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汲冢书李《太平广记》卷第二百六 书一

太平广记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 - 卷第二百六 书一

太平广记

卷第二百六 书一

古文 大篆 籀文 小篆 八分 隶书 章草 行书 飞白 草书 汲冢书 李斯 萧何蔡邕 崔瑗 张芝 张昶 刘德升 师宜官 梁鹄 左伯 一胡一 昭 钟繇 钟会 韦诞

古 文

按古文者,黄帝史苍颉所造也。

颉首有四目,通于神明。

仰观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是曰古文。

《孝经》援《神契》云:“奎主文章,苍颉仿象是也。”

(出《书断》)

按:上古文字,是黄帝的史官苍颉创造的。

苍颉头上长着四只眼睛,能通神明。

抬头可以观看到奎星环曲的形状,俯身可以察看到龟甲上的纹理、鸟走过的足迹。

他广泛地采集世上众生的图象,美纹,把它们综合在一起,就创造出来了文字,被后人称作“上古文字”。

《孝经》援引《神契》上的记载说:“奎星掌管文字辞章,苍颉模仿各种图象才创造出来文字。

大 篆

按大篆者,周宣王太史史籀所作也。

或云,柱下史始变古文,或同或异,谓之篆。

篆者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穷。

甄酆定六书,三曰篆书。

八体书法,一曰大篆。

又《汉书·艺文志》、《史籀》十五篇,并此也。

以此官制之,用以教授,谓之史书,凡九千字。

(出《书断》)

按:大篆,相传是周宣王的太史官籀创造出来的。

有人说:“太史官籀(按:周时史官在殿柱下面侍立,因称柱下史。

)首次改变上古文,字,有同有异,被称为篆。

篆,传的意思。

传播它的道理、规律,可以推及到无穷无尽的事物中去。

甄酆审定六书,第三就是篆书。

八体书法,第一就是大篆。

又见《汉·艺文志》、《史籀》十五篇,都是这么解释的。

根据这些、官府统一制定成册,用它来教授人,称为《史书》,一共收进去九千字。

籀 文

周太史史籀所作也,与古文大篆小异,后人以名称书,谓之籀文。

《七略》曰:“《史籀》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与孔氏壁中古文体异。

甄酆定六书,二曰奇字是也。

(出《书断》)

籀文,相传是周朝的太史官史籀创造的。

与古文、大篆小有差异。

后来的人用史籀的名字称呼它,就叫它“籀文”。

《七略》上记载说:《史籀》,周朝时候史官教学儿童的书,与在孔子家墙壁夹层内发现的古文字体不一样。

甄酆审定六书时,第二种叫“奇字”的,就是籀文。

小 篆

小篆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

增损大篆,异同籀文,谓之小篆。

亦曰秦篆。

(出《书断》)

小篆,是秦国的丞相李斯创造的。

李斯在大篆、籀文的基础上,对原有文字进行了改造,增补。

或增或减,或保留相同的,或将它有所变化,创作出一种新型的文字,叫“小篆”,又叫“秦篆”。

八 分

按八分者,秦时人上谷王次仲所作也。

王愔云:“王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

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模楷。

始皇得次仲文,简略,赴急疾之用。

甚喜。

遣使召之,三征不至。

始皇大怒,制槛车送之,於道化为大鸟飞去。

(出《书断》)

按:八分,是秦朝时上谷人王次仲创造的。

王愔说:“王次仲在古文字的范围内,改造字形,去掉难写难识的笔划波势而成。”

汉章帝建初年间,又将隶草改作楷书,字形八分见方,称为标准楷书。

始皇帝得到王次仲改革后的文字,见其字形简略,紧急时用它来书写,很是方便。

特别高兴。

派使臣召见王次仲,三次召见王次仲都不到。

始皇帝大怒,命手下人将王次仲逮捕,用槛车押到咸一陽一。

途中,王次仲化作一只大鸟展翅飞去。

隶 书

按隶书者,秦下邽人程邈所作也。

邈字元岑,始为县吏,得罪,始皇幽系云一陽一狱中。

覃思十年,益小篆方圆,而为隶书三千字,奏之。

始皇善之,用为御史。

以奏事烦多,篆字难成,乃用隶字。

以为隶人佐书,故曰隶书。

(出《书断》)

