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心说说》
1 . 人生 不是一场攀比,连最普通的时间你都赢不了,那么你还能赢得什么?
2 . 不能只顾自己,谁也不管,那不是放下,是放弃,那样会失去众生,伤害众生。
3 . 你所需要的都在你自己的心中,追求不来!越追跑得越快,越求越不理你。
4 . 2025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5 . 2025收拾残红意自勤,携锄替筑百花坟。玉钩斜畔隋家塚,一样千秋冷夕曛。
6 . 内心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享受。
7 . 2025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8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9 . 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0 .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无言。
11 . 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者调心不调身,愚者调身不调心。
12 . 一切**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13 . 在你贫**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种布施。
14 .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15 .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16 . 若顿悟此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17 . 于法宝中有其四种:一者教法,二者理法,三者行法,四者果法。
18 . 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
19 . 只有自己的心障碍自己,别的没有什么障碍。不相信不可思议的东西,就见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20 .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一个人在处世中,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是一种肚量。
21 . 愚者为自己,因此烦恼、痛苦。智者为别人,因此幸福、快乐。
22 . 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23 . 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24 . 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25 .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26 . 顺逆因比较而显,善**以分别而生。
27 . 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28 .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甚至他伤害过你,你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29 . 罪从心生还从心灭。所以心为根本也。若求解脱者,先须识根本。若不达此理,虚费功劳,于外相求,无有是处。
30 .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1 . 2025忍一时之诟辱,能夷灭自己一时之戾气;修一世之忍辱,能默化他人一世之顽冥。
32 . 真正能够修持佛法的人身才是暇满人身,这是生生世世修来的,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错后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不要轻易的放弃。
33 .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34 . 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35 . 纠缠你的是你的执着和猜疑,解放你的只有你的轻松与放手。
36 . 当内心可以容纳很多自己不喜欢的事物时,这就叫智慧与慈悲。
37 . 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38 . 与其期待外在世界的太阳常照,不如升起自己心中的太阳。
39 . 欲望越高,失望越大。不要怕失去,真正地放下了就什么都有了,一切如梦如幻,有什么可执着的。
40 . 要容纳,好**都能容纳,要圆融,凡事都能圆融。
41 . 要放下,但不是放弃,不舍弃一个众生,这叫慈悲,放下一切众生,这叫智慧。
42 . 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无钱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43 . 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着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 、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44 . 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
45 . 最好的生活是:时光、浓淡相宜。人心、远近相安!
46 . 智者寂寂总无为,愚人碌碌把身缚。万物之间无差别,虚妄偏爱何执着。整天思虑太用心,岂非犯了大过错?
47 . 慈悲心是菩提心的基础,如果凡事只想自己,不替别人考虑,慈悲心就发不出来,更谈不上发菩提心了。
48 . 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就是念心,时时刻刻调整自己的心态就是修心。
49 .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
50 . 受得一分委屈,消得一分业障,开得一分智慧。任人取我头去,截我饭碗,更不能顾。
Time:2025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