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曰:“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元史》志第十八 礼乐一

元史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元史

元史 - 志第十八 礼乐一

元史

志第十八 礼乐一

《传》曰:“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致礼以治躬,外貌斯须不庄不敬,则慢易之心入之矣;致乐以治心,中心斯须不和不乐,则鄙诈之心入之矣。

古之礼乐,壹本于人君之身心,故其为用,足以植纲常而厚风俗;后世之礼乐,既无其本,唯属执事者从事其间,故仅足以美声文而侈观听耳。

此治之所以不如古也。

前圣之制,至周大备。

周公相成王,制礼作乐,而教化大行,邈乎不可及矣。

秦废先代典礼,汉因秦制,起朝仪,作宗庙乐。

魏、晋而后,五胡云扰,秦、汉之制亦复不存矣。

唐初袭用隋礼,太常多肄者,教坊俗乐而已。

至宋,承五季之衰,因唐礼,作《太常因革礼》,而所制《大晟乐》,号为古雅。

及乎靖康之变,礼文乐器,扫荡无遗矣。

元之有国,肇兴朔漠,朝会燕飨之礼,多从本俗。

太祖元年,大会诸侯王于阿难河,即皇帝位,始建九斿白旗。

世祖至元八年,命刘秉忠、许衡始制朝仪。

自是,皇帝即位、元正、天寿节,及诸王、外国来朝,册立皇后、皇太子,群臣上尊号,进太皇太后、皇太后册宝,暨郊庙礼成、群臣朝贺,皆如朝会之仪;而大飨宗亲、锡宴大臣,犹用本俗之礼为多。

若其为乐,则自太祖征用旧乐于西夏,太宗征金太常遗乐于燕京,及宪宗始用登歌乐,祀天于日月山,而世祖命宋周臣典领乐工,又用登歌乐享祖宗于中书省。

既又命王镛作《大成乐》,诏括民间所藏金之乐器。

至元三年,初用宫县、登歌、文武二舞于太庙,烈祖至宪宗八室,皆有乐章。

三十年,又撰社稷乐章。

成宗大德间,制郊庙曲舞,复撰宣圣庙乐章。

仁宗皇庆初,命太常补拨乐工,而乐制日备。

大抵其于祭祀,率用雅乐,朝会飨燕,则用燕乐,盖雅俗兼用者也。

元之礼乐,揆之于古,固有可议。

然自朝仪既起,规模严广,而人知九重大君之尊,重其乐声雄伟而宏大,又足以见一代兴王之象,其在当时,亦云盛矣。

今取其可书者著于篇,作《礼乐志》。

制朝仪始末

世祖至元八年秋八月己未,初起朝仪。

先是,至元六年春正月甲寅,太保刘秉忠、大司农孛罗奉旨,命赵秉温、史杠访前代知礼仪者肄习朝仪。

既而秉忠奏曰:“二人习之,虽知之,莫能行也。”

得旨,许用十人。

遂征儒生周铎、刘允中、尚文、岳忱、关思义、侯祐贤、萧琬、徐汝嘉,从亡金故老乌古伦居贞、完颜复昭、完颜从愈、葛从亮、于伯仪及国子祭酒许衡、太常卿徐世隆,稽诸古典,参以时宜,沿情定制,而肄习之,百日而毕。

秉忠复奏曰:“无乐以相须,则礼不备。”

奉旨,搜访旧教坊乐工,得杖鼓色杨皓、笛色曹楫、前行色刘进、教师郑忠,依律运谱,被诸乐歌,六月而成,音声克谐,陈于万寿山便殿,帝听而善之。

秉忠及翰林太常奏曰:“今朝仪既定,请备执礼员。”

有旨,命丞相安童、大司农孛罗择蒙古宿卫士可习容止者二百余人,肄之期月。

七年春二月,奏以丙子观礼。

前期一日,布绵蕝金帐殿前,帝及皇后临观于露阶,礼文乐节,悉无遗失。

冬十有一月戊寅,秉忠等奏请建官典朝仪,帝命与尚书省论定以闻。

八年春二月,立侍仪司,以忽都于思、也先乃为左右侍仪,奉御赵秉温为礼部侍郎兼侍仪司事,周铎、刘允中为左右侍仪使,尚文、岳忱为左右直侍仪事,关思义、侯祐贤为左右侍仪副使,萧琬、徐汝嘉为佥左右侍仪事,乌古伦居贞为承奉班都知,完颜复昭为引进副使,葛从亮为侍仪署令,于伯仪为尚衣局大使。

夏四月,侍仪司奏请制内外仗,如历代故事,从之。

秋七月,内外仗成。

遇八月帝生日,号曰天寿圣节,用朝仪自此始。

元正受朝仪

前期三日,习仪于圣寿万安寺。

或大兴教寺。

前二日,陈设于殿庭。

至期大昕,侍仪使引导从护尉,各服其服,入至寝殿前,捧牙牌跪报外办。

内侍入奏,出传制曰“可”,侍仪使俯伏兴。

皇帝出阁升辇,鸣鞭三。

侍仪使拜通事舍人,分左右,引擎执护尉、劈正斧中行,导至大明殿外。

劈正斧直正门北向立,导从倒卷序立,惟扇置于锜。

侍仪使导驾时,引进使同内侍官,引宫人擎执导从,入至皇后宫庭,捧牙牌跪报外办。

内侍入启,出传旨曰“可”,引进使俯伏兴。

皇后出阁升辇,引进使引导从导至殿东门外,引进使分退押直至垩涂之次,引导从倒卷出。

俟两宫升御榻,鸣鞭三,劈正斧退立于露阶东。

司晨报时鸡唱毕,尚引引殿前班,皆公服,分左右入日一精一、月华门,就起居位,相向立。

通班舍人唱曰“左右卫上将军兼殿前都点检臣某以下起居”,尚引唱曰“鞠躬”,曰“平身”,引至丹墀拜位,知班报班齐。

宣赞唱曰“拜”,通赞赞曰“鞠躬”,曰“拜”,曰“兴”,曰“拜”,曰“兴”,曰“都点检稍前”。

宣赞报曰“圣躬万福”,通赞赞曰“复位”,曰“拜”,曰“兴”,曰“拜”,曰“兴”,曰“平身”,曰“搢笏”,曰“鞠躬”,曰“三舞蹈”,曰“跪左膝,三叩头”,曰“山呼”,曰“山呼”,曰“再山呼”,凡传“山呼”,控鹤呼噪应和曰“万岁”,传“再山呼”,应曰“万万岁”。

