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了解自己的名字熊家来有何涵义吗?我们依据中华传统姓名学理论,提供姓名测试熊家来算命,熊家来名字测试,测名字熊家来预测名字与人生的关系,并且提供姓名查询解释,根据词典逐字解释名字熊家来的含义。
汉字 | 繁体 | 拼音 | 五行 | 笔划 | 姓名学解释 |
熊 | 熊 | xióng | 水 | 14 | 膽識豐富,智勇雙全,中年吉祥,晚年隆昌,榮貴之字。 (吉) |
家 | 家 | jiā | 木 | 10 | 出外吉祥,多才巧智,清雅伶俐,忌車怕水,晚年吉祥。 (吉) |
来 | 來 | lái | 火 | 8 | 晚婚迟得子大吉,出外吉祥,中年多劳,有牢狱之灾,晚年隆昌,不幸之字。 (吉) |
熊:动物名。属于食肉目熊科的哺乳动物.(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7670次)
熊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6378,第10卷上,熊部第1字 [康熙字典]:页679第10
熊
(形聲。從能,炎省聲。能,「熊」。本義:動物名)
屬於食肉目熊科(Ursidae)的一種大型笨重的哺乳動物 [bear]
熊獸似豕,山居各蟄。--《說文》
熊虎丑,其子狗。又羆如熊,黃白文。--《爾雅》
黃能入於寢門。--《國語·晉語》。字誤能,按,羆即熊類之大而猛者,能拔樹木,今俗謂之人熊。
有長而粗的毛,退化的尾,腳掌大,既食肉,也食果實和昆蟲,雖然通常笨拙遲鈍,也能在短距離內迅速行動,尤其是在崎嶇或陡峭的地形上。又指使人感到像熊一樣的人;特指在粗暴無禮、笨拙粗野、呆滯強壯方面。如:熊羆(熊和羆。指猛獸;常比喻勇猛之士);熊羆之
熊xiong
⒈屬國家保護的哺乳動物,嚴禁獵殺食用。體肥大,頭大,尾巴短,能爬樹,能直立行走。種類很多,如:棕~,白~,黑~,馬~等。已能人工飼養。熊膽是貴重的藥物。
⒉[熊貓]又叫"貓熊"、"大熊貓"。哺乳動物,體形像熊,但略小且肥胖,尾巴短。毛粗而密,除耳、眼周、肩部和四肢為黑色外,其餘都是白色。喜吃竹葉、竹筍和小動物。生活在我國四川省西北一帶高山竹林中,它是我國特有的、受保護的珍稀動物,嚴禁獵殺食用。
⒊[熊熊]火光旺盛:~~烈火。
⒋[熊羆](羆:馬熊)兇猛的野獸。〈喻〉勇猛的武士。也〈喻〉兇惡的壞人:更無豪傑怕~羆。
家:家指家庭,古语有“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后来,家也指掌握某种专门学识和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人名用家字,多取前一层意思。中国是一个家庭观念十分牢固的国家,家庭在社会组织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反映在人名上,就多用家字。(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513700次)
家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4533,第07卷下,宀部第2字 [康熙字典]:页286第17
家
(會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表示與室家有關,下面是「豕」,即豬。古代生產力低下,人們多在屋子裡養豬,所以房子裡有豬就成了人家的標誌。本義:屋內,住所)
同本義 [home;domicile;dwelling place]
家,居也。從,豭省聲。--《說文》
家人內也。--《易·雜卦傳》
上地家七人。--《周禮·小司徒》。註:「有夫有婦,然後為家。」
夙夜浚明有家。--《書·皋謨》
開國承家。--《易·師》
室為夫婦所居,家謂一門之內。--《詩·周南·桃夭》注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陶潛《桃花源記》
引申表示住宅、房屋 [house;
家jiā
⒈家庭,人家,也指有關家庭的:我~。~務事。發~致富。~喻戶曉。四海為~。閒談~常。
⒉像家庭一樣的關係:親如一~。
⒊謙詞。對別人稱自己家屬中比自己年齡大或輩分高的:~兄。~母。
⒋從事某種工作或掌握某項專門技術的人:農~。漁~。作~。科學~。電腦專~。
⒌學術流派:儒~。法~。百~爭鳴。
⒍人工飼養的:~兔。~畜。
⒎詞尾。常用於年齡、性別、身份等之後,〈表〉一類的人:老人~。女孩~。自~。
⒏量詞:三~人戶。兩~工廠。
⒐[家(傢)伙]
1指一般的用具、工具、樂器、或武器等:這~伙真好用。
2輕視,玩笑:他算什麼~伙。
3親熱的稱呼:小~伙挺聰明。
4指牲畜或壞人:這~伙不是好東西。
⒑[家庭]以婚姻和血統關係為基礎的單位,包括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在一起的親屬組成。
────────────────—
家jie詞尾:小童~。整夜~哭。震天~響。"家"另見jiā。
────────────────—
家jia 1.用在某些名詞後面,表示屬於那一類人。 2.方言。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後面,指他的妻。
────────────────—
家gū 1.古時對女子的尊稱。 2.婆婆。參見"家翁"。 3.六朝時對嫡母的稱呼。參見"家家"。
来:来字的本义是指一种名为来牟的麦子。招来,招致。如八面来风。(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162900次)
来字出处:[康熙字典]:页513第01
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麦子形。本义:麦。小麦叫“麦”,大麦叫“麰”(或写作“牟”))
同本义 [wheat]
來,周所受瑞麥來麰也。――《说文》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段注:“武王渡孟津,白鱼跃入王舟。出涘以燎。后五日。火流为乌,五至,以殻俱来,此谓遗我来牟。”
于皇来牟。――《诗·周颂·臣工》。疏:“叹其受麦瑞而得丰年也。”
又如:来牟(古时大小麦的统称)
未来,将来 [future;next;incoming]
来日方长。――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知来者之可追。――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来代(后代;后世);来
来(來)lái
⒈从甲方到乙方,跟"去"、"往"相对:~电传。~到了天安门广场。
⒉来到,发生:~临。雨~了。~了险情。
⒊〈表〉时间,某段时间以后,今后:古~。近~。二十年以~。将~。未~更加美好。~年(明年)要取得更大的成绩。
⒋〈表〉动作(代替另一具体的动词):再~下盘棋。我不行,你~吧!我们去游泳,你~不~?
⒌在动词前,〈表〉要做某事:我~帮你。大家都~献计献策。
⒍在动词后,〈表〉趋向,继续做或曾经做过:请进~。拿过~。一路走~。这衣服哪儿买~?
⒎〈表〉粗略估计的数目:两米~长。三十~岁。
⒏助词。在一、二、三等数词后,〈表〉列举:获得这一成果的原因:一~是领导的关怀支持,二~是同志们的共同努力。
⒐助词。诗歌里用着衬托,配合音节:正月里~是新春。
⒑[来回]
①去了再回来。
②往返一次。
⒒[来往]
①来和去。
②交际。
⒓[来历]人或事物的由来或经过。
⒔[来源]事物的起源、根源。
⒕[来着]助词。用于词尾。〈表〉已发生过的事:昨天我们在这儿开会~着。
────────────────—
来lài 1.慰劳;劝勉。 2.通"赉"。送给;赐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