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
8.4 唐三藏:取回真经留人间
【玄奘其人】
小说的创作都是小说家根据现实生活改编而来的,四大名著当中的《西游记》,就是根据唐朝的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历史,加上作者的想象而成的。
从《西游记》中,我们知道玄奘师徒几个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到达西天取回了真经。
虽然里面有很多都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但玄奘确有其人,就是我们常说的唐三藏。
我们常说玄奘就是唐三藏,但是三藏在佛教中,指的是三种形式的典籍:经藏是佛说的佛经,律藏是戒律,论藏是后来的弟子们著书立说、解释佛经及戒律等的著作。
只要一精一通了经藏、律藏、论藏的人,都可以被称之为“三藏法师”,除玄奘外中国的三藏法师有很多,例如鸠摩罗什等,因此三藏法师是对一精一通此三藏者的尊称,而不是一个人的法号或名字。
玄奘是唐代高僧,出家之前叫做陈祎。
他就是一精一于经、律、论三藏的法师,熟知当时所有的佛教圣典,是我国杰出的译经专家。
有记载说玄奘的长兄也是法师,他自幼从兄诵习经典,同时也熟悉儒道百家的典籍。
隋朝的官员郑善果在洛一陽一时,遇见玄奘,见他年纪虽小,但是对答出众,于是破格录用了他。
隋唐交替之际,天下大乱,玄奘就流转于各地,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到了唐朝之后,他仍然钻研佛法。
当时对于佛有很多解释,有时候相矛盾,玄奘为了弄清真相,决定去西天取经。
【西行故事】
虽然说玄奘西行没有像《西游记》那样遇到真的妖魔鬼怪,但是在交通不发达、气候变化大、语言又不通的当时,要去印度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贞观二年正月,玄奘先到达了新疆吐鲁番,受到高昌王的礼遇,并结为兄弟。
后经过新疆库车、素叶城、塔什干、葱岭,到达货罗国的故地,在今天的葱岭西一带。
之后南下经阿富汗、大雪山、巴基斯坦,到达迦湿弥罗国。
在那里拜师学习了一些佛学,与那里的高僧讨论佛学,前后共两年。
学有所成后,他又到新的地方学习了老婆罗门学,到印度北部学《对法论》、《显宗论》等佛学思想,贞观五年时,终于抵达了佛教圣一地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开始在那里学习。
玄奘在那烂陀寺学习了五年,受到优遇,并被选为通晓三藏的十位高僧之一。
贞观十年,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先后到印度北部蒙吉尔、印度东海岸、克什米尔等地,访师参学。
他在钵伐多国停留了两年,然后重返那烂陀寺。
不久,又到周围的地方学习了两年,才返回那烂陀寺。
玄奘在那里写了一些佛经,并参与整理佛经,但是这些典籍都没有传下来。
虽然在异国他乡,但是玄奘也能开坛讲论,他任人提问,但没有一个人能难倒玄奘。
玄奘顿时名扬海内外,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
玄奘参加了五年一度、历时两个多月的无遮大会,参加完盛会之后回到了大唐。
【大唐讲法】
贞观十九年正月,在告别了家乡十七年之后,玄奘回到了长安。
据史料记载,当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所有的人都争相去迎接这位德高望重的大师。
不久,唐太宗接见了玄奘,并劝他还俗出仕,入朝为官。
但是玄奘婉言辞谢了太宗的好意。
之后玄奘留在长安的弘福寺,翻译经书,他的工作由朝廷出资来支持,并招集了各地的名僧20多人,帮助翻译,成果有《大菩萨藏经》20卷。
后来,玄奘又陆陆续续翻译了很多佛经,同时也奉皇帝之命,将《老子》、《大乘起信论》等中国的典籍翻译成梵文,传到印度。
朝廷为玄奘建造了大慈恩寺,他任住持,悉心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为了避开世俗的烦扰,玄奘迁居玉华宫,在现在陕西铜川焦坪煤矿那边,致力译经。
在那里翻译了《大般若经》。
玄奘翻译的时候非常谨严,面对卷帙浩繁的经书,没有删减一字。
由于翻译工作的繁重,玄奘在62岁那年去世。
玄奘前后共译经论75部,为后世留下了重要的佛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