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了解自己的名字庄芝佚有何涵义吗?我们依据中华传统姓名学理论,提供姓名测试庄芝佚算命,庄芝佚名字测试,测名字庄芝佚预测名字与人生的关系,并且提供姓名查询解释,根据词典逐字解释名字庄芝佚的含义。
汉字 | 繁体 | 拼音 | 五行 | 笔划 | 姓名学解释 |
庄 | 莊 | zhuāng | 金 | 13 | 秀气巧妙,一生清雅伶俐,中年成功隆昌,晚年子孙鼎盛。 (吉) |
芝 | 芝 | zhī | 木 | 10 | 英雄豪爽,多才巧智,緣和四海,出外成功,清雅榮幸。 (吉) |
佚 | 佚 | yì | 土 | 7 | (凶) |
庄:意为庄重,严肃,端庄。(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17770次)
庄字出处:[康熙字典]:页343第18
庄
(会意兼形声。从艸,从壮,壮亦声。本义:草大)
同本义 [grassy]
莊,草芽之壮也。――《六书正伪》
莊,草盛貌。――《唐韵》
汉明帝名莊,汉世多以严字为之。《左传》、《楚莊王国》、《莊子》、《论语》、《卞莊子》,古今人表皆作严,此字从草,壮声,许不著说解,其义失传。――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谨严持重 [solemn;sober;serious]
临之以庄,则敬。――《论语·为政》
师之以庄贤于丘也。――《列子·仲尼》
则季孙终身庄而遇贼。――《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又如:庄论(庄重严肃的议论或说教);庄语(庄重正直的言论);庄士(端正
庄(莊)zhuāng
⒈严肃,端重:~严。~重。亦~亦谐。
⒉村子,田舍:村~。山~。
⒊封建社会里帝王贵族及地主占有的大片土地:皇~。~园。祝家~。
⒋某些商店的名称:茶~。钱~。布~。
⒌[庄稼]农作物。多指粮食作物。
⒍庄家(赌博语,称第一次拿牌出牌的人):谁的~家?他的~。
────────────────—
庄zhuāng
芝:芝字原义是指长在枯树上的一种审,形如蘑菇,盖部赤褐有光,可作药用,亦可观赏。古人把它当作一种瑞草,取名灵芝。此外,芝字又指一种名为白茫、又名芝兰的香草。作上述两种意义时,灵芝被认为是一种能使人延年益寿、长生不老、使国家政清民和、河清海晏的神物,白兰也被认为是一种芬芳无比的瑞草。因此,芝字多为人名所用。旧时,也用于男名,如三国时的邓芝。现在则多用于女名,(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201680次)
芝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0243,第01卷下,艸部第4字 [康熙字典]:页1019第15
芝
(會意。從艸,從之,之亦聲。本義:靈芝,菌類植物的一種)
同本義 [glossy ganoderma]
芝,神草也。--《說文》
采三秀兮於山間。--《楚辭·山鬼》。註:「三秀,芝草也。」
拔搴元芝兮。--《楚辭·謬諫》。註:「神草也。」
咀噍芝英兮嘰瓊華。--《漢書·司馬相如傳》。註:「草蒻也。」
土氣和則芝草生。--王充《論衡》
也稱「木靈芝」。真菌的一種,生於枯木根際。入藥,為強壯劑。《神農本草經》有青芝、赤芝、黃芝、白芝、黑芝、紫芝。古人以為瑞草,服之可以成仙
芝生於土。…芝草延年,仙者所食。--《論衡·驗符》
又如:
芝zhī
⒈[靈芝]一種蕈類植物,蕈蓋赤褐色,有光澤,可供藥用。
⒉〈古〉指白芷。一種香草:~蘭。
⒊[芝麻]也作"脂麻"。一年生草本,全株有毛,莖四稜形。種子有白、黃、褐、黑等色,可吃,搾的油叫"麻油"或"香油",供食用。
佚:1、隐遁;不为世用;2、奔逸;逃亡;3、指使奔逸﹔使逃亡;4、安逸﹔安乐;5、指使安逸;使安乐;6、放逸;恣纵;7、过失;错误;8、失落;散失。(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1520次)
佚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5117,第08卷上,人部第194字 [康熙字典]:页99第03
佚
(形聲。從人,失聲。本義:隱逸的人)
同本義 [recluse;hermit]
佚民者,獨樂其身之民也。--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又如:佚老(隱逸的老人);佚民(遁世隱居的人)
行列,通佾 [ranks]
其佚則接芬錯芳。--《古文苑·揚雄·蜀都賦》
不當行為;過失 [fault]
惟予一人有佚罰。--《書·盤庚上》
佚
散失 [be lost]
宣帝之時,得佚《尚書》及《易》、《禮》各一篇。--《論衡》
惟予一人有佚罰。--《書·盤庚上》。傳:「佚,失也。」
牛馬畜獸有郊佚者,取之不詰。--《逸周書》
又如:佚名;佚書(散失的書籍);佚文(散失的文
佚die〈動〉通"迭"輪流,更替>《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四國~興"
────────────────—
佚yi 1.隱遁;不為世用。 2.奔逸;逃亡。 3.指使奔逸﹔使逃亡。 4.安逸﹔安樂。 5.指使安逸;使安樂。 6.放逸;恣縱。 7.過失;錯誤。 8.失落;散失。 9.淫。參見"佚女"﹑"佚亂"。 10.通"軼"。超越,超過。 11.通"呹"。迅疾貌。 12.通"昳"。美。參見"佚女"。 13.通"佾"。古代樂舞的行列。 14.姓。春秋有佚之孤。見《左傳.僖公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