后仿此。

曰“出笏”,曰“就拜”,曰“兴”,曰“拜”,曰“兴”,曰“拜”,曰“兴”,曰“平立”,宣赞唱曰“各恭事”。

两班点检、宣徽将军分左右升殿,宿直以下分立殿前,尚厩分立仗南,管旗分立大明门南楹。

俟后妃、诸王、驸马以次贺献礼毕,典引引丞相以下,皆公服,入日一精一、月华门,就起居位。

通班唱曰“文武百僚、开府仪同三司、录军国重事、监修国史、右丞相具官无常。

臣某以下起居”,典引赞曰“鞠躬”,曰“平身”,引至丹墀拜位,知班报班齐。

宣赞唱曰“拜”,通赞赞曰“鞠躬”,曰“拜”,曰“兴”,曰“拜”,曰“兴”,曰“平身”,曰“搢笏”,曰“鞠躬”,曰“三舞蹈”,曰“跪左膝,三叩头”,曰“山呼”,曰“山呼”,曰“再山呼”,曰“出笏”,曰“就拜”,曰“兴”,曰“拜”,曰“兴”,曰“拜”,曰“兴”,曰“平身”。

侍仪使诣丞相前请进酒,双引升殿。

前行乐工分左右,引登歌者及舞童舞女,以次升殿门外露阶上。

登歌之曲各有名,音中本月之律。

先期,仪凤司运谱,翰林院撰辞肄之。

丞相至宇下褥位立,侍仪使分左右北向立。

俟前行色曲将半,舞旋列定,通赞唱曰“分班”,乐作。

侍仪使引丞相由南东门入,宣徽使奉随至御榻前。

丞相跪,宣徽使立于东南,曲终。

丞相祝赞曰:“溥天率土,祈天地之洪福,同上皇帝、皇后亿万岁寿。”

宣徽使答曰:“如所祝。”

丞相俯伏兴,退诣进酒位。

尚醖官以觞授丞相,丞相搢笏捧觞,北面立,宣徽使复位。

前行色降,舞旋至露阶上。

教坊奏乐,乐舞至第四拍,丞相进酒,皇帝奉觞。

宣赞唱曰“殿上下侍立臣僚皆再拜”,通赞赞曰“鞠躬”,曰“拜”,曰“兴”,曰“拜”,曰“兴”,曰“平身”。

丞相三进酒毕,以觞授尚醖官,出笏,侍仪使双引自南东门出,复位,乐止。

至元七年进酒仪:班首至殿前褥位立,前行进曲,尚醖官执空杯,自正门出,授班首。

班首搢笏执空杯,由正门入,至御榻前跪。

俟曲终,以杯授尚醖官,出笏祝赞。

宣徽使曰“诺”,班首俯伏兴。

班首、宣徽使由南东门出,各复位。

班首以下舞蹈山呼五拜,百官分班,教坊奏乐,尚醖官进酒,殿上下侍立臣僚皆再拜。

三进酒毕,班首降至丹墀。

至元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改今仪。

通赞赞曰“合班”。

礼部官押进奏表章、礼物二案至横阶下,宣礼物舍人进读礼物目,至第二重阶。

俟进读表章官等,翰林国史院属官一人。

至宇下齐跪。

宣表目舍人先读中外百司表目,翰林院官读中书省表毕,皆俯伏兴,退,降第一重阶下立。

俟进读礼物舍人升阶,至宇下,跪读礼物目毕,俯伏兴,退。

同降至横阶,随表章西行,至右楼下,侍仪仍领之,礼物东行至左楼下,太府受之。

宣赞唱曰“拜”,通赞赞曰“鞠躬”,曰“拜”,曰“兴”,曰“平身”,曰“搢笏”,曰“鞠躬”,曰“三舞蹈”,曰“跪左膝,三叩头”,曰“山呼”,曰“山呼”,曰“再山呼”,曰“出笏”,曰“就拜”,曰“兴”,曰“拜”,曰“兴”,曰“拜”,曰“兴”,曰“平立”。

