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东北部有一个小县叫麻城,这里北邻大别《明清奇案》雍正麻城“杀妻”案

明清奇案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明清奇案

明清奇案 - 雍正麻城“杀妻”案

明清奇案

雍正麻城“杀妻”案

湖北省东北部有一个小县叫麻城,这里北邻大别山,西跨举水河,又与安徽、河南一交一 界,是一个盛产稻麦、桑麻的富饶之乡。

清代雍正年间,县城里住着一户殷富人家,主人名唤涂如松。

涂家世代经商,在麻城算是数得着的富户。

到了涂如松这一代开始弃商治学。

如松自小聪敏过人,但性格高傲,十六岁上娶同县商户之女杨氏为妻。

这位杨氏年纪比涂如松还大一岁,但生得“芙蓉如面柳如眉”,颇有几分姿色,而且性格好动,不拘小节,常与如松的各位学友调笑嬉闹,弄得如松十分尴尬。

为此,如松曾多次告诫杨氏,要她端庄持重一些,杨氏却毫不介意,依然故我。

这样,夫妻之间渐生芥蒂。

如松拗脾气上来,就动手殴打杨氏,那杨氏也不甘示弱,每遭殴打,就跑回娘家躲避,还得如松的老母亲亲自去儿媳的娘家赔礼道歉,说好说歹把媳妇接回来,这种日子持续了好几年,始终不见缓和。

这年冬天,天气分外寒冷,自十月底就开始降雪。

湖北一带居民本不耐严寒,涂如松的母亲偶然染了一点风寒,竟然卧床 不起了。

涂如松生性孝母,亲自煎药侍茶,终日不离床 前。

如松的岳母深明大义,亲自把女儿送回来,让她和如松一起侍奉婆婆。

怎奈杨氏自小娇生惯养,对侍奉婆母一事深感厌烦,每逢如松不在身边,就大声训斥婆婆。

如松听到后起先还压着性子忍耐,后来实在忍不住了,又犯了老毛病,动手打起妻子来。

这一天,杨氏又嫌婆婆把茶水洒在了床 上,张口讽骂,被如松发现了,一时气愤拿起一根木棒就打。

杨氏见丈夫如此狠毒,一气之下,又夹起包袱气哼哼地离家而去了。

涂如松认为,媳妇准又是故伎重演,跑回娘家去了,所以并不在意。

好在杨氏走了以后家里反倒清静了,如松一心一意照看老母,经过他一个多月的经心调理,涂母终于病愈起床 了。

俗话说“没有主妇不成家”,涂母病好后,第一件事就是想把儿媳妇接回来。

如松结婚十年了,还没有孩子。

老人盼孙子心切,先劝说如松对妻子要一温一 存体贴,等到儿子知情认错后,老人收拾了一箱笼礼品,让如松骑马驮着,自己坐上一乘软轿,去亲家接儿媳妇。

谁知到了亲家家,才知道儿媳妇根本没有回娘家。

起初涂母还以为是亲家母负气不准女儿露面,不断赔礼道歉,准知亲家母竟然泪如雨下,说女儿既然一个多月前就跑了,至今没回娘家,必是有了不测。

如松母子这才着了慌,赶紧出报贴,许以重赏,求乡邻们帮助寻访杨氏。

谁知贴子发,出一个多月,仍然没有得到一点杨氏的消息。

杨家见女儿没有消息,就怀疑是涂如松下了毒手。

杨氏有一个弟弟名叫杨五荣,从小是读书记不住,一习一 武怕吃苦,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养就了一副无赖脾气。

姐姐失踪后,他不断鼓动父母去县里告状,揭发涂如松杀害妻子。

杨家禁不住五荣的多次挑唆,终于到县里投了控告状。

麻城知县汤应求是一个二甲进士出身的清官。

他接到状子后,仔细分析了涂如松的活动,认为涂如松杀妻子的可能性很小。

第一,杨氏失踪时涂母正在大病之中,涂如松始终奉侍老母,并没有离开过家门一步,这是涂家左邻右舍都能证明的。

第二,涂母病好后,立刻备办了礼品去接儿媳妇,涂如松也陪同前去了,如果涂家杀了人,他们不会用这种拙劣的表演来掩盖杀人的恶迹。

第三,涂家如果杀了人,那么杨氏的一尸一体如何处置?当年天气奇寒,地冻三尺,就是掩埋也会留出明显的痕迹,而汤知县巡查涂家时,却没有发现一点破绽。

何况涂家从经商转为治学,也算是书香之家,涂如松尽管打过妻子,但如果叫他杀人,恐怕还没有这种勇气。

根据这些迹象,汤应求很快就否定了涂如松杀妻的设想。

但是,杨氏究竟哪里去了呢?这是了却此案的关键,偏偏派人查访很久也没有一点线索。

汤应求无奈,只得将案子压了下来。

杨五荣见县里没有动静,就天天到衙门前来哭喊呼冤。

汤知县被搅得十分烦躁,就告诉五荣,查不清杨氏的下落,此案是无法了结的,并说:“你与其天天到县衙来呼冤,还不如帮助本县查询一下你姐姐的下落,只要你提一供了可靠的证据,本县一定替你作主。”

那杨五荣听了这话,不再多说,磕了一个头就气哼哼地退出了大堂。

在麻城县西北二十里处,有一个山村叫九口塘。

这个村子只有三十几户人家,却十分有名望,因为这里风景十分秀丽。

绿色的大别山是它的屏障,一道清澈的小河弯弯曲曲地环山而流,小河两岸密密匝匝地植满了梨树,每逢春天万树梨花竞相怒放,白色的花朵一簇簇一一团一 一团一 把青山碧水映衬得分外妖娆春风吹过,落英缤纷,那纷纷扬扬的花瓣竟如同阵阵花雨,满带着清香,飘落在碧绿的河水中,形成一种奇观,因此这条小河被称为“花雨河”。

麻城县的文人墨客、富商绅士年年都要到这里来游春赏花。

因此这个小村的老百姓,不种桑麻,只以开酒店、经营梨树为生。

涂如松是麻城的首富,这九口塘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

杨五荣知道涂如松在九口塘有一所别院,怀疑如松在别院里害死了杨氏,但始终没有机会查访。

自从在公堂上堵气退出后,他越想越觉得九口塘这个地方可疑,于是独自一人悄悄地潜进了九口塘。

为了不引人注目,他住在一家小店里,每天早出晚归,打听涂如松的消息,一连几天没有摸到一点可疑的线索。

这天早晨,微微地降了一场小雨,雨虽不大,却把大别山洗得更加青翠。

杨五荣穿了一双麻鞋,踏着田间小径,想去涂如松的别院附近探探风声。

但刚进村口,就被一家酒店里站着的一位村姑吸引住了。

只见这位村姑年纪在十八岁左右,一张鸭蛋圆的小脸上,镶着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长长的睫毛,又弯又细的双眉,把白里透红的脸蛋衬托得分外清秀。

五荣本是个好色之徒,两眼早像被钩子钩住一样,死死地盯住了村姑。

那村姑却一点也没有觉察,脸上带着甜甜的笑容,热情地接待着围在身边的游客。

五荣不觉看得发呆了,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直到背后被人轻轻地拍了一下后,才惊愕地回过头去,却见一个二十来岁的男子,正用一双狡狯的眼情看着自己,嘴角里闪烁着一种令人难以捉摸的微笑。

五荣越发惊愕了,那位陌生男子轻声说:“怎么,让小美人把魂儿都勾走了?“五荣尴尬地一笑,拱拱手就要走。

那人却伸手拉住他的衣襟说:“老兄的心思我都明白,不过这个村姑姿色虽美,却是一朵玫瑰花——刺多扎手,咱们且到店里坐坐,我给老兄想想办法。”

那杨五荣被来人点破了心思,又听说能有办法偎香傍玉,竟不自觉地随着来人进了酒店。

这家酒店虽然十分简陋,却收拾得很干净,几张小桌上都坐着酒客,杨五荣在屋角一张小桌上坐定,那位陌生青年并不谦让径自坐在旁边。

五荣要了几样酒菜,却不见那位筛酒的村姑过来,不觉有点失望。

陌生人凑过身来说:“花雨河边多丽人,老兄要美人还不是容易得很?在下名叫赵当儿,就住在这九口塘内,只要老兄高兴,我找上十个美人陪伴你如何?”

