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拾遗
卷十 鳞部-带鱼
出海中,形如带,头尖尾细,长者至五、六尺大小不等,无鳞,身有涎,干之作银光色,周 身无细骨,正中一脊骨如边箕状,两面皆肉裹之,今人常食为海鲜。
据渔海人言,此鱼八月中自外洋来,千百成群,在洋中辄衔尾而行,不受纲,惟钓斯可得。
渔户率以干带鱼肉一块作饵以钓之,一鱼上钓,则诸鱼皆相衔不断,掣取盈船。
此鱼之出以八月,盛于十月,雾重则鱼多,雾少则鱼少,率视雾以为贵贱云。
纲目无鳞鱼条,独遗此品,故为补之。
五杂俎∶闽有带鱼,长丈余,无鳞而腥,诸鱼中最贱者,献客不以登俎,然中人之家用油沃煎,亦甚馨洁。
福清志∶带鱼身薄而长,其形如带,无鳞,入夜烂然有光,小者俗名带柳。
物鉴∶带鱼形纤长似带,衔尾而行,渔人取得其一,则连类而起,不可断绝,至盈舟溢载,始举刀割断,舍去其余。
玉环志∶带鱼首尾相衔而行。
钓法∶用大绳一根,套竹筒作浮子,顺浮洋面,缀小绳一百二十根,每小绳头上拴铜丝一尺,铜丝头拴铁钩长三寸,即以带鱼为饵,未得带鱼之先,则以鼻涕鱼代之,凡钓海鱼皆如此。
钓期自九月起至次年二月止,谓之鱼汛。
朱排山柑园小识∶带鱼生海中,状如鳗,锐首扁身,大眼细齿,色白无鳞,脊骨如篦,肉细而肥,长二三尺,形如带,亦谓之裙带鱼。
冬时风一浪一大作,辄钓得之。
为鲞,以致远。
味甘一性一平,和中开胃(食物宜忌)。
带鱼形长扁薄似带,色白无鳞,肉细佳;脍腌 风干,久藏不败。
煎烹味美,多食发疥。
( 可连数十。
腌食佳。
黑夜有光,故有毒(药一性一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