僧、道、耆老、外国籓客,以次而贺。

礼毕,大会诸王宗亲、驸马、大臣,宴飨殿上,侍仪使引丞相等升殿侍宴。

凡大宴,马不过一,羊虽多,必以兽人所献之鲜及脯鱐,折其数之半。

预宴之服,衣服同制,谓之质孙。

宴飨乐节,见宴乐篇。

四品以上,赐酒殿上。

典引引五品以下,赐酒于日一精一、月华二门之下。

宴毕,鸣鞭三。

侍仪使导驾,引进使导后,还寝殿,如来仪。

天寿圣节受朝仪如元正仪

郊庙礼成受贺仪如元正仪

皇帝即位受朝仪

前期三日,习仪于万安寺;前二日,陈设于殿庭;前一日,设宣诏位于阙前。

至期大昕,侍仪使引导从护尉,各服其服,至皇太子寝阁前,捧牙牌跪报外办。

内侍传旨曰“可”,侍仪使俯伏兴。

皇太子出阁,侍仪使前导,由崇天门入,升大明殿。

引进使引导从至皇太子妃阁前,跪报外办。

内侍出传旨曰“可”,引进使俯伏兴,前导由凤仪门入。

俟诸王以国礼扶皇帝登宝位毕,鸣鞭三。

尚引引点检以下,皆公服,入就起居位。

起居赞拜,如元正朝仪。

两班点检、宣徽将军、宿直、尚厩、管旗,各恭事。

俟后妃、诸王、驸马以次贺献礼毕,参议中书省事四人,以篚奉诏书,由殿左门入,至御榻前。

参议中书省事跪奏诏文,俯伏兴,以诏授典瑞使押宝毕,置于篚,对举由正门出,乐作,至阙前,以诏置于案,文武百僚各公服就位北向立。

侍仪使称有制,宣赞唱曰“拜”,通赞赞曰“鞠躬”,曰“拜”,曰“兴”,曰“拜”,曰“兴”,曰“平身”,曰“班首稍前”,典引引班首至香案前。

通赞赞曰“跪”,曰“在位官皆跪”,司香赞曰“搢笏”,通赞赞曰“上香”,曰“上香”,曰“三上香”,曰“出笏”,曰“就拜”,曰“兴”,曰“复位”,宣赞唱曰“拜”,通赞赞曰“鞠躬”,曰“拜”,曰“兴”,曰“拜”,曰“兴”,曰“平身”。

侍仪使以诏授左司郎中,郎中跪受,同译史稍西,升木榻,东向宣读。

通赞赞曰“在位官皆跪”。

读诏,先以国语宣读,随以汉语译之。

读毕,降榻,以诏授侍仪使,侍仪使置于案。

通赞赞曰“就拜”,曰“兴”,曰“拜”,曰“兴”,曰“拜”,曰“兴”,曰“搢笏”,曰“鞠躬”,曰“三舞蹈”,曰“跪左膝,三叩头”,曰“山呼”,曰“山呼”,曰“再山呼”,曰“出笏”,曰“就拜”,曰“兴”,曰“拜”,曰“兴”,曰“拜”,曰“兴”,曰“平立”。

典引引丞相以下皆公服入起居位。

起居拜舞,祝颂,进酒,献表,赐宴,并同元正受朝仪。

宴毕,鸣鞭三。

侍仪使导驾,引进使导后,入寝殿,如来仪。

次日,以诏颁行。

群臣上皇帝尊号礼成受朝贺仪

前期二日,仪鸾司设大次于大明门外,又设进册案于殿内御座前之西,进宝案于其东,设受册案于御座上之西,受宝案于其东。

侍仪司设册案于香案南,宝案又于其南。

礼仪使位于前,册使、册副位于廷中,北面。

引册、奉册、举册、读册、捧册官,位于右,引宝、奉宝、举宝、读宝、捧宝官位于左,以北为上。

百官自金玉府迎册宝,奉安中书省,如常仪。

前期一日,右丞相率公卿朝服,仪卫音乐,导册宝二案出自中书,至阙前,控鹤奠案,方舆中道。

册使等奉随入大次内,方舆奠案。

侍仪使引册使以下,由左门以出,百官趋退。

至其大昕,右丞相以下百官,各公服集阙廷,仪仗护尉就位。

侍仪使、礼仪使引导从导皇帝升大明殿,引进使引导从导皇后升殿。

尚引引殿前班入起居位,起居山呼拜舞毕,宣赞唱曰“各恭事”。

皇太子、诸王、后妃、公主以次升殿,鸣鞭三。

侍仪使、引册、引宝导册宝由正门入,乐作。

奉册使、右丞相率册官由右门入,奉宝使、御史大夫率宝官由左门入,至殿下,置册案于香案南,宝案又奠于其南,乐止。

侍仪使引册使以下就起居位,典引引群臣入就位。

通班舍人唱曰“文武百僚具官臣某以下起居”,典引赞曰“鞠躬”,曰“平身”,引至丹墀拜位。

宣赞唱曰“拜”,通赞赞拜、舞蹈、山呼,如常仪。

毕,承奉班都知唱曰“奉册使以下进上册宝”,侍仪司引册使以下进就位,乐作。

掌仪赞曰“奉册宝官稍前,搢笏,捧册宝”,侍仪使前导,由中道升正阶,立于下。

俟奉册使诸册官由右阶隮,奉宝使诸宝官由左阶隮毕,俱由左门入,奉册宝至御榻褥位前,册西宝东,乐止。

掌仪赞曰“捧册宝官稍前,以册宝跪置于案”,曰“出笏”,曰“就拜”,曰“兴”,曰“平身”,曰“复位”,曰“奉册使以下皆跪”,曰“举册官兴,俱至案前跪”,曰“搢笏,取册于匣,置于盘,对举”,曰“读册官兴,俱至案前跪”,曰“读册”。

读册官称臣某谨读册。

读毕,举册官纳册于匣,兴,以授典瑞使,出笏,立于册案西南,典瑞使置于受册案。

掌仪赞曰“举宝官兴,俱至案前跪”,曰“搢笏,取宝于盝,对举”,曰“读宝官兴,俱至案前跪”,曰“读宝”。

读宝官称臣某谨读宝。

读毕,举宝官纳宝于盝,兴,以授典瑞使,出笏,立于宝案东南,典瑞使置于受宝案。

掌仪赞曰“奉册使以下皆就拜”,曰“兴”,曰“平身”。

参议中书省事四人,以篚奉诏书,由殿左门入,至御榻前,跪读诏文,如常仪,授典瑞使押宝毕,置于篚,对举,由正门出,至丹墀北,置于诏案。

册使以下由南东门出,就位听诏,如仪。

仪鸾使四人,舁进册宝案,由左门出。

侍仪使引班首由左阶隮,前行色乐作,至宇下,乐止,舞旋至露阶立。

班首入殿,宣徽使奉随,班首跪,宣徽使西北向立。

班首致词曰:“册宝礼毕,愿上皇帝、皇后万万岁寿。”