五荣听说赵当儿是本地人,不觉灵机一动,思念美人的心情反倒淡了,东一句西一名地和他扯起涂如松别院的情况来了。

那赵当儿原是本地的一个无赖,见杨五荣问起涂如松,就知道他有目的,也一步步地用话引导,很快就套出了五荣的本意。

为了骗取五荣的钱财,他故作神密地说:“涂相公的别院我没去过,不过三个月前这里倒确实来过一位美人,听说是涂相公的夫人,后来就再也没有出来。”

五荣紧紧追问:“为什么没有出来?”

赵当儿却故意欲言又止,直到五荣掏出了三两银子塞到他手里,他才吞吞吐吐地说:“涂相公一向与夫人不和,这次趁隆冬天气把夫人骗到别院来,原是有意加害于她,果然不久后,他就约来了一个平日最好的朋友,两人一起把夫人杀害了。

可怜一位漂亮的女子,竟死在了丈夫的手下。”

杨五荣没想到这么顺利地打听到了姐姐被害的消息,为了证实赵当儿的话,他又追问:“那个一起行凶的人是谁?”

赵当儿眨了眨眼说:“听说姓陈,名陈文。”

杨五荣按捺住心中的激动钉问道“老弟此话当真?”

赵当儿语气坚定地说:“千真万确。”

五荣又问:“如果叫你去公堂上作证,你可敢去?”

赵当儿满不在乎地答道:“那有什么不敢的?”

赵五荣见赵当儿不像开玩笑的样子,就站起身来,对他深深施了一礼,五荣这才说:“实不相瞒,在下杨五荣,正是涂夫人的胞弟。

家姊失踪两个月杳无音讯,我已料定是涂如松将她害死了,苦无实据,所以来到九口塘查访,不想巧遇老弟得悉真情。

我看兄弟性格直爽,一副侠肠义骨,常言道“大丈夫嫉恶如仇”,老弟既然知道这件凶案,岂能坐视凶手逍遥法外?就烦您与我一起去县衙门指控涂如松,倘若大仇得报,我杨五荣情愿出五十两银子酬谢于你。”

杨五荣这一番话倒把赵当儿说愣了,他原来不过想编个新闻哄骗一下杨五荣,赚几个零钱花花而已,没想到杨五荣竟是涂夫人的亲弟弟。

事到如今,再想否定原来的话已不可能,但陪着杨五荣打官司,也不是个舒服事,万一被人戳破,还可能要坐上几年监牢。

到底怎么办?赵当儿小眼珠一转,仔细盘算起来,那杨五荣却以为赵当儿是要条件,就说:“如果你觉得五十两银子少,我还可以再加一点,六十两如何?”

赵当儿听说有六十两银子可图,一时竟忘了厉害,把胸脯一拍说:“就这么决定了,我赵当儿不是图这六十两银子,主要是看着涂如松害人于理不公,我这就陪着你去县衙门。”

杨五荣此刻报仇心切,也顾不得仔细捉摸一下赵当儿的话是否有漏洞了,当下呼唤店家算清酒钱,拉着赵当儿就奔了麻城县衙。

汤应求这几天并没有休息好,他是个办事认真的人,涂如松家丢失了夫人一案,查访了十余天也没有线索,使他十焦急。

这天他正在签押房内与三班捕头们商议如何寻找蛛丝马迹,忽然堂鼓被敲得“咚、咚”直响,大堂上一阵喧哗,跟着就传来一叠气的感冤声。

汤应求不敢怠慢,慌忙整理了一下衣冠传令升堂。

三声堂威喊过,击鼓喊冤人被押上堂来,汤应求一看又是杨五荣,心中就有点不快。

那杨五荣此刻理直气壮,把九口塘访来的实信一口气讲完,要求汤应求立即把涂如松抓到公堂对质。

汤应求又反复询问了证人赵当儿,那赵当儿到这个节骨眼上,自知不能反口,就一口咬定涂如松与陈文一起在九口塘别院杀害了自己的妻子。

既然有人证出首,汤知县只好下令把涂如松缉拿归案。

但涂如松到了公堂之上,对杀害杨氏一事矢口否认,并说他从来没有一个叫陈文的朋友,何况三个月前正当母亲病重之时,自己在城内照料母亲,并没有去过九口塘别院,如何能在那里杀人害命?汤知县对涂如松的辩护并不加以评断,只是下令把涂家的管家、杂役尽数传来,分头询问。

这些人都异口同声证明涂如松确实没有离开过老夫人。

涂家的管家还特别指出,如果对涂家佣人信不过,还可以找本县老医生李德辰查讯。

汤知县将李大夫请来一问,才知道涂母病重之时,李先生每天进涂家看病一次,都由如松陪伴接待,这样一来说涂如松在九口塘杀妻显然不实了。

但那杨五荣哭诉涂家上下勾通,制造假一证欺蒙官府,请青天大老爷作主。

汤知县见原告死死咬住不放,恐怕生出其他枝节,就下令暂将涂如松收监,待查出确凿证据再作论处。

那涂如松在麻城县内虽是首富,但为人却很厚道,平日里对乡邻们多有周济,所以人们都很敬重他。

这次被无缘无故地投进了监狱,全县为之大哗,不到两天时间,就有十几位很有体面的乡绅、秀才来县衙为其鸣冤。

他们一致证实,自入冬以来,涂如松确实没有离开过麻城。

其中有人指出,赵当儿告发涂如松杀妻,但至今并未发现杨氏的一尸一体,杨氏到底是死是活尚难以断定,怎能轻易将无辜的良民投入监狱?第三天头上,又有一位老者来县衙投状,他是赵当儿的父亲,状子写道:“我儿赵当儿本系九口塘的无赖,专喜招摇撞骗,此次坐证涂如松杀人,也属无中生有,大老爷切不可相信。

倘若听信我儿的证词,错判了涂相公,老汉请求将来查清后,不受儿子的连坐。”

汤知县接到这些鸣冤状后,反而更加冷静了,他一面感觉到涂如松可能冤枉,一面也怀疑这是涂家花钱运动的结果,所以并没有释放涂如松,反而下令务必严加看守,以防不测。

杨五荣自从拉赵当儿作证把涂如松下狱后,越发感到自己判断得正确,每天都要到县衙督催斩涂如松,但汤知县总是好言劝慰几句,并不肯升堂严审,使他心急如火,恨不得指着知县老爷的鼻子大骂一场。

这天早晨,他刚吃过早点,想去县衙门看看究竟,忽然一个老婆婆找上门来。

那位婆婆年纪在五十余岁,一身农家打扮,走路慌慌张张,似乎心绪不宁,见了五荣竟然结结巴巴说不出一句整话来。

五荣知道这人必有来历,就倒了一杯茶,请她慢慢说,这才将气氛缓和下来。

那位老人说:“老身名叫冯王氏,乃是城南冯家庄人。

逆子冯大,生来不务正业,到处沾花惹草。

令姊与冯大早有勾结,三个月前她与涂如松口角以后,为逃避如松的殴打,私自藏匿在我家,与我儿共处一室,同枕共眠。

本想躲避一阵后再回夫家,不想你与赵当儿误认为她已被涂如松杀害了,告到官家,那汤知县这几天不断派人查访令姊的下落,已有人对我家进行查询。

看来迟早要被人查出来,我们与令姊都十分恐惶,令姊让我来找你商量一下,下一步怎么办?”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把杨五荣惊呆了,他万万想不到自己的判断竟完全错了。

对于姐姐还活着,他并不感到怎么高兴,因为他告状的目的也并不是为了给姐姐申冤,而是企图狠狠地敲涂家一笔竹杠。

好不容易利用赵当儿把涂如松投进了监狱,正等着涂家派人来求情谈条件,没想到“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冯大沉不出气了,来找自己商量对策。

这一下不但吃到嘴的热馒头没有指望了,而且自己还要落一个诬告本县首富的罪名,说不定也得坐监,这可怎么好呢?想到这里,杨五荣说话也变得结巴了,为了不露痕迹,他示意冯母先回家去听消息,等自己想出办法来再去冯家通知她。

冯母见五荣如此惊惶,更感事态严重,差点没急哭了,捂着嘴慌慌张张地从杨家跑出来了。

送走了冯母,杨五荣如坐针毡,左思右想也想不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来,万般无奈之中,突然想起一个人来。

此人名叫杨同范,几年前曾得过一个秀才的功名。

家中又有不少遗产,在麻城也算个显赫人物。

只是此人一向不务正业,最爱赌一博 。

杨五荣多次在赌一场中与他联手赚过黑钱,也就是一个朋友了。

现在事情危急,只好去请杨秀才帮助出主意了。

在麻城县城西南有一处小小的庄园,这里绿树掩映,竹篱斜插,倒也十分幽雅。

几排柳树之外,一道粉墙连着一座雕饰得很讲究的门楼,古铜色的大门上挂着“杨宅”的木牌,这就是杨同范的家。

杨五荣虽然在赌一场中与杨同范有过交往,但来到这位大名鼎鼎的杨秀才家门口,他却感到有点紧张,生怕遭到冷遇,甚至被驱出门来。

因此,在大门前徘徊了好一阵,才蹑手蹑足地上前扣门环。

来开门的正是杨同范,他今年二十八岁,生得一副大宽脸庞,两只大眼圆睁着,透着一副傲慢气。

见敲门的是杨五荣,他不觉对自己亲自出迎感到了一点后悔,因而脸上一点笑意也没有,冷冷地说:“五荣,你来干什么?”

