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新读
英雄末路(17)
从谏如流
韩信传令全军,不要杀害广武君,有能活捉他的赏给千金。
于是有人捆着广武君送到军营,韩信亲自给他解一开绳索,请他面东而坐,自己则向西对坐,像对待老师那样侍奉他。
韩信问广武君说:“我要北攻燕国,东伐齐国,怎么办才能成功呢?”
广武君推辞说:“败军之将,何足言勇。
而今我是兵败国亡的俘虏,有什么资格议论大事呢?”
韩信说:“我听说,百里奚在虞国而虞国灭亡了,在秦国而秦国却能称霸,这并不是因为他在虞国愚蠢,而到了秦国就聪明了,而在于国君是否采纳他的意见。
成安君如果采纳了你的计谋,我也早被生擒了。
我是真心听从你的计谋,请您不要推辞。”
广武君说:“智者考虑事情无论怎么细致,也肯定会有一次失误;愚者再怎么笨拙考虑多了,也会有一次是对的。
所以说,就是乡村无知的狂人的话,圣人也可以有选择地接纳。
只恐怕我的计谋不一定适合您的心意,但我愿献愚诚,忠心效力。
而今将军连破魏、赵两国,名扬四海,名震天下。
然而,眼下百姓劳苦,士卒疲惫,很难再让他们卖力征战了。
如果将军发动疲惫之师,驻扎在燕国坚固的城池之下,和燕国作战,恐怕久攻不克,力量不足。
实情暴露,威势就会减弱。
旷日持久,粮食耗尽,连弱小的燕国也不肯降服,齐国一定会拒守边境,以图自强。
燕、齐两国坚持不肯降服,那么,刘邦和项羽双方的胜负就不能断定。
我的见识浅薄,但我认为兴师动众的攻燕伐齐是失策啊。
善于带兵之人不会以己之短攻敌之长。”
韩信急忙问:“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广武君回答说:“如今将军不如按兵不动,安定赵国,抚恤遗孤。
方圆百里之内,百姓每天都会送来酒食,犒劳将士。
将军摆出北攻燕国的姿态,用武力恫吓住它,搅乱他的心神,而后派出说客,夸耀自己的长处加上送点甜头,这样软硬兼施,燕国必然不敢不听从您的命令。
燕国顺从之后,再派说客往东劝降齐国。
齐国应是孤家寡人了,就会闻风而降。
如果这样,将军争取天下的大事也就可以考虑了。
用兵本来就该先虚张声势,而后采取实际行动。”
韩信听从了他的计策。
派遣使者出使燕国,燕国果然立刻降服。
韩信于是派人报告汉王,并请求立张耳为赵王,用以镇抚赵国。
汉王答应了他的请求,封张耳为赵王。
进攻齐国
韩信继续领兵向东进发,进攻齐国。
他还没渡过平原津,听说汉王派郦食其已经说服齐王归顺了。
韩信打算停止进军,说客蒯通规劝韩信说:“将军是奉诏攻打齐国,汉王只不过暗中派遣一个密使游说齐国投降,难道有诏令让将军停止进攻吗?为什么不进军呢?况且郦食其不过是个读书人,凭借三寸之舌,就收服齐国七十多座城邑。
将军率领数万大军,一年多的时间才攻克赵国五十多座城邑。
为将多年,反不如一个读书小子吗?说出去让人耻笑!”韩信认为他所说有理,就听从他的计策,率军渡过黄河直捣齐国心脏地区。
齐王在听从郦生的规劝以后,打算投降汉王,挽留郦生开怀畅饮,撤除了防卫汉军的军备。
韩信乘机突袭齐军,很快就打到国都临淄。
齐王田广认为被郦生出卖了,就把他烹煮,而后逃往高密,派出使者前往楚国求救。
韩信平定临淄以后,就向东追赶田广,一直追到高密城西。
楚国得知后,派龙且率领二十万兵马,前来救援齐国。
水淹楚军
齐王田广和龙且两支部队合兵准备与韩信作战,还没交锋,有人规劝龙且说:“汉军远离国土,拼死作战,其锋芒锐不可当。
齐楚两军在本土作战,士兵容易逃散。
不如深沟高垒,坚守不出。
让齐王派他亲信大臣,去安一抚已经沦陷的城池,这些城邑的官吏和百姓知道他们的国王还在,楚军又来援救,一定会反叛汉军。
汉军客居两千里之外,齐国城邑的人都纷纷起来反叛他们,那势必得不到粮食,这就可以迫使他们不战而降。”
龙且不以为然地说:“我一向了解韩信的为人,不过是个胆小怕事的人,真打起仗来,很容易就可以解决了。
而且援救齐国,不打仗就让韩信投降了,我还有什么功劳?如今战胜他,齐国一半土地可以分封给我,为什么不打?”
齐楚联军于是与汉军隔着潍水摆开阵势。
韩信下令军士连夜赶做一万多个口袋,装满沙土,堵住潍水上游,带领一半军队渡过河去,攻击龙且,假装战败,往回逃跑。
龙且不知是计高兴地说:“我就知道韩信胆小怕事。”
于是率军渡过潍水追赶韩信。
韩信下令挖开堵塞潍水的沙袋。
河水汹涌而至,龙且的军队一多半还没渡过河去,韩信立即回师猛烈反击,杀死了龙且。
潍水东岸尚未渡河的楚军,见状四散逃跑,齐王田广也只得逃跑。
韩信一直追至城一陽一,把楚军士兵全部俘虏,齐王田广也被抓住杀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