宣徽使应曰:“如所祝。”

乐作。

通赞唱曰“分班”。

进酒毕,班首由东南门出,降阶,复位,乐止。

通赞唱曰“合班”。

奏进表章礼物,赞拜、舞蹈、山呼、锡宴,并如元正之仪。

册立皇后仪

前期二日,仪鸾司设发册宝案于大明殿御座前稍西,设发宝案稍东。

掌谒设香案于皇后殿前,设册案于殿内座榻前稍西,宝案稍东,设受册案于座塌上稍西,设受宝案于稍东。

侍仪司设板位,册使副位于廷中,北面,册官位于右,宝官位于左,礼仪使位于册案前,主节位于太尉左。

皇后殿廷亦如之。

至期大昕,引赞叙太尉以下于阙廷,各公服。

侍仪使、礼仪使、引册使,引册、奉册、举册、读册、捧册官,由月华门入;侍仪使、礼仪使、引册副,引宝、奉宝、举宝、读宝、捧宝官,由日一精一门入。

至露阶下,依板位立。

侍仪使捧牙牌入至寝殿前,跪报外办。

内侍入奏,出传制曰“可”,侍仪使俯伏兴。

皇帝出阁升辇,鸣鞭三。

侍仪使引导从导皇帝入大明殿,升御座,鸣鞭三。

司晨报时鸡唱毕,尚引引殿前班入起居位,起居、赞拜、舞蹈、山呼,如仪。

宣赞唱曰“各恭事”。

引赞引册使以下入就位,掌仪舍人引承奉班都知、侍仪使、礼仪使、主节、捧册、捧宝官,升自左阶,由南东门入,至御座前,分左右相向立。

掌仪赞曰“礼仪使稍前跪”,曰“太尉以下皆跪”。

礼仪使跪奏请进发皇后册宝。

掌仪赞曰“就拜”,曰“兴”,曰“平身”,曰“太尉以下皆兴”,曰“复位”。

掌仪赞曰“内谒者稍前”,曰“搢笏”,曰“捧册宝跪进皇帝”,曰“以册宝授捧册宝官”,捧册宝官跪受,兴。

掌仪赞曰“主节官搢笏持节”,礼仪使引节导册宝由正门出,至露阶,南向立。

礼仪使称有制,承奉班都知唱曰“太尉以下皆再拜”,通赞曰“鞠躬”,曰“拜”,曰“兴”,曰“拜”,曰“兴”,曰“平身”。

礼仪使宣制曰“命太尉某等持节授皇后册宝”,通赞赞曰“鞠躬”,曰“拜”,曰“兴”,曰“拜”,曰“兴”,曰“平身”。

降至露阶下,依次就位。

掌仪唱曰“以册宝置于案”,曰“出笏”,曰“复位”。

方舆舁以行,乐作。

侍仪使、礼仪使引太尉及册宝官,奉随至皇后宫庭奠案,乐止。

掌仪唱曰“捧册宝官稍前,搢笏”。

捧册宝使、太尉以下奉随由正阶隮,至案前。

掌仪赞曰“以册宝置于案”,曰“出笏”,曰“复位”。

侍仪使稍前跪报外办,内侍入启,出传旨曰“可”,侍仪使俯伏兴。

皇后出阁,诣褥位。

太尉称制遣臣某等恭授皇后册宝。

内侍赞礼曰“跪”,掌仪赞曰“太尉以下皆跪”。

内侍赞皇后曰“上香”,曰“上香”,曰“三上香”,曰“拜”,曰“兴”,曰“拜”,曰“兴”。

掌仪赞曰“太尉以下皆兴”。

皇后升殿,立于座榻前。

承奉班都知唱曰“太尉以下进册宝”,掌仪唱曰“捧册宝官稍前,搢笏”。

捧册宝由正门至殿内。

掌仪赞曰“以册宝跪置于案”,曰“捧册宝官出笏,兴,复位”,曰“太尉以下皆跪”,曰“举册官兴,至案前跪”,曰“搢笏,取册于匣,置于盘,对举”,曰“读册官兴,至案前跪”,曰“读册”。

读册官称臣某谨读册,读毕,纳册于匣。

掌仪赞曰“出笏,举宝官兴,至案前跪,搢笏,取宝于盝,对举”,曰“读宝官兴,至案前跪”,曰“读宝”。

读宝官称臣某谨读宝,读毕,纳宝于盝。

掌仪赞曰“出笏”,曰“太尉以下皆就拜”,曰“兴”,曰“平身”。

捧册宝官以册宝授太尉,太尉以授掌谒,掌谒以册宝置于受册宝案。

掌仪唱曰“太尉以下跪”,曰“众官皆跪”。

太尉致祝辞曰:“册宝礼毕,伏愿皇后与天同算。”

司徒应曰:“如所祝。”

就拜,兴,平身。

太尉进酒,乐作;皇后饮毕,乐止。

礼仪使引节引主节由正门以出。

侍仪使引太尉以下,由左门至阶下,北面立。

承奉班都知唱曰“太尉以下皆再拜”,通赞曰“鞠躬”,曰“拜”,曰“兴”,曰“拜”,曰“兴”,曰“平立”。

侍仪使引太尉以下还诣皇帝御座前,跪奏曰:“奉制授皇后册宝,谨以礼毕。”

就拜,兴,由左门出,降诣旁折位。

侍仪使引导从导皇后诣大明殿前谢恩,掌谒赞曰“拜”,曰“兴”,曰“拜”,曰“兴”。

侍仪使分退,掌谒导皇后升御座。

典引引丞相以下入起居位,起居赞拜如仪。

侍仪使诣右丞相前请进酒,双引升殿,至宇下褥位立。

侍仪使分左右北向立,俟前行色曲将半,舞旋列定,通赞唱曰“分班”乐作。

侍仪使引右丞相由南东门入,宣徽使奉随至御榻前,右丞相跪,宣徽使立于东南,曲终。

右丞相祝赞曰:“册宝礼毕,臣等不胜庆抃,同上皇帝、皇后万万岁寿。”