杨五荣被杨同范的凌人盛气压得更不敢抬头了,只是卑谦地陪笑说:“小弟前来找仁兄讨教,我姐姐有下落了……”,听五荣提起了姐姐,杨同范眼前立刻显示出一位纤纤细腰,面如桃花的美一女 形象。

他曾多次见到过杨氏,深深垂涎她的美色。

杨氏嫁到涂家后,他也曾对涂如松忌恨了一大阵子,暗中钦羡如松讨了个绝代佳人,也深为自己不能偷香窥玉而遗憾。

如今听说杨氏有了下落,又勾起了他早已萌动的春心,不觉把一张冷脸化做了一张笑脸,用手拉住五荣的胳膊,显出一股亲热劲儿,把五荣让进了客厅。

五荣没想到杨秀才这样热情,大有受一宠一 若惊之感,还没坐稳屁一股,就把杨氏如何逃匿、如何与冯大成奸、自己又如何状告涂如松的事一五一十倒了个干净。

那杨同范听得如醉如痴,他感到自己今天不但一交一 了桃花运而且一交一 了财运,怪不得早晨起来就有两三只喜鹊对着屋子“喳喳”直叫呢!直到杨五荣把话讲完连着催他出主意时,他才似乎从美梦中惊醒,说:“这好办,叫你姐姐到我家来藏上一阵子,等风头过去再想办法。”

五荣有点担心地说:“您家离城里不远,万一被公差缉查出来……”,杨同范哈哈大笑说,“我是堂堂生员,有功名在身,谁敢到家里来搜查?就是藏上一百年,也透不出风声。”

五荣又说:“那涂如松的官司怎么打?”

杨同范说:“把令姊藏好后,你可继续告涂如松杀妻,如果他家人出钱求和,你就足足敲他一笔,如果涂家不肯花钱,你就不断去县衙催促,让县官把这小子杀掉了事。”

杨五荣听了同范的指点,顿感有利可图,于是让杨同范收拾住所,同范说:“我家正房后墙是一座很宽的夹壁墙,夹壁里面可容一床 一几,就让令姐在夹壁墙中暂住,不用说官府不敢搜查,就是搜查也叫他一无所获。”

五荣大喜,深深地给杨同范作了个大揖,兴冲冲地到冯家庄接姐姐去了。

送走了杨五荣,杨同范心中似被一盆火烧灼着一般,有点坐卧不宁了。

十几年来梦寐以求的美人,想不到被自己三言两语就骗到了手。

欲火烧身最难将息,他坐在书案前,几乎是一步一步地计算着杨五荣去冯家庄的路程。

他想,只要杨氏一进自己家门,就决不能将她轻易放过。

杨氏那带着三分狐媚的笑脸,那婷婷娉娉的身姿,那微微倒竖的细眉,似乎有着无穷的吸引力,使杨同范感到那样可亲可爱,恨不得一下子抱住这位“绝代佳人”尽情消受。

想到这里,他又坐不住了,三番五次跑到大街门前,向官道上吆望,但却迟迟不见杨五荣回来。

他有点按捺不住了,在书房里不停地踱步。

又过了半个时辰仍不见杨五荣接杨氏到来,他却突然发现自己穿的一件暗花宝蓝色长袍有点不合身,急忙找了一件织缎玄色长袍换上,外罩一件青色暗花马褂,在镜子前左顾右盼地端详起来。

这时门外响起了一阵脚步声,杨同范隔窗望去,见杨五荣在前引路,后面跟着一乘软轿,轻轻地放在了庭院当中。

他不觉心花怒放,急忙迎出门去。

杨五荣早掀开了轿帘,杨氏一手提着裙边,一手搭在五荣胳膊上,被扶下轿来。

只见她粉面含春,花容带笑,自有一番诱人的风姿。

身上穿着一件合体的湖绿笆长裙,粉红色绣花短袄紧掐着那窈窕的细腰,显得分外娇艳。

杨同范不觉整了整衣襟,故作矜持地上前见礼。

那杨氏带着迷人的微笑,深深地道了一个万福,轻启朱唇说:“又来麻烦杨秀才了。”

只一接触,杨同范就被杨氏的姿色摄服了,慌忙还礼,示意请杨氏姐弟进屋叙话。

杨氏轻移莲步,款款而行,俗话说:“情人 眼里出西施”,此刻在杨同范眼中,那杨氏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足以令人神魂颠倒。

他故意与杨氏隔开一段距离,随着走进屋来。

杨氏坐定后,同范把自己家中的情况简要地介绍了一下,并指着后檐墙说:“这是一道夹壁墙,乃是祖上为避乱世修的栖身之所,里面虽然不大,却也可以容身,夫人平时可在里面躲藏,烦闷时就出来散散心,杨某是有功名的人,谅没有人敢轻易闯我的宅院。”

那杨氏却问道:“不知我丈夫现在如何?是不是在到处找我?:杨同范故意吓唬她说:“涂如松已经在官府告你与奸夫拐款潜逃,现在县里悬赏缉访你,只要查到风声,就抓到县衙,投在监狱里永世不得出来。”

杨氏那桃花般的脸上,罩上了一股怒容,说:“想不到他竟如此狠毒,打骂还不算,竟然想叫我吃官司,我偏偏藏着不出来,看他到那里找我。”

杨同范少不得假仁假义劝上几句,就站起身来说:“天色已近午时,夫人想还未用饭,且吃了饭再休息吧!”说罢吩咐一声“开饭”,早有两名侍女把准备好的酒饭摆了上来,杨氏稍事谦谢,就率先入了座。

酒席之间,杨同范殷勤地斟酒布菜,把个杨氏哄得不如何感激才好。

吃罢饭杨五荣先起身告辞,杨同范也不挽留,只是嘱咐他时常到这边来看望姐姐。

五荣见同范如此热情,也觉放心,高高兴兴地去了。

屋里剩下同范与杨氏两个人,同范坐在那里,两只眼睛只滴溜溜地在杨氏身上乱转。

杨氏被看得不好意思了,低垂着头轻轻地说:“杨相公且歇息去吧,妾身也有些困乏,不敢久陪了。”

那杨同范仗着三分酒气,斜睨着杨氏说:“夫人不必见外,俗话说:“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同范久慕夫人芳名,难道就不能多陪你一会儿吗?”

那杨氏原是个乖巧之人,听了同范这番话,早已明白了他的心思,不觉粉面绯红,手足无措,低着头一声也不言语了。

杨同范心中“嘣嘣”乱跳,站起身来走到杨氏身后,见她正用一双白嫩的小手绞着一只小巧的手帕,那微带酒意的神态更加媚妩动人,一时色胆包天,竟伸手把杨氏的手揽进怀里来。

杨氏面孔红涨,呼吸急促:瞪了同范一眼,有些娇嗔地说:“杨相公莫非要勾一引 妾身吗?”