按:隶书,是秦时下邽人程邈所创造。

程邈,字元岑,起初任县令,获罪,始皇帝将他囚禁在云一陽一监狱中。

程邈在狱中集中一精一力,花费十年的时间研究文字。

他将小篆字形由圆缩成狭方,创造出隶书三千字,上奏始皇帝。

始皇认为改造的比较好,起用程邈为御史。

又因为当时的秦国奏事烦多,篆书难写而改用隶书。

因程邈坐过牢狱,故此称他创作的这种文字叫“隶书”。

章 草

按章草,汉黄门令史史游所作也。

卫恒、李诞并云:“汉初而有草法,不知其谁。”

萧子良云:“章草者,汉齐相杜操,始变藁法。”

非也,王愔云:(云字原缺,据明抄本补)“元帝(帝原作章,据明抄本改)时,史游作急就章。

解散隶体,粗书之。

汉俗简惰,渐以行之是也。”

(出《书断》)

按:章草,是汉朝黄门令史史游创造的。

卫恒、李诞说:“汉初就有草书,不知道首创的人是谁?”

萧子良说:“章草,是汉齐相杜操,首先改用藁法书写的。”

萧子良的这种说法不正确。

王愔说:“汉元帝时,黄门令史史游一次书写的一篇紧急的奏章,不按隶书一笔一划的方体书写,而是急促草率地写出来。”

汉朝人性情简惰,于是章草这种书法渐渐流行起来。

行 书

按行书者,后汉隶川刘德升所造也。

行书即正书之小变,(变原作伪,据明抄本改)务从简易,相闻流行,故谓之行书。

王(王原作云,据明抄本改)愔云:“晋世以来,工书者多以行书著名。

钟元常善行书是也。

尔后王羲之、王献之,并造其极焉。”

(出《书断》)

按:行书,是后汉隶川刘德升创造的。

行书即正楷稍稍有些变化,着眼在简便容易。

这种书法出来后,人们相互传递,很快流行开了。

王愔说:“晋朝以来,一习一 练书法的人多数以行书闻名。

钟元常就擅长行书。

后来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同时达到行书的极至啊!”

飞 白

按飞白者,后汉左中郎蔡邕所作也。

王隐、王愔并云:“飞白变楷制也。

本是宫殿题署,势既劲,文字宜轻微不满,名为飞白。”

王僧虔云:“飞白、八分之轻者。

邕在鸿都门,见匠人施垩帚,遂创意焉。

(出《书断》)

按:飞白,是后汉左中郎蔡邕创造的。

王隐、王愔说:“飞白是由楷体变化而来的。

原来是为宫殿题写匾额用的,笔势遒劲,字形轻微不满、名叫‘飞白’。”

王僧虔说:“飞白,八分字轻书而成。

李邕在鸿都门,见匠人用蘸着白粉土的扫帚刷写匾额而受到启发创造出来的。”

草 书

按草书者,后汉征士张伯英所造也。

梁武帝《草书状》曰:“蔡邕云,昔秦之时,诸侯争长。

羽檄相传,望烽走驿,以篆隶难,不能救急,遂作赴急之书,盖今之草书是也。”

(出《书断》)

按:草书,是后汉隐士张伯英创造的。

梁武帝《草书状》说:“蔡邕讲,从前秦朝时候,诸侯纷纷割据一方,互相争夺势力范围,因此战事频繁,插着羽毛的檄文急相传递,望着烽火台上烽烟的指示,信使骑着驿马急驰。

这样,认为隶书难写,不能救急,于是草书赴急,就是现今的草书。”

汲冢书

汲冢书,盖魏安厘王时,卫郡汲县耕人,于古冢中得之。

竹简漆书科斗文字,杂写经史,与今本校验,多有异同。

耕人姓不。

(不字呼作彪,其名曰淮,出《春秋后序》《文选》中注。

)(出《尚书故实》)

汲冢书,是魏安厘王时,卫郡汲县的一个农夫,从一座古墓中得到的。

蘸漆书在竹简上面,字形象蝌蚪,杂写经史,与现今的版本校验,有很多地方不一样,也有很多地方相同。

这个农夫叫彪淮。

李 斯

秦丞相李斯曰:“上古作大篆,颇行于世,但为古远,人多不能译。

今删略繁者,取其合体,参为小篆。”