宣徽使应曰:“如所祝。”

右丞相俯伏兴,退诣进酒位。

进酒、进表章礼物、赞拜、僧道贺献、大宴殿上,并如元正仪。

宴毕,鸣鞭三。

侍仪使导驾,引进使导后,还寝殿,如来仪。

册立皇太子仪

前期三日,右丞相率百僚至金玉局册宝案前,舍人赞曰“鞠躬”,曰“拜”,曰“兴”,曰“拜”,曰“兴”,曰“平身”。

曰“班首稍前”,曰“跪”,曰“在位官皆跪”,曰“搢笏”,曰“上香”,曰“上香”,曰“三上香”,曰“出笏”,曰“就拜”,曰“兴”,曰“拜”,曰“兴”,曰“拜”,曰“兴”,曰“平身”。

侍仪使、舍人分引群臣,仪卫音乐导至中书省,正位安置。

前期二日,仪鸾司设发册案于大明殿御座西,发宝案于东。

典宝官设香案于太子殿前阶上,设册案于西,宝案于东;又设受册案于殿内座榻之西,受宝案于东。

侍仪司设板位,太尉、册使副位于大明殿廷,太尉位居中,册官位于右,宝官位于左,礼仪使位于前,主节官位于太尉之左。

太子殿廷亦如之,乐位布置亦如之。

右丞相率百僚朝服,至中书省册宝案前,叙立定。

舍人赞曰“鞠躬”,曰“拜”,曰“兴”,曰“拜”,曰“兴”,曰“平身”。

曰“班首稍前”,曰“跪”,曰“搢笏”,曰“在位官皆跪”,曰“上香”,曰“上香”,曰“三上香”,曰“出笏”,曰“就拜”,曰“兴”,曰“拜”,曰“兴”,曰“拜”,曰“兴”,曰“平立”。

舍人分引群臣,仪卫导从,音乐伞扇,导至阙前。

控鹤奠案,方舆官舁之,由中道入崇天门,册使以下奉随至露阶下。

方舆官置册案于西,宝案于东,分退立于两庑。

册使副北面,引册官举册官、读册官、捧册官位于册案西,东向;引宝官、举宝官、读宝官、捧宝官位于宝案东,西向。

掌仪舍人赞曰“捧册官稍前”,曰“搢笏”,曰“捧册”。

又赞曰“捧宝官稍前”,曰“搢笏”,曰“捧宝”。

侍仪使、引进使、引册官、引宝官前导,捧册宝官次之,册使副以下奉随升大明殿午阶,由正门入,至进发册宝案前,册使副北面立,引册官、引宝官、举册官、举宝官以下,分左右夹册宝案立。

掌仪赞曰“以册宝置于案”,曰“出笏”,曰“复位”。

侍仪使引奉册使以下由左门出,百辟趋退。

至期大昕,引赞引册使以下,皆公服,叙位于阙廷。

侍仪使导从皇帝出阁,鸣鞭三,升大明殿,登御座。

尚引引殿前班入起居位,起居赞拜如仪,宣赞唱曰“各恭事”。

引赞引册使以下入就位,掌仪舍人引承奉班都知、侍仪使、礼仪使、主节郎、捧册、捧宝官,升自左阶,由左门入,至御座前,分左右立。

掌仪赞曰“礼仪使稍前”,曰“跪”,曰“众官皆跪”。

礼仪使奏请发皇太子册宝,掌仪唱曰“就拜”,曰“兴”,曰“平身”,曰“众官皆兴”,曰“复位”。

曰“内谒者稍前”,曰“搢笏”,曰“捧册宝跪进皇帝”,曰“以册宝授捧册宝官”,捧册宝官跪受,兴。

掌仪赞曰“主节郎搢笏持节”,礼仪使引节导册宝由正门以出,至露阶南向立。

礼仪使称有制,承奉班都知唱曰“太尉以下皆再拜”,掌仪赞曰“鞠躬”,曰“拜”,曰“兴”,曰“拜”,曰“兴”,曰“平身”。

礼仪使宣制曰“上命太尉等持节授皇太子册宝”,掌仪赞曰“鞠躬”,曰“拜”,曰“兴”,曰“拜”,曰“兴”,曰“平身”。

礼仪使引节导册宝,降至露阶下,依次就位。

掌仪赞曰“以册宝置于案”,曰“出笏”,曰“复位”。

方舆舁以行,乐作。

侍仪使、礼仪使、主节前导,册使以下奉随由正门出。

至阙前,方舆奠案,控鹤舁以行。

至皇太子殿廷,控鹤奠案,方舆舁以行。

入至露阶下奠案,方舆退,乐止。

册使以下以次立,掌仪赞曰“捧册宝官稍前,搢笏,捧册宝”。

侍仪使引节,主节导册宝以行,册使以下由正阶隮,节立于香案之西。

掌仪赞曰“捧册宝官跪,以册宝置于案”,曰“出笏”,曰“兴”,曰“就位”。

右庶子跪报外备,内侍入启,出传旨曰“可”,右庶子俯伏兴。

皇太子出阁,立于香案前。

掌仪赞曰“皇太子跪”,曰“上香”,曰“上香”,曰“三上香”,曰“拜”,曰“兴”,曰“拜”,曰“兴”。

太尉前称制遣臣某等恭授皇太子册宝,复位。

掌仪赞曰“皇太子拜”,曰“兴”,曰“拜”,曰“兴”。

请皇太子诣褥位,南向立。

曰“皇太子跪”,曰“诸执事官皆跪”。

曰“举册官兴,至案前”,曰“跪”,曰“读册”。

读毕,曰“纳册于匣”,曰“出笏”。

掌仪唱曰“举宝官兴,至案前”,曰“跪”,曰“读宝”。

读毕,曰“纳宝于盝”,曰“出笏”,曰“举册宝官、读册宝官皆兴,复位。”

