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评诚斋品藻中兴以来诸贤诗自隆兴以来以诗名:林谦之《诗人玉屑》卷之二

诗人玉屑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诗人玉屑

诗人玉屑 - 卷之二

诗人玉屑

卷之二

诗评

诚斋品藻中兴以来诸贤诗

自隆兴以来以诗名:林谦之,范至能,陆务观,尤延之,萧东夫;近时后进,有张镃功父,赵蕃昌父,刘翰武子,黄景说岩老,徐似道渊子,项安世平甫,巩丰仲至,姜夔尧章,徐贺恭仲,汪经仲权。

前五人皆有诗集传世。

谦之常称重其友方翥次云诗云:“秋明河汉外,月近斗牛旁。”

延之有云:“去年一江一 南荒,趁逐过一江一 北;一江一 北不可住,一江一 南归未得。”

有寄友人云:“胸中襞积千般事,到得相逢一语无。”

又台州秩满而归云:“送客渐稀城渐远,归涂应减两三程。”

东夫饮酒云:“信脚到太古”,又○“又”字原脱,据诚斋诗话补。

登岳一陽一楼:“不作苍茫去,真成一浪一荡游。

三年夜郎客,一柂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

犹嫌未奇绝,更上岳一陽一楼。”

又“荒村三月不肉味,并与瓜茄倚阁休。

造物于人相补报,问天赊得一山秋。”

至能有云:“月从雪后皆奇夜,天到梅边有别春。”

功父云:“断桥斜取路,古寺未关门。”

绝似晚唐一人。

咏金林禽花云:“梨花风骨杏花妆”,黄蔷薇云:“已从槐借叶,更染菊为裳”,写物之工如此。

余归自金陵,功父送之,“之”字原脱,据诚斋诗话补。

末章云:“何时重来桂隐轩,为我醉倒春风前。

看人唤作诗中仙,看人唤作饮中仙。”

此诗超然矣。

昌父云:“红叶连村雨,黄花独径秋。

诗穷真得瘦,酒薄不禁愁。”

武子云:“自锄明月种梅花。”

又云:“吹入征鸿数字秋。”

渊子云:“暖分煨芋火,明借绩麻灯。”

又“客路二千年五十,向人犹自说归耕。”

平甫题钓台:“醉中偶尔闲伸脚,便被刘郎卖作名。”

恭仲云:“碎斫生柴烂煮诗。”

又有姚宋佐辅之一绝句云:“梅花得月太清生,月到梅花越样明。

梅月萧疏两奇绝,有人踏月绕花行。”

僧显万亦能诗:“万松岭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

三更云去作行雨,回头方羡老僧闲。”

又梅诗:“探支春一色 墙头朵,阑入风光竹外梢。”

又“河横星斗三更后,月过梧桐一丈高。”

又有庞右甫者,使虏过汴京云:“苍龙观阙东风外,黄道星辰北斗边。

月照九衢平似水,一胡一 儿吹笛内门前。”

诚斋题品诸杨诗

吾族前辈讳存字正叟,讳朴字元素,讳杞字元卿,讳辅世字昌英,皆能诗。

元卿年十八第进士,其叔正叟贺之云:“月中丹桂输先手,镜里朱颜正后生。”

吾乡民俗,稻未熟,摘而蒸之,舂以为米,其饭绝香。

元素有诗云:“和露摘残云浅碧,带香炊出玉轻黄。”

余先太中贫,尝作小茅屋三间,而未有门扉,干元卿求一扉;元卿以绝句送至云:“三间茅屋独家村,风雨萧萧可断魂。

旧日相如犹有壁,如今无壁更无门。”

昌英有绝句云:“碧玉寒塘莹不流,红蕖影里立沙鸥。

便当不作南溪看,当得西湖十里秋。”

吾州诗人泸溪先生安福王民瞻,名庭珪,弱冠贡入京师太学,已有诗名。

有绝句云:“一江一 水磨铜镜面寒,钓鱼人在蓼花湾。

回头贪看新月上,不觉竹竿流下滩。”

绍兴间,宰相秦桧力主和戎之议,乡先生一胡一 邦衡名铨,时为编修官,上书乞斩桧,谪新州。

民瞻送行诗:“一封朝上九重关,是日清都虎豹闲。

百辟动容观奏议,几人回首愧朝班。

名高北斗星辰上,身落南州瘴海间。

不待百年公议定,汉廷行召贾生还。”

“大厦元非一木支,要将独力拄倾危。

痴儿不了公家事,男子要为天下奇。

当日一奸一谀皆胆落,平生忠义秪心知。

端能饱吃新州饭,在处一江一 山足护持。”

有欧一陽一安永上飞语告之,除名窜辰州。

孝宗登极,召为国子监簿,以老请奉祠,除直敷文阁宫观。

诚斋评李杜苏黄诗体

“问君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又“相随遥遥访赤城,三十六曲水回萦。

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

此李太白诗体也。

“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

又“白摧朽骨龙一虎死,黑入太一陰一雷雨垂。”

