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之变”发生后,景泰帝朱祁钰登基《中华上下五千年》于谦誓死保卫北京

中华上下五千年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中华上下五千年

中华上下五千年 - 于谦誓死保卫北京

中华上下五千年

于谦誓死保卫北京

“土木之变”发生后,景泰帝朱祁钰登基。

其后,瓦剌首领也先率军攻打北京城,景泰帝便将朝臣于谦擢升为兵部尚书,全力保卫北京城。

于谦是浙一一江一一钱塘人,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于谦天分极高,又十分好学。

十二岁那年,他便写下了名垂千古的《石灰吟》。

其中的两句诗“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展现了少年于谦的非凡抱负。

二十三岁时,于谦考取了进士,从此踏入仕途。

于谦才能出众,深受历任君主的器用。

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后,汉王朱高煦意图谋反。

朱高煦被捕后,宣宗便让于谦去将他的罪行一一列举出来。

于谦的口才非常好,当时只见他义正词严,声色俱厉,直将朱高煦痛斥得伏一在地上,抖若筛糠。

宣宗对此非常满意,其后又派于谦到一一江一一西巡查。

于谦在一一江一一西期间平反了多起冤案,并对官兵扰民的情况予以上报。

由于表现出众,此后于谦再度获得擢升,官拜兵部侍郎。

明英宗朱祁镇即位以后,对太监王振一一宠一一信有加。

王振在朝中的势力不断膨一胀,朝臣们纷纷向他行一贿,唯有于谦是个例外。

同僚好心劝导于谦不要两手空空,就算不行一贿纳银,至少也应该给王振送些土特产之类的礼品。

于谦却甩甩自己的袖子说:“我唯有两袖清风。”