掌仪赞曰“太尉进授册宝”,侍仪使引太尉、司徒至册宝案前,搢笏,以册宝跪进。

皇太子恭受,以授左、右庶子,左、右庶子搢笏跪受。

掌仪赞曰“皇太子兴,册使以下皆兴”。

右庶子捧册,左庶子捧宝,导皇太子入殿。

右庶子奠册于受册案,左庶子奠宝于受宝案。

引节引主节立于殿西北,引赞引太尉以下降阶复位,北向立。

承奉班都知唱曰“太尉以下皆再拜”,掌仪赞曰“鞠躬”,曰“拜”,曰“兴”,曰“拜”,曰“兴”,曰“平身”,乐作。

侍仪使诣太尉前请进酒,太尉入至殿内,进酒毕,降复位,乐止。

侍仪使、礼仪使、主节导太尉以下还诣大明殿御座前,跪奏曰:“奉制授皇太子册宝,谨以礼毕。”

俯伏兴,降诣位。

侍仪使、左右庶子导皇太子诣大明殿御座前谢恩,右庶子赞曰“拜”,曰“兴”,曰“拜”,曰“兴”。

进酒,又赞曰“拜”,曰“兴”,曰“拜”,曰“兴”。

降殿,还府。

侍仪使诣右丞相前请进酒,双引升殿,至宇下褥位立,侍仪使分左右,北向立。

俟前行色曲将半,舞旋列定,通赞唱曰“分班”,乐作。

侍仪使、右丞相由南东门入,宣徽使奉随至御榻前。

右丞相跪,宣徽使立于东南,曲终。

右丞相祝赞曰:“皇太子册宝礼毕,臣等不胜庆抃,同上皇帝、皇后万万岁寿。”

宣徽使应曰:“如所祝。”

右丞相俯伏兴,退诣进酒位。

进酒、进表章礼物、赞拜,如元正仪。

驾兴,鸣鞭三。

侍仪使导驾还寝殿,如来仪。

皇太子还府,升殿。

典引引群臣入就起居位,通班,自班西行至中道,唱曰“具官某以下起居”,典引赞曰“鞠躬”,曰“平身”。

进就拜位,宣赞唱曰“拜”,通赞赞曰“鞠躬”,曰“拜”,曰“兴”,曰“拜”,曰“兴”,曰“平身”。

侍仪使诣班首前请进酒,双引由左阶至殿宇下褥位立,侍仪分左右,北向立。

俟前行色曲将半,舞旋列定,通赞唱曰“分班”。

班首入自左门,右庶子随至座前。

班首跪,右庶子立于东南。

俟曲终,班首致祝词曰:“册宝礼毕,愿上殿下千秋之寿。”

右庶子应曰:“如所祝。”

班首俯伏兴,退至进酒位,搢笏,捧觞,北向立,右庶子退复位。

俟舞旋至露阶,乐舞至第四拍,班首进酒。

宣赞唱曰“文武百僚皆再拜”,通赞赞曰“鞠躬”,曰“拜”,曰“兴”,曰“拜”,曰“兴”,曰“平身”。

班首自东门出,复位,乐止。

通赞唱曰“合班”。

中书押进笺及礼物案至横阶下,进读笺官由左阶隮,进读礼物官至阶下。

俟进读笺官至宇下,先读笺目,次读笺,读毕,俯伏兴,降至阶下。

进读礼物官升阶,至宇下,跪读礼物状毕,俯伏兴,退,同读笺官至横阶,随笺案西行,至右庑下,礼物案东行,至左庑下,各付所司。

宣赞唱曰“拜”,通赞赞曰“鞠躬”,曰“拜”,曰“兴”,曰“拜”,曰“兴”,曰“平立”。

右庶子导皇太子还阁。

太皇太后上尊号进册宝仪

前期二日,仪鸾司设进发册宝案于大明殿御座之前,掌谒设进册宝案于太皇太后殿座榻前,设受册宝案于座榻上,并册西宝东。

侍仪司设册使副位于廷中,北面,册官位右,宝官位左,礼仪使位于前,以北为上。

太皇太后殿廷亦如之。

至期大昕,群臣皆公服,叙位阙前。

侍仪使、礼仪使、引册使,引册、奉册、举册、读册、捧册官,由月华门入,侍仪使、礼仪使、引册副,引宝、奉宝、举宝、读宝、捧宝官,由日一精一门入。

至露阶下,依板位立。

侍仪使捧牙牌入至寝殿前,跪报外办,内侍入奏,出传制曰“可”,侍仪使俯伏兴。

皇帝出阁升辇,鸣鞭三;入大明殿,升御座,鸣鞭三。

司晨报时鸡唱毕,侍仪使、礼仪使、引册使以下升自东阶,由左门入,至御榻前,相向立。

掌仪赞曰“奏中严”,侍仪使捧牙牌跪奏曰“中严”,又赞曰“就拜”,曰“兴”,曰“平身”,曰“复位”,曰“礼仪使稍前跪”,曰“册使以下皆跪”。

礼仪使奏请进发太皇太后册宝,掌仪赞曰“就拜”,曰“兴”,曰“平身”,曰“复位”,曰“内谒者稍前”,曰“搢笏,奉册宝上进”,曰“册使副、捧册宝官稍前”,曰“搢笏”,曰“内谒者跪进册宝”。