又“指挥能事回天地,训练强兵动鬼神。”

又“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一浪一一钓舟。”

此杜子美诗体也。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又“当其下笔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又“醉中不觉度千山,夜闻梅香失醉眠。”

又李白画象。

“西望太白横峨岷,眼高四海空无人。

大儿汾一陽一中令君,小儿天台坐忘身。

平生不识高将军,手涴吾足乃敢嗔。”

此东坡诗体也。

“风光错综天经纬,草木文章帝杼机。”

又“涧松无心古须鬣,天球不琢中粹一温一 。”

又“儿呼不苏驴失脚,犹恐醒来有新作。”

此山谷诗体也。

诚斋评为诗隐蓄发露之异

太史公曰:国风好色而不一婬一,小雅怨诽而不乱。

左氏传曰: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汙。

此诗与春秋纪事之妙也。

近世词人,闲情之一靡一,如伯有所赋,赵武所不得闻者,有过之无不及焉。

是得为好色而不一婬一乎!惟晏叔原云:“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可谓好色而不一婬一矣。

唐一人长门怨云:“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

是得为怨诽而不乱乎!惟刘长卿云:“月来深殿早,春到后宫迟。”

可谓怨诽而不乱矣。

近世陈克咏李伯时画宁王进史图云:“汗简不知天上事,至尊新纳寿王妃。”

是得为微、为晦、为婉、为不汙秽乎!惟李义山云:“侍燕归来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可谓微婉显晦,尽而不汙矣。

以画为真以真为画

杜蜀山水图云:“沱水流中座,岷山赴此堂。

白波吹粉壁,青嶂插雕梁。”

此以画为真也。

曾吉父云:“断崖韦偃树,小雨郭熙山。”

此以真为画也。

诚斋

臞翁诗评

因暇日与弟侄辈评古今诸名人诗: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曹子建如三河少年,风一流 自赏;鲍明远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谢康乐如东海扬帆,风日流丽;陶彭泽如绛云在霄,舒卷自如;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韦苏州如园客独茧,暗合音徽;孟浩然如洞庭始波,木叶微脱;杜牧之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白乐天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元微之如李龟年说天宝遗事,貌悴而神不伤;刘梦得如镂冰雕琼,流光自照;李太白如刘安鸡犬,遗响白云,覈其归存,恍无定处;韩退之如囊沙背水,惟韩信独能;李长吉如武帝食露盘,无补多欲;孟东野如埋泉断剑,卧壑寒松;张籍如优工行乡饮,酬献秩如,时有诙气;柳子厚如高秋独眺,霁晚孤吹;李义山如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密环妍,要非适用。

本朝苏东坡如屈注天潢,倒连沧海,变眩百怪,终归雄浑;欧公如四瑚八琏,止可施之宗庙;荆公如一邓一 艾缒兵入蜀,要以崄绝为功;山谷如陶弘景祇诏入宫,析理谈玄,而松风之梦故在;梅圣俞如关河放溜,瞬息无声;秦少游如时女步春,终伤婉弱;后山如九皋独唳,深林孤芳,冲寂自妍,不求识赏;韩子苍如梨园按乐,排比得伦;吕居仁如散圣安禅,自能奇逸。

其他作者,未易殚陈。

独唐杜工部,如周公制作,后世莫能拟议。

沧一浪一诗评

大历以前,分明别是一副言语,晚唐分明别是一副言语,本朝诸公分明别是一副言语,如此见得,方许具一只眼。

盛唐一人有似粗而非粗处,盛唐一人有似拙而非拙处。

五言绝句,众唐一人是一样,少陵是一样,韩退之是一样,王荆公是一样,本朝诸公是一样。

盛唐一人诗,亦有一二滥觞晚唐者;晚唐一人诗,亦有一二可入盛唐者,要论其大概耳。

唐一人与本朝人诗,未论工拙,直是气象不同。

唐一人命题言语亦自不同,杂古人之集而观之,不必见诗,望其题引,而知其为唐一人、今人矣。

大历之诗,高者尚未失盛唐,下者渐入晚唐矣;晚唐之下者,亦堕野狐外道鬼窟中。

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一人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诗有词理意兴。

南朝人尚词而病于理;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一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汉魏之诗,词理意兴,无迹可寻。

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晋以还方有佳句,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谢灵运“池塘生春草”之句。

