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
何时出现牛耕?
我国什么时候开始用牛耕地?有的说西汉中叶,有的说春秋战国,还有的说早在商朝就开始了。
这些说法究竟孰是孰非?
在人类历史上,牛被驯养为家畜是很早的事,最初是为了食用,后来为了敬祖媚神,也作祭祀的牺牲,再后用来驾车。
用于耕地在世界耕作史上是较晚的事,而中国牛耕较之外国则更晚些。
主张牛耕始于西汉中叶的人主要根据我国古代著名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中的“赵过始为牛耕”说。
《汉书。
食货志》载:西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在陕、甘一带推广牛耕和“以人挽犁”,提倡“代田法”,进而各。
郡“遣令长、三老、力田及父老善田者受田器,学耕种养苗状”。
这确实是我国史籍明载的第一次大规模推广牛耕技术,东汉的王景、任延继续在庐江郡、九真郡推广,因而《后汉书。
五行志》开始有“牛疫”的记载。
这表明西汉中叶以后的一段时间,由北到南,已广泛地推广牛耕。
江苏徐州、山东滕县、陕西绥德出土的汉代牛耕画像石,更是生动而真实的记录。
因此,林端诏在《光明日报》《史学》专刊第97号上著文主张:“西汉牛耕己与农民结成不解之缘并普遍使用是没有疑问的。”
但是,王思治根据自己的研究对此提出了疑问。
他在《再论汉代是奴隶社会》一文中,承认牛耕在西汉已进一步推广,然而并没有在各个地区普遍使用。
戎笙在一篇与王文商榷的文章中却不以为然。
他解释道:所谓普遍使用应该作这样的区别,第一是说在各个地区普遍使用牛耕。
第二是说每家每户普遍使用牛耕。
汉代普遍使用牛耕显然是指各地区而不是指每家每户普遍使用牛耕,因为,即使在牛耕很普遍的明代,也仍有“无犁者以刀耕”的现象。
上述几种意见虽异,但共同点都是不相信贾思勰的“赵过始为牛耕说”。
那么,牛耕究竟始于何时呢?
学术界流行看法是:战国时代牛耕已很普遍。
《国语。
晋语》:“夫范氏中行已不恤庶难,欲擅晋国。
令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欧亩之勤。”
用祭祀的牺牲去耕地,有人断为牛耕,时在春秋未年。
《战国策。
赵策》和《史记。
赵世家》也说:“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列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
时在长平之战前夕,当公元前262年左右。
“以牛
田“显然是说战国末秦国已有牛耕。
而且《礼记。
月令》说:”(季冬三月),命有司大难旁碟,出土牛以送寒气。
“高诱注:”出土牛,今乡出劝耕之牛于外也。
“许多学者据此认为”土牛“是牛耕在战国时代普遍现象在风俗上的反映。
对这种流行意见,达人在《有关战国时代牛耕的几个问题》中提出不同看法。
他认为,以秦国农业生产为依据的《吕氏春秋》并没有记载牛耕,战国时代的牛,主要是用来食用和驾车而不是耕地。
反映当时状况的《周礼》“牛人”记载:“牛人掌养国之公牛。
以待国之政令,凡祭祀供其享牛、求牛,以授职人而刍之。
凡宾客之事。
共其牢礼积膳之牛,享其宾射,共其膳羞之牛。
军事共其犒牛,丧事共其奠牛。
几会同军旅行役,共其兵车之牛,与其来耗傍,以载公任器。”
唯不提耕牛。
言下之意,达人反对战国时牛耕很普遍的流行说法。
但在承认牛耕在秦国只是刚刚产生不久的新技术的前提下,主张“大概在西汉中叶以后,牛耕已经普遍”,“战国时代主要耕具仍是耒耜”。
然而,金景芳在其近著《中国奴隶社会史》中指出:“孔子弟子冉伯牛名耕,司马耕字子牛,晋国的力士名牛子耕等等。
这种在名字上把‘牛’与‘耕’连在一起,有力地证明当时已存在牛耕。”
其实,也有人考证,我国早在商代就有牛耕了。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说:商代已发明牛耕,卜辞中常见或字。
像犁头,一些小点像犁头起土,辔在牛上,就是后来的“犁”字。
商人传说其祖先王亥能服牛驾车,想必也会用牛拉犁。
但是,最近出版的《殷墟卜辞研究——科学技术篇》指出:在卜辞中,关于牛的记载最大量的是用于祭祀的牺牲和运载的力畜。
当然,殷代既然有了人耕,也就可能有牛耕,只是目前尚无确证,还有待进一步的考察。
(勇木)
有没有过尧舜禅让? 周太王亶父号“古公”吗? 武王伐纣究竟在哪一年? 周穆王到过西域吗? 太伯是吴国的开创者吗? 越王勾践是否夏禹的后代? 春秋五霸指的是哪五霸? 曹操赤壁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北朝17位帝后为何出宫为尼? 建文帝的下落如何? 明景帝是有疾而终还是被害身亡? 崇祯皇帝死于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