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不需要任何言论,教化便流布四海,所以天下的人《三略译文》中略译文

三略译文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三略译文

三略译文 - 中略译文

三略译文

中略译文

三皇不需要任何言论,教化便流布四海,所以天下的人不知道该归功于谁。

五帝效法天地运行,增设言教,制定政令,天下因此太平。

君臣之间,互相推让功劳。

四海之内,教化顺利实现,黎民百姓却不知其中的原因。

所以,使用臣属不需依靠礼法和奖赏,就能做到君臣和美无间。

三王用道德治理民众,使民众心悦诚服。

三王制定法规,以防衰败,天下诸侯按时朝觐,天子的法度实行不废。

虽然有了军备,但并没有战争的祸患。

君主不怀疑臣属,臣属也不怀疑君主。

国家稳定,君位巩固。

大臣适时功成身退,君臣之间也能和睦相处而无猜疑。

五霸用权术统御士,以信任结交士,靠奖赏使用士。

失去信任,士就会疏远了。

缺少奖赏,士便不会用命了。

《军势》上说:出兵作战,重在将帅有专断指挥之权。

军队的进退如果都受君主控制,是很难打胜仗的。

《军势》上说:对智者、勇者、贪者、愚者的使用方法各有不同。

有智谋的人喜欢建功立业,勇敢的人喜欢实现自己的志向,贪财的人追求利禄,愚鲁的人不惜性命。

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来使用他们,这就是用人的微妙权术。

《军势》上说:不要让能说会道的人谈论敌人的长处,因为这样会惑乱人心。

不要用仁厚的人管理财务,因为他会曲从于下属的要求而浪费钱财。

《军势》上说:军中要禁绝巫祝,不准他们为将士们预测吉凶。

《军势》上说:使用侠义之士不能靠钱财。

所以,义士是不会替不仁不义的人去卖命的,明智的人是不会替昏聩的君主出谋划策的。

君主不能没有道德,没有道德大臣就会背叛;君主不能没有威势,没有威势就会丧失权力。

大臣不能没有道德,没有道德就无法辅佐君主;大臣也不能没有威势,没有威势国家就会衰弱。

但是大臣威势过了头则会害了自己。

所以圣明的君王治理天下,观察世道的盛衰,衡量人事的得失,然后制定典章制度。

所以诸侯辖二军,方伯辖三军,天子辖六军。

世道乱了,叛逆便产生了。

天子的德泽枯竭了,诸侯之间的结盟立誓、互相攻伐也就出现了。

诸侯之间,势均力敌,谁也没有办法战胜对手,于是便争相延揽英雄豪杰,与之同好同恶,然后再运用权术。

所以,不运筹谋划,是没有办法决嫌定疑的;不诡诈出奇,是没有办法破奸平寇的;不秘密谋划,是没有办法取得成功的。

圣人能够体察天之道,贤人能够取法地之理,智者能够以古为师。

所以,《三略》一书,是为衰微的时代而作的。

《上略》设置礼赏,辨识奸雄,揭示成败之理。

《中略》区分德行,明察权变。

《下略》陈述道德,考察安危,说明残害贤人的罪过。

所以,君主深通《上略》,就可以任用贤士、制服敌人了。

君主深通《中略》,便可以驾御将帅,统领兵众了。

君主深通《下略》,就可以明辨兴衰的根源,熟知治国的纲纪了。

人臣深通《中略》,就可以成就功业,保全身家。

高飞的鸟儿死完了,良弓就该收起来了。

敌对的国家灭亡了,谋臣就该消灭了。

所谓的消灭,并不是消灭他们的肉体,而是要削弱他们的威势,剥夺他们的权力。

在朝廷上给他封赏,给他人臣中最高的爵位,以此来表彰他的功劳。

封给他中原肥沃的土地,以使他的家中富有。

赏给他美女珍玩,使他心情愉悦。

军队一旦编成,是无法仓促解散的。

兵权一经授予,是无法马上收回的。

战争结束,将帅班师,对于君主来说,这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所以,要以封爵为名削弱他的实力,要以封土为名剥夺他的兵权。

这就是霸者统御将帅的方略。

因此,霸者的行为,是驳杂而不纯的。

保全国家,收罗英雄,就是《中略》所论的权变。

历代做君主的,对此都是秘而不宣的。

注释

帝者:指传说中的五帝,说法不一。

王:指三王,即夏、商、周三代的创始人夏禹、商汤、周武王(一说将周文王、周武王并为一王)。

霸:指春秋五霸,说法不一。

《军势》:古代兵书,已失传。

辩士:能言善辩的人。

诸侯二师,方伯三师、天子六师:《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

王六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方伯,商、周时一方诸侯之长。

驳:杂。

势:威力。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三略译文》古代兵书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三皇不需要任何言论,教化便流布四海,所以天下的人《三略译文》中略译文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