谢所以不及陶者:康乐之诗一精一工,渊明之诗质而自然耳。

谢灵运无一字○沧一浪一诗话作“篇”不佳。

黄初之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

晋人舍陶渊明、阮嗣宗外,惟左太冲高出一时。

陆士衡独在诸公之下。

颜不如鲍,鲍不如谢,文中子独取颜,非也。

建安之作,全在气象,不可寻枝摘叶;灵运之诗,已是彻首尾成对句矣,是以不及建安也。

谢脁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一人者,当观其集方知之。

戎昱在盛唐为最下,已滥觞晚唐矣。

戎昱之诗有绝似晚唐者,权德舆之诗却有绝似盛唐者。

权德舆或有似韦苏州、刘长卿处。

顾况诗多在元、白之上,稍有盛唐风骨处。

冷朝一陽一在大历才子中最为下。

马戴在晚唐诸人之上。

刘沧、吕一温一 亦胜诸人。

李濒不全是晚唐,间有似刘随州处。

陈陶之诗,在晚唐一人中最无可观。

薛逢最浅俗。

大历以后,吾所深取者,李长吉、柳子厚、刘言史、权德舆、李涉、李益耳。

大历后,刘梦得之绝句,张籍、王建之乐府,吾所深取耳。

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

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车行、垂老别等,太白不能作。

论诗以李杜为准,挟天子以令诸侯也。

少陵诗法如孙吴,太白诗法如李广。

少陵如节制之师。

李、杜数公如金翅擘海,香象渡河,下视郊、岛辈,直蛩吟草间耳。

观太白诗者,要识真太白处:太白天才豪逸,语多率然而成者。

学者于每篇中,要识其安身立命处可也。

少陵诗宪章汉魏,而取材于六朝,至其自得之妙,则前辈所谓集大成者也。

人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不然。

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耳。

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孟郊之诗刻苦,读之使人不欢。

玉川之怪,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

韩退之琴一操一极高古,正是本色,非唐诸贤所及。

释皎然之诗,在唐诸僧之上唐诗僧有法震、法照、无可、护国、灵一、清一江一 ,不特无本、齐己、贯休也。

集句惟荆公最长,一胡一 笳十八拍,混然天成,绝无痕迹,如蔡文姬肝肺间流一出。

拟古惟一江一 文通最长:拟渊明似渊明,拟康乐似康乐,拟左思似左思,拟郭璞似郭璞;独拟李都尉一首,不似西汉耳。

虽谢康乐拟邺中诸子之诗,亦气象不类;至于刘玄休拟“行行重行生”等篇,鲍明远代“君子有所思”之作,仍是其自体耳。

和韵最害人诗。

古人酬唱不次韵,此风始盛于元、白、皮、陆,而本朝诸贤乃以此而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

孟郊之诗,憔悴枯槁,其气局促不伸;退之许之如此,何耶?诗道本正大,孟郊自为之艰阻耳! 孟浩然诸公之诗,讽味之久,有金石宫商之一声 。

唐一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唐一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尤能感动人意。

苏子卿诗“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

请为游子吟,泛泛一何悲。

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

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

欲展清商曲,念子不能归。”

今人观之,必以为一篇重复之甚,岂特如兰亭丝竹弦歌之语耶!古诗正不当以此论也。

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

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

纤纤出素手。”

一连六句,皆用叠字在首;今人必以为句法重复之甚。

古诗正不当以此论也。

任昉哭范仆射诗,一首中凡两用“生”字韵,三用“情”字韵:“夫子值狂生”,“千龄万恨生”,犹是两义;“犹我故人情”,“生死一一交一 情”,“欲以遣离情”,三字皆同一意。

天厨禁脔谓平韵可重押,若或平或仄韵,则不可。

彼以八仙歌言之耳,何见之陋耶! 诗话谓东坡两“耳”字韵,二“耳”义不同,故可重押。

亦非也。

刘公幹赠五官中郎将诗:“昔我从元后,整驾至南乡。

过彼丰沛都,与君共翱翔。”

元后盖指曹一操一,至南乡谓伐刘表之时,丰沛都喻一操一谯郡也。

王仲宣从军诗云:“筹策运帷幄,一由我圣君。”

圣君亦指一操一也。

又曰:“窃慕负鼎翁,愿厉朽钝姿。”

是欲效伊尹负鼎干汤以伐夏也。

是时汉帝尚存,而二子言如此!一曰元后,一曰圣君,正与荀彧比曹一操一为高、光同科。

春秋诛心之法,二子其何逃! 古人赠答,多相勉之词。

苏子卿云:“愿君崇令德,随时一爱一景光。”

李少卿云:“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刘公幹云:“勉哉修令德,北面自一宠一 珍。”

杜子美云:“君若登台辅,临危莫一爱一身。”

往往此意。

高达夫赠王彻云:“吾知十年后,季子多黄金。”

金何足道,又甚于以名位期人者。

此达夫偶然漏逗处也。

诗 体上

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一騷一,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五言起于李陵、苏武,或云枚乘七言起于汉武柏梁,四言起于汉楚王傅韦孟;六言起于汉司农谷永,三言起于晋夏侯湛,九言起于高贵乡公。

以时而论则有:

建安体汉末年号。

曹子建父子及邺中七子之诗。

黄初体魏年号。

与建安相接,其体一也。

正始体魏年号。

嵇、阮诸公之诗。

太康体晋年号。

左思、潘岳、二张、二陆诸公之诗。

元嘉体宋年号。

颜、鲍、谢诸公之诗。

永明体齐年号。

齐诸公之诗。

齐梁体通两朝而言之。

南北朝体通魏、周而言之,与齐梁体一也。

唐初体唐初犹袭陈、隋之体。

盛唐体景云以后,开元、天宝诸公之诗。

大历体大历十才子之诗。

元和体元、白诸公。

晚唐体本朝体通前后而言之。

○按:沧一浪一诗话“晚唐体”、“本朝体”分列。

元祐体苏、黄、陈诸公。

一江一 西宗派体山谷为之宗。

以人而论则有苏李体李陵、苏武也。

曹刘体子建、公幹也。

陶体渊明也。

谢体灵运也。

徐庾体徐陵、庾信也。

沈宋体佺期、之问也。

陈拾遗体陈子昂也。

王杨卢骆体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也。

张曲一江一 体始兴文献公九龄也。

少陵体,太白体,高达夫体高常侍适也。

○按:沧一浪一诗话三体分列。

孟浩然体,岑嘉州体岑参也。

○按:沧一浪一诗话孟、岑分列。

王右丞体王维也。

韦苏州体韦应物也。

韩昌黎体,柳子厚体,韦柳体苏州与仪曹合言之。

○按:沧一浪一诗话三体分列。

李长吉体,李商隐体即西昆体也。

○按:沧一浪一诗话二体分列。

卢仝体,白乐天体,元白体微之、乐天,其体一也。

○按:沧一浪一诗话三体分列。

杜牧之体,张籍、王建体谓乐府之体同也。

○沧一浪一诗话二体分列。

贾一浪一仙体,孟东野体,杜荀鹤体,东坡体,山谷体,后山体后山本学杜,其语之似者但数篇,他或似而不全;又其他则本其自体耳。

○按:沧一浪一诗话六体分列。

王荆公体公绝句最高。

其诗得意处高出苏、黄、陈之上,而与唐一人尚隔一关。

邵康节体,陈简斋体陈去非与义也。

亦一江一 西之派而小异。

○按:沧一浪一诗话二体分列。

杨诚斋体其初学半山、后山,最后亦学绝句于唐一人;已而尽弃诸家之作,而别出机杼,盖其自序如此。

又有所谓选体选诗时代不同,体制随异,今人例用五言古诗为选体。

柏梁体汉武帝与群臣共赋七言,每句韵。

后人谓此体为柏梁。

玉台体玉台集乃徐陵所序,汉、魏、六朝之诗皆有之。

或者但谓纤艳者为玉台体,其实不然。

西昆体即李商隐体,然兼一温一 庭筠及本朝杨、刘诸公而名之也。

香奁体韩偓之诗,有裾裙脂粉之语,有香奁集。

宫体梁简文伤于轻一靡一,时号宫体。

又有古诗,有近体即律诗也。

○按:沧一浪一诗话二体分列。

有绝句,有杂言,有三五七言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郑世翼有此诗。

○按:沧一浪一诗话三体分列。

有半五六言晋傅休奕鸿雁生寒北之篇是也。

有一字至七字唐张南史雪月花草等篇是也。

又隋人应诏有三十字诗,凡三句七言,一句九言,不足为法,故不列于此也。

有三句之歌高祖大风歌是也。

古华山畿二十五首,多三句之词,其他古人诗多如此者。

有两句之歌荆聊易水歌是也。

又古诗青骢、白马、共戏乐、女儿子之类,皆两句之词。

有一句之歌汉书“枹鼓不鸣董少平”,一句之歌也,又汉童谣“千乘万骑上北邙”,梁童谣“青丝白马寿一陽一来”,皆一句也。

有口号或四句,或八句。

有歌行古有鞠歌行,放歌行,长歌行,短歌行;又有单以歌名者,单以行名者,不可枚述。

有乐府汉武帝定郊祀,立乐府,采齐、楚、赵、魏之一声 ,以入乐府,以其音调可被于弦歌也。

乐府俱备诸体,兼统众名也。

有楚辞屈、宋以下,效楚辞体者,皆谓之楚辞。

有琴一操一古有水仙一操一,辛德源所作;别鹤一操一,高陵牧子所作。

曰谣沈炯有独酌谣,王昌龄有箜篌谣,穆天子之传有白云谣也。

曰吟古词有陇头吟,乐府有梁父吟,相如有白头吟。

曰词选有汉武秋风词,乐府有木兰词。

曰引古曲有霹雳引、走马引、飞龙引。

曰咏选有五君咏,唐储光羲有群鸱咏。

曰曲古有大堤曲,梁简文有乌栖曲。

曰篇选有名都篇、京洛篇、白马篇。

曰唱魏明帝有气出唱。

曰弄古乐府有一江一 南弄。

曰长调,曰短调,有四声,有八病四声设于周颙,八病严于沈约。

○按:沧一浪一诗话此四条分列,“八病”条并列举八目。

又有以叹名者古词有楚妃叹、明君叹。

以怨名者文选有四怨,乐府有独处怨。

以乐名者齐武帝有估家乐,宋臧质有石城乐。

以别名者杜子美有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也。

以思名者太白有静夜思。

有全篇双声叠韵者东坡经字韵诗是也。

有全篇字皆平声者天随子夏日诗,四十字皆平声。

又有一句全平声,一句全仄声。

有全篇字皆仄声者梅圣俞酌酒与妇饮之诗是也。

有律诗上下句双用韵者第一句,第三、五、七句押一仄韵,第二句第四、第六句押一平韵。

唐章碣有此体,不足为法,谩列于此,以备其体耳。

又有四句平入之体,四句仄入之体;无关诗道,今皆不取。

有辘轳韵者双入双出。

有进退韵者一进一退。

有古诗一韵两用者文选曹子建美一女 篇用两“虽”字;谢康乐述祖德诗用两“人”字,其后多有之。