皇帝兴,以册授册使,册使跪受,兴,以授捧册官,出笏;以宝授册副,册副跪受,兴,以授捧宝官,出笏。

侍仪使、礼仪使、引册、引宝官,导册宝由正门出,册使以下奉随,至阶下。

掌仪赞曰“以册宝置于案”,曰“出笏,复位”。

方舆舁行,乐作。

侍仪使、礼仪使、引册、引宝前导,册使以下奉随,至兴圣宫前,奠案,乐止。

侍仪使以导从入至太皇太后寝殿前,跪报外办。

掌谒入启,出传旨曰“可”,侍仪使俯伏兴。

侍仪使、掌谒前导太皇太后升殿。

导太皇太后时,侍仪使入至大明殿,跪奏册宝至兴圣宫,请行礼。

驾兴,鸣鞭三,侍仪使前引导从至兴圣宫,升御座。

侍仪使出,至案所,乐作。

方舆入,至露阶下奠案。

册使副立于案前,册官东向,宝官西向。

方舆分退,立于两庑,乐止。

尚引引殿前班入起居位,相向立,起居拜舞,如元正仪。

礼毕,宣赞唱曰“各恭事”,赞引册使以下退至起居位。

通班舍人唱曰“摄某官具官或太尉,具官无常。

臣某以下起居”,引赞赞曰“鞠躬”,曰“平身”。

进入丹墀,知班唱曰“班齐”,宣赞唱曰“拜”,通赞赞曰“鞠躬”,曰“拜”,曰“兴”,曰“拜”,曰“兴”,曰“平身”,宣赞唱曰“各恭事”。

进至案前,依位立。

宣赞唱曰“太尉以下进上册宝”,掌仪赞曰“捧册宝官稍前,搢笏,捧册宝”。

侍仪使引册宝官前导,册使奉随,至御榻,进册宝案前。

掌仪唱曰“跪”,捧册宝官不跪,曰“以册宝置于案”,曰“捧册宝官出笏复位”,曰“太尉以下皆跪”,曰“读、举册宝官兴,俱至案前跪”。

掌仪赞曰“举册官搢笏,取册于匣,置于盘,对举”。

曰“读册”,读册官称臣某谨读册。

读毕,举册官纳册于匣。

掌仪赞曰“出笏”,曰“举宝官搢笏,取宝于盝,对举”。

曰“读宝”,读宝官称臣某谨读宝。

读毕,举宝官纳宝于盝。

掌仪赞曰“出笏”,曰“就拜”,曰“兴”,曰“平身”,曰“众官皆兴”,曰“复位”。

曰“太尉、司徒、奉册宝官稍前”,曰“捧册宝官稍前”,曰“搢笏”,曰“捧册宝上进”,曰“皇帝躬授太皇太后册宝”,太皇太后以册宝授内掌谒,内掌谒置于案。

皇帝兴,进酒。

太皇太后举觞饮毕,皇帝复御座毕,掌仪赞曰“众官皆复位”。

侍仪使、引册使以下,分左右,出就位。

皇帝率皇后及后妃、公主,降丹墀,北面拜贺,升殿。

皇太子及诸王拜贺,升殿。

典引引百官入就起居位,通班舍人唱曰“文武百僚具官臣某以下起居”,曰“鞠躬”,曰“平身”,引至丹墀拜位。

知班报班齐,宣赞唱曰“拜”,通赞赞曰“鞠躬”,曰“拜”,曰“兴”,曰“拜”,曰“兴”,曰“平身”。

侍仪使诣班首前请进酒,双引至殿宇下褥位立,俟舞旋列定,通赞唱曰“分班”,乐作。

侍仪使引班首由南东门入,宣徽使奉随,至御榻前,班首跪,曲终。

班首祝赞曰:“册宝礼毕,臣等不胜欣抃,愿上太皇太后、皇帝亿万岁寿。”

宣徽使应曰:“如所祝。”