同范“咕咚”一声跪在地下说:“小生垂幕娘子已久,只是无缘相会,今天娘子避难来到我家,岂非天缘巧合,望娘子体谅小生垂慕之情……”,杨氏到了这个时候,一则已有醉意,春心荡漾,二则羡慕杨同范的功名富贵,三则自知已入杨府身不由己,遂不再拒绝,这一对水性男女,只接触了不到半天就厮混到一起,做了一对露水夫妻。

从此后,杨同范索性天天晚上到杨氏躲藏的北屋来过夜,二人如鱼似水,如漆似胶,简直形影不离了。

尽管如此,杨氏对涂如松被拘入狱的消息却仍然一点也不知道,那杨五荣受杨同范的指使,每隔三五天总要到县里哭闹一次,麻城县里的百姓送了他个外号叫“杨疯子”,而知县汤应求对此案却仍然迟迟不予审理。

其实,汤应求一刻也没有闲着。

在一个小小的县城,发生了一个找不到一尸一首的凶案,而被告又是全县瞩目的首富之户,这无疑算是一桩特大案件了。

案发以后全县为之轰动,自然不能不传到上宪大人们的耳朵中。

几个月来从省里、府里都发来过询问此案的文书,汤应求简直无法回答,而举县乡绅最近竟联名上书,请县里作出明确决断,或将涂如松判罪,或将其释放,断无不明不白地久囚牢房之理,这一切都给汤应求很大的压力。

但是,他左思右想反复权衡,觉得在目前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无论怎么处理都不合适。

因此一面暗中督促缉事衙役抓紧查访杨氏的下落,一面详文上司请求多给他点时间以便彻底清查此案。

但眼看着已经过去一年了,杨氏仍然杳无音信,急得汤知县几次严厉斥责捕快们无能。

转眼间又到了夏季,麻城周围茶花飘香,稻粮茁壮,一派丰收景象。

今年时令偏好,自立春以后雨水丰足,百姓们喜滋滋地送走了风调雨顺的春季,又盼着老天再赏一个更好的夏天。

此时正是庄稼生长的旺季,天公作美,每隔十余天必有一场透雨降下,汤应求在本县连任三届县令,像这样的好年景还是第一次见到,心中也感欣喜。

这天早晨,天色分外晴朗,汤应求早早起来,看看眼前没有什么急待处理的案卷,就独自一人在书房里披览史书。

正读得聚一精一会神,书房门被轻轻地推开了,刑房书办李献宗没有通报就匆匆走进屋来。

汤应求知道他一定有了什么重要消息,于是放下书卷,示意书办坐下慢慢说。

李献宗有些激动,说话也显得很急促,他说:“县城以西三十里的举水河滩上,发现了一具已经腐烂了的一尸一体,看来死者已死去数月。

一尸一体原是埋在河滩里的,由于埋得浅,被一群野狗扒了出来,幸亏地保发现得早,赶散了野狗,并派人看守住一尸一体,请老爷带人前去验一尸一。”

汤应求不觉灵机一动,很快与杨氏失踪案联系到一起,问到:“是男一尸一还是女一尸一?”

李献宗说:“一尸一身腐烂得较厉害,尚未分清男女。”

汤应求又问:“可有人前去认一尸一?”

李献宗说:“方圆十数里,没有人相认。”

“好!”汤应求一下子从椅子上站起来说:“传仵作李荣会同捕头何雄一同前往验一尸一,你也陪我一块去!”李献宗答应了一声,很快传齐了仵作、捕头以及几名衙役。

等汤应求换好官衣出来,一应人役已在衙前待命出发了,汤应求坐进了备好的小轿,喝声“开道!”一行十几个人就上路了。

初夏时节,天气晴和。

出得县城只见十里稻田绿浪翻滚,一弯清水逶迤蜿蜒。

田野间时见三三两两的农夫头戴竹笠,在插好的稻秧中除草。

阡陌一交一 错的田间小道上,几名活泼的儿童骑在水牛背上,悠扬地吹着横笛,笛声婉转,在无尽的原野里飘荡,真是一幅十分和谐的一江一 南水乡风情画。

汤应求看着这城郊风光,一时心旷神怡,把几个月来的愁闷全忘记了,只是一个劲儿地叮嘱轿夫“慢慢走,慢慢走。”

谁知一江一 南天气,一天十变,刚出城时还是万里无云,只走了不到十里路,东南方却突然卷过了一片乌云。

那乌云很快地遮住了丽日,遮住了蓝天,而且好像是从一座大烟囱中冒出来的一样,越伸越长,不一会就铺天盖地般地把原野罩住了。

山风吹来了,带着一股水气,使人顿感凉意逼人。

闪电在天边划破乌云,带来了一阵阵的闷雷声。

汤应求知道将要有一场暴雨降临,急忙问带路的衙役距河滩有多远,衙役答道:“十八里地。”

汤应求下令加快脚步,可是刚跑了一百多步,黄豆粒般大的雨点已经砸了下来。

这雨来得又急又猛,旷野上又没有个避雨的地方,汤应求一行十多个人,一下子被浇成了落汤鸡。

雨水猛降,眼见得灌满了小渠,渠水溢出,把道路浸漫成了一条小河。

一江一 南的道路都是土路,雨水一泡,泥浆就翻了起来,眼见得无法往前走了,汤应求只好下令原路返回县衙。

为了保证新发现的一尸一体不被冲没,他还派了两个衙役冒着雨赶到停一尸一现场,嘱咐地保严加保护一尸一身。

麻城县仵作李荣,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从二十几岁来到县衙,他不知处理过多少疑案,因此验一尸一查伤颇有经验。

省里、府里出现了重大案件,常常请他去会勘,而只要他到场,任何不好决断的事,都会迎刃而解。

因而同行们给他起了个美号叫“圣手李”,由于名气大,省里多次来文,要调他到臬台衙门去任职,但李荣不慕虚名,也不愿意离开麻城老家,所以始终没有调动。

这位老仵作的老伴已于两年前亡故,膝下没儿没女,孓然一身住在十字街中的一条小巷内。

今天早晨,他随县令去河滩验一尸一,被大雨截了回来。

上了年岁的人被大雨一浇,身上感到有些不适,额头微微有点发热,四肢酸懒。

他知道每逢这时,如果一躺倒,恐怕就要转成大病,所以挣扎着弄了几两酒,一个人在屋里喝起闷酒来。

黄昏时分,满天的乌云退尽了,西方的天空泛起璀璨的晚霞,霞光斜照在窗棂上,把屋子里也映得红彤彤的。

李荣面对暮霞,自斟自酌,已经有点微醉了,忽然听到几下轻轻的敲门声。

他不觉一怔,怀疑地问了一声:“谁?”

门外传来一个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请班长开门叙话。”

是谁在黄昏时节这样蹑手蹑脚地来访呢?李荣满带狐疑打开门一看,却是一位年轻的书生。

看他衣饰华贵,不像小户人家,面目陌生也不像县城里的人。

二人对视了一下,来人径自迈步进到屋内,又回身把门关严。

李荣在公门里干了三十多年,接触三教九流各种人士实在太多了,一看来人的神态,就知道他是为了某一个案子而来,于是不待来人开口,就直截了当地问:“你办那个案子?”

来人听了李荣的话,起初一愣,继而会意地笑了起来,说:“李班子果然爽快,我也不负班长盛意。”

说罢敏捷地从怀里掏出一封银子放在桌上,两眼却紧紧盯住李荣的脸。

李荣并不动声色,就像没有看见银子一样,背过身去问:“你受谁的委派前来找我?”

那人依然慢条斯理地说:“你我素昧平生,班长也不必打听我的名姓,这封银子权做定礼,请您帮助说上一句话,事成后还有一封银子相赠。”

李荣问:“你让我说什么话?”

来人说:“听说班长要随汤知县去河滩验一尸一,只求班子证实死者是个女性,年纪在二十三、四岁之间,系被人用绳子勒死的,就一切都完了。”

李荣说:“倘若一尸一身是个男人,我就是再遮掩,也瞒不过随从捕头和汤知县哪!”来人笑道:“班长放心,这具一尸一身已经腐烂了,人形十分模糊,这么热的天,一尸一臭异常,绝没有人肯到近前去细看。

班长又是远近闻名的仵作,您说了话,还有谁敢不信呢?”

李荣听罢,心头涌起了一股怒火,这位老仵作,生性耿直,为人坦荡,从来见不得营私舞弊之举,没想到老了老了,居然有人行一贿到自己头上来了,真是瞎了他的狗眼。

来人见李荣沉吟不语,还以为他是见钱眼开了,往前凑了几步钉问道:“班长意下如何?”

