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
·通变第二十九
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何以明其然耶?凡诗赋书记,名理相因,此有常之体也;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
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
然绠短者衔渴,足疲者辍途,非文理之数尽,乃通变之术疏耳。
故论文之方,譬诸草木,根干丽土而同性,臭味晞陽而异品矣。
是以九代咏歌,志合文则。
黄歌“断竹”,质之至也;唐歌在昔,则广于黄世;虞歌《卿云》,则文于唐时;夏歌“雕墙”,缛于虞代;商周篇什,丽于夏年。
至于序志述时,其揆一也。
暨楚之騷文,矩式周人;汉之赋颂,影写楚世;魏之篇制,顾慕汉风;晋之辞章,瞻望魏采。
搉而论之,则黄唐淳而质,虞夏质而辨,商周丽而雅,楚汉侈而艳,魏晋浅而绮,宋初讹而新。
从质及讹,弥近弥澹,何则?竞今疏古,风昧气衰也。
今才颖之士,刻意学文,多略汉篇,师范宋集,虽古今备阅,然近附而远疏矣。
夫青生于蓝,绛生于蒨,虽逾本色,不能复化。
桓君山云∶“予见新进丽文,美而无采;及见刘扬言辞,常辄有得。”
此其验也。
故练青濯绛,必归蓝蒨;矫讹翻浅,还宗经诰。
斯斟酌乎质文之间,而隐括乎雅俗之际,可与言通变矣。
夫夸张声貌,则汉初已极,自兹厥后,循环相因,虽轩翥出辙,而终入笼内。
枚乘《七发》云∶“通望兮东海,虹洞兮苍天。”
相如《上林》云∶“视之无端,察之无涯,日出东沼,入乎西陂。”
马融《广成》云∶“天地虹洞,固无端涯,大明出东,入乎西陂”。
扬雄《校猎》云∶“出入日月,天与地沓”。
张衡《西京》云∶“日月于是乎出入,象扶桑于濛汜。”
此并广寓极状,而五家如一。
诸如此类,莫不相循,参伍因革,通变之数也。
是以规略文统,宜宏大体。
先博览以一精一阅,总纲纪而摄契;然后拓衢路,置关键,长辔远驭,从容按节,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采如宛虹之奋鬐,光若长离之振翼,乃颖脱之文矣。
若乃龌龊于偏解,矜激乎一致,此庭间之回骤,岂万里之逸步哉!
赞曰∶文律运周,日新其业。
变则可久,通则不乏。
趋时必果,乘机无怯。
望今制奇,参古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