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
3.7 名家:逻辑世界的舞蹈者
【名家其派】
“名家”作为一个思想流派,它的含义与现代的汉语所说的“名家”不同。
这里的“名”不是有名、出名,而指事物的名称、概念。
孔子说:名正则言顺。
虽然一般人在谈到先秦诸子的时候,往往忽略这个流派,但在当时,这是一个善于分析、异常活跃的群体。
汉代的学者司马炎在《论六家要旨》中,把先秦诸子一分为六,其中就有“名家”。
作为一个学派,名家不像其他学派一样有共同的主张,而是仅限于研究对象的相同,但是各有差异。
名家的代表人物有邓析子、尹文子、惠子、公孙龙子等。
【名家名句】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解读:太一陽一刚升到正中,同时就开始西斜了;一件东西刚生下来,同时又走向死亡了。
这是惠施的观点,“睨”是侧斜的意思。
这是名家对一件事物的两种认识,可以说与现在的辩证哲学相通。
白马非马。
解读:白马不是马。
这是名家中的公孙龙的名言,直到今天仍被人争论不休。
为什么白马就不是马了呢?公孙龙有他的说法。
第一,因为“马”只是一个动物的名称,不是说它的颜色,但是这又不是说马没有颜色;“白马”是既有形又有色,而且确定是白色的,可以不包括黄色、黑色等非白色。
所以说“白马非马”。
另外,“非”也不是说完全相反,而是“不全是”。
所以可以说“白马非马”。
名有三科:一曰命物之名,方员白黑是也;二曰毁誉之名,善恶贵贱是也;三曰况谓之名,贤愚一爱一憎是也。
解读:名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给事物命名,比如方、圆、黑、白;二是赞扬或者贬低的说法,比如善、恶、贵、贱;三是对人的感受的命名,比如贤、愚、一爱一、憎。
这是尹文子对名的概括,在现在看来,这种说法未免简单了一点,但也是后人发展的基础学说。
有形者必有名,有名者未必有形。
解读:有形象的东西必定有名称,但是也有有名称的东西没有形象。
比如善恶好恶,是有固定的说法的,但是却无形。
察其所以然,则形名之与事物,无所隐其理矣。
解读:了解了事物存在的根本原因,那么无论是外在的现象还是内在的本质,都能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逻辑思维犹如一种探险,等我们解一开了谜底,先前幽暗的城堡就会变得光明起来。
名分不可相乱也。
解读:所有事物的名称是不能乱叫的。
就像一种动物,这边叫熊猫,那边叫猫熊,这样就不利于交流了。
所以在统一的环境下,也要尽量统一名称。
【名家故事】
巧舌如簧的公孙龙
大约在公元前248年至前279年间,名家的代表人物公孙龙曾带领弟子,从赵国赶到燕国,力图说服燕昭王“偃兵”。
燕王表示同意,但是公孙龙却当面说穿了燕昭王不会放弃武力,因为燕昭王从天下招募的名士都善于用兵,能实现燕国的宏图,所以燕昭王不会放弃的,这样一说,燕昭王无言以对。
公孙龙还曾游于魏国,与公子牟论学。
后来又到了赵国,与赵惠文王论偃兵。
赵王说:“我都十年没打仗了,怎么能说我好战呢?”
公孙龙回答说:“赵国还有两块地在秦国手里,您穿着丧国的服装以示明耻;您东面打了胜仗,就设下国宴来庆祝。
您怎能会偃兵?”
还有一次,秦国跟赵国订立盟约相互帮助。
过了不久,秦攻魏,但是赵又欲救魏。
秦王责备赵惠文王不遵守盟约帮他消灭魏,赵王将这件事告诉平原君。
公孙龙给平原君出主意说,赵国干吗不派遣使者去责备秦王说,秦国不帮助他们救魏呢?秦不帮助赵国救魏,也是违背盟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