李荣等来人离自己只有半步远时,猛然伸出右手抓住了他的脖领,双手往上一提,已把来人咽喉扣住,跟着扬起左手,左右开弓两个大嘴巴,打得来人“哇哇”直叫。

李荣头上青筋崩起,气哼哼地说:“大胆的无赖,竟妄图用钱买你爷爷来了,你就不怕王法吗?我李荣当了三十多年仵作,从没见过你这样明目张胆行一贿的歹人。”

说罢把桌上的一封银子一掌扫落,吼道:“拿上你的臭钱,给我滚出去!”然后右手猛一搡,来人已“噔、噔、噔”倒退几步跌倒地上,李荣狠狠地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说声“呸!”倒头扎到床 上,他感到浑身出汗,刚才的一点小病却完全好了。

两天以后,风和日丽,汤应求带着李荣等人来到了河滩一尸一场。

由于知县有令,地保已派人把一尸一体周围用草绳拦了起来,三四个村民守护在现场,不敢离去。

草绳圈外围了一大群看热闹的老百姓,看见汤应求的轿子到了,百姓们自动让开了一条路。

汤应求下得轿来,先环顾了一下四周,一下子就在人群中发现了一张十分熟悉的脸——“杨五荣”,他心中叫了一下这个名字,却发现五荣双眼哭得痛红,正分开人群要往圈里闯,嘴里喊着:“姐姐,姐姐,我那苦命的姐姐!”在杨五荣旁边,有一个衣著华丽、戴相公巾的秀才,正扶着他劝解,汤知县认识,那是本县生员杨同范。

为了维持秩序,随从的衙役们已经亮出了刑具,老仵作李荣却解开了带来的小包,往外一件件的拿验一尸一工具。

汤应求这才把目光转向绳圈中央的一尸一体,只见一尸一身腐烂,手脚都有被野狗撕拦了的痕迹,面部早已烂透,连男、女都分不出来。

一陽一光下,成群苍蝇一尸一体上飞来爬去,一尸一体发出了一股奇臭,令人掩鼻。

汤知县看了李荣一眼,李荣会意,戴上了一副皮手套,把怀里藏的一瓶酒取出来,倒在手套上,然后一陰一沉着脸,向一尸一体走去。

那杨五荣见李荣走近了一尸一体,猛然分开众人跑过去,趴在一尸一首上在声嘶力竭地哭起了姐姐。

李荣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他伸手把杨五荣拉开,冷冷地问:“你怎么知道她是你姐姐?”

五荣哭道:“姐姐离家前穿的是细麻衣服,为的是到婆婆家侍候婆婆方便,现在一尸一身上穿的也是细麻衣,而且花纹也对得上,说罢拿出一块撕下的衣服布递给李荣,补充道:“班长请看,这图案一样不一样?”

李荣接过布来与一尸一身上的衣服残片一比,果然一样,就将其收进了验一尸一包。

杨五荣又“咚”的一声给李荣跪下,哀求道:“请班长和老爷为民作主,严惩凶犯。”

李荣似乎没有听见,走到一尸一身前面,用铜尺量子各部分尺寸,又拿出银针探入死者喉咙。

那杨五荣哭喊着:“班下手下留情。”

而李荣的银针已经取了出来,没有发现银针变色,他又往一尸一体的其他部位查了一下,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走到汤应求面前禀报道:“禀大人,死者系一个童子,男身,乃病疾而亡,死的时间大约在两个月以前,与杨五荣无关。”

啊!”刚才还蜷伏在地上的杨五荣,听罢扑过来说:“你妄断,死者明明是我姐姐,你为什么说是男身?”

李荣瞟了他一眼,根本不予理会,对汤应求说:“大人是否打道回衙?”

汤应求还没说话,闪在人群中的杨同范却挤了出来,气势汹汹地对李荣说:“这样一重案,怎能被你三言两语就定出结果来?”

然后转过身对汤应求说:“生员杨同范,久知杨五荣之姊被人杀害,今五荣好不容易认出亲姐姐,大人不与他做主,反而轻言仵作妄词,叫全县百姓怎生心服?”

杨同范这一喊,立即有六、七个看热闹的百姓也跟着哄了起来。

李荣却不客气地对地保下令说:“一尸一体可以就地深埋,勿使野狗再扒出来。”

杨五荣、杨同范带着一伙人极力反对,汤应求见双方争执不下,只得下令暂将一尸一体停厝起来,容日后复核。

清代雍正年间,湖北省的首府设在武昌郡。

湖广总督迈柱的官衙,紧傍风景秀丽的蛇山。

那雄伟肃穆的辕门,以及官署内富丽堂皇的厅堂,一看就使人知道,总督大人喜欢博大的气势。

在后衙的东花厅内,迈柱正聚一精一会神地观赏着一株新送进来的兰花。

这盆花,叶脉宽厚,筋络突出,植株高大,在十余片崭青碧绿的宽大叶子间,一支花箭已挺拔而出,箭端一簇杏红色的花蕾正含苞欲放。

在他的旁边,一位六十出头的老幕僚,一面指着花的株叶,一面津津有味地介绍着这花的珍贵之处。

迈柱似乎听得入了神,不住频频点头,嘴角上带着满意的笑容。

端详了好一阵,迈总督才离开花案,坐到一张嵌着贝壳的硬木雕花椅上,对幕僚说:“这又是高仁杰送来的吗?”

幕僚带着一脸谄笑欠身回答:“正是!”迈柱威严地点了点头,自语道:“倒是一个有良心的人。”

幕僚赶紧接道,“高仁杰对大帅敬佩得五体投地,常对小人说迈总督对他的栽培拔擢,他一辈子也忘不了。

只要大人有令,就是赴汤蹈火,他也在所不惜。

这株兰花,本是他父亲传下来的宝物,他敬献此花,无非是表达敬大人如敬父尊一般心境罢了。”

迈柱听了,心头感到一阵舒畅,缓缓地说:“难为他割爱了。”

幕僚见总督心境很好,乘机试探地说:“只是高仁杰候补三年,到现在还没有署任实缺。”

迈总督睁开了微闭的眼睛说:“不是已经让他到广济县上任去了吗?”

幕僚有些为难地张了一下嘴,又把话咽了回去。

迈柱却接着问:“难道还不满意?”

幕僚说:“他哪里敢有什么不满意?只是这广济县是让高仁杰代署,一但原县令销假复任,仁杰就得一交一 印……”,迈柱挥了一下手,示意幕僚不要再说。

沉默了一阵,才说:“湖北省内,候补官员太多,实任知县又都没有什么大差错,难以撤下,只好让他先委屈一阵了。”

幕僚说:“仁杰不会有什么怨言,不过要想撤换县令,现在倒有一个机会。”

迈柱问:“什么机会?”

幕僚从怀里拿出了一叠东西递了过去说:“麻城县出了一桩人命案,首富涂如松杀死了发妻杨氏,杨家拿着证据去县衙出产首,县令汤应求竟置若罔闻。

最近,杨氏的一尸一体被野狗从河滩中扒了出来,苦主又去申告,那知汤知县受了涂家重贿,竟一胡一 乱将杨氏之一尸一断为男一尸一,就是不肯处置凶手。

麻城县为此大哗,苦主杨五荣及麻城生员杨同范,到省府来越衙告状,把冤贴到处散发,现在合省都知道此事了。”

迈柱摇了摇头说:“麻城杀妻案已经扬了一年了,本督也曾去文询问,麻城令汤应求也回了文,内中情由好像不是你说的那样。”

幕僚慌忙施了一礼说,“汤应求受贿,以假情节欺蒙上宪,已在全省家喻户晓,只是大帅周围的人不敢据实禀报罢了。”

迈柱听到这里,猛地从太师椅上站起来,把幕僚递过的揭贴展开。

原来这正是杨同范、杨五荣写的控诉汤应求的文字,迈柱看了几行已是怒火冲天,及至看到末尾,揭贴上明明定着:“总督被欺,巡抚受骗,凶手逍遥,王法何贱?”

