涵虚子,又号永明道人,自称北郡人。

明无北郡,不知为何地也。

自云一行作令,遂归林下,则尝官知县矣。

其书成於崇祯元年,摭拾道藏之言,以端的上天梯五字为号,列为五卷。

凡六十四篇,皆内丹诀也。

其序称亲请正於吕洞宾,殆为乩仙幻术所惑。

所列编次姓名,有新安吕维祺,自称纯阳子二十六世从孙。

维祺儒者,且殉节名臣,不知何以如是也,其托名耶?

△《含素子麈谭》·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朱清仁撰。

清仁号怀白,别号含素子,黄州人。

流寓南昌为道士。

此书分条记,而以类分为十篇,曰行品,曰玄真,曰圣居,曰佛说,曰审世,曰博论,曰迂言,曰地形,曰杂记,曰疣批。

疣批即诸篇之自评,汇之於末,其实九篇也。

其说有颇切事理者,然大旨出於黄、老。

艾南英序取其辟佛,然清仁为道士,自争释、老之胜负,非儒者之辟佛。

其地形一篇杂采《山海经》、《神异经》及道家附会之说,绘为地图,尤为谬诞。

△《引年录》·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旧本题靖江朱应鼎撰。

前有自叙,不著时代年月。

书中引李时珍《本草纲目》,则万历後人也。

大旨讲养生之术,故以引年为名。

上卷分天地、时令、居处、服饰、人事五类,下卷分饮馔、、菜、果、草、木、鳞介、禽、兽、虫、服饵、病之药忌十三类。

其中如以狗肝合土泥灶,令婢妾孝顺诸条,亦不尽关於养生也。

△《读丹录》·(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彭在份撰。

在份号从野逸人,莆田人。

是书论道家炼丹养生之法。

前列道宗,起汉栾巴以下寥寥数则,次总论,次录杜道坚歌,次录白玉蟾玄关秘论。

自是以下,皆所自著。

详论修炼之法,自习静至昆仑,共分四十四篇。

其大旨以断欲清净为宗,以炼气凝神为要云。

△《道书类抄》·(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不著编辑者名氏。

前後无序跋,亦无卷数。

盖偶於道藏摘取以备观览,非欲勒为成书者也。

△《摄生要语》·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旧本题明息斋居士撰。

不著名氏。

所载调摄之方,皆杂引旧文,无所论断。

△《二六功课》·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旧本题明石室道人撰,不著名氏。

所录自辰至卯凡十二节,各有调摄事宜。

盖道家导引术也。

△《列仙通纪》·六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薛大训撰。

大训字六诂,吴县人。

是书采摭道藏神仙故实,始於黄帝,次为穆天子传,次为广黄帝本行记,次为元始上真众仙记,次为老子史略,次关尹子以下至孙仙姑,凡八百七十七人。

往往时代参错,莫明其例。

次以文昌化书,次以玄天上帝启圣录,次以金莲正宗,次以纯阳神化妙道通纪,次以六仙外传、桓真人仙记、洞天福地记、十洲记、阎祖师传、吴许二真君传、群仙总会录。

前有华亭王宗熙、王辰熙二序,并称亲见许旌阳。

辰熙又称见潜山司命神,与其兄宗熙对谈。

其言尤怪异无稽。

二序皆不署年月。

考此书先刊於崇祯庚辰,名《神仙通鉴》,卷数相符。

则序中所谓壬午者,崇祯壬午。

己丑,盖先刊於明,名《神仙通鉴》。

至国朝版毁重刊,改此名云。

△《真诠》·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

前有自序,称葆真子所留真诠,余旧尝删节之,犹病其多。

今重为订正,撮其要旨云云。

後跋题丁酉立秋前二日梦觉子书,亦不知为谁。

又一行署酉岩山人四字,知为无锡秦氏抄本,则丁酉当为顺治十四年也。

其书皆言炼气还丹之术,大旨依傍《道德经》、《阴符经》而傅合以《易》义。

较道家荒诞之说,颇为近理。

△《果山修道居志》·二卷(江苏周厚育家藏本)

国朝叶钅撰。

钅有《续小学》,已著录。

果山在嘉兴,钅卜居其地,创修道居。

此其所自为志也。

其所居以释教、道教与儒教合为一堂,殊为乖诞。

後一卷为同时诸人赠言,亦大抵荒谬之谈。

盖明林兆恩等之流亚也。

△《得一参五》·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姜中贞撰。

中贞,会稽人。

卷末有许尚质所作中贞小传,称尝遇紫清真人白玉蟾,因得仙术。

盖妄人也。

是书阐明修炼之旨,所注《阴符经》、《道德经》各一卷,《参同契》三卷,《黄庭经》、《悟真篇》各一卷,为书凡五,故以得一参五名。

案《阴符经》、《道德经》皆黄、老之言,无所谓丹法也。

自宋夏尚鼎始以《阴符》言内丹,葛长庚又以《道德经》言内丹,而宗旨大变。

中贞以《阴符经》所言九窍三要为火候之诀,《道德经》所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为金丹之母。

盖因二家之书而衍之,即在道家亦旁支别解而已。

△《万寿仙书》·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曹无极编。

无极字若水,金坛人。

是书裒辑调息导引之法,而崔子玉《座右铭》、范尧夫《布衾铭》之类亦采入焉。

盖守静默,寡嗜欲,为黄、老养生之本。

其文虽似不伦,而其理实一家之学也。

──右“道家类”一百部,四百六十四卷,内四部无卷数,皆附《存目》。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未分类项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阴符经三皇玉诀》·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四十七·子部五十七○道家类存目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