斯善书,自赵高以下,咸见伏焉。

刻诸名山,碑玺铜人,并斯之笔。

书秦望纪功石,乃曰:“吾死后五百三十年,当有一人,替吾迹焉。”

(出蒙恬《笔经》)斯妙篆,始省改之为小篆,著(著原作者,据明抄本改)《苍颉篇》七章。

虽帝王质文,世有损益,终以文代质,渐就浇醨。

则三皇结绳,五帝画象,三王肉刑,斯可况也。

古文可为上古,大篆为中古,小篆为下古。

三古为实,草隶为华。

妙极于华者羲、献,一精一穷其实者籀、斯。

始皇以和氏之壁,琢而为玺,令斯书其文。

今泰山峄山及秦望等碑,并其遗迹。

亦谓传国之伟宝,百世之法式。

斯小篆入神,大篆入妙。

李斯书,知(明抄本知作如)为冠盖,不易施乎。

(出《书评》并出《书断》)

秦丞相李斯说:“上古时期创造出大篆,很是流行,但是这种文字距离现在太古远了,很多人都不能认识它们。

今人对大篆进行了整理、改造、删去笔划结构繁芜的,保留下来合理的,参照着创造出来小篆这种文字。”

李斯擅长书法。

自宰相赵高往下,都佩服他。

他的字刻在各个名山上。

碑古、印玺、铜人上刻字,也都出自李斯的手笔。

李斯曾书刻秦望纪功石,说:“我死后五百三十年,当有一人代替我的手迹。”

李斯知道大篆的一精一微,才晓得怎样将它改造成小篆,著有《苍颉篇》七章。

虽然,古代帝王都研究文字,最终还是用文字的使用取代了对文字的研究,这样,对文字的研究与改造也渐渐淡薄了。

上古时期三皇结绳记事,中古时期五帝画形为书,下古时期三王肉刑。

这些,都让李斯在改造文字时作比较、参考。

古文字是上古时期的文字。

大篆是中古时期的文字。

小篆是下古时期的文字。

三古时期的文字是实。

草隶是华。

将文字的华美发展到极至的是晋时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而一精一心研究、深入探讨得文字的实质与一精一髓的,是史籀与李斯。

始皇帝用和氏璧琢成帝王之印——玉玺,命令李斯刻石为文记载这件事情。

今天尚在的泰山、峄山以及秦望等碑,都有关于这件事的记载,也成为了传世的国宝,百世后人书法的楷模。

李斯小篆字形出神入化,大篆结构一精一妙无比。

李斯的书法可以说是历代书法的魁首,却不容易学习 、仿效。

萧 何

前汉萧何善篆籀。

为前殿成,覃思三月,以题其额。

观者如流,何使秃笔书。

(出羊欣《笔阵图》)

前汉时的萧何擅长书写大篆。

前殿建成后,慎思了三个月,为的是给它题书匾额。

书成后,来观看题书的人如流水。

萧何是使用秃笔题写的匾额。

蔡 邕

后汉蔡邕字伯喈。

陈留人。

仪容奇伟,笃孝博学,能画善音,明天文术数。

工书,篆隶绝世。

尤得八分之一精一微,体法百变,穷灵尽妙,独步今古。

又剏造飞白,妙有绝伦。

伯喈八分飞白入神,大篆小篆隶书入妙。

女琰甚贤,亦工书。

伯喈入嵩山学书,于石室内得一素书,八角垂芒,篆写李斯并史籀用笔势。

伯喈得之,不食三时,乃大叫喜欢,若对数十人。

伯喈因读诵三年,便妙达其旨。

伯喈自书五经于太学,观者如市。

(出羊欣《笔法》)蔡邕书,骨气风透,一精一爽入神。

(出袁昂《书评》并出《书断》)

