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十二)
【原文】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注释】
士:读书人,特别是知识分子。
民:人民。
良:比如栋梁、基矗
义:事之宜
礼:天理的节文、人事的仪则。
只智:对世间事理的认识与了解。
信:诚实无欺。
常:恒常不变的法则。
不容紊:不可以紊乱、疏忽。
【语译】
谈到读书人、农民、工人和商人这四种人,都是国家所不可缺少的栋梁
仁、义、礼智、信五种恒常不变的法则,则是要做人做事的标准,绝对不可以紊乱、轻忽。
【故事】
古代的社会,把人民的职业分成四等,到了今天,已经有所谓的“三百六十行”,不管从事哪一行,只要努力工作,行行都可以出状元。
在许多的行业中,以农业和中国的关系最密切。
据说,汉朝时有个叫孟尝的太守初调到合浦时,发现那里的人们不懂得耕田。
只能拿珍贵的珠宝和邻国交换米粮,一旦珠宝用完了,只好活活饿死了。
孟尝一到任,便开始教人民耕种的技术,于是合浦渐渐的富足繁荣起来。
人民的饮食问题解决后,“五常”的德行,应该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春秋时代有个孙叔敖,为了不让别人见到两头蛇而丧命,便将蛇打死,埋了起来。
东汉时有个荀巨伯,为了照顾生病的朋友,宁可让强盗杀了,也不愿意留下朋友自己逃命。
他们的故事,正是实践五常的最好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