几句话,越发雷霆咆哮,立刻传令:“麻城杀妻案迟迟不见决断,着令广济县高仁杰重验一尸一骨,三天内把结果报来!”那幕僚赶快提笔把总督的指令写好,请迈柱用了印,直接发往广济和麻城去了。

代理广济县令高仁杰本是四川一个土豪的儿子。

从小不务正业,却生就一副凶狠、恶毒心肠,在乡里作恶多端,声名狼藉。

长到二十多岁,又生出了个想做官的念头,仗着家里有钱,捐了三次巨款。

地方上感念他募捐有功,赏了他个功名,在四川候补一年多,怎奈他名声太臭;没有人敢用他。

他又用钱买通巡抚,改调湖北候补。

三年来,他多方奔走,四面钻营,花了不少钱,只捞了一个代理县令之职,他当然十分不满意,所以处处留意,希望能踢倒一位实任官,自己取而代之。

正好麻城杀妻案闹得十分热闹,他借机买通总督府幕僚,终于捞到了重新验一尸一的差使。

接到命令后,他心花怒放,决心借此机会参倒汤应求,自己去麻城这个富饶的地方大捞一把。

于是传令仵作薛无极立时准备赴麻城县验一尸一。

杨同范这几天可累得够呛。

自派人贿赂仵作李荣被拒绝后,他感到陷害涂如松并不那么容易,就与杨五荣合谋在河滩演出了一场“认一尸一”的双簧戏。

不想被李荣当场戳破,幸亏当时自己赤膊上阵,唬住了汤应求,才避免了把验一尸一结果上报府、省的结局。

后来,他又鼓动杨五荣去省城张贴冤状,大造声势,终于起了效果。

总督大人派来了复审官员已于今天赶到了麻城。

复审官员态度十分傲慢,根本没有通知汤知县及初审仵作,就决定明天早晨去河滩验一尸一。

杨同范知道这种形势对自己有利,但担心陪同前来的薛仵作也和李荣一样,把一尸一体断为男一尸一。

于是又派了一名家人扮作书生前去行一贿。

谁知派去的人中午就出发了,到现在始终不见踪迹。

他怀着一颗忐忑的心等候回音。

直到掌灯时分,派去行一贿的人才回来。

杨同范见他空着手进屋,心里就一阵轻松,他料定广济县仵作已经收了定银。

果然,派去的人报道:“这个薛无极十分贪婪,但又狡猾奸诈,直盘问了我大半天才把银子收下,让我转告您,明天他一定见机行事,包管把事情办妥,不过事成之后需要再给他两封银子,否则不干。

小人怕把事情弄糟就答应了。

他还不放心,又让小人写了一张借据,才算答应下来。

杨同范一面暗暗痛恨薛无极敲竹杠,一面却也庆幸事情能够办成,就夸奖了去人几句,高高兴兴地到杨氏藏匿的房间睡觉去了。

第二天是个半一陰一天,举河河滩上,挤满了观看验一尸一的人。

地保已奉命将那即将腐烂的一尸一身从冰窖中抬了出来,围观的人伸长脖子往绳圈里观看,只看见模糊糊的一一团一 烂肉,哪里分得清什么男女?一尸一体经地面热气一熏,又开始发臭,臭气弥漫,使围观的人一个个捂起了鼻子。

这时通往河滩的大路上,传来了一阵阵鸣锣开道声——复审官员高仁杰,在一大群衙役的簇拥下来到了。

高仁杰的大轿稳稳地停在一块隆起的平地上,他故作稳重地从轿里下来,整理了一下冠带,不容地保介绍就径直向一尸一体走去。

及至离一尸一体五、六步远,那股腐烂的臭气已经熏得他不敢向前了,只见他掏出手帕,捂住鼻子,对仵作薛无极作了一个手势。

薛无极早已领会了他的意思,赶忙趋前一步拦住高仁杰说:“大人贵体岂可受沾污?待小人检验了报给大人就是。”

高仁杰点了点头,薛无极早拿好银针、铜尺走过去,翻弄起一尸一体来。

这时连广济县的三班衙役,带围观的老百姓,几百双眼睛齐刷刷地盯在了薛无极手下的一尸一体上。

那薛无极也是一个老仵作了,他端详了一下一尸一身,嘴角露出一丝冷笑,然后猛然一翻,把腐烂的最厉害的部位露了出来,这就使远远围观的人只能看见一一团一 烂肉了,而且一尸一身一经翻动,臭气更加浓烈,围观的人有不少禁不住臭气的蒸熏,开始离去,那几百双紧盯着的眼睛都开始松懈了。

薛无极的目的就是要分散大家的注意力,见观众中开始人头攒动了,才假做认真地检验起来。

过了半袋烟功夫,他才脱去皮手套,把酒瓶内剩下的半瓶酒倒在手上洗了洗,起身禀报道:“复验了三遍,死者是个女身,二十四岁,右肋之下有重伤,显系被人用重物猛击致死。”

一言既出,人群中立即传来一阵凄切的哭声,杨五荣推开众人,满脸泪水,跑到高仁杰面前跪倒,高呼“青天大老爷,为民做主呀!”高仁杰传令,将一尸一身装在木匣内,就地埋葬,苦主且随本县进城再做定论。

围观的人有的惊异,有的感激,有的嗟讶,有的将信将疑,纷纷议论着散去了。

高仁杰回到麻城县城,立即以总督特委专员的身份传见汤应求。

大堂之上,两位知县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辩论,高仁杰把刚刚签好的验一尸一禀文递过去,带着无限的压力说:“方才当众验一尸一,已查明死者是个年青女子,大人可有什么异议?”

汤应求说:“高大人既言当众验一尸一,为什么不通知本县同往会勘?况我县仵作李荣,已验得死者是男身,两个结果如此悬殊,大人总该传李荣前去问个明白才是。

为什么并不复核,就草草将一尸一体掩埋?”

高仁杰怒道:“河滩之上从目睽睽之下,已查明一尸一身右肋下有重伤,该女子分明是被猛击右肋而亡,汤大人上报详文,竟说她是因病弃世,难道你不怕担个欺蒙上宪的罪名吗?”

汤应求哈哈一笑说:“本县居官二十余年,还没听说过有哪个人肋部被击就能致死的。”

高仁杰拍案吼道:“涂如松谋杀发妻,你竟因他身为一县首富就存心包庇,难脱受贿之嫌。”

汤应求反诘道:“涂如松即存心杀妻,为什么不击她的头部,反而只击那不致死的右肋?难道他是在儿戏不成?”

高仁杰被汤知县这句反问弄得不知如何回答,只好摆出一副特派专员的架子断然宣告道:“本大员奉总督之命复审此案,你包庇杀妻凶犯,也在被参之例,从今天起,夺去你的官职,回衙听参。”

汤应求随手取出迈柱指令的抄件说:“总督大人令文中只委派你重新验一尸一,并没有允许你复审此案,你休要狐假虎威,在我麻城县内飞扬跋扈!”说罢回身对站在左右的两名麻城县书办传令道:“传三班捕头上堂!“高仁杰不知汤应求要干什么,一时倒怔住了。

这时麻城县的三班捕头一齐走上堂来,汤应求喊了一声:“把这个欺上压下的赃官给我赶出堂去!”捕头们得令,把手一挥,侍候在堂下的三班衙役早跑上来,把高仁杰和薛无极一行连轰带赶,撵出了辕门。

汤应求索性下令从大牢中取出涂如松,好言劝慰了数句,当场释放。

又把杨同范拘捕到县衙,严厉切责,并当场行文请求夺去他的功名,最后传杨五荣上堂,指斥他乱认男一尸一,搅扰公堂,责打二十棍,赶下堂去。

一切处理完了,汤应求犹自余怒未息,仗着满腹火气,写了一道结案行文,将今天的判决结果分报府、省两级上司,算是答复了上宪的几次追问。

湖广总督迈柱在同一天里接到两份申报,一份是麻城知县汤应求对涂如松杀妻案的结案详文,一份是广济代理县令高仁杰弹劾汤应求受贿,包庇杀人凶犯的呈文。

他草草看了看,心中已有了倾向性,尤其是高仁杰的呈文后还附了一张验一尸一报单,上面明明写着死者是二十四岁的妇女,系被重物击伤右肋而亡,而汤应求却硬把女一尸一当成男一尸一,显然是有意包庇真凶。

最使迈柱怀疑的是,对涂如松杀妻案,汤应求拖了一年多不做结论,偏偏在高仁杰验一尸一以后,马上急如风火地审理结案,这明摆着是企图孤注一掷,欺蒙上宪。

因此,迈总督对汤应求已失去了起码的信任,相比之下他觉得高仁杰能在几天里验明一尸一体,揭示出案情的重大疑点,确定是个难得的人才,如果委派他全权审理此案,一定能迅速地使真相大臼,那时再提拔他就理直气壮了。