后汉蔡邕字伯喈,陈留人,身材高大伟岸,相貌英俊不凡,而且非常孝顺,知识渊博。

既能绘画又通晓音律。

天文术数无所不通,而且写一笔好字。

他的篆书、隶书,可称得上是绝世之作。

蔡邕尤其善于书写八分字,字形结构多变化,深得其中的灵妙。

古往今来,没有人能超过他。

蔡邕又创造了飞白字体,一精一妙绝伦。

他书写的八分飞白出神入化,大、小篆书达到神妙的境界。

蔡邕有个女儿叫蔡琰,很是贤慧,也会书法。

蔡邕去嵩山学习 书法,在一个石室里得到素书一部,八角放光,用篆书记载着李斯、史籀书法用笔的态式、构造。

蔡邕得到这部书后,高兴得一天没吃饭,大喊大叫,象面对着许多人似的。

蔡邕将这部书研读了三年,深得书中的一精一奥,使他的书法达到极高的造诣。

蔡邕亲手书写《五经》,放在太学中,去观赏的人象集市上的人一样多。

蔡邕的书法,风骨不凡,气韻灵动,超凡脱俗,是神妙的艺术品。

崔 瑗

崔瑗字子玉,安平人。

曾祖蒙,父骃。

子玉官至济北相,文章盖世,善章草书。

师于杜度,媚趣过之,点画一精一微,神变无碍,利金百练,美玉天姿,可谓冰寒于水也。

袁昂云:“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

王隐谓之“草贤”,章草入神,小篆入妙。

(出《书断》)

崔瑗字子玉,安平人。

他曾祖叫崔蒙,父亲叫崔骃。

崔瑗为官一直升任到济北的宰相。

他写的文章举世闻名。

尤其写一手好草书。

崔瑗的草书师于杜度,笔划一精一微,善于变化,象金子经过百炼,如美玉丽姿天成,造诣超过他的老师杜度,只是过于追求媚俗,有些浮华。

袁昂说:“崔瑗的书法象高峰阻日、孤松一枝,鹤立群峰之首。”

王隐称崔瑗为“草贤”,说他章草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小篆臻于妙境极至。

张 芝

张芝字伯英,性好书。

凡家之衣帛,皆书而后练。

尤善章草,又善隶书。

韦仲将谓之《草圣》。

又云,“崔氏之肉。

张氏之骨。”

其章草急就章字,皆一笔而成。

伯英章草行入神,隶书入妙。

(出《书断》)伯英书,如汉武爱道,凭虚欲仙。

(出袁昂《书评》)

张芝字伯英,生性就热爱书法。

他家里做衣服用的布帛,都先用来练一习一 书法然后再蒸蒸洗染。

张芝擅长写隶书,尤其擅长写章草。

韦仲将称他为“草圣”,说“崔肉张骨”称赞张芝草书风骨的不凡。

张芝书写章草已达极至,出神入化。

他急着写章草时可以一笔书个“章”字。

他的隶书也功夫到家,达到神妙的程度。

张芝的书法,如同汉武帝爱好道家,已达到空灵欲仙的程度。

张 昶

张昶字文舒,伯英季弟。

为黄门侍郎,尤善章草。

书类伯英,时人谓之“亚圣”。

文舒章草入神,八分入妙,隶入能。

(出《书断》)

张昶字文舒,是张芝的三弟。

官任黄门侍郎,尤其擅长书写章草。

他书法的风格跟张芝相近,当时人称他为“亚圣”。

张昶章草和八分的功夫已达神妙的境界。

他还能书隶书。

刘德升

刘德升字君嗣,颍川人。

桓、灵世以造行书擅名。

即以草剏,亦甚妍美。

风一流 婉约,独步当时。

一胡一 昭、钟繇,并师其法。

世谓钟繇善行狎书是也。

而一胡一 书体肥,钟书体瘦,亦各有君嗣之美也。

(出《书断》)

刘德升字君嗣,颍川人,汉末桓帝、灵帝时代,因创造行书字体而闻名。

虽然是刚刚开始创造的一种字体,也很漂亮。

书法风一流 婉约,是当时仅有的一家。

一胡一 昭、钟繇的书法,都师法于刘德升。

世上人说:“钟繇善行狎书,就是这个缘故。

而一胡一 书字体肥,钟书字体瘦,他们都从刘德升的书法里汲取了长处。

师宜官

师宜官,南一陽一人。

灵帝好书,征天下工书于鸿都门者数百人。

八分称宜官为最,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

甚矜能而性嗜酒,或时空至酒家,因书其壁以售之,观者云集。

酤酒多售,则铲灭之。

后为袁术将钜鹿耿球碑。

术所立,宜官书也。

(出《书断》)