后世在形容为官清廉时经常用到的“两袖清风”一词就是起源于这里。

于谦的特立独行惹恼了王振,但当时杨士奇、杨荣和杨浦这“三杨”尚在朝中,辅佐朝政,他们都对于谦很是赏识。

王振慑于他们的权威,虽然心中痛恨于谦,但也不敢对于谦实施报复。

等到“三杨”或是去世,或是退隐,先后离开朝堂以后,王振开始暗中报复于谦。

王振指使自己的爪牙污蔑于谦,将于谦囚禁在狱中,并判处极刑。

因为于谦为官期间清正廉明,深受百姓的一爱一戴,所以这个消息传出以后,马上就引来了大批百姓的不满。

官民纷纷上书为于谦请命,王振迫于舆论压力,只好将于谦无罪释放。

其后,于谦被贬黜到各地担任地方官,直到“土木之变”发生前夕,明英宗才将他召回京城,担任兵部左侍郎。

英宗御驾亲征之前,于谦不断上书劝阻,无奈始终无法劝服英宗。

“土木之变”发生后,英宗被俘虏的消息传到京城,朝臣们纷纷提议南下,迁都南京。

于谦力排众议,他认为,京城是国家的核心,倘若京城失守,国家灭亡便指日可待了,明朝要是不想重蹈宋朝的覆辙,就万万不能迁都。

当时负责监国的郕王朱祁钰坚定地站在了于谦这边,并任命于谦担当北京保卫战的总指挥。

由于京城的军队主力已经在土木堡一战中被全数歼灭,当时的京城只剩下了十万军队,并且这些士兵大都年老体弱,显然无法抵抗瓦剌的一精一锐骑兵。

在这样的情况下,于谦一方面在京城范围内大量招募士兵,另外一方面又调集附近的储备军赶到京师会合。

没过多久,京城就聚集了二十万大军,准备迎接瓦剌大军的进攻。

朱祁钰对于谦赞赏有加,将他擢升为兵部尚书。

这时,群臣们纷纷上书,请求严惩“土木之变”的罪魁祸首王振的余一一一党一一一。

于谦奉旨抄了王振的家,王振的余一一一党一一一如马顺等人则被愤怒的群臣拖到朝堂之上活活打死。

此后,于谦命人将马顺的一一尸一一体游街示众,朝中的宦官势力因此大受打击。

英宗被俘后,朝臣们一直想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

然而,朱祁钰心中畏怯,一再推辞。

后来,在于谦的游说下,朱祁钰才总算答应下来,登基成为景泰帝。

接下来,于谦开始动员京城百姓修整护城墙,并组织军民从通州运来大量粮食,以备战时需要。

与此同时,于谦又命令大批工匠日夜赶工,制造出大量的盔甲和武器。

于谦向景泰帝上书阐明自己的防御计划,景泰帝都一一接纳。

一个月后,也先率领瓦剌大军南下攻打北京城。

于谦命令朝中数名大将率领二十万大军,分别防守北京城的九大门户,并亲自督战。

也先此行特意带着明英宗一同前来,原以为明朝军队会有所忌惮,哪知事实并非如此。

也先先是挟持英宗勒索财物,后又要求与于谦谈判,结果都遭到了拒绝。

眼见北京城坚固如铁桶,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瓦剌军队屡战屡败,也先几乎丧失了继续进攻的信心。

不过,也先终究是不能甘心,他又选择了德胜门作为进攻对象。

于谦派大将石亨设下埋伏,诱敌深入,瓦剌军队大败,继而转战西直门,结果再次遭到明军的顽强抵抗。

在接下来的五天时间内,双方一直僵持不下。

这一次,也先终于彻底死心,带着明英宗撤军。

在于谦的指挥领导下,明朝军民最终成功地保卫了北京城。

景泰帝对于谦等人论功行赏,将于谦册封为少保,掌管全国的军务。

在于谦的建议下,景泰帝派出大批将士保卫保定、涿州等边关要塞,以防瓦剌骑兵卷土重来。

在此之后,明军又多次击败了前来进犯的瓦剌军。

也先畏于明军的实力,想与明朝政一府讲和。

朝中很多大臣都提议要将明英宗朱祁镇接回来,惹得景泰帝十分不悦。

于谦劝说景泰帝,如今大局已定,就算英宗回来,也不会再有什么作为。

就这样,景泰帝总算答应接回了英宗。

这也为后来景泰帝和于谦之死埋下了隐患。

景泰帝在位时,对于谦赏识有加,委以重用,几乎已到了对于谦言听计从的地步。

于谦为人正直不阿,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很多无能的朝臣都受过他的弹劾,这使得他在朝堂之中屡受排挤,幸而景泰帝十分信赖他。

景泰帝在位期间,是于谦政治生涯中最辉煌的一段时期。

然而,好景不长,“夺门之变”爆发,明英宗复辟,景泰帝重用的于谦和王文随即遭到囚禁。

因为于谦在朝中的人缘向来不好,很多朝臣乘机落井下石,诬陷他有谋反之意。

明英宗听信谗言,将于谦判处死刑,并将于谦的儿子于冕发配边疆。

于谦死后,英宗派锦衣卫去抄他的家,结果发现他家无余财,仅有最基本的生活用品。

于谦的清廉,由此可见一斑。

明正统九年铜铳

这是明朝军队配备的重型火器,从设计思路和制造工艺都借鉴了西方的先进技术。

这类火器在于谦取得北京保卫战胜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百姓们都非常一爱一戴于谦,于谦之死引来全京城人民为他痛哭、哀悼,就连皇太后也忍不住扼腕痛惜。

明英宗念及于谦为明朝立下的汗马功劳,也不由得开始自责。

当时有不少官员都很敬佩于谦,有一名官员偷偷将于谦的一一尸一一身收殓了,葬到杭州,与抗金英雄岳飞的坟墓遥相呼应。

英宗之子宪宗登基以后,为于谦平反,召回他的儿子于冕,并将他的故宅改名为“忠节祠”。

明神宗在位时,又赠于谦谥号“忠肃”。

于谦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尤其是他在北京保卫战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又一位伟大的一爱一国英雄,名垂千古。

___相关文章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中华上下五千年》史书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土木之变”发生后,景泰帝朱祁钰登基《中华上下五千年》于谦誓死保卫北京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