有古诗一韵三用者文选任升哭范仆射诗三用“情”字也。

有古诗三韵六七用者古焦仲卿妻诗是也。

有古诗重用二十许韵者焦仲卿妻诗是也。

有古诗旁取六七许韵者韩退之此日足可惜篇是也:凡杂用东、冬、一江一 、一陽一、庚、青六韵。

欧一陽一公谓退之遇宽韵则故旁入他韵,非也。

此乃用古韵耳,于焦(○沧一浪一诗话作集”)韵自见之。

有古诗全不押韵者古采莲曲是也。

有律诗至百五十韵者少陵有古韵一律诗,白乐天亦有之。

而本朝王黄州有百五十韵五言律。

有律诗止三韵者唐一人有六句五言律。

如李益诗“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

有日云常惨,无风沙自惊。

当今天子圣,不战四夷(○沧一浪一诗话、全唐诗均作“方”)平”是也。

有律诗彻首尾对者少陵多此体,不可概举。

有律诗彻首尾不对者盛唐诸公有此体。

如孟浩然诗“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晚,疑是石城标。”

又“水国无边际”之篇。

又李太白“牛渚西一江一 夜”之篇皆文从字顺,音韵铿锵,八句皆无对偶。

有后章字接前章者选曹子建赠白马王彪之诗是也。

有四句通○沧一浪一诗话下有“义”字者如少陵“神女峰娟妙,昭君宅有无。

曲留明怨惜,梦尽失欢娱”是也。

有绝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有拟古,有连句,有集句,有分题古人分题或各赋一物,如云送某人分题得某物也,亦曰探题。

○按:沧一浪一诗话六条分列。

有分韵,有用韵,有和韵,有借韵如押七之韵,可借八微或十二齐,一韵也。

○按:沧一浪一诗话四条分列。

有协韵楚辞及选诗多用协韵。

有今韵,有古韵如韩退之此日足可惜诗,用古韵也。

盖选诗多如此。

○按:沧一浪一诗话二条分列。

有古律陈子昂及盛唐诸公多此体。

有今律,有颔联,有发端,有落句结句也。

○按:沧一浪一诗话四条分列。

有十字对刘眘虚“沧一浪一千万里,日夜一孤舟。”

有十字句常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等是也。

有十四字对刘长卿“一江一 客不堪频北望,塞鸿何事又南飞”是也。

有十四字句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太白“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是也。

有扇对又谓之隔句对。

如郑都官“昔年共照松溪影,松折碑荒僧已无。

今日还思锦城事,雪销花谢梦何如”等是也。

盖以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

有借对孟浩然“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

太白“水舂云母礁,风扫石楠花。”

少陵“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闲。”

言之者有是也。

有就对者又曰当句有对。

如少陵“小院回廓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李嘉祐“孤云独鸟川光暮,万井千山一气秋”是也。

前辈于文亦多此体。

如王勃“龙光射牛斗之墟,徐孺下陈蕃之榻”,乃就句对也。

论杂体则有风人上句述一语,下句释其义。

如古子夜歌,读曲歌之类,多用此体。

藁砧古乐府“藁砧今何在?山上复安山。

何日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五杂俎见乐府。

两头纤纤亦见乐府。

盘中玉台集,苏伯玉妻作,写之盘中,屈曲成文也。

回文起于窦滔之妻,织锦以寄其夫也。

反覆举一字而诵皆成句,无不押韵,反覆成文也。

李公诗格,有此二十字诗。

离合字相拆合成文。

孔融渔父屈节之诗是也。

虽不关诗道之重轻,其体制亦古。

至于建除鲍明远有建除诗,诗每句首冠以建除平满等字。

其诗虽佳,盖鲍本工诗,非因建除之体而佳也。

字谜、人名、卦名、数名、药名、州名之诗,只成戏论,不足为法也。

又有六甲、十属之类,及藏头、歇后等体,今皆削之。

近世有李公诗格,泛而不备;惠洪天厨禁脔最为误人。

今此卷有旁参二书者,盖其是处不可易也。

沧一浪一编

诗 体下

总 论

古人文章,自应律度,未尝以音韵为主。

自沈约增崇韵学,其论文则曰:欲使宫羽相变,低昂殊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

一篇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妙达此旨,始可言文。

自后浮巧之语,体制渐多,如傍犯、蹉对、假对、双声、叠韵之类。

诗又有正格、偏格,类例极多。

故有三十四格、十九图、四声、八病之类。

今略举数事:如徐陵云:“陪游馺娑,骋纤腰于结风;长乐鸳鸯,奏新声于度曲。”

