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了解自己的名字焦文淖有何涵义吗?我们依据中华传统姓名学理论,提供姓名测试焦文淖算命,焦文淖名字测试,测名字焦文淖预测名字与人生的关系,并且提供姓名查询解释,根据词典逐字解释名字焦文淖的含义。
汉字 | 繁体 | 拼音 | 五行 | 笔划 | 姓名学解释 |
焦 | 焦 | jiāo | 火 | 12 | (吉) |
文 | 文 | wén | 水 | 4 | 英俊多才,清雅榮貴,中年吉祥隆昌,忌車怕水。 (吉) |
淖 | 淖 | nào | 水 | 12 | (凶) |
焦:暗淡无光,易窘迫。(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2860次)
焦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6452,第10卷上,火部第73字 [康熙字典]:页674第06
焦〈動〉
(會意。金文字形,上面是「隹」,短尾鳥,下面是「火」。把鳥放在火上烤。本義:物經火燒而變黃或成炭)
同本義 [charred;burnt;scorched]
焦,火所傷也。--《說文》
焦,火燒黑也。--《玉篇》
濡灸之舉焦。--《禮記·內則》
凡氣因火變則為焦。--《素問》
又如:焦盆(焦杯。焚紙的火池);焦鎚(一種烤熟的餅食);焦尾(焦桐,焦尾瑟。東漢蔡邕用一端有焦痕的桐木所製的琴。後多指名貴的琴);焦霹靂(能對人畜、植物或建築物造成很大危害的霹雷)
乾枯;枯焦 [withered;desiccated]
五穀焦死。--《墨子·非攻下》
又如:焦芽(枯焦的
焦jiāo
⒈物體經火燒變成炭樣:飯~了。~頭爛額(頭被火燒成重傷。〈喻〉十分窘迫難堪)。
⒉酥,脆:~麻花,很好吃。〈喻〉極干:這捆柴~干。
⒊著急,憂慮,煩躁:~急。~心。~慮。~躁。~灼。
⒋功、熱、能量等單位名稱"焦耳"的簡稱,符號J。
⒌[焦點]物理、數學上的名詞。〈喻〉問題的關鍵所在或人們關注的集中點。
────────────────—
焦qiao 1.通"譙"。 2.通"憔"。參見"焦瘁"。 3.用同"瞧"。
文:文字的本义是指丝织品上纵横交错的条理、图形,花纹,后来也指其他相关的东西,如文彩、文明、文化、文才等。文字广泛用于人名,所取意义主要包括:1)华美,有文采;2)文化、文明、文辞;3)有文质彬彬的修养。(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3030770次)
文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5693,第09卷上,文部第1字 [康熙字典]:页477第01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紋理縱橫交錯形。「文」是漢字的一個部首。本義:花紋;紋理)
同本義 [figure;veins]
文,錯畫也。像交文。今字作紋。--《說文》
五章以奉五色。--《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註:「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黼。」
美於黼黼文章。--《荀子·非相》
茵席雕文。--《韓非子·十過》
織文鳥章,白旆央央。--《詩·小雅·六月》
斑文小魚。--明·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又如:文駕(彩車);文斑(雜色的斑紋);文旆(有文彩的旗幟);文繡(繡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刺花圖案);文織(有
文wen
⒈事物的紋理或形象,線條交錯的圖形、花紋:水~。天~。蝮蛇多~。
⒉刺畫花紋:~身。
⒊字,記錄語言的符號:~字。甲骨~。
⒋掩飾:~飾。~過飾非。
⒌溫和,柔和,不猛烈:~雅。~ 火。~縐縐。
⒍外表,容態:~質彬彬。
⒎華美:~采。
⒏非軍事的,關於知識分子的:~職。~事。~人。能~能武。
⒐舊時指禮樂典章制度:虛~。繁~縟節。
⒑量詞。舊時銅錢一枚稱一文。〈引〉金錢:一~不值(毫無價值)。
⒒[文言]舊時寫文章常用的言詞,與"白話"相對。又省稱"文":半~半白。
⒓[文章]
1錯綜華美的色彩或花紋:~章燦爛華麗。
2獨立成篇的有組織的文字,也省稱"文":一篇好~章。作~。論~。散~。小品~。
3指暗中含有的意思:這件事還大有~章。
⒔[文學]用文字、語言表現出來的藝術作品,如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
⒕[文物]歷代遺留下來的在文化歷史發展上有價值的東西。
⒖[文獻]有歷史價值或參考價值的圖書資料。
⒗[文化]
1通常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之總和。
2考古學用語。指同一個歷史時期遺跡、遺物的綜合體。如仰韶~化。
3指語文、藝術、教育、科學等知識和運用文字的能力:~化程度。
⒘[文藝]文學和藝術。也專指文學或表演藝術。
⒙[文明]
1社會發展到較高階段和具有較高文化的狀態。跟"野蠻"相對:物質~明。精神~明。中國是人類古代~明發源地之一。
2舊指二十世紀初期從西方國家傳來的習俗和事物:~明戲。~明棍。
淖:泥沼;深泥,烂泥。(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20次)
淖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7192,第11卷上,水部第247字 [康熙字典]:页629第27
淖〈名〉
(形聲。從水,卓聲。本義:泥沼;深泥,爛泥)
同本義 [mire]
淖,泥也。--《說文》
天雨淖。--《漢書·韋元成傳》
世沉淖而難論兮。--《楚辭·怨世》
和泥曰淖。--《通俗文》
有淖於前,乃皆左右相違於淖。--《左傳·成公十六年》
濯淖污泥之中。--《資治通鑒·漢紀》
又如:淖濘(泥爛滑溜);淖湴(淤泥);淖污(泥水混濁);淖田(爛泥田);淖潦(爛泥積水)
流體 [fluid]
漆淖水淖,合兩淖則為蹇。--《呂氏春秋》
姓
淖 〈形〉
濕潤 [moist]
淖乎如在於海。--《管子·內業》。
淖,濕也。--《廣雅》
又如:淖澤(濕潤)
淖nao
⒈泥沼,爛泥:泥~。
⒉柔,柔和:~弱。
⒊[淖爾]蒙語。湖泊。
────────────────—
淖zhao 1.中和,調和。
────────────────—
淖zhuō 1.姓。戰國楚有淖齒。見《韓非子.內儲說上》。
────────────────—
淖chuo 1.寬。 2.見"淖約"﹑"淖弱"﹑"淖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