想到这里,迈柱又打开了高仁杰的呈文,才发现他是指责汤知县受贿,刑房书吏李献宗舞文,仵作李荣妄报,麻城县上上下下竟没有一个清白之人。

迈柱一怒之下,立即传见高仁杰,命他全权鞫审涂如松杀妻案,并下令停了汤应求麻城知县之职,一应麻城事项暂由高仁杰代署。

那高仁杰想不到自己能获得这样大的荣耀,简直有点得意忘形了,他把广济县的政务,完全一交一 给自己的小舅子代理,自己从县衙中选了一批心腹人役,趾高气扬地来到了麻城。

进入县衙,他立刻传见苦主杨五荣,命他将涂如松杀妻的事,详详细细写个状子递来。

杨五荣早有准备,把杨同范亲自起草的状子一交一 了上去。

高仁杰见状子上有证人赵当儿的名字,就当堂传讯了他,那赵当儿接了杨同范的银子,一口咬定他曾于夜间进入涂家在九口塘的别院,亲眼看见涂如松与陈文用木棍将杨氏打死,并将一尸一体偷偷运到河滩草草掩埋。

为了增加定案依据,高仁杰把杨同范请到县衙,请他做为旁证,杨同范一口应承,并当堂指出汤应求与涂如松在案发前就有来往。

一切准备停当,高仁杰下令将涂如松、李献宗、李荣等人都拘捕入狱,并开始分别用严刑逼供。

第一堂审讯涂如松,高仁杰原以为如松是大户出身,娇生惯养,必定没见过世面,只要在堂上三拍两吓,他就得乖乖地按自己指定的口供招供。

谁知他却把涂如松估计错了,那涂如松自幼读书明理,见识多广,岂是三拍两吓能镇得住的?何况他曾在麻城狱中被拘禁了一年多,对官府的一些审案场面也有所领教,无形中等于搞了一年被审“实一习一 ”,反倒增加了他应付诈骗的能力。

所以在公堂之上,如松侃侃而谈,简直让高仁杰找不到一丝破绽,万般无奈只得动用大刑了。

涂如松先后被打了二百大板,腿股之间皮开肉绽,仍然没有一句供词。

高仁杰老羞成怒,又下令使用夹棍,那如狼似虎的公差把夹棍收到了头,涂如松小脚肌肉崩坏,两踝露出了白骨,多次晕倒,还是不肯招认。

高仁杰只好草草退堂,心中开始感到忐忑不安。

他知道倘若如松死不招认,一但有人路见不平,把冤情捅到京城,刑部就可能另派人来审理,那时自己一精一心设想的全部美好前景,都将化做灰烟。

因此一夜 没睡好,第二天一早就把一位心腹师爷请来密谋。

这位师爷是一名官一场上营私舞弊的老手,对于制造假案颇有经验。

高仁杰主张既然一时制不服涂如松,不如转移目标,再拿李荣开刀,只要李荣就范,这案子也就算攻下来了。

但师爷却坚决反对,他说:“一个涂如松就已令人头疼了,李荣比涂如松更难对付。

大人对所有人犯都施以重刑,难免落一个以刑逼供的名声,结局就更难预料了。

不如只对涂如松用刑,却让李荣、李献宗等在一旁观看,威摄其心,那么涂如松一被整服,其他人就不攻自破了。”

高仁杰说:“只是昨夜已用尽大刑,涂如松竟咬紧牙关死不招供。”

师爷说:“官刑虽狠,总能挨得过去,大人要想逼出口供,少不得就得用点私刑了。”

高仁杰虽然狠毒,但还不知道什么叫私刑。

那位师爷说:“历来办案都有一套让人无法忍受的刑法,昔日来俊臣使用火瓮,万俟禹发明“披麻拷”这套方法被历代沿袭使用,越来越毒狠,称为私刑。

湖北常用的私刑有跪铁索、穿铁鞋等,明天审问涂如松,只要使用这些刑法,保管一攻即破。”

高仁杰听罢大喜,立即吩咐师爷准备刑具,直到师爷把一切准备好了,他才回后堂休息。

第二天,遍体鳞伤的涂如松又被押上了大堂,由于夹棍施得厉害,如松已不能站立。

衙役们将他拖上堂来后,他就趴在地上,痛楚地喘息起来。

麻城仵作李荣、书办李献宗已先期被重枷囚锁着,押在大堂一侧听审。

李荣一看见大堂中间安置了一个熊熊的火盆,就知道他们要使用私刑了,及至看到涂如松那奄奄一息的样子,心中充满了愤怒和同情。

高仁杰高踞于公案之后,把惊木堂一拍,厉声喝喊:“涂如松,快将你谋杀妻子之事从实招来!”涂如松伏在地上一声也不出,高仁杰又喝道:“你招不招?”

涂如松依然不吭一声,高仁杰大怒,吩咐一声:“取铁索!”声音刚落,两个衙役已经用火剪从燃烧着的烈火中,夹出一根烧得通红的粗大铁链,“哗啷啷”一声掷在地上。

又有两个衙役从地上抓起涂如松,不由分说将他那已被鲜血染透的裤脚卷了起来,然后提到铁链前,猛地按下去,涂如松的膝盖正跪在烧红的铁链上,只听“哇”的一声惨叫,一股青烟从铁链下冒出来。

再看涂如松两膝肌肉已被烧焦,昏死过去。

高仁杰又喝令用冷水将他浇醒过来,没容他喘息又按到另一根新烧红的铁链上,可怜涂如松一个安善良民遭此酷刑,再也忍受不住了,只得哀求道:“大人不必用刑,小人愿意招供。”

高仁杰喜出望外,催他快讲,如松这时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断断续续地说:“只因杨氏与我不和,一时起了歹心,于去年二月将她诓到九口塘用木棍打死了。”

“一尸一体放在哪里?”

就埋在举河河滩上。”

同案人陈文现在何处?”

杀死杨氏后我给了他二百两银子逃到北方去了。”

问到这里,案情缺口已经打开。

高仁杰把涂如松押了下去,转而对李荣、李献宗说:“凶犯已经招供,你们还有什么话讲?”

李荣猛的直起身来,大声喝喊道:“高仁杰,你用如此残酷的私刑逼取口供,就不怕遭天谴吗?”

高仁要哼哼一阵冷笑说:“天谴?我看你是自讨天谴,今天老老实实把妄报男一尸一的前因后果一交一 待清楚还则罢了,如若不然,本县叫你脱两层皮。”

李荣毫不示弱,抗争道:“河滩无名一尸一,原是男身,你颠倒黑白,指男为女,还想叫我与你同通作一弊 ,真是痴心妄想。

李荣今天上得堂来就没打算活着回去,你看着办吧!”李荣的一席话,也激起了李献宗的正气,喊道:“高大人,你滥用酷刑,乃是违背大清律的,望你慎行。”

高仁杰见这两个人没有被吓倒的意思,不觉怒火中烧,一拍桌子喝令:“把这两个刁徒拉下去各打一百杖”,衙役们拥上前来,拖翻就打,两位正直的小吏一时也被打得皮开肉绽。

但李荣始终骂不绝口。

高仁杰又把烧红的铁链扔在了大堂之中,刚要下令对李荣用刑,书吏李献宗却喊了:“大人不必用刑,小人愿招。”

原来他担心李荣年纪大了,吃不消那跪铁链的刑法,只得抢先招供以保李荣。

但李荣却拦住了李献宗,厉声说:“李书吏,你休要避刑乱供,你我同为三尺男子汉,难道连一点皮肉之苦都忍受不了吗?”

