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地形、地缘在军事、政治上具有很《战国策》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

战国策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战国策

战国策 - 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

战国策

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

【提要】

地形、地缘在军事、政治上具有很高的位置,地缘政治学的兴盛就昭示出这个道理。

然而魏国大臣吴起打破了对地形的迷信,说明就修明政务和地形两者而言,修明政务更重要。

【原文】

,称曰:“河山之险,岂不亦信固哉!”王钟侍王,曰:“此晋国之所以强也。

若善修之,则霸王之业具矣。”

吴起对曰:“吾君之言,危国之道也;而子又附之,是危也。”

武侯忿然曰:“子之言有说乎?”

吴起对曰:“河山之险,信不足保也;是伯王之业,不从此也。

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

恃此险也,为政不善,而禹放逐之。

夫夏桀之国,左天门之陰,而右天溪之陽,庐、繳在其北,伊、洛出其南。

有此险也,然为政不善,而汤伐之。

殷纣之国,左孟门而右漳、釜,前带河,后被山。

有此险也,然为政不善,而武王伐之。

且君亲从臣而胜降城,城非不高也,人民非不众也,然而可得并者,政恶故也。

从是观之,地形险阻,奚足以霸王矣!”

武侯曰:“善。

吾乃今日闻圣人之言也!西河之政,专委之子矣。”

【译文】

魏武侯和大臣们乘船在西河上游玩,魏武侯赞叹道:“河山这样的险峻,边防难道不是很坚固吗!”大臣王钟在旁边陪坐,说:“这就是晋国强大的原因。

如果再修明政治,那么我们魏国称霸天下的条件就具备了。”

吴起回答说:“我们君主的话,是危国言论;可是你又来附和,这就更加危险了。”

武侯很气愤地说:“你这话是什么道理?”吴起回答说:“河山的险是不能依靠的,霸业从不在河山险要处产生。

过去三苗居住的地方,左有彭蠡湖,右有洞庭湖,岐山居北面,衡山处南面。

虽然有这些天险依仗,可是政事治理不好,结果大禹赶走了他们。

夏桀的国家,左面是天门山的北麓,右边是天溪山的南边,庐山和峄山在二山北部,伊水、洛水流经它的南面。

有这样的天险,但是没有治理好国政,结果被商汤攻破了。

殷纣的国家,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漳水和滏水,前面对着黄河,后面靠着山。

虽有这样的天险,然而国家治理不好,遭到周武王的讨伐。

再说您曾经亲自率领我们占领、攻陷了多少城邑,那些城的墙不是不高,人不是不多,然而能够攻破它们,那还不是因为他们政治fu败的缘故吗?由此看来,靠着地形险峻,怎么能成就霸业呢?”武侯说:“好啊。

我今天终于听到明哲的政论了!西河的政务,就全托付给您了。”

【评析】

古往今来的社会兴衰,关键因素是国家的政务是否清明、制度是否进步。

至于地形、自然灾害之类的原因只是枝节问题。

同一个中国,改革开放前后就是两个不同的面貌,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国家之间自然资源相差不大,但强弱兴衰各有不同,其中的关键因素是制度不同。

所以制度的进步才是国家兴盛的关键。

吴起非常善于说服君王,首先他以惊人之语抓住了听众的心,他居然说君主的话是危国之言,这确实是很好的开场白。

然后他列举三苗、夏桀、殷纣虽有地理天险但由于国家不能治理而亡国的先例,最后现身说法,从听众的亲身经历再次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

整个论证具有事实和逻辑的强大力量,听后不能不折服于吴起的雄辩与高见。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战国策》史书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提要】地形、地缘在军事、政治上具有很《战国策》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