又云:“厌长乐之疏钟,劳中宫之缓箭。”

虽两“长乐”,义不同,不为重复,此为傍犯。

如九歌云:“蕙殽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蒸蕙殽”对“奠桂酒”,今倒用之,谓之蹉对。

又“自朱耶之狼狈,致赤子之流离。”

不唯“赤”对“朱”,“耶”对“子”,兼“狼狈”“流离”,乃兽名对鸟名。

又如“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

以“鸡”对“杨”,如此之类,皆为假对。

如“几家村草里,吹唱隔一江一 闻。”

几家、村草、吹唱、隔一江一 ,皆双声。

如“月影侵簪冷,一江一 光一逼一履清。”

侵簪,一逼一履,皆叠韵。

诗第二字侧入,谓之正格,如“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之类。

第二字平入,谓之偏格,如“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之类。

唐名辈诗多用正格。

如杜甫诗,用偏格者十无二三。

笔谈

一江一 左体

引韵便失粘,既失粘,则若不拘声律;然其对偶特一精一,则谓之骨含苏李体。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一江一 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一陰一上小舟。”

杜子美卜居

蜂腰体

颔联亦无对偶,然是十字叙一事,而意贯上二句,及颈联,方对偶分明。

谓之蜂腰格,言若已断而复续也。

“下第唯空囊,如何住帝乡?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傍?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

知音逢岂易,孤棹负三湘。”

贾岛下第诗

隔句体

破题与颔联便作隔句对,若施之于赋,则曰“几思静话,对夜雨之禅床 ;未得重逢,照秋灯于影室”也。

“几思闻静话,夜雨对禅床 。

未得重相见,秋灯照影堂。

孤云终负约,薄宦转堪伤。

梦绕长松榻,遥焚一炷香。”

郑谷吊僧诗

偷春体

其法颔联虽不拘对偶,疑非声律;然破题已的对矣。

谓之偷春格,言如梅花偷春一色 而先开也。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娥。

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杜子美寒食月诗

折腰体

谓中失粘而意不断。

“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一陽一关无故人。”

王维赠别

绝弦体

其语似断弦而意存,如弦绝而其意终在也。

“燕鸿去后湖天远,欲寄知音问水居。

七岁弄竿今八十,锦鳞吞钓不吞书。”

僧谦寄远

五仄体

晏元献守汝一陰一,梅圣俞往见之;将行,公置酒颍河上,因言古人章句中,全用平声,制字稳帖,如“枯桑知天风”是也,恨未见侧字诗。

圣俞既引舟,遂作五侧体寄公云:“月出断岸口,影照别舸背。

且独与妇饮,颇胜俗客对。

月渐上我席,瞑色亦稍退。

岂必在秉烛,此景已可一爱一。”

西清诗话

回文体

谓倒读亦成诗也。

“潮随暗一浪一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迳小,巷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远树一江一 天晓,蔼蔼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山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东坡题金山寺

五句法

此格即事遣兴可作,如题物赠送之类,则不可用。

“曲一江一 萧条秋气高,芰荷枯折随风涛,游子空嗟垂二毛。

白石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曹。”

杜子美“即事非今亦非古,长歌激烈梢林莽,比屋豪华固难数。

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

杜子美曲一江一 三章章五句

六句法

此法但可放言遣兴,不可寄赠。

杜子美云:“烈士恶多门,小人自同调。

名利苟可取,杀身傍权要。

何当官曹清,尔辈堪一笑。”

山谷云:“三公未白首,十辈拥朱轮。

只有人看好,何益百年身。

但愿身无事,清樽对故人。”

促句法

止于两叠,三句一换韵,或平声,或侧声皆可。

“一江一 南秋色推烦暑,夜来一枕芭蕉雨,家在一江一 南白鸥浦。

一生未归鬓如织,伤心日暮枫叶赤,偶然得句应题壁。”

“芦花如雪洒扁舟,正是沧一江一 兰杜秋,忽然惊起散沙鸥。

平生生计如转蓬,一身长在百忧中,鲈鱼正美负秋风。”

平头换韵法

东坡作太白赞云:“天人几何同一沤,谪仙非谪乃其游。

挥斥八极隘九州,化为两鸟鸣相酬。

一鸣一止三千秋,开元有道为少留。

縻之不得矧肯求!东望太白横峨岷,眼高四海空无人。

大儿汾一陽一中令君,小儿天台坐忘身。

平生不识高将军,手涴吾足矧敢嗔。

作诗一笑君应闻!”一韵七句,方换韵,又是平声,其法不得双杀,双杀者不得此法也。

禁脔

促句换韵法

鲁直观伯时画马诗云:“仪鸾供帐饕虱行,翰林湿薪爆竹声,风帘官烛泪纵横。

木穿石槃未渠透,坐穿不遨令人瘦,贫马百啮逢一豆。

眼明见此玉花騘,径思着鞭随诗翁,城西野桃寻小红。”