高仁杰见李荣竟如此大胆,不觉动了真怒,下令将烧红的铁链缠到李荣身上。

那班行刑衙役,都是高仁杰从广济挑选来的凶狠之徒,主子施令,一奴一才发威,夹起铁链径往李荣身上乱绕,把个李荣烧得满堂翻滚,皮肉发出“吱吱”的焦灼声,只一会功夫就昏死在堂上。

高仁杰余怒未息,令衙役用凉水将他浇醒,继续施刑,五十多岁的李荣就这样惨死在烙刑之下。

李荣气绝后,高仁杰并没有半点惊恐之态,只吩咐将他的一尸一体抬出埋掉,又掉过头来向李献宗逼供。

李献宗此时已是浑身棒伤,鲜血淋漓,但神态尚自清醒,他知道如果不按高仁杰的意思招供,自己也难免被烙死的结局,反正招了也是死,不招也是死,不如一胡一 乱招上几句,先逃开这场酷刑再说。

于是不再抵辩,完全按照高仁杰的引导,招认了汤应求受贿纹银八千两,自己分得五百两,帮助汤应求写了一道假呈文,李荣受银三百两,故意把女一尸一断为男一尸一等情节,高仁杰令他当堂具结画押。

至此,一场用酷刑逼出来的冤案终于被铸成了。

退堂之后,高仁杰得意洋洋地坐在后衙花厅内,欣赏起最近新买来的一对明代宣德铜炉来了,那形体敦厚的炉身,雕铸一精一致的兽形花纹,都令他感到陶醉。

他决定明天就再托那位被买通了的幕僚,把铜炉送给迈总督,只要总督收下,就趁热打铁,呈上自己审理的案卷,将涂如松定为死罪,汤应求、李献宗定为绞罪,自己可以稳稳当当地夺取麻城县的正印。

想到这里他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吩咐家童备酒,准备痛饮一番。

可就在这时,那位出谋划策的师爷又来找他了。

高仁杰十分感激这位师爷,居然起身相迎,并邀师爷共饮“庆功酒”。

但师爷却摇了摇头说:“案子虽然已经审清了,可麻烦还有不少,大人切不可掉以轻心。”

高仁杰一愣,问道:“还会有什么麻烦?”

师爷道:“麻城民风刁顽,汤应求与涂如松又都是久居麻城的人,在县城内很有些影响,大人断定涂如松杀人、汤应求受贿,虽有口供,但物证不足,倘若有人往上宪替他鸣冤,难免要派员重审。

小人担心重审时至少有三处破绽,可以被人钻空子。”

高仁杰问:“哪三个破绽?”

师爷说:“第一,举河河滩上的无名一尸一,虽已被断为女一尸一,但验一尸一时我曾注意过,这一尸一体没有头发,若有人复验,指了这个破绽,我们无以回答。”

“啊!”高仁杰一听也惊呆了,师爷继续说:“第二,涂如松供出了杀害亲妻,但至今没有血衣,上宪复审不能不查,到那时会把我们弄个措手不及。

第三,李荣系重刑之下当堂致死,又没有口供,上宪追查,大人难免滥用酷刑逼供之责。”

师爷说到这里,高仁杰的脸色都变了,连忙问:“可有补救的办法?”

师爷说:“办法自然有,只要继续严刑追问涂如松,让他一交一 出死者的头发和血衣,有了足够的证据,就一切都好办了。

但涂如松刚刚受过重刑,神志可能不太清醒,审讯时需要格外耐心方能奏效。”

高仁杰明白,所谓:“格外耐心”就是要想办法诱供的意思。

于是他压低声音,与师爷合谋起指供套供的方法来了。

第二天晚上,涂如松又被押上了大堂。

那火盆中闪烁的火光,夹棍上染上的斑斑血迹,使他感到一阵眩晕,还没容高仁杰拍案喝斥,就猝然昏倒在大堂上。

高仁杰令人用破布沾冷水贴到如松头上,好一会儿才复苏过来。

高仁杰依然带着威严问:“涂如松,你既杀死了妻子,又为什么将她的头发割掉?”

如松不知高仁杰是什么意思,连忙说:“小人并未割人的头发!”高仁杰把惊堂木一拍,喝道:“胡说,你埋在河滩上的女一尸一,没有头发,不是你割的,难道还有别人?”

自从昨天招供了杀人罪后,涂如松就已经断绝了生还的幻想,只希望在被处斩前皮肉少吃点苦。

今天听高仁杰这么一问,就明白了这是在给自己引供,他略微思索了一下,答道:“小人杀妻后原想将一尸一首肢解毁掉,怎奈手软心跳,下不得手,所以只将头发割下来就不敢再动了。”

高仁杰紧紧迫问:“头发藏在何处?”

涂如松信口回答:“埋在城西荒冢中了。”

是否连血衣一起掩埋?”

“正是!”“如果让你带人前去寻找,你可认得出准确位置?”

“依稀可以认得。”

“好,立即带路寻取物证!”说罢,吩咐备下一辆囚车,将涂如松装好,又派了十几名衙役,带着挖掘工具,出城起获血衣和头发。

时间已是盛夏,麻城西关外稻田旺盛,茶林丰美,丽日高悬,白云轻荡,一副恬淡的农家景象。

涂如松多日在狱中囚禁,今天又见到了这大好景致,心境分外悲怆,他知道自已再也看不了几天这家乡的美景了,一种将死前分外惜生的情感油然而起,心中默念:“母亲大人,孩儿不孝,就要别您远行了,愿苍天佑您老人家安康吧!”想到这里,两行热泪已夺眶而出。

城西的坟地乃是贫困人家的乱葬岗子,荒冢累累,青草芃芃,一派凄凉景象,衙役们让涂如松指出埋血衣的所在,如松眼花缭乱,不知往哪里指合适。

凶狠的班头已经不耐烦了,抡动皮鞭迎头就抽,如松脸上立即凸起了两道血印,无奈之下信手指着一处高坟,说:“就在这里。”

衙役们立即挖掘,但掘了数尺深,只发现了几片枯木。

原来这座坟年数已久,连棺木都烂没了。

衙役们大怒,乱鞭齐向如松抽来,如松哀求道:“只因夜间掩埋,慌乱中没有分辨仔细,且容我再找一找。”

衙役们索性把他从囚车上拽下来,硬拉着他乱坟中穿行,如松步履艰难,趔趔趄趄地挪动着脚步,刑伤崩裂,痛楚钻心,实在不能走了,只好指着另一个小坟包说:“是这个。”

衙役们七手八脚把坟扒开,却掘出了一个长髯巨足的中年男一尸一,一个个连喊“晦气”,少不得又拿如松出气。

如松只得再一胡一 乱指示一处,挖开后倒是看见一具女一尸一,但头发已经斑白;分明是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太太。

这样整整一天,在坟地里乱转,扒了十几座无主荒坟,也没有发现什么血衣和头发,涂如松身上却又增添了无数道鞭痕。

第二天、第三天接着扒坟,衙役们干得累了,索性召来三十余名民夫帮助挖掘。

但挖来挖去,把墓场内近百座无主坟都掀了一遍,依然一无所获。

麻城百姓见新任县太爷上任后不干别的,专扒荒坟,感到又可气又可笑,背地里送了高仁杰一个外号叫“高扒坟”。

高仁杰等了三天,只等回一句回复“没有血衣”,不觉大怒,又给涂如松施了一遍“铁链缠身”,烧得如松体无完肤,死去活来。

如松遭此毒刑,就连高仁杰带来的审案人役也有人看不下去了。

一位良心未泯的衙役,偷偷地跑到如松家里,把如松的近况全部诉说了一遍,嘱咐涂家赶快想办法。

如松的母亲闻听后心如刀割,她实在不忍让儿子在这种求死不得的状况下继续遭受酷刑了,就偷偷地剪掉了自己的头发凑成一束,又央求李献宗的妻子割破了左臂,以鲜血染红了一套衣裙,派心腹家人把头发与血衣埋在一个显眼的地方,再以探监的名进入监狱,把埋藏的地点告诉了如松。

如松得到了这个给自己定罪提一供依据的消息,竟激动得一宿没有入睡。

第二天不等衙役们催促,就主动地说:“经过一夜 苦思冥想,想起了埋血衣、头发的地点。”

衙役们拖着他来到城西,不费劲就起出了血衣和头发。

一切证据都齐全了,高仁杰有恃无恐地写了一道结案呈文,涂如松被判斩刑,汤应求、李献宗都拟绞罪。

为了尽快定案,他下令连夜将呈文报到黄州府,他相信黄州府的批复用不了几天就能回来,自己一精一心构思的全部计划,只待批文一到,就可以全部落实了。

黄州府知府蒋嘉年,是从刑部员外郎转迁出京的四品正衔官员。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明清奇案》公案小说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湖北省东北部有一个小县叫麻城,这里北邻大别《明清奇案》雍正麻城“杀妻”案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