宜官书,如鵰翅未息,翩翩自逝。

(出袁昂《书评》)

师宜官,南一陽一人。

汉灵帝喜爱书法,征召天下善书法的人集于鸿都门,约几百人。

这些人中,师宜官的八分书法是最好的。

大的,一个字的直径长丈;小的,在寸方的一片竹简上,可书写一千个字。

师宜官恃才傲物、好饮酒。

有时空手去酒店,在酒店的墙壁上书字出一售,招来许多人围观。

若卖给他酒,可以多出一售给你几个字。

否则就铲掉墙上的字。

后来,为袁术制作钜鹿耿球碑。

袁术立的碑,师宜官书写的文字。

师宜官的书法,如鹍鹏展翅未收,凌空而降,翩翩落下。

梁 鹄

梁鹄字孟皇,安定乌氏人。

少好书,受法于师宜官。

以善八分书知名,举孝廉为郎,亦在鸿都门下,迁选部郎。

灵帝重之。

魏武甚爱其书,常悬帐中,又以钉壁,以为胜宜官也。

于时邯郸淳亦得次仲法,淳宜为小字,鹄宜为大字,不如鹄之用笔尽势也。

(出《书断》)

梁鹄,字孟皇,安定乌氏人,少年时就爱好书法,拜师宜官为老师。

梁鹄因为擅长书写八分而闻名,被举荐为孝廉也被汉灵帝召在鸿都门下任侍郎升任选部郎。

汉灵帝很看重梁鹄。

魏武帝曹操也非常喜爱梁鹄的书法。

常将他的条幅用钉钉在墙上,或悬挂帐中。

曹操认为梁鹄的书法胜过他的老师师宜官。

当时,邯郸淳也学得王次仲的八分书法。

邯郸淳擅长写小字,梁鹄擅长写大字。

邯郸淳运笔不如梁鹄有气势。

左 伯

左伯字子邑,东莱人,特工八分,名与毛弘等列,小异于邯郸淳。

已擅名汉末,又甚能作纸。

汉兴,有纸代简。

至和帝时,蔡伦工为之,而子邑尤得其妙。

故萧子良答王僧虔书云:“子邑之纸,妍妙辉光;仲将之墨,一点如漆;伯英之笔,穷声尽思。”

妙物远矣,邈不可追。

(出《书断》)

左伯,字子邑,东莱人,特别擅长书写八分,名声与毛弘并列,稍逊于邯郸淳,东汉末叶名声鹊起,又能在纸上书写。

秦灭汉兴,有纸代替竹、木简书写。

到汉和帝时,蔡伦改进了造纸的技术,此后制出的纸更适于书写了。

左子邑进一步发展了蔡伦的造纸技术。

萧子良答王僧虔书上说:“左子邑制的纸,美妙有光。

韦仲将制作的墨,在这种纸上书写,墨黑如漆;张伯英制作的笔,在这种纸上书写,尽意穷声,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绝妙的好纸离现在太久远了,久远得没法得到它。

一胡一 昭

一胡一 昭字孔明,颍川人。

少而博学,不慕荣利。

有夷、皓之节,甚能籀书,真行又妙。

卫恒云:“一胡一 昭与钟繇,并师于刘德升,俱善草行。

而一胡一 肥钟瘦,尺牍之迹,动见模楷。”

羊欣云:“一胡一 昭得张芝骨,索靖得其肉,韦诞得其筋。”

张华云:“一胡一 昭善隶书,茂先与荀勖共整理记籍。

又立书博士,置弟子教一习一 ,以钟一胡一 为法,可谓宿士矣。”

(出《书断》)

一胡一 昭,字孔明,颍川人,少年时就学识广博。

一胡一 昭不追求名利,不爱虚荣,有齐叔、伯夷与商山四皓的气节。

他能书籀文,尤其擅长书写一真 行。

卫恒评论说:“一胡一 昭与钟繇都拜刘德升为老师,都擅长书写草行。

然而一胡一 昭书法体肥,钟繇书法体瘦。

二人留下的墨迹,都堪称后人效仿的楷模。”