班首俯伏兴,退诣进酒位。

以下并同元正仪。

皇太后上尊号进册宝仪同前仪

太皇太后加上尊号进册宝仪同前仪

进发册宝导从

清道官二人,警跸二人,并分左右,皆摄官,服本品朝服。

云和乐一部:署令二人,分左右。

次前行戏竹二,次排箫四,次箫管四,次板二,次歌四,并分左右。

前行内琵琶二十,次筝十六,次箜篌十六,次蓁十六,次方响八,次头管二十八,次龙笛二十八,为三十三重。

重四人。

次杖鼓三十,为八重。

次板八,为四重。

板内大鼓二,工二人,舁八人。

乐工服并与卤簿同。

法物库使二人,服本品服。

次硃一团一扇八,为二重。

次小雉扇八,次中雉扇八,次大雉扇八,分左右,为十二重。

次硃一团一扇八,为二重。

次大伞二,次华盖二,次紫方伞二,次红方伞二,次曲盖二,并分左右。

执伞扇所服,并同立仗。

围子头一人,中道。

次围子八人,分左右。

服与卤簿内同。

安和乐一部:署令二人,服本品服。

札鼓六,为二重,前四后二。

次和鼓一,中道。

次板二,分左右。

次龙笛四,次头管四,并为二重。

次羌管二,次笙二,并分左右。

次云璈一,中道。

次闉二,分左右。

乐工服与卤簿内同。

伞一,中道。

椅左,踏右。

执人,皁巾,大一团一花绯锦袄,金涂铜束带,行縢鞋袜。

拱卫使一人,服本品服。

舍人二人,次引宝官二人,并分左右,服四品服。

香案,中道。

舆士控鹤八人,服同立仗内表案舆士。

侍香二人,分左右,服四品服。

宝案,中道。

舆士控鹤十有六人,服同香案舆士。

方舆官三十人,夹香案宝案,分左右而趋。

至殿门,则控鹤退,方舆官舁案以升。

唐巾,紫罗窄袖衫,金涂铜束带,乌靴。

引册二人,四品服。

香案,中道。

舆士控鹤八人,服同宝案舆士。

侍香二人,分左右,服四品服。

册案,中道。

舆士控鹤十有六人,服同宝案舆士。

方舆官三十人,夹香案册案,分左右而趋。

至殿门,则控鹤退,方舆官舁案以升。

巾服与宝案方舆官同。

葆盖四十人,次阅仗舍人二人,服四品服。

次小戟四十人,次仪锽四十人,夹云和乐伞扇,分左右行,服同立仗。

拱卫使二人,服本品朝服。

次班剑十,次梧杖十二,次斧十二,次镫杖二十,次列丝十,皆分左右。

次水筜左,金盆右。

次列丝十,次立瓜十。

次金杌左,鞭桶右,蒙鞍左,散手右。

次立瓜十,次卧瓜三十,并夹葆盖、小戟、仪锽,分左右行。

服并同卤簿内。

拱卫外舍人二人,服四品服,引导册诸官。

次从九品以上,次从七品以上,次从五品以上,并本品朝服。

金吾折冲二人,牙门旗二,每旗引执五人。

次青槊四十人,赤槊四十人,黄槊四十人,白槊四十人,紫槊四十人,并兜鍪甲靴,各随槊之色,行导册官外。

册案后舍人二人,服四品服。

次太尉右,司徒左。

次礼仪使二人,分左右。

次举册官四人右,举宝官四人左。

次读册官二人右,读宝官二人左。

次阁门使四人,分左右,并本品服。

知班六人,分左右,服同立仗,往来视诸官之失仪者而行罚焉。

册宝摄官

上尊号册宝,凡摄官二百五十有六人:奉册官四人,奉宝官四人,捧册官二人,捧宝官二人,读册官二人,读宝官二人,引册官五人,引宝官五人,典瑞官三人,纠仪官四人,殿中侍御史二人,监察御史四人,阁门使三人,清道官四人,点试仪卫五人,司香四人,备顾问七人,代礼官三十人,拱卫使二人,押仗二人,方舆官一百六十人。

上皇太后册宝,凡摄官二百五十人:摄太尉一人,摄司徒一人,礼仪使四人,奉册官二人,奉宝官二人,引册官二人,引宝官二人,举册官二人,举宝官二人,读册官二人,读宝官二人,捧册官二人,捧宝官二人,奏中严一人,主当内侍十人,阁门使六人,充内臣十三人,纠仪官四人,代礼官四十二人,掌谒四人,司香十二人,折冲都尉二人,拱卫使二人,清道官四人,警跸官四人,方舆官百二十人。

上太皇太后册宝摄官,同前。

授皇后册宝,凡摄宝官百八十人:摄太尉一人,摄司徒一人,主节官二人,礼仪使四人,奉册官二人,奉宝官二人,引册官二人,引宝官二人,举册官二人,举宝官二人,读册官二人,读宝官二人,内臣职掌十人,宣徽使二人,阁门使四人,代礼官三十七人,侍香二人,清道官四人,折冲都尉二人,警跸官四人,中宫内臣九人,纠仪官四人,接册内臣二人,接宝内臣二人,方舆官七十四人。

授皇太子册,凡摄官四十有九人:摄太尉一人,奉册官二人,持节官一人,捧册官二人,读册官二人,引册官二人,摄礼仪使二人,主当内侍六人,副持节官五人,侍从官十一人,代礼官十六人。

摄行告庙仪如受尊号,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册宝,

册立皇后、皇太子,凡国家大典礼,皆告宗庙。

前期二日,太庙令扫除内外,翰林国史院学士撰写祝文;前一日,告官等致斋一日。

其日,告官等各服紫服,奉祝版,进请御署讫,差控鹤,用红罗销金案抬舁,覆以黄罗帕,并奉御香、御酒,如常仪,迎至祝所斋宿。

告日质明前三刻,礼直官引太庙令,率其属入庙殿,开室,陈设如仪。

礼直官引告官等,各服紫服,以次入就位,东向立定。

礼直官稍前,赞曰“有司谨具,请行一事”。

赞者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

礼直官先引执事者各就位,次引告官诣盥洗、爵洗位,北向立。

搢笏,盥手,帨手,洗爵、拭爵讫,执笏,请诣酒尊所,搢笏,执爵,司尊者举LV,良醖令酌酒,以爵授奉爵官,执笏,诣太祖室,再拜。

执事者奉香,告官搢笏跪,三上香,执爵三祭酒,以虚爵授奉爵官,执笏,俯伏兴。

举祝官搢笏跪,对举祝版,读祝官跪读祝文讫,奠祝于案,执笏,俯伏兴。

礼直官、赞告官再拜毕,每室并如上仪。

告毕,引告官以下降,复位。

再拜讫,诣望瘗燔祝,再拜,半燎,告官以下皆退。

国史院进先朝实录仪

是日大昕,诸司官具公服,立于光天门外,侍仪使引《实录》案以入,监修国史以下奉随,至光天殿前,分班立,皇帝升御座。

宣赞唱曰“拜”,通赞赞曰“鞠躬”,曰“拜”,曰“兴”,曰“拜”,曰“兴”,曰“平身”。

待制四人奉《实录》,升自午阶,监修国史以下奉随,至御前香案南立,众官降,复位。

应奉翰林文字升,至《实录》前,跪读表,读毕,俯伏兴,复位。

翰林学士承旨升,至御前,分班立,俟御览毕,降复位。

宣赞唱曰“监修国史以下皆再拜”,通赞赞曰“鞠躬”,曰“拜”,曰“兴”,曰“拜”,曰“兴”,曰“平身”。

待制升,取《实录》,降自午阶,置于案,由光天门以出,音乐仪从前导,还国史院,置于堂上。

通赞赞曰“鞠躬”,曰“拜”,曰“兴”,曰“拜”,曰“兴”,曰“平身”,曰“搢笏”,曰“上香”,曰“上香,曰“三上香”,曰“出笏”,曰“就拜”,曰“兴,”曰“拜”,曰“兴”,曰“拜”,曰“兴”,曰“平立”。

百僚趋退。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元史》史书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传》曰:“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元史》志第十八 礼乐一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