此格禁脔谓之促句换韵。

其法三句一换韵,三叠而止。

此格甚新,人少用之。

余尝以此格为鄙句云:“青玻璃色莹长空,烂银盘挂屋山东,晚凉徐度一襟风。

天分风月相管领,对之技痒谁能忍,吟哦自恨诗才窘。

扫宽露坐发兴新,浮蛆琰琰抛青春,不妨举盏成三人。”

渔隐

拗 句

鲁直换字对句法,如“只今满坐且尊酒,后夜此堂空月明。”

“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

“田中谁闻不纳履,坐上适来何处蝇。”

“秋千门巷火新改,桑柘田园春向分。”

“忽乘舟去值花雨,寄得书来应麦秋。”

其法于当下平字处,以仄字易之,欲其气挺然不群;前此未有人作此体,独鲁直变之。

苕溪渔隐曰:此体本出于老杜,如“一宠一 光蕙叶与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

“一双白鱼不受钓,三寸黄甘犹自青。”

“外一江一 三峡且相接,斗酒新诗终日疏。”

“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

“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

似此体甚多,聊举此数联,非独鲁直变之也。

今俗谓之拗句者是也。

禁脔

七言变体

律诗之作,用字平侧,世固有定体,众共守之。

然不若时用变体,如兵之出奇,变化无穷,以惊世骇目。

如老杜诗云:“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

非关使者征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

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一江一 深草阁寒。

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何有罄一交一 一欢。”

此七言律诗之变体也。

渔隐

绝句变体

韦苏州云:“南望青山满禁闱,晓陪鸳鹭正差池。

共一爱一朝来何处雪,蓬莱宫里拂松枝。”

老杜云:“山瓶一乳一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

鸣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车。”

此绝句,律诗之变体也。

同上

第三句失粘

七言律诗至第三句便失粘,落平侧,亦别是一体。

唐一人用此甚多,但今人少用耳。

如老杜云:“摇落深知宋玉悲,风一流 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一江一 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严武云:“漫向一江一 头把钓竿,懒眠沙草一爱一风湍。

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着鵕鸃冠。

腹中书籍幽时晒,肘后医方静处看。

兴发会能驰骏马,终须重到使君滩。”

韦应物云:“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一陽一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此三诗起头用侧声,故第三句亦用侧声。

同上

八句仄入格

唐末,蜀川有唐求,放旷疏逸,方外人也。

吟诗有所得,即将稾捻为丸,投入瓢中。

后卧病,投瓢于一江一 ,曰:“兹文苟不沉没,得之者方知吾苦心耳。”

瓢至新渠一江一 ,有识者曰:“此唐山人诗瓢也。”

接得,十才二三。

题郑处士隐居曰:“不信最清旷,及来愁已空。

数点石泉雨,一溪霜叶风。

业在有山处,道成无事中。

酌尽一杯酒,老夫颜亦红。”

古今诗话

进退格

郑谷与僧齐己、黄损等,共定今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辘轳,一曰进退。

葫芦韵者,先二后四;辘轳韵者,双出双入;进退韵者,一进一退;失此则缪矣。

余按倦游录载唐介为台官,廷疏宰相之失。

仁庙怒,谪英州别驾,朝中士大夫以诗送行者颇众,独李师中待制一篇,为人传诵。

诗曰:“孤忠自许众不与,独立敢言人所难。

去国一身轻似叶,高名千古重于山。

并游英俊颜何厚,未死一奸一谀骨已寒。

天为吾君扶社稷,肯教夫子不生还。”

此正所谓进退韵格也。

按韵略:“难”字第二十五,“山”字第二十七;寒”字又在二十五,而“还”字又在二十七。

一进一退,诚合一体格,岂率尔而为之哉。

近阅冷斋夜话,载当时唐李对答语言,乃以此诗为落韵诗。

盖渠伊不见郑谷所定诗格有进退之说,而妄为云云也。

湘素杂记

子苍于五言八句近体诗,亦用此格。

其诗云:“盗贼犹如此,苍生困未苏。

今年起安石,不用哭包胥。

子去朝行在,人应问老夫。

髭须衰白尽,瘦地日携鉏。”

盖“苏”、夫”在十虞字韵,“胥”、“鉏”在九鱼字韵。

平侧各押韵

唐末有章碣者,乃以八句诗平侧各有一韵。

如“东南路尽吴一江一 畔,正是穷愁暮雨天。

鸥鹭不嫌斜雨○全唐诗作“两”岸,波涛欺得送○全唐诗作“逆”风船。

偶逢岛寺停帆看,深羡渔翁下钓眠。

今古若论英达筭,鸱夷高兴固无边。”

