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了解自己的名字湛兰叶有何涵义吗?我们依据中华传统姓名学理论,提供姓名测试湛兰叶算命,湛兰叶名字测试,测名字湛兰叶预测名字与人生的关系,并且提供姓名查询解释,根据词典逐字解释名字湛兰叶的含义。
汉字 | 繁体 | 拼音 | 五行 | 笔划 | 姓名学解释 |
湛 | 湛 | zhàn | 水 | 13 | (吉) |
兰 | 蘭 | lán | 木 | 23 | 多才贤能,中年劳,晚年隆昌,女人有爱情厄,身弱短寿,忌车怕水。 (吉) |
叶 | 葉 | yè | 土 | 15 | 温和慈善,一生勤敏,耐力强,言多必失,晚年吉祥。 (吉) |
湛:澄清;浓重;深。(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15080次)
湛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7255,第11卷上,水部第310字 [康熙字典]:页637第16
湛
(形聲。從水,甚聲。本義:清澈透明)
同本義 [be crystal;clear]
水木湛清華。--謝混《游西池》
又如:湛明(清瀅明亮);湛冽(清冽);湛波(清波);湛清(清澈);湛然(清澈的樣子);湛湛(清明澄澈的樣子)
露厚重 [dewy]
石林湛雨氣,山月連陽暉。--清·謝芳連《孟夏山中晚坐》
又如:湛露(重露)
深;深沉 [deep]
眼睛暴湛,牙齒橫生。--《封神演義》
又如:湛浮(沉浮);湛湛(水深的樣子;深切的樣子);湛恩(深恩);湛恩汪穢(恩澤深厚)
飽滿;盈滿 [full]
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楚辭》
湛
姓
湛zhan
⒈澄清:溪水清~。
⒉濃重:~露(露水重)。
⒊深:精~的技術。
────────────────—
湛chen 1.沉沒。 2.隱沒。 3.沉陷;沉迷。 4.深沉。參見"湛思"﹑"湛冥"。 5.誅滅。
────────────────—
湛dān 1.喜樂。 2.沉溺;過度。
────────────────—
湛jiān 1.浸漬。
────────────────—
湛yin 1.多雨;久雨。 2.見"湛溢"。
────────────────—
湛yǐn 1.見"湛"
兰:兰字原指兰花和兰草商种植物,其中兰花是多年生草绿草本植物,丛生,叶子细长,花味清香。根据其种类的不同,又分为草兰、建兰、君子兰等。兰革也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卵形,边缘有份告,秋末开花。有香气,可供观赏。上述两种植物都具有优雅、高贵、雷香浓郁的品质,历史上一直被与人的高雅品德相比,或者把它比作美人。(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672780次)
兰字出处:[康熙字典]:页127第04
兰
(形声。从艸,阑声。本义:兰草,即泽兰)
同本义 [eupatorium]
蘭,香草也。――《说文》
衡兰芷若。――《汉书·司马相如传》
兰槐之根是为芷。――《荀子·劝学》
泽兰属植物的泛称,属菊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山中湿地,花紫红色,其茎、叶、花都有微香。古人所谓的兰,大抵指此而言,不是指兰科的兰。如:兰臭(朋友相契。引申为友情);兰麝(兰草和麝香。都是高贵的香料,古时用来薰香)
兰花 [orchid]。兰科。多年生常绿草本。观赏植物。如:兰英(兰花);兰香(兰花香味);兰生(形容酒的香淳如兰花开放。芬芳四溢。后引申为引酒名)
兰属
兰(蘭)lán
⒈兰花,多年生常绿草本,丛生,叶细长,花清香。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草~、建~、墨~、蕙~等。供观赏。
⒉兰草,多年生草本。叶子卵圆形,边缘呈锯齿状,有香味,秋末开花,供观赏。
叶:叶字原指植物的叶子,如树叶、竹叶等,后来引申指像叶子一样的东西,如成语有“一叶扁舟”等。(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143330次)
叶字出处:[康熙字典]:页174第01
叶
(形声。从艸,枽声。植物的叶子。“叶”,同“协”,会意字,从十从口。本是两个字。本义:草木之叶)
同本义 [leaf]
叶,草木之叶也。――《说》
其叶为胡蝶。――《列子·天瑞》。注:“散也。”
枝叶未有害。――《诗·大雅·荡》
又如:叶尖(植物学名词。叶片的尖端部位);叶序(植物学名词,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叶芽(植物学名词。与花芽相对。发育后成为茎、枝及叶的芽);叶基(植物学名词。叶片的下端靠近叶柄的部分)
比喻轻小、轻飘像叶子的东西 [leaf-like thing]
万里风波一叶舟。――李商隐《无题》
又如:百叶窗;一叶扁舟
叶xié
⒈和恰,合,共同:~和。~韵。~句。~谋。
────────────────—
叶(葉)yè
⒈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长在茎上,多为片状、绿色:茶~。树~子。菜~儿。
⒉像叶的:~轮。铁~。百~窗。
⒊ 时期:清朝初~。二十世纪末~。
⒋ 同 "页"。
⒌[叶落归根]〈喻〉不忘本源。
⒍[叶落知秋]〈喻〉从微小的变化而预测到事物的发展、趋向。
────────────────—
叶shè 1.古邑名。在今河南省叶县南。春秋时属楚领地。汉置县。 2.姓。春秋楚有叶公诸梁。见《左传.定公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