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了解自己的名字柏瑛之有何涵义吗?我们依据中华传统姓名学理论,提供姓名测试柏瑛之算命,柏瑛之名字测试,测名字柏瑛之预测名字与人生的关系,并且提供姓名查询解释,根据词典逐字解释名字柏瑛之的含义。
汉字 | 繁体 | 拼音 | 五行 | 笔划 | 姓名学解释 |
柏 | 柏 | bǎi | 木 | 9 | (吉) |
瑛 | 瑛 | yīng | 土 | 14 | 清雅榮貴,小心愛情厄,成功隆昌,環境良好。 (吉) |
之 | 之 | zhī | 火 | 4 | 出國之字,名利雙收,學識淵博,官運旺盛,榮貴之字。 (吉) |
柏:有三个读音,但用在人名中一般读bǎi。 柏指柏树,是一种常绿乔木。这种树主干高大、直挺,木质坚硬,是很好的建筑材料。它经冬不凋,四季常青,常被人们用来与春天、青春等联系在一起。此外,人们认为它是“多寿之木”,不仅本身的寿数大,还可以帮助人们延年益寿。据传,喝柏叶茶、食柏籽就有这种效用。在民间吉祥图案中,柏树枝的形象还常用来代表“百”,表达百事如意、百事大吉等意思。(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161740次)
柏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3530,第06卷上,木部第137字 [康熙字典]:页518第22
柏
(形聲。從木,白聲。本義:木名,柏樹,也稱「椈」)
柏科柏木屬植物的通稱 [cypress]
柏,鞠也。--《說文》
柏,椈。--《爾雅》
鬯臼以椈。--《禮記·雜記》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柏屬約20種。如:側柏、圓柏、刺柏、台灣扁柏、福建柏等,常綠樹,可供觀賞和材用,分佈於歐亞和北美暖溫帶和亞熱帶地區
柏葉 [cypress leaf]。如:柏酒(以柏樹葉浸泡的酒)
特指柏台(御史台的別稱。漢御史府中列植柏樹,固稱) [cypress terrace]
俱蟠使下之柏,俱擅乙中之二。--唐·黃滔《祭陳侍御》
古國名。故地在今河南省
柏 bǎi
1柏樹。喬木,葉呈鱗片狀。木材質地堅硬,可做建築材料。~姓。又見bo、bo。
【柏油紙】一種防潮紙。在兩層韌性好又耐拉的原紙中間塗以柏油而成。用於包裝捲煙和其他商品。
────────────────—
柏 bo柏林。德國城市名。又見bǎi ;bo。
【柏柏爾人】古代北非、蘇丹中部和西部的民族。包括塔馬濟格特人、裡夫人、什路人、圖阿格人、卡比爾人等。使用柏柏爾語。
【柏濟力阿斯】(1779-1848)瑞典化學家。發現了原子理論以及硒、釷、硅、鈰、鋯等許多元素,並以氧為標準測定了./多種元素的原子量,提出現代原子符號並第一次排出當時已知元素的原子量表。引用的概念以區別於無機化學。著述很多。
【柏拉圖】(前427-前347)古希臘客觀唯心主義哲學家。雅典貴族奴隸主家庭出身。宣揚神秘的理念論和靈魂不滅論。主張理念是獨立於個別事物和人類意識之外的實體。著有《理想國》等。
【柏遼茲】(1803-1869)法國作曲家。自幼酷愛音樂,並以脫離家庭為代價走上音樂道路。主要作品有《幻想交響曲》、《哈羅德序曲》、《羅馬狂歡節》、《安魂曲》等。所著《配器法》是音樂技術理論的經典著作。
【柏林】統一後的德國首都。歐洲大城市和重要國際交通樞紐之一。面積883平方公里。人口約300多萬。是德國的經濟、文化、政治、交通中心,也是歐洲的重要工業、貿易、旅遊城市之一。
【柏林大學】全稱柏林弗裡德裡希-威廉大學。1810年建校。曾以學術自由和教學與研究相結合為辦學方針而聞名於世。
【柏林-羅馬-東京軸心】見【德意日同盟】。
【柏林戰役】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軍攻克柏林的戰役。1945年4月25日,蘇軍完成對柏林的包圍。5月2日下午佔領柏林。5月8日,在柏林近郊的卡爾斯霍爾斯特,德軍最高統帥部代表凱特爾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
【柏琴】(1838-1907)英國有機化學家。1856年發現苯胺紫染料,遂即投入生產,為合成染料工業之始。1868年合成香豆素,為人工合成天然香料之始。1869年提出了由蒽制茜素方法,並發現芳醛類和脂肪酸酐在鹼存在下縮合生成α、β不飽和酸類的反應。
────────────────—
柏 bo黃柏。見檗(bo)。又見bǎi;bo。
瑛:瑛字在古籍中多写作“英”,主要指玉发出的光,后指像玉一样的美石。(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108820次)
瑛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0100,第01卷上,玉部第20字 [康熙字典]:页738第05
瑛
(形聲。從玉,英聲。本義:玉光)
同本義 [jade luster]
瑛,玉光也。--《說文》
似玉的美石 [jade-like stone]
於惟懿主,瑛瑤其質。--曹植《平原懿公主誄》
又如:瑛琭(瑛瑜、瑛瑤。美玉)
瑛yīng
⒈像玉的美石。
⒉玉石的光彩。
之:助词、相当于“的”字。(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88410次)
之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3841,第06卷下,之部第1字 [康熙字典]:页82第04
之
(會意。像艸過屮。枝莖益大。本義:出,生出,滋長)
同本義 [grow]
之,出也。像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說文》
如語焉而未之然。--《禮記》。俞樾平議:「此之字乃其本義。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適也。--《廣雅》
自伯之東。--《詩·衛風·伯兮》
之沛公軍。--《史記·項羽本紀》
之虛所賣之。(「虛」同「墟」)--唐·柳宗元《童區寄傳》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張溥《五人墓碑記》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詞。代替人或物:愛~重~。取~不盡,用~不竭。
⒊代詞。這,此,或虛指:~子于歸(這個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詞、名詞等之後,跟"的"相當。〈表〉修飾或領屬關係:光榮~家。四分~三。兩年~後。羔羊~皮。中國~富強。人民~英勇。
⒌用於主謂結構中間,使其變為偏正結構:大道~行也,天下為公。
⒍文言虛詞:~乎者也矣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