羊欣评论说:“一胡一 昭字得到张芝书法的风骨,索靖字得到张芝的形态,韦诞字得到张芝书法的结构筋脉。”

张华评论说:“一胡一 昭擅长书写隶书。

茂先和荀勖共同整理一胡一 昭书写过的笔记、典籍。

又专开书法这门功课,招收弟子教授他们。

让这些弟子师法钟繇,一胡一 昭的书法。

由此看来,一胡一 昭堪称一代名士。”

钟 繇

魏钟繇字元常。

少随刘胜入抱犊山,学书三年。

遂与魏太祖、邯郸淳、韦诞等议用笔。

繇乃问“蔡伯喈笔法”于韦诞,诞惜不与。

乃自槌胸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

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由是繇笔更妙。

繇一精一思学书,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

每见万类,皆书象之,繇善三色书,最妙者八分。

(出羊欣《笔阵图》)

繇尤善书(明抄本无书字)於曹喜、蔡邕、刘德升。

真书绝世,刚柔备焉。

点画之间,多有异趣。

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

秦汉以来,一人而已。

虽古之善政遗爱,结人于心,未足多也,尚德哉。

若其行书,则羲之、献之之亚。

草书则卫索之下。

八分则有魏受禅碑,称此为最也。

太和四年薨,迨八十矣。

(矣原作年,据明抄本改)元常隶行入神,草八分入妙。

(出《书断》)钟书有十二种,意外巧妙,实亦多奇。

(出袁昂《书评》)

魏时人钟繇,字元常。

小时候跟随刘胜去抱犊山,学习 三年书法。

钟繇常跟魏太祖,邯郸淳、韦诞等人一起谈论书法。

一次,钟繇向韦诞借《蔡伯喈笔法》看看,韦诞没有借给他。

钟繇生气捶胸,口吐鲜血。

魏太祖取出五粒灵丹让他服下,救了他一条性命。

韦诞死后,钟繇命人盗掘他的坟墓,终于得到了这部《蔡伯喈笔法》。

从此,钟繇的书法日见长益,更趋一精一妙。

钟繇全神贯注地研一习一 书法,有时躺在床 上用指书写,常常将盖在身上的被子穿破。

有时上厕所,竟然忘记出来。

他看到各种物件都想到书法,试图将它们书写,描画下来。

钟繇特别善于模仿曹喜,蔡邕、刘德升的书法。

他的真书。

可称绝世佳品。

刚柔兼备,点划之间,往往书出神来之笔。

可以说是幽深无际,古雅有余,自秦汉以来的的诸位书家,没有超过他的。

就是古时候的一些帝王实施好的政治,给人间送去爱与关怀,广结人心,象钟繇这样的书法名家也出现的不多。

这都是奉行德行的结果啊!钟繇的行书稍逊王羲之、王献之。

他的草书位列卫诞、索靖之下。

论到他的八分书,前有魏武帝的泰山受禅碑。

因此,钟繇在书法中造诣最高的还是真书。

钟繇死于魏明帝太和四年,享年八十岁。

钟繇隶书、行书已达出神入化的境界,他的八分草书也至臻妙品。

现存有钟繇遗留下来的书法珍品十二种,神笔巧运,奇品常见。

钟 会

钟会字士季,元常子。

善书,有父风。

稍备筋骨,美兼行草,尤工隶书。

遂逸致飘然,有凌云之志。

亦所谓“剑则干将镆铘焉。”

会尝诈为荀勖书,就勖母钟夫人取宝剑。

兄弟以千万造宅,未移居。

勖乃潜画元常形象,会兄弟入见,便大感恸。

勖书亦会之类也,会隶行草章草并入妙。

(出《书断》)

钟会,字士季,钟繇的儿子,擅长书法。

钟会的书法继下父亲钟繇书法的风格,追求字形的结构,行书、草书都很漂亮,尤工隶书。

他的书法风格,笔法飘逸,气势酣畅,字如其人有凌云之志。

即如人们常说:“铸剑就要铸干将、莫邪那样的宝剑。”

