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了解自己的名字武治梅有何涵义吗?我们依据中华传统姓名学理论,提供姓名测试武治梅算命,武治梅名字测试,测名字武治梅预测名字与人生的关系,并且提供姓名查询解释,根据词典逐字解释名字武治梅的含义。
汉字 | 繁体 | 拼音 | 五行 | 笔划 | 姓名学解释 |
武 | 武 | wǔ | 水 | 8 | 吉凶分明,吉則成功隆昌,凶則病弱短壽,刑偶傷子,多災難。 (吉) |
治 | 治 | zhì | 水 | 9 | 清雅榮貴,多才多能,中年成功隆昌,女人薄倖多災,再嫁之字。 (吉) |
梅 | 梅 | méi | 木 | 11 | 小心愛情厄,吉凶分明,出國成功隆昌,自殺不幸,一生多災。 (吉) |
武:武字的本义是抬脚印以及半步高的距离,后来也指勇猛、刚健、威武有力,以及与“文”相对的、与武力或军事有关的东西。作人名用时,主要是采用它的勇武、刚健之义。(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367820次)
武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8352,第12卷下,戈部第23字 [康熙字典]:页575第09
武
(會意。從止,從戈。據甲骨文,人持戈行進,表示要動武。本義:勇猛;猛烈) 同本義 [valiant]
楚莊王曰,夫文止戈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財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武大為於大君。--《易·履》
孔武有力。--《詩·鄭風·羔裘》
誠既勇兮又以武。--《楚辭·九歌·國殤》
又如:英武(英俊威武);威武(武力;權勢;力量強大);武色(兇猛的神色);武車(威猛的兵車);武健(勇武剛健);武斷鄉曲(以威勢主斷曲直)
武
指干戈軍旅之事 [military]
德不厚而行武。--《韓非子·五蠹》
用武之國。--《三國誌
武wǔ
⒈關於軍事或技擊的,跟"文"相對:~將。~裝。~器。~藝。~術。
⒉搏鬥,毆打:~鬥。動~。
⒊勇猛,勇敢:英~。威~。
⒋半步。〈古〉以六尺為步,半步為武:不過步~尺寸之間。
⒌[武斷]憑主觀臆想強橫作出判斷:他太~斷。
治:治字的含义主要是指管理、治理等。(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131420次)
治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7051,第11卷上,水部第106字 [康熙字典]:页614第07
治
(形聲。從水,台聲。1本義:水名。2引申義:治水;整治;修治)
同引申義 [prevent flood by water control;dredge a river;rebuild;repair]
昔禹治洪水。--酈道元《水經注》
民治渠。--褚少孫《西門豹治鄴》
遂治別院,使夫婦成禮。--《聊齋誌異·小翠》
其後治裝行,東入海求其師雲。--《史記·孝武本紀》
又如:治酒(置辦酒食);治步(修整儀容,舉止合乎法度);治任(整理行裝);治行(治嚴。整理行裝);治繕(修繕);治茸(修繕)
治理;管理;統治 [administer;govern]
治國無法則亂。--《呂氏春秋·察今》
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
治zhi
⒈管理:~理。~家。抓綱~國。
⒉處理,懲處、醫療、研究等:~喪。處~。~罪。懲~。醫~。~病。~學。~世之道。
⒊整理,修整:~裝。~山。~水。~淮。整~。
⒋太平,安定,跟"亂"相對:國~。天下大~。
⒌消滅病蟲害:~蟲。~蝗。
⒍〈古〉稱地方政府所在地:縣~。州~。府~。
⒎[治安]社會的秩序:~安法規。
⒏[治本]從根本上加以解決。
⒐[治標]對表面的或顯露在外的毛病給予應急的處理。
────────────────—
治yi 1.古水名。發源於山西省寧武縣。上游即今山西﹑河北境內的桑干河。下游東流入渤海。參閱《漢書.地理志下》。
梅:梅树。象征美丽、坚定。意为志向高洁、清雅脱俗。(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1250750次)
梅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3403,第06卷上,木部第10字 [康熙字典]:页528第08
梅
(形聲。從木,每聲。本義:楠木)
同本義 [nanmu (Phoebe zhennan)]
其木多梅梓。--《山海經·中山經》
有條有梅。--《詩·秦風·終南》
墓門有梅。--《詩·陳風·墓門》。按,子青不可食。
梅樹 [Japanese apricot;plum]。薔薇科,落葉喬木,少有灌木。早春開花,後生葉芽。花以白色、淡紅色為主。氣味清香。核果近球形,未熟時為青色,成熟後一般呈黃色,味極酸
靈山其木多桃李梅杏。--《山海經·中山經》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清·龔自珍《病梅館記》
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
梅(梅、梅)mei
⒈落葉喬木。早春先開花,後生葉,花有白、紅等色,香味濃。果實青色,熟時黃色,味酸甜,可吃或制蜜餞、果醬等。未成熟的果實,加工製成"烏梅",供藥用或飲料用。也特指梅花或梅的果實:臘~。望~止渴。
⒉[梅雨]也叫"黃梅雨"。初夏時,江淮流域常有連綿不斷的陰雨天氣,因時值梅子黃熟故名。又因空氣潮濕,器物易生霉,故又名"霉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