自号变体,此尤可怪者也。

蔡宽夫诗话

双声叠韵

南史谢庄传曰,王元谟问庄:何者为双声,何者为叠韵?答曰:“互”、“护”为双声,“磝”、“碻”为叠韵。

某按古人以四声为切韵,纽以双声叠韵,必以五音为定,盖谓东方喉声为木音,西方舌声为金音,南方齿声为火音,北方唇声为水音,中央牙声为土音也。

双声者,同音而不同韵也;叠韵者,同音而又同韵也。

“互”、“护”同为唇音,而二字不同韵,敌谓之双声;“磝”、“碻”同为牙音,而二字又同韵,故谓之叠韵。

若仿佛、熠燿、骐骥、慷慨、喉喔、霢霖,皆双声也;若侏儒、童蒙、崆峒、巃嵷、螳蜋、滴沥,皆叠韵也。

按李群玉诗曰:“方穿诘曲崎岖路,又听钩辀格磔声。”

诘曲、崎岖,乃双声也;钩辀、格磔,乃叠韵也。

学林新编

东坡作吃语诗:“一江一 干高居坚关扃,耕犍躬驾角挂经。

孤航系舸菰茭隔,笳鼓过军鸡狗惊。

解襟顾景各箕踞,击剑高歌几举觥。

荆笄供脍愧搅聒,乾锅更戛甘瓜羹。”

漫叟诗话

扇对法此与前隔句体同

律诗有扇封格,第一与第三句对,第二与第四句对。

如杜少陵哭台州司户苏少监诗云:“得罪台州去,时危弃硕儒。

移官蓬阁后,谷贵殁潜夫。”

东坡和郁孤台诗云:“解后陪车马,寻芳谢渊。

凄凉望乡国,得句仲宣楼。”

又唐一人绝句,亦用此格。

如“去年花下留连饮,暖日夭桃莺乱啼。

今日一江一 边容易别,淡烟哀草马频嘶”之类是也。

渔隐

蹉对法

僧惠洪冷斋夜话载介甫诗云:“春残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

“多”字当作“亲”,世俗传写之误。

洪之意,盖欲以“少”对“密”,以“疏”对“亲”。

予作荆南教官,与一江一 朝宗汇者同僚,偶论及此,一江一 云:惠洪多妄诞,殊不晓古人诗格。

此一联以“密”字对“疏”,以“多”字对“少”,正一交一 股用之,所谓蹉对法也。

艺苑雌黄

离合一体前虽不取此特存其大略耳

药名诗起自陈亚,非也。

东汉已有离合一体,至唐始著药名之号。

如张籍答鄱一陽一客诗云:“一江一 皋岁暮相逢地,黄叶霜前半夏枝。

子夜吟诗向松桂,心中万事岂君知”是也。

西清诗话

禽言诗当如药名诗,用其名字隐入诗句中,造语稳贴,无异寻常诗,乃为造微入妙。

如药名诗云:“四海无远志,一溪甘遂心。”

远志、甘遂,二药名也。

禽言诗云:“唤一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

唤一起、催归,二禽名也。

梅圣俞禽言诗,如“泥滑滑,苦竹冈”之句,皆善造语者也。

渔隐

人 名

荆公诗有“老景春可惜,无花可留得。

莫嫌柳浑青,终恨李太白”之句,以古人姓名藏句中,盖以文为戏。

或者谓前无此体,自公始见之;余读权德舆集,其一篇云:“藩宣秉戎寄,衡石崇势位。

言纪信不留,弛张良自愧。

樵苏则为惬,瓜李斯可畏。

不顾荣宦尊,每陈农亩利。

家林类岩巘,负郭躬敛积。

忌满一宠一 生嫌,养蒙恬胜利。

疏钟皓月晓,晚景丹霞异。

涧谷永不变,山梁冀无累。

论自王符肇,学得展禽志。

从此直不疑,支离疏世事。”

则权德舆已尝为此体。

乃知古今文章之变,殆无遗蕴。

德舆在唐,不以诗名,然词亦雅畅;此篇虽主意在别立体,然不失为佳制也。

石林诗话

药 名

尝见近世作药名诗,或未工;要当字则正用,意须假借。

如“日侧柏一陰一斜”是也。

若“侧身直上天门东”,“风月前湖夜”,“湖”“东”二字即非正用。

孔毅夫有诗云:“鄙一性一尝山野,尤甘草舍中,钩帘一陰一卷柏,障壁坐防风。

客土依云实,流泉架木通。

行当归老矣,已一逼一白头翁。”

又“此地龙舒国,池隍兽血余。

木香多野橘,石孔最宜鱼。

古瓦松杉冷,旱天麻麦疏。

题诗非杜若,笺腻粉难书。”

漫叟诗话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诗人玉屑》未分类项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诗评诚斋品藻中兴以来诸贤诗自隆兴以来以诗名:林谦之《诗人玉屑》卷之二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