一次,钟会伪称自己的墨迹为荀勖写的,两位表兄弟发生争执,就到荀勖母亲钟夫人那儿取剑欲动武,两个人闹得想分居另过。

但是考虑建造一栋住宅得用去千万吊钱,就未移居。

荀勖悄悄画舅父钟繇的画像,钟会发现了,很受感动,表兄弟又言归于好。

荀勖的书法也是钟家的风格。

钟会的书法行草,章草都很漂亮,是神妙的艺术品。

韦 诞

魏韦诞字仲将,京兆人,太仆之子,官至侍中。

伏膺于张伯英,兼邯郸淳之法。

诸书并善,题署尤一精一。

明帝凌云台初成,令仲将题榜。

高下异好,宜就点正之。

因危惧,以戒子孙,无为大字楷法。

袁昂云:“如龙拿虎据,剑拔一弩一张。”

张茂先云:“京兆韦诞、诞子熊、颍川钟繇、繇子会、并善隶书。”

初、青龙中,洛一陽一许邺三都,宫观始就。

诏令仲将大为题署,以为永制。

给御笔墨,皆不任用。

因奏:“蔡邕自矜能书,兼斯、喜之法,非绔素不妄下笔。

夫欲善其事,必利其器。

若用张芝笔、左伯纸、及臣墨,兼此三者,又得臣手,然后可以逞径丈之势,方寸千言。

然草迹之妙,亚乎索靖也。”

嘉平五年卒,年七十五。

仲将八分、隶书、章草、飞白入妙,小篆入能。

兄康字元将。

工书。

子熊字少李(明抄本李作季。

)亦善书。

时人云,名父之子,克有二事。

世所美焉。

(出《书断》)

又云,魏明帝凌云台成,误先订榜,未题署。

以笼成诞,辘轳长絙引上,使就榜题。

去地二十五丈,诞危惧,诫子孙,绝此楷法。

(出《书法录》)

韦诞,字仲将,曹魏时人,京都地区人,太仆的儿子,为官任到侍中。

韦诞师张芝,兼学邯郸淳的书法。

他能书各种书法,尤其精通题署匾额。

魏明帝筑成凌云台,诏令韦诞题台名,有一点写得上下的位置不得当,因此,将韦诞用粗绳系身吊到台上悬放匾额的地方,就地点正。

韦诞感到很危险,恐惧异常。

事后他告诫子孙,再不要一习一 练大字楷法。

袁昂说:“韦诞的书法如龙拿虎据、剑拔一弩一张。”

张茂先说:“京都地区的韦诞、韦诞的儿子韦熊、颍川钟繇、钟繇的儿子钟会,都擅长隶书。”

魏明帝青龙年间,洛一陽一、许昌、邺三都,宫殿,亭观刚刚落成。

明帝传下诏书,命令韦诞题署匾额,做为永久的法度。

发给他御一用 的笔墨,他都不使用。

启奏明帝说:“蔡邕认为自己能书,兼收斯、喜的书法一精一妙,不是细绢不随便下笔。

这就是想做好一件事,必须先准备好做这件事情的用品,工具。

如果发给我张芝制的笔,左伯制的纸,和臣下自己制的墨,再加上臣下握笔的手,我就可以姿意书写一丈那么大的字,也可以在方寸小的地方写下千言小字。

然而写出的文字的一精一妙程度,完全可以跟索靖相比美。”

韦诞死于魏齐王嘉平五年,享年七十五岁。

韦诞书写隶书、章草、飞白笔法一精一妙,也能书小篆。

他的哥哥韦康也工一习一 书法。

他的儿子韦熊也擅长书法。

当时人们说:名书法家的儿子,不会有第二种事业的。

“世人都赞美他们父子。

又有一种说法:“魏明帝修造成凌云台后,错误地先将匾额钉上,而没有题写“凌云台”三个字。

发现后,用一只大笼盛着韦诞,再用辘轳将笼吊上楼顶匾额处,让他在上面题写匾额,离地面有二十多丈高。

韦诞惊惧万分地题写完匾额,回到家里后,告诫他的儿、孙们,从此之后不要再练一习一 大楷。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太平广记》未分类项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汲冢书李《太平广记》卷第二百六 书一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