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姚鼐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古文观止》袁随园君墓志铭·原文·译文·翻译

古文观止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 袁随园君墓志铭·原文·译文·翻译

古文观止

袁随园君墓志铭·原文·译文·翻译

〔清〕姚鼐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

其仕在官,有名绩矣。

解官后,作园一江一 宁西城居之,曰随园。

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

祖讳硃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

君之少也,为学自成。

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

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

时举二百余人,惟君最少。

及试报罢,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

散馆,又改发一江一 南为知县,最后调一江一 宁知县。

一江一 宁故巨邑,难治。

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

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

既而去职家居。

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一江一 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

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

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

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

四方士至一江一 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

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櫺槛器具,皆一精一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

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

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

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

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

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

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

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

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

考乃喜,入官舍。

在一江一 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蹟。

一江一 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

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

夫人王氏无子,抚从父弟树子通为子。

既而侧室钟氏又生子迟。

孙二:曰初,曰禧。

始君葬父母于所居小仓山北,遗命以己祔。

嘉庆三年十二月乙卯,祔葬小仓山墓左。

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一交一 ,而鼐居一江一 宁,从君游最久。

君殁,遂为之铭曰:“粤有耆庞,才博以丰。

出不可穷,匪雕而工。

文士是宗,名越海邦。

蔼如其冲,其产越中。

载官倚一江一 ,以老以终。

两世阡同,铭是幽宫。”

——选自《四部丛刊》本《惜抱轩文集》

袁君是钱塘人,名枚,字子才。

他任职期间,在官一场中有名望政绩。

辞官之后,在一江一 宁西城修建了一个园林居住,称随园。

当时人叫他随园先生,这是他最著名的一个字号。

祖父名锜,父亲名滨,叔父名鸿,都因为贫困而到各地去当幕僚。

袁君年少时,读书自学,有所成就。

二十一岁,从钱塘抵达广西,到巡抚衙门中探望担任幕僚的叔父。

巡抚金鉷大人一见面就觉得他与众不同,叫他写一篇《铜鼓赋》试试才学,袁君很快就完篇了,文词很瑰丽。

恰逢博学鸿词科开考,金鉷就举荐了袁君。

当时共举荐了二百多人,袁君年龄最小。

结果应试落榜。

乾隆三年顺天府乡试,考中了举人。

第二年成为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

学习 期满,改派到一江一 南做县官,最后调任一江一 宁知县。

一江一 宁本是大都市,不易治理。

当时尹文端任总督,最了解袁君的才能。

袁君也尽自己的能力办事,没有什么避忌,因此办事没有不成功的。

不久辞官回家,后再次起用,被派往陕西。

刚到陕西,因父亲去世而返回,此后一直居住在一江一 宁。

袁君本来因文章出色入选翰林院,也有声望,但出乎意料地被排挤外放;等到做知县,显示了才能,却又始终得不到升迁。

从陕西回来的时候,刚四十岁,就断绝了做官的念头,把他的全部才华都用到了文辞诗歌上。

东南地区的山水胜迹,都有他的游踪,那瑰丽奇异、幽邃旷远,全都表现在诗文之中,自我怡悦,随兴抒意。

各地的读书人来到一江一 南,都要前往随园投赠诗文,几乎每天都有人去。

袁君的园林馆舍,有花、竹、水、石,幽深宁静,景色秀丽。

至于建筑、器具,也都很一精一美,用来款待客人的东西很丰盛。

袁君殷勤好客,乐意和人交往,看到别人好的地方,总要把它说出来。

后辈人的诗文,即使只有片言只语是美的,袁君也定能列举出这些字句,诵读给他人听。

袁君的古文、骈文,都能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通晓古人的作文之法,至于写作诗歌,更能充分发挥他的才气工力。

一般人心里想说而难以表述的意思,袁君都能表述清楚,因此许多读书人仿效他的诗体。

所以《随园诗文集》,从朝廷达官到市井小民,都懂得贵重它。

海外琉球国,也有人来寻取这部书。

袁君仕宦虽不显赫,然而时论认为,一百多年的,充分享受山林的乐趣,获得文章的盛名,恐怕没有及得上袁君的。

袁君刚入仕途的时候,曾任溧水县令。

他的父亲从远方来到溧水县衙所在地,怀疑儿子年轻,缺乏吏治的能力,曾隐满自己的姓名到民间察访,大家都说:“我们县年轻的袁知县,真正是个好官啊!”袁君的父亲这才高兴地进了县衙。

在担任一江一 宁知县的时候,曾经早晨治理政务,晚上邀集读书人一起饮酒赋诗,著名的轶事更多。

一江一 宁的贸易场所中,有人把袁君所审理的案件,编为歌曲,刊刻流播四方。

袁君认为这些不值得一谈,后来决意不要别人记述他做官治事的成绩。

袁君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谢世,享年八十二岁。

夫人姓王,没有生子,抚养堂弟袁树的儿子袁通作为自己的儿子。

不久,偏房锺氏又生了儿子名叫袁迟。

有两个孙子,一个叫袁初,一个叫袁禧。

原先,袁君把他的父母安葬在住地小仓山的北面,留下遗嘱将自己与父母合葬。

嘉庆三年十二月乙卯这一天,袁君安葬在小仓山父母墓地的左侧。

因为袁君与桐城人姚鼐的先辈有一交一 谊,而姚鼐又住在一江一 宁,与袁君来往时间最长。

袁君去世,于是为他写了一篇铭文:“年高德劭,学识广博。

著作丰硕,才思无穷。

不事雕琢,自然而工。

文士宗法,名播海外。

和蔼可亲,清虚淡泊。

生于越地,为官滨一江一 。

优淋终老,两代同墓。

是为铭文,刻此幽宫。”

(高建中)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译文·翻译 石碏谏宠州吁·原文·译文·翻译 齐桓公伐楚·原文·译文·翻译 子产不毁乡校·原文·译文·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翻译 宫之奇谏假道·原文·译文·翻译 子鱼论战·原文·译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翻译 勾践灭吴·原文·译文·翻译 邵工谏厉王弭谤·原文·译文·翻译 赵宣子论比与党·原文·译文·翻译 吴子使札来聘·原文·译文·翻译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古文观止》未分类项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清〕姚鼐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古文观止》袁随园君墓志铭·原文·译文·翻译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