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
周文王求贤
帝乙在位末年迁都于沫,也就是朝歌(今河南省淇县)。
他的长子叫微子启,由于其母地位低微,没能立为储君,但是他的小儿子辛是帝乙的正室所生,后来就由辛继承了王位。
帝辛是商朝的末代君王,他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商纣王。
其实,“纣王”并不是正式的帝号,而是后人加在他头上的恶谥,是说这个人“残又损善”。
据史书所载,纣王是个聪明勇武之人,而且很有军事才能。
可惜,他的英明神武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后来反而演变成残暴不仁,逐渐暴露贪财好色的本一性一。
随着战功的增长,他荒一婬一之风日盛,越来越奢侈无度、暴虐无道。
君王的昏愦,必然让小人有机可乘,一时间商朝上下一奸一臣当道,朝政腐败,社会黑暗,百姓苦不堪言,殷商王朝进一步走向衰亡。
此时,远在岐山的周部族,在西伯姬昌的全心治理下,却蒸蒸日上。
自从帝乙通过和亲缓和了商周关系后,姬昌就没有再向东进发,意图攻商,而是非常恭顺地每年朝贡。
《吕氏春秋》中说姬昌“上贡必适,祭祀必敬”,使得纣王很高兴,“赐之千里之地”。
但这并不意味着姬昌就此消磨了意志,放弃了理想,只是他懂得要想灭掉基业深厚的商朝统治,要收敛锋芒,韬光养晦。
表面上他恭顺事商,实际上却在积极发展周的实力,为灭商大计积蓄力量。
他奉行德治,提倡“怀保小民”,敬老一爱一幼;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提高了百姓生产的积极一性一;实行仁政,减轻刑罚,一人犯罪不会牵连家属;广招贤士,笼络人才,引来很多有识之士前来归顺。
姬昌身为一国之君却勤俭立国,穿着普通人的粗布衣服,到田间参加劳动。
在他的治理下,周部族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发展迅速,国势日强,成为人人向往的国度,四边诸侯也都甘愿归附。
西周国力的壮大还是引起了商朝的注意,商纣王的亲信崇侯虎向纣王进言说,西伯故意德行天下,让百姓倾慕,是为了聚集人力、物力,密谋叛逆。
纣王一听,顿时火冒三丈,当即下令把姬昌抓了起来,囚禁在了羑里(今河南汤一陰一县)。
西伯入狱后,每天都很平静,毫无怨言。
纣王实在看不出他有谋逆之心。
周人知道姬昌被捕后,非常惊慌,害怕他会像他的父亲季历那样被杀害,于是搜罗了众多美一女、宝马、珠玉献给纣王,以表示周族是真心效忠于商朝的。
纣王见到有美一女进贡,喜笑颜开,于是下令赦免姬昌出狱,还赐给他弓、矢、斧、钺等仪仗,授予文王自行征伐不听话的小国的权力。
这就是历史上的文王“羑里之厄”。
羑里之厄让姬昌见识到了纣王的荒一婬一和昏庸,回到西周后,他便下定了灭商的决心。
他知道西周已有足够的实力和商朝对抗,但是如果两国开战,他还需要一个有军事才能的人辅佐他指挥作战。
于是,姬昌开始一面继续壮大实力,一面不遗余力地求访这样的贤才。
姬昌广求贤德的消息让一个白发老翁看到了希望。
这个老翁就是姜尚,也是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姜太公。
姜尚本名吕尚,姜姓,字子牙,他的祖先是曾经帮助大禹治水的功臣,后被封在吕,因此子孙从其姓,姜是吕尚的族姓,后人多称其为姜子牙、姜太公。
吕姓传到姜尚时,家道已经没落。
姜子牙年轻时生活穷困,为生计所迫,曾贩卖过牛肉,也开过酒铺,但是无论生活怎样艰辛,他都没有放弃经世治国的高远志向,因此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一一习一一,终于成了一个不但通晓天文地理、军事谋略,而且深谙治国安邦之道的能人。
可是,尽管他满腹韬略、才华出众,但是无法引起纣王的重视,不被重用。
直到年过六十,满头白发,他还在盼着能遇到明君,一展抱负。
当听说西方周的姬昌求贤若渴时,壮心不已的姜尚便离开朝歌,来到西周领地岐山西南的渭水河边。
他在磻溪住下,每天在渭水的一条支流边上垂钓,一边观察世态的变化,一边等待出山的机会。
不过,姜尚钓鱼钓的可不是鱼,因此他没像一般人那样将弯钩上挂上鱼饵,投入水里,而是把鱼线悬在水面三尺高的地方,而且也不用鱼钩。
有一次,一个樵夫路过,看到太公钓鱼,疑惑地说:“老先生,您这样鱼儿怎么可能上钩呢?”
他则一动不动,举着钓竿自语道:“只要鱼儿愿意,它们自会上钩!”
渐渐地人们都知道了,渭水河边有个奇怪的老头,钓鱼不用钩,终于姬昌也听到了传闻。
他暗想,此人言行奇特,绝非等闲之辈,也许就是自己要找的人。
于是姬昌以外出打猎为由,来到渭水边,看到岸边果然有一个奇怪的老者在垂钓。
姬昌上前与之攀谈,发现这位一精一神矍铄的老者谈吐不凡,见解深刻。
两人相谈甚欢,接着姬昌问他天下的形势和治国安邦的策略。
姜尚提出,要治国兴邦,必须任人唯贤,重视发掘、选用人才,这正与姬昌的看法不谋而合。
姬昌大喜过望,说道:“我先君太公预言;‘当有圣人至周,周才得以兴盛。
’您就是那位圣人吧?我太公望子久矣!”意思是说,周的开基之祖古公亶父一直渴望有一位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贤才降临周,您就是那位贤才了。
后来,人们就称姜尚为“太公望”。
姬昌确定他就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贤才,便请姜尚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灭商大计。
姜尚被封为太师,同时掌管军队和政事,满腹韬略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为了感谢姬昌的知遇之恩,他殚一精一竭虑,辅佐姬昌兴邦立国,建议姬昌内外兼修,毫不松懈地发展周内部的实力。
同时,他加强了与周围各个小族的联系,一点一点动摇商朝的统治基础。
他还大举西征,平定了西面的一些少数民族,这样周后方的威胁就解除了。
接着,他又向东扩展,东渡黄河,灭掉了商西部重要的同盟国——崇。
在不断的对外战争中,周的势力进一步扩大,渐渐占据了天下的三分之二,其中多是姜尚计谋的功劳。
周